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體 味 文 化 》 教 學 設 計【教學內容】:《體味文化》是新課改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的第一課第一框的內容。本課內容從文化“萬花筒”入手,從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剖析文化的內涵,探究文化的作用。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體驗,形成對文化的基本認識,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觀,激發學生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熱情。【學生分析】:在初中階段,學生對文化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缺乏對文化內涵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的意義、作用還不了解。因此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經歷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讓他們去發現,去感悟,再提煉,從而理解文化的內涵和作用。【設計思想】:使用啟發式教學法提出“文化是什么”的問題, ( http: / / www.21cnjy.com )讓學生從最常見的文化現象去發現、思考,激發學生對文化生活的興趣;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引導學生聯系身邊實際和自己的生活體驗,加深對文化及其特色的理解。【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識記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內涵;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對經濟、政治有重大影響,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2) 能力目標:通過全面、準確理解文化的內涵,培養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分析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培養辯證分析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培養文化素養的意識和自覺性;懂得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學習將來為增強綜合國力貢獻力量。【教學重點】:文化的內涵——“文化是什么”【教學難點】: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教學輔助:多媒體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收集各種具有代表性的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現象做成課件。(2)學生準備:了解自己家鄉的特色文化,收集有關天水三國文化,伏羲、麥積、大地灣文化等資料。7、【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說到政治課,大家都覺得很理論化,很沉悶。但是,如果談到過年,動畫,電影大家一定很感受興趣。 舉例歸納天水地區過年中的文化(如對聯);談談他們最喜歡的電影。 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熱情。傳統文化現象與現代文化現象作比較,為下文授課作鋪墊。第一目,“文化萬花筒”。通過兩段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和三個活動,描述文化的表現,引導學生形成對文化現象的感性認識和初步理解。通過本目的學習,學生應該形成如下認識:文化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有;不同的區域、不同的自然環境以及不同的人,其文化特色都存在差異。 多媒體展示五花八門的文化現象:不同國家過年習俗、各民族的不同節日,各類電視選秀節目…… 學生談親身參與的文化生活:上課,學習,交友,學校藝術節,運動會……學生介紹天水的三國文化,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等 “文化”一詞比較抽象,通過學生對熟 ( http: / / www.21cnjy.com )悉的文化現象的了解,使“文化”具體化、形象化,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有,不同的區域、不同的自然環境以及不同的人,文化各具特色。第二目“文化是什么”。本目包括五段正文、兩個欄目和兩個活動,主要內容是解讀文化概念,說明文化概念的基本內涵。第一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前文的學習,引出對“文化”內涵的關注,導出下文的分析。第二段正文是對本課程的文化概念的界定。第三段至第五段正文是對文化概念理解的深化。 看到各具特色的文化現象,我們更想探究文化的內 ( http: / / www.21cnjy.com )涵,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提供研究的參照對象:①相對于自然界而言;②相對于動物的本能而言;③相對于人的先天遺傳而言;④相對于人的其它活動而言;⑤相對于社會經濟政治而言;⑥相對于人們自身而言;⑦相對于人的知識而言;⑧相對于人類文明而言。讓學生從中解析什么是文化。 學生從參照對象中任選一個進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分組討論。并得出結論: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社會實踐的產物。 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能主動去探究文化的內涵,從而較輕松地明確文化的含義,解決文化含義抽象、難以理解的障礙。第三目“文化的力量”。本目包括兩段正文、一個活動和一個欄目,主要說明文化的作用所在,即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的價值。第一段正文主要說明形式豐富的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這里的形式豐富是從文化概念的外延理解文化概念,精神力量則是突出文化的價值。第二段正文主要說明文化作為精神力量的價值,引導學生著眼于個人、民族和國家的角度認識文化的力量。 (結合課本第八頁的探究活動講述)《共產黨宣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積極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有一些文化會對社會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展示法輪功受害者相關圖片,日軍侵華及對歷史的態度……舉例:女粉絲苦追劉德華13年 為見一面逼死爸爸舉例:央視與廣電總局欲聯手封殺超級女聲 學生在案例中感受不同文化帶來的不同影響。舉例說明哪些文化對自己的生活又產生了哪些影響(從積極和消極兩個角度)。思考文化對我們國家有什么深遠的意義? 通過對真實案例的分析,讓 ( http: / / www.21cnjy.com )學生切身體驗,暢所欲言,激活了思維,產生獨到的見解和感受。自覺摒棄落后的、消極的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培養愛國主義情感。課后鞏固練習 主題:校園周邊的文化要求:自己去調查,搜集、整理校園周邊存在的積極和消極的文化現象,并寫出宣傳積極文化,改革消極文化的方案。 通過活動使學生主動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并落實到行動。從而規范自己的行為。7、【作業練習】:[實例探究1]下列活動屬于文化現象的有( )①工人、農民從事生產活動 ②參加學校運動會 ③參加演講會、辯論賽④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 ⑤參加文學社、書畫協會、讀書俱樂部⑥瀏覽網站,領略世界各地風土人情⑦參加合唱團、舞蹈隊A、①③⑤⑦ B、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⑦ D、①②④⑥⑦[實例探究2]在都市,有繁華的文化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觀;在鄉鎮,人們利用農閑時間、集市和民間傳統節日,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邊遠地區,文化活動更具有特有的鄉土氣息。以上材料說明( )A、 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自然環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環境B、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C、 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D、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實例探究3]我們要講的“文化”,是相對于政治、經濟而言的,下列屬于文化的是( )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②自然科學 ③技術④語言、文字 ⑤選舉人大代表 ⑥企業的信譽和形象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實例探究4]人們文化素質的核心和標志是( )A、學歷 B、擁有的科學文化知識C、參與文化活動的能力 D、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例探究5]下列有關文化的力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B、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只是對人的發展有深刻的影響C、 一個民族,只要物質上富有了,精神上就一定能富有D、文化的力量就是專指文化對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課后作業:人們所具有的文化素養是天生的嗎?如何培養文化素養?參考答案1——5BACDA 8、【板書設計】:( http: / / www.21cnjy.com )9、【教學小結與反思】:在教學過程中,時時刻刻不忘記在課堂教學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貫徹新課標的理念。傳統的政治課堂存在許多弊端,如:教師講授多,學生思考少;師生一問一答多,學生探討研究少等等。這些傾向妨害和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和潛能,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地正視這一問題,要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做到真正以學生為主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