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 光 的 色 散【教學目標】通過實驗,了解白光的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現象。【教學重點】光的色散現象,物體的顏色。【教學難點】色光的混合。【教學準備】教師:放大鏡、三棱鏡、多媒體課件、白屏。學生:紅、藍、黃玻璃片,白屏,紅、綠、黃紙及顏料,三棱鏡,光源。【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一、引入新課 問題:大家都看到過彩虹吧 你們知道彩虹是怎樣形成的嗎 導入新課, 激發興趣 二、進行新課 1.光的色散 以前人們一直認為白色是最單純的顏色,白光是單色光不能分解,那么白光是不是單色光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演示1:讓一束光穿過狹縫射在三棱鏡上,讓學生觀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現象(屏離棱鏡不要太遠)。 演示2:把另一個相同的棱鏡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一個棱鏡旁邊(兩個棱鏡要靠得近些),讓學生觀察在白屏上又能看到什么現象。 實驗現象: (1)在演示1中,學生可以看到白光通過棱鏡后,不但改變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彩色光帶上的顏色從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紅、橙、黃、綠、藍、靛、紫。 (2)在演示2中,學生可以看到彩色光帶將重新會聚成白光。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啟發學生把感性認識理性化。師生共同活動得出以下結論: ①用棱鏡可使太陽光發生色散,形成光譜。 ②白光不是單色的,而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2.光的“三原色” 引起學生興趣;彩色電視機里的各種顏色是怎樣產生的呢 緊接著教師打開教室的電視機,把放大鏡發給幾個同學,讓同學們用放大鏡看彩色電視畫面上的各色光條。同學們看到什么現象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電視機屏幕上顯現出豐富多彩的顏色,都是由紅、綠、藍三種色光合成的。沒有拿放大鏡看彩電畫面的同學可以看一下課本圖。 (1)紅、綠、藍叫作光的三原色。 (2)利用這三種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來。 3.物體的顏色 演示3:在演示1實驗中,在白屏前分別放置紅色、藍色玻璃,看看會有什么現象發生 演示4:在演示1實驗中,在白屏上分別貼上紅紙、綠紙,又會出現什么現象呢 學生觀察,并得出結論: (1)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通過它的色光決定。 (2)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 練習:只用紅光照射一盆紅花,它的葉子和花分別是什么顏色 培養學生分 析實驗現象 的能力 引出光的三 基色 通過練習, 鍛煉學生的 應用能力 三、小結作業【板書設計】第四節 光 的 色 散1.光的色散白光由多種色光混合而成光的三原色:紅、綠、藍2.物體的顏色【教學反思】在課堂的實施過程中發現:1.本節課創造了良好的教學情景。比如在引入中,利用彩虹的傳說,讓學生興趣盎然。然后再通過實驗將“彩虹”呈現在課堂上,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得他們展開討論,得出白光透過三棱鏡,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結論;再比如,在介紹光的三原色時,讓學生通過放大鏡去觀察電視機,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強化STS教育。2.成功地利用多媒體課件。由于光的色散概念較為抽象,實驗現象也很不明顯,所以多媒體課件在這堂課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比如在講解彩虹的成因這個知識點時,利用課件幫助學生將抽象的知識轉為直觀的圖像信息,解決了在初中物理知識中沒有提及折射率概念的問題;再比如在講解不透明物體顏色這個知識點時,由于實驗器材有限,無法找到單純的光源,但不做實驗,只是傳授學生勢必非常難以理解。但是精心設計課件,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學生在課后練習此知識點時反饋非常好。同時也發現:1.良好教學情景不僅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基礎,而且還要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空間。例如,“彩虹傳說”雖然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但花費時間過長,導致整個課堂時間過于緊張。沒有時間處理習題。可以通過提問引入“你見過‘雨后彩虹’嗎 談談你的‘發現’或提出你最感興趣的問題”,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能逐步培養起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2.實驗器材準備不夠充分。在本節課程中,“將三種不同顏色的透明紙分別蒙在手電筒上,讓手電筒的光透過透明紙,照到天花板上”的實驗效果不明顯,影響了教學效果??蓪嶒灨倪M如下:用涂有顏色的彩色眼鏡代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拿出自制的彩色眼鏡給學生戴,讓他們親身感受一下周圍的色彩,知道“戴有色眼鏡看人”的結果是什么。3.作業布置應該精益求精。在此堂課后,給學生的作業是書面的作業。這限制了學生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好的作業不僅能使學生獲取知識,還能品味到思考的樂趣、知識的升華。如果把書面作業改為讓他們制作“彩色陀螺”,這樣可讓學生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的成就感,自身獲得知識后的自豪感。4.板書設計過于陳舊。新課標要求教育者以師生互動、積極探究、共同發展為過程,以關注學生的情緒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目標。在板書的設計過程中,沒有突出以學生作為主體,以解決學生需求為目的,需要改進設計。5.在實驗操作中,學生實驗能力較弱,缺乏嚴謹的科學態度。限于儀器的精密度、學生操作技術的準確度,個別學生在做顏料混合的探究不準確。綜上所述: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景,能活躍課堂氛圍,喚起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形成表象觀念。也能較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合作意識、探究欲望。通過對物理規律的探究實驗的改進,讓學生體驗到了科學研究方法,提高了觀察、實驗能力、思維能力。但學生重結果,輕過程和方法,導致分析生活中的現象時抓不到實質。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應增強學生重視過程,重視實驗,重視科學的思維方式的意識。教師本身也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研究知識運用范圍,特別是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方面,著眼于學生的未來,著眼于社會的發展;注重學情分析,注重實驗的改進,注重語言的表達,注重方法的傳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