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新人教版 必修三第十一章 電路及其應用第3節(第二課時 ) 伏安法測電阻新課引入用電壓表測出電阻兩端的電壓U,用電流表測出通過電阻的電流I,利用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可以算出電阻的阻值R,這種方法稱為伏安法(1).安培表是測量電流的工具,實驗室學生用表表盤刻度上有3大格,每大格又分10小格。有0~0.6A和0~3A兩個量程。(2).伏特表是測量電壓的工具,實驗室學生用表表盤刻度上有3大格,每大格又分10小格。有0~3V和0~15V兩個量程。學習任務一:電表的連接1.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結構量程選擇 使用事項 電表估讀選擇合適量程:使得測量時指針偏轉角度要盡可能大,一般要求超過量程的1/3,但又不能超過量程 (1)使用前應先進行零點調整(機械調零) (2)紅表筆插“+”插孔,黑表筆插“-”插孔 (3)紅表筆接電勢高處,黑表筆接電勢低處,即電流從紅表筆進表,從黑表筆出表 (1)最小分度是“1,0.1,0.01,…”時,估讀到最小分度的1/10(即估讀到最小分度的下一位)(2)最小分度是“2,0.2,0.02,…”時,估讀到最小分度的1/2(即估讀到最小分度的本位)(3)最小分度是“5,0.5,0.05,…”時,估讀到最小分度的1/5(即估讀到最小分度的本位)學習任務一:電表的連接2.電壓表和電流表的使用與讀數學習任務一:電表的連接3.兩種連接電路①電流表接在電壓表兩接線柱外側,通常叫“外接法”②電流表接在電壓表兩接線柱內側,通常叫“內接法”AVRAVR注:因為電流表、電壓表分別有分壓、分流作用,因此兩種方法測量電阻都有誤差.實驗中應該如何選擇哪 電壓表示數:電流表示數:電流表外接法AVRx誤差來源于電壓表的分流,分流越小,誤差越小。測量小電阻,即Rx<學習任務一:電表的連接4.兩種連接電路選擇電壓表示數:電流表示數:電流表內接法誤差來源于電流表的分壓,分壓越小,誤差越小。測量大電阻,即Rx>>RA情況下,使用內接法誤差較小。AVRx學習任務一:電表的連接“內外接”方法的選擇——規律內接法RXVARXAV外接法2.誤差:大內偏大,小外偏小當 (即 )時用內接法當 (即 )時用外接法當 (即 )時兩種接法均可1.結論:大內小外學習任務一:電表的連接3. 小結若伏特表示數有明顯變化,即 用外接;若安培表示數有明顯變化,即 用內接。VASabR學習任務一:電表的連接4. 試探法按內外接的方式依次連接,觀察電流表、電壓表示數變化情況。學習任務二:滑動變阻器的連接測量未知電阻時,需取同一電阻的多組電壓和電流值。此時可接入滑動變阻器,能起到直接改變測量電阻的電流或電壓大小的作用,達到測多組數據的實驗效果。那么,滑動變阻器該如何接入電路呢?學習任務二:滑動變阻器的連接限流式U0SRABPRx分壓式U0SPRxRAB目的: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得電阻有多組U、I數據.1.滑動變阻器的接法學習任務二:滑動變阻器的連接U0SRABPRx內阻不計當滑片P處于A端:滑變接入阻值RP=0;待測電阻所分電壓最大,為U0;待測電阻的電流當滑片P處于B端:滑變接入阻值RP=Rmax;待測阻值所分電壓最小待測電阻的電流滑片P在移動過程中,待測電阻RX的電壓和電流變化情況2.限流式接法學習任務二:滑動變阻器的連接U0SPRxRAB3.分壓式接法當滑片P處于A端:滑變全部阻值Rmax與Rx并聯(RAP=0;RBP=Rmax與Rx并聯)待測電阻所分電壓最大,為電源電壓U0;待測電阻的電流當滑片P處于B端:滑變接入全部阻值Rmax,此時Rx被短路(RAP=Rmax;RBP=0與Rx并聯)待測阻值所分電壓最小,為0;待測電阻的電流為0滑片P在移動過程中,待測電阻RX的電壓和電流變化情況電源內阻不計學習任務二:滑動變阻器的連接1.限流接法:優點:電路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耗能少。缺點:電壓或電流不能從0變起、調節范圍小。U0SRABPRxU0SPRxRAB2.分壓接法:優點:電壓或電流能從0調節,調節范圍大。缺點:電路結構復雜、操作不方便、耗能多。4.兩種接法的優缺點學習任務二:滑動變阻器的連接以下3種情況必須用分壓接法:(1)當要求電壓或電流從0變起時;(2)當待測電阻的阻值遠大于滑動變阻器的總阻值時;(3)當采用限流接法,無論怎樣調節都不能保證電路的安全時。(注:當兩種接法均可時,一般采用限流接法。)(1)當采用限流接法時,選擇總電阻與待測電阻的阻值相接近的那一個。(2)當采用分壓接法時,選擇總電阻小而額定電流大的那一個。5.兩種連接方法的選擇6.滑動變阻器的選擇學習任務三:電路的連接分壓外接法VARx分壓內接法AVRx限流內接法RxAV限流外接法RxAV1.測電阻的四種常用電路由于電阻絲的電阻較小,做實驗時,選擇外接法;當不要求電壓從0開始調節,可選擇耗能較低的限流法1.安全性原則:例如電壓表與電流表不能超過量程。2.精確性原則:例如電壓表與電流表的指針偏角不能過小,應使其指針偏角不小于滿偏的1/3.3.方便性原則4.經濟性原則2.器材的選擇學習任務三:電路的連接當堂達標檢測1.圖中畫出了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量導體電阻的兩種電路圖.圖中電壓表的內阻為1kΩ,電流表內阻為0.1Ω,被測導體R的真實電阻為87.4Ω.測量時,把電壓表讀數和電流表讀數的比值作為電阻的測量值.如果不考慮實驗操作中的偶然誤差,按甲、乙兩種電路進行實驗,得到的電阻測量值各是多少?你能從中得出什么結論?當堂達標檢測【詳解】如果不考慮操作的偶然誤差,按甲、乙兩種電路進行實驗,甲圖中電阻測量值為:R= =80.3Ω乙圖中電阻測量值為:R=RA+R實=87.5Ω因電壓表的內阻不是遠大于所測電阻的阻值,則用圖甲電壓表分流較大,誤差大;而電流表內阻遠小于所測電阻時,用圖乙接法,誤差小;2.某小組利用電流表(內阻約0.1 Ω)、電壓表(內阻約3kΩ)等器材測金屬絲電阻,要求電壓和電流均從0開始測量,得到多組電流、電壓數據,求出金屬絲的電阻Rx=50Ω.他們采用的是圖乙中的________電路圖,Rx的真實值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 Ω.A小于當堂達標檢測在做“金屬絲電阻率的測量”的實驗時,需要對金屬絲的電阻進行測量,已知金屬絲的電阻值Rx約為20 Ω。一位同學用伏安法對這個電阻的阻值進行了比較精確的測量,這位同學想使被測電阻Rx兩端的電壓變化范圍盡可能大。他可選用的器材有:直流電源,電壓為8 V;電流表A(量程0.6 A,內阻約為0.50 Ω);電壓表V(量程10 V,內阻約為10 kΩ);滑動變阻器R(最大電阻值為5.0 Ω);開關一個,導線若干。 (1)根據上述條件,測量時電流表應采用 。(填“外接法”或“內接法”) (2)在方框內畫出實驗電路圖。(3)若在上述實驗中,電流表的示數為I,電壓表的示數為U,且電流表內阻RA與電壓表內阻RV均為 已知量,用測量物理量和電表內阻計算金屬絲電阻的表達式:Rx= 。 當堂達標檢測【解析】(1)待測電阻約為20Ω,是電流表內阻的40倍,但電壓表內阻是待測電阻的500倍,故電阻Rx為小電阻,采用外接法。(2)因為要使Rx兩端的電壓變化范圍盡可能的大,所以滑動變阻器要采用分壓式,電路圖如圖所示。ESRRxAV當堂達標檢測(3)電壓表分得的電流為所以,Rx中的電流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