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9張PPT)第一章機械運動第一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和時間的單位.2.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和時間.(重難點)3.知道測量有誤差及減小誤差的方法.4.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學習目標用眼觀察圖中兩個紅的的小棒一樣長嗎?靠感覺器官去判斷,很難精確,而且有時會出錯.所以,要作出準確的判斷,得到精確的數據,必須用測量儀器來測量.課堂引入單位換算方法步驟先“換”后“算”:不改變數字,利用等量代換將單位換算成我們需要的單位,之后進行數字化簡計算.(1)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等于兩個單位之間10的指數相加.Km m dm cm mm μm nm103103103101010(2)大單位化小單位就乘以10的正指數,小單位化大單位就乘以10的負指數,例:2.2km=2.2×105cm,2.2cm=2.2×10-5km如上圖km與cm的進率為105,dm與nm的進率為108知識點一長度的單位1.測量工具(1)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刻度尺三角尺卷尺皮尺刻度尺是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長度的測量(2)比較精確的長度測量工具游標卡尺(可精確到0.1毫米)螺旋測微器(可精確到0.01毫米)常在機械加工中進行精密測量時使用.2.刻度尺的使用單位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1)會認它的零刻度線在哪里,是否磨損?它的量程是多少?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在左端(離最左端邊緣有一小段距離),此刻度尺沒有磨損.它的量程是8cm.它的分度值是1mm.(2)會選:在實際的測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測量時應先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需要達到的程度,再選擇滿足測量要求的刻度尺.(3)會放:即刻度尺的位置應放正,零刻度線對齊被測物體的一端,有刻度線的一邊要緊貼被測物體且與被測物體保持平行(如圖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圖乙所示).甲乙(4)會看:讀數時,視線與刻度尺尺面垂直.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5)會記:指記錄,記錄測量結果應包括數字和單位.上圖中木塊長度為2.78cm.分度值 ;物體長度 .分度值 ;物體長度 .1mm2.78cm1cm2.7cm隨堂練習如何測出一張紙的厚度?鐵絲的直徑?乒乓球的直徑?地圖上上海到北京鐵路線長?與同學交流,確定自己的方案.3.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1)測多算少法(累積法):把數個相同的微小物體放在一起測量,再將測量結果除以被測量的個數就得到一個微小物體的長度.(2)相互配合法(卡測法):借助其他測量工具,把不可直接測量的長度轉換為可用刻度尺測量的長度.適于測圓、圓柱體的直徑和圓錐體的高.長度測量的讀數會讀: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78會記:記錄的測量結果應由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1、長度單位換算單位換算2、時間單位換算1m=10-3 Km1m=10dm1m=102cm1m= 103mm1m=106 m1m=109 nm1h=60min1min=60s3.常用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1Mm=_____km1km=______m1m=103______1mm=____ m1 m=103____1m=10___1dm=10___1cm=___mm練習:3.8km=_____________m60 m=_____________mm3×104 m=____________dm103103mm103nmdmcm103.8×1030.060.3(4)換算過程:⑴3.8Km=_______________________m⑵60 m=_______________________nm⑶50k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⑷24n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m3.8×10360×103nm = 6×10450×103m = 50×103×106 m = 5×101024×10-9m = 24×10-9×103 mm = 2.4×10-5【例1】某同學測量一本書的厚度是6.4mm,已知這本書共有200頁(100張),那么每張紙的厚度是 ________mm。6.4×10-2例題講解【例2】下列過程中,經歷的時間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眨一下的時間B.人呼吸一次的時間C.人打一次哈欠的時間D.人的心臟跳動一次的時間D【例3】某同學測量長度的方法如圖所示。他在測量中的錯誤有:(1)物體的一端沒有與零刻度線對齊;(2)視線沒有與尺面垂直;(3)刻度線沒有緊貼被測物體。【例4】將粗細均勻的金屬絲在筆桿上密繞30圈,如下圖所示,線圈的長度是_________cm,金屬絲直徑是 ______mm。5.001.7【例5】如圖所示,用A、B兩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長度,放置正確的是 ____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_____ ,該物體的長度是 ______cm。ABA1mm3.95【例6】某同學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圖測一枚硬幣的直徑,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 mm,硬幣的直徑是 ______cm。11.20【例7】有兩位同學測同一支鋼筆的長度,甲測得結果為12.82 cm,乙測得結果為12.8 cm,那么若這兩位同學在測量時都沒有出現錯誤,則結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甲的分度值是1mm,乙的分度值是1cm1. 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是 s.常用的時間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2.時間單位間的換算關系1 min = 60 s1 h = 60 min=3 600 s知識點二時間的單位3. 測量時間的工具(1)古代用的是日晷、沙漏等.(2)現代用 的是鐘表、停表、電子表等.手表 石英鐘 電子停表 機械停表在運動場和實驗室經常用停表.(3)機械停表的使用及讀數①機械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開始/啟動鍵時 表針開始轉動.第二次按下開始/啟動鍵時 表針停止轉動,讀數.第三最后按下復位鍵時 表針彈回零點.②機械停表的讀數:要分別讀出分和秒并相加.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15min,1大格是1min,所以每一小格是0.5min.簡記:一啟動;二按停;三讀數;四歸零.1.如圖所示是某種機械停表的實物圖,長針轉一圈度量的時間是 ,分度值是 ;短針轉一圈度量的時間是 ,分度值是 ,圖中顯示的時間是 .30s0.1s15min30s(或0.5min)9min38.5s例題講解1.定義:測量的數值和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就叫誤差.2.誤差的來源 (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測量者):(2)儀器本身不準確 .(3)環境溫度、濕度變化.(1)測量時,要用眼睛估讀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數字,是估讀就不可能非常準確.誤差是不可避免的,誤差不可能消除,只能盡量的減?。?br/>知識點三誤差3.減小誤差的辦法:(1)多次測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測量工具.(3)改進測量方法.4.誤差不是錯誤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錯誤是不應該發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下列有關誤差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br/>A.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別叫做誤差B.誤差和錯誤一樣是可以避免的C.測量工具越精密,測量方法越先進,誤差就越小D.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B例題講解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長度的測量時間的測量誤差單位:m、km、cm等測量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單位:s、h、min等測量工具:停表、鐘、表等誤差與錯誤的區別:錯誤可以避免,誤差不可以避免,只能減小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取平均值課堂小結1.下列有關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br/>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B.誤差就是測量中產生的錯誤C.只要認真測量,就可以避免誤差D.選用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消除誤差A隨堂練習2.給下列各物體的長度填上合適的單位:(1)中學生的身高1700 .(2)物理課本的寬為1.85 .(3)人眨一次眼經歷的時間大約0.4 .mmdms7×10-57×1045400903.完成單位換算:(1)一張紙的厚度是:70 um=_______nm = _ m(2) 1.5h = ______ min=______s4.如圖所示,木塊的長度為 cm;機械停表讀數是 min s.2.00338.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