資源簡介 《第16課 大家排好隊》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統編版教材分析 《第 16 課 大家排好隊》是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排隊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自覺排隊的良好習慣。教材通過生動的圖片和簡潔的文字,展示了在不同場景下排隊的必要性以及不排隊帶來的不良后果。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助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材首先以學校里排隊做操、領餐等場景引入排隊的話題,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排隊在學校生活中的重要性。接著,教材展示了在公共場所如超市、車站等排隊的情景,引導學生認識到排隊是一種文明行為,能夠維護公共秩序。同時,教材還通過兒歌等形式,強化學生對排隊的認識。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剛進入小學,對學校和社會生活的規則還在逐步適應中。他們在一些場合可能會出現不排隊、插隊等行為,主要是因為他們對排隊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自我控制能力較弱。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具有好奇心強、喜歡模仿、可塑性大等特點。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采用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到排隊的重要性,培養他們自覺排隊的習慣。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1. 讓學生認識到排隊的重要性,了解在哪些場合需要排隊。2. 讓學生學會正確排隊的方法,包括站在隊伍中的位置、保持間距等。3.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判斷力,能夠辨別正確和錯誤的排隊行為。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 通過觀察圖片、視頻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排隊和不排隊帶來的不同結果。2. 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排隊的方法。3. 通過實際生活中的體驗,讓學生鞏固排隊的習慣。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 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和文明素養,讓學生懂得排隊是一種文明行為。2. 培養學生的耐心和自我約束能力,讓學生學會等待。3. 讓學生體會到排隊帶來的秩序和公平,增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1. 讓學生認識到排隊的重要性,了解在哪些場合需要排隊。2. 讓學生學會正確排隊的方法。二、教學難點1. 如何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排隊,養成良好的習慣。2. 如何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讓他們真正理解排隊的意義。教學法 一、直觀教學法運用圖片、視頻等直觀教具,展示排隊和不排隊的場景,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兩者的區別。二、情境教學法創設各種生活情境,如學校、超市、車站等,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排隊的重要性。三、小組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對排隊的認識和感受,共同探討如何做到自覺排隊。四、角色扮演法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模擬不同場合下的排隊行為,學會正確排隊的方法。五、實踐體驗法帶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進行排隊體驗,如排隊做操、排隊領餐等,鞏固排隊的習慣。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1. 教師播放一段學校里學生排隊做操的視頻,讓學生觀察視頻中的學生是如何排隊的。2.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覺得排隊做操有什么好處呢?3. 引出課題:《大家排好隊》。二、講授新課(一)排隊的重要性1. 教師出示一組圖片,分別展示排隊和不排隊的場景,如超市結賬、車站候車等。2.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思考排隊和不排隊帶來的不同結果。3.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排隊的重要性。4. 教師請幾個小組代表發言,總結排隊的好處,如維護秩序、保證安全、公平公正等。(二)哪些場合需要排隊1. 教師出示一些不同場合的圖片,如學校、超市、銀行、醫院等。2. 教師提問:在這些場合中,我們為什么要排隊呢?3.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歸納出在這些場合排隊的原因,如學校里排隊做操可以保證整齊有序,超市里排隊結賬可以提高效率等。4. 教師總結:在很多場合都需要排隊,排隊是一種文明行為。(三)正確排隊的方法1. 教師示范正確排隊的方法,包括站在隊伍中的位置、保持間距、不插隊等。2.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排隊練習,讓學生在教室里模擬排隊的場景,如排隊領書、排隊上廁所等。3. 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排隊行為。4. 教師提問:在排隊過程中,如果有人插隊,我們應該怎么做呢?5.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總結出應對插隊行為的方法,如禮貌提醒、向老師或工作人員報告等。三、鞏固練習1. 情境模擬教師創設一些生活情境,如在超市購物、在車站候車等,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在這些場合中的排隊行為。2. 判斷題教師出示一些關于排隊的判斷題,讓學生判斷對錯,并說明理由。如:在排隊時可以和前面的同學聊天。排隊時看到熟人可以插隊。等。四、課堂總結1.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讓學生說一說排隊的重要性、哪些場合需要排隊以及正確排隊的方法。2. 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表揚在課堂上表現優秀的學生,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3. 教師布置作業: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排隊,養成自覺排隊的好習慣。板書設計 《大家排好隊》一、排隊的重要性二、哪些場合需要排隊三、正確排隊的方法教學反思 在教學《大家排好隊》一課時,我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出發點,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到排隊的重要性,學會正確排隊的方法。以下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反思:一、成功之處1. 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豐富。本節課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通過圖片、視頻、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識到排隊的重要性,了解在哪些場合需要排隊,學會了正確排隊的方法。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2. 教學方法多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小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3. 注重實踐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排隊練習、情境模擬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了正確排隊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4. 評價及時,激勵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我通過及時的評價,表揚在課堂上表現優秀的學生,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激勵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不足之處1. 教學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在教學中,我在講解排隊的重要性和哪些場合需要排隊時,花費的時間較多,導致后面的正確排隊的方法講解和實踐練習時間比較緊張,有些學生沒有得到充分的練習機會。2. 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夠。在教學中,我雖然采用了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但是在活動中,我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夠,沒有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導致有些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度不高。3. 教學語言不夠生動形象。在教學中,我的教學語言比較平淡,不夠生動形象,沒有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三、改進措施1. 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讓每個教學環節都能充分展開,提高教學效率。2.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有所收獲,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 提高教學語言的生動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注重教學語言的生動性,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總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刻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也明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