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人人愛護公物》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統編版(2024)材分析 《第 14 課 人人愛護公物》是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愛護公物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和責任感。教材通過生動的圖片和簡單的文字,展示了學校和生活中的一些公物,以及愛護公物的行為和不愛護公物的后果。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教材首先通過展示學校里的桌椅、黑板、圖書等公物,讓學生認識到公物是大家共同使用的物品。接著,教材通過圖片展示了一些愛護公物的行為,如輕拿輕放桌椅、不亂涂亂畫黑板等,以及不愛護公物的行為,如損壞桌椅、在墻上亂涂亂畫等。然后,教材通過兒歌和故事等形式,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愛護公物的認識,引導學生養成愛護公物的好習慣。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具體的事例和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愛護公物帶來的好處,以及不愛護公物帶來的不良后果。同時,教材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設置一些問題和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愛護公物。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小學,對學校和生活中的事物充滿好奇和新鮮感。他們在幼兒園階段已經初步接觸了一些愛護公物的教育,但對于愛護公物的重要性和具體方法還缺乏系統的認識。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好奇心強,喜歡探索新事物;二是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但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三是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采用生動有趣、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到愛護公物的重要性,掌握愛護公物的方法,養成愛護公物的好習慣。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1. 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公物,了解學校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公物。2. 讓學生知道愛護公物的重要性,掌握愛護公物的一些基本方法。3.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夠辨別愛護公物和不愛護公物的行為。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 通過觀察圖片、視頻等方式,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公物,了解學校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公物。2. 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知道愛護公物的重要性,掌握愛護公物的一些基本方法。3. 通過實際操作和練習,讓學生養成愛護公物的好習慣。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 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社會公德意識,讓學生懂得愛護公物是每個人的責任。2. 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節約意識,讓學生明白愛護公物就是保護環境、節約資源。3. 培養學生的愛心和同情心,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1. 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公物,了解學校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公物。2. 讓學生知道愛護公物的重要性,掌握愛護公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二、教學難點1. 如何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愛護公物的好習慣。2. 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社會公德意識,讓學生懂得愛護公物是每個人的責任。教學法 一、直觀教學法運用圖片、視頻等直觀教具,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什么是公物,了解學校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公物。二、情境教學法創設一些生活情境,如在學校里、在公園里、在公交車上等,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愛護公物的重要性,掌握愛護公物的方法。三、小組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交流自己對愛護公物的認識和體會,共同探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愛護公物。四、角色扮演法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模擬一些愛護公物和不愛護公物的行為,讓學生在體驗中辨別是非,掌握愛護公物的方法。五、實踐操作法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進行愛護公物的實踐活動,如整理桌椅、擦拭黑板、愛護花草樹木等,讓學生養成愛護公物的好習慣。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1. 教師播放一段關于學校公物的視頻,讓學生觀察視頻中的學校公物有哪些,它們有什么作用。2.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在學校里還見過哪些公物呢?它們有什么作用呢?3. 引出課題:《人人愛護公物》。二、講授新課(一)認識公物1. 教師出示一些學校和生活中的公物圖片,如桌椅、黑板、圖書、垃圾桶、路燈等,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這些物品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它們是公物。2.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公物是指供大家共同使用的物品,它們不屬于個人所有,而是屬于國家、集體或社會。(二)愛護公物的重要性1. 教師出示一些愛護公物和不愛護公物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兩種行為有什么不同的后果。2.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愛護公物呢?愛護公物有什么好處呢?3. 教師總結:愛護公物可以延長公物的使用壽命,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愛護公物可以為大家提供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讓大家更加舒適和方便;愛護公物是一種美德,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三)愛護公物的方法1. 教師出示一些愛護公物的方法圖片,如輕拿輕放桌椅、不亂涂亂畫黑板、愛護圖書、不隨地扔垃圾等,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這些方法有什么好處。2.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采取哪些方法來愛護公物呢?3. 教師請幾個小組代表發言,介紹他們討論的結果。4. 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強調愛護公物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三、鞏固練習1. 情境模擬教師創設一些生活情境,如在學校里、在公園里、在公交車上等,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在這些情境中的愛護公物的行為。2. 判斷對錯教師出示一些關于愛護公物的判斷題,讓學生判斷對錯,并說明理由。如:在課桌上亂涂亂畫是愛護公物的行為。愛護公物就是要把公物當成自己的東西一樣愛護。等。四、課堂總結1.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讓學生說一說什么是公物,為什么要愛護公物,以及如何愛護公物。2. 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表揚在課堂上表現優秀的學生,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3. 教師布置作業: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愛護公物,做一個愛護公物的好孩子。板書設計 《人人愛護公物》一、認識公物二、愛護公物的重要性三、愛護公物的方法教學反思 在教學《人人愛護公物》一課時,我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出發點,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到愛護公物的重要性,掌握愛護公物的方法。以下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反思:一、成功之處1. 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豐富。本節課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通過圖片、視頻、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公物,了解學校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公物,知道愛護公物的重要性,掌握愛護公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2. 教學方法多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小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3. 注重實踐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情境模擬、判斷對錯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愛護公物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4. 評價及時,激勵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我通過及時的評價,表揚在課堂上表現優秀的學生,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激勵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不足之處1. 教學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在教學中,我在講解愛護公物的重要性時,花費的時間較多,導致后面的愛護公物的方法講解和實踐練習時間比較緊張,有些學生沒有得到充分的練習機會。2. 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夠。在教學中,我雖然采用了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但是在活動中,我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夠,沒有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導致有些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度不高。3. 教學語言不夠生動形象。在教學中,我的教學語言比較平淡,不夠生動形象,沒有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三、改進措施1. 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讓每個教學環節都能充分展開,提高教學效率。2.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有所收獲,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 提高教學語言的生動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注重教學語言的生動性,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總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刻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也明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