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動量——高考物理一輪復習大單元知識清單一、尋求碰撞中的不變量1. 一維碰撞:兩個物體碰撞前沿同一直線運動,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線運動,這種碰撞叫作一維碰撞。2. 碰撞演示如圖所示,A、B是用等長細線懸掛起來的等大小球,把小球A拉起來,使其懸線與豎直方向成一角度α,放開后A球運動到最低點時與B球發生碰撞,碰后B球的最大偏角為β。(1)若mA=mB,碰后A球靜止,B球偏角β=α,這說明A、B兩球碰撞后交換了速度;(2)若mA>mB,碰后A、B兩球都向右擺動;(3)若mA結論:以上現象說明A、B兩球碰撞后,速度發生了變化,當A、B兩球的質量關系不同時,速度變化的情況也不同。3. 尋求碰撞中的不變量的幾個關鍵點(1)在一維碰撞的情況下,與物體運動有關的量只有物體的質量和物體的速度,因此需測量物體的質量和速度。(2)規定某一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如果速度方向與規定的正方向一致,取正值,相反則取負值。(3)光電門測速:利用公式v=,式中Δx為擋光片的寬度,Δt為遮光時間。還可借助打點計時器、頻閃照片或者利用平拋運動特點等測速。(4)結論:物體碰撞前后質量與速度的乘積之和幾乎是不變的。二、動量1. 動量(1)定義:運動物體的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叫做物體的動量,即,單位為。(2)特點:瞬時性:通常說物體的動量是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動量,所以說動量具有瞬時性,是狀態量。矢量性:動量具有方向,其方向與速度的方向相同。相對性:因物體的速度與參考系的選取有關,故物體的動量也與參考系的選取有關。2. 動量和動能的定量關系p=mv→v=Ek=Ek=mv2→v=p=三、動量變化量的計算1.大小:物體末動量與初動量的矢量差的大小。2.方向:動量的變化量的方向也就是速度變化量的方向。3. 動量的運算:動量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時,選定坐標軸的方向后,動量、動量的變化量用帶正、負號的數值表示,從而將矢量運算簡化為代數運算(注意:此時的正、負號僅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若初、末動量不在同一直線上,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進行運算。動量是矢量,動量的變化量也是矢量。動量的變化量與動量本身的大小、方向均無關。四、沖量定義與定義式 力與力的作用時間的乘積叫作力的沖量,其定義式為I=FΔt特點 過程量 從沖量的定義式看出,沖量涉及一段時間,是過程量,取決于力和時間這兩個因素,所以求沖量時一定要明確所求的是哪一個力在哪一段時間內的沖量矢量性 沖量的方向與力的方向相同,與相應時間內物體動量變化量的方向相同物理意義 反映力的作用對時間的累積效應2. 沖量的四種計算方法公式法 利用定義式I=FΔt計算沖量,此方法僅適用于計算恒力的沖量,無須考慮物體的運動狀態圖像法 利用F-t圖像計算,F-t圖像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沖量,此方法既可以計算恒力的沖量,也可以計算方向沿同一條直線的變力的沖量動量 定理法 如果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或方向變化,則不能直接用I=FΔt求變力的沖量,可以求出該力作用下物體動量的變化量,由I=Δp求變力的沖量平均力法 如果力隨時間是均勻變化的,則= (F0+Ft), 該變力的沖量為I=Δt= (F0+Ft)Δt動量定理1. 內容:內容: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沖量等于物體動量的變化量。2. 表達式:I=p'-p或F(t'-t)=mv'-mv。說明: 表達式是矢量式,等號包含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兩方面的意思。公式中的F是物體所受的合外力,若合外力是變力,則F應是合外力在作用時間內的平均值。3. 關于I=Δp=p'-p的幾點說明a. 合外力的沖量I是原因,動量的變化量Δp是結果。b. 物體動量的變化量Δp的大小和方向與合外力的沖量I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c. 合外力的沖量I與初動量p、末動量p'的大小和方向均無必然聯系。3.應用動量定理解題的注意事項1)動量定理反映了力的沖量與動量變化之間的因果關系,即合力的沖量是原因,物體的動量變化是結果。2)動量定理中的沖量是所受合力(包括重力)的沖量,既可以是各力沖量的矢量和,也可以是合力在不同階段沖量的矢量和。3)動量定理的表達式是矢量式,等號包含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兩方面的含義。在一維情況下,應先規定正方向。六、動量定理的應用1. 用動量定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1)Δp一定時,作用時間越短,力越大;作用時間越長,力越小。(2)F一定時,作用時間越長,Δp越大;作用時間越短,Δp越小。分析問題時,要明確哪個量一定,哪個量變化。2. 用動量定理解題的基本思路(1)確定研究對象。在中學階段用動量定理討論的問題,其研究對象一般僅限于單個物體。(2)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求合沖量。可先求每個力的沖量,再求各力沖量的矢量和;或先求合力,再求其沖量。(3)抓住過程的初、末狀態,選好正方向,確定各動量和沖量的正負號。(4)根據動量定理列方程,如有必要還需要補充其他方程,最后代入數據求解。說明:對過程較復雜的運動,可分段用動量定理,也可對整個過程用動量定理。七、系統、內力和外力1. 系統:由兩個(或多個)相互作用的物體構成的整體叫作一個力學系統,簡稱系統。例如,研究炸彈的爆炸時,它的所有碎片及產生的燃氣構成的整體就是系統。2. 內力:系統中物體間的作用力。3. 外力:系統以外的物體施加給系統內物體的力。八、動量守恒定律1. 內容:如果一個系統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為0,這個系統的總動量保持不變。2. 動量守恒定律常用的三種表達形式(1)p=p',即系統內物體相互作用前的總動量p和相互作用后的總動量p'大小相等,方向相同。(2)Δp=p'-p=0,即系統總動量的變化量為零。(3)Δp1=-Δp2,即相互作用的系統內的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動量的增加量等于另一部分動量的減少量。3.適用條件1)理想守恒:系統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為零,則系統動量守恒。2)近似守恒:系統受到的外力矢量和不為零,但當內力遠大于外力時,系統的動量可近似看成守恒。3)某一方向上守恒:系統在某個方向上所受外力矢量和為零時,系統在該方向上動量守恒。4. 動量守恒定律的五個特性矢量性 動量守恒定律的表達式為矢量方程,解題時應選取統一的正方向相對性 各物體的速度必須是相對于同一參考系的速度(一般是相對于地面)同時性 動量是一個瞬時量,表達式中的p1、p2、……必須是系統中各物體在相互作用前同一時刻的動量,p1‘、p2’、……必須是系統中各物體在相互作用后同一時刻的動量系統性 研究的對象是相互作用的兩個或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普適性 動量守恒定律不僅適用于低速、宏觀物體組成的系統,還適用于接近光速運動的微觀粒子組成的系統注意:系統動量守恒時,其機械能不一定守恒,系統的機械能守恒時,其動量也不一定守恒,這是兩個守恒定律成立的條件不同而導致的。5. 應用動量守恒定律解題的一般步驟九、對動量守恒定律成立條件的理解1. 理想守恒系統內的任何物體都不受外力作用,這是一種理想化的情形。若系統受到外力作用,但所受合外力為零,可視為理想守恒。例如:兩個物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碰撞,物體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為一對平衡力,合力為零,兩物體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恒。2. 近似守恒系統受到的合外力不為零,但當內力遠大于外力時,可以認為系統的動量守恒。例如:手榴彈在空中爆炸的瞬間,火藥產生的內力遠大于手榴彈的重力,重力便可忽略不計,動量近似守恒;高速公路上,兩輛轎車相撞,在碰撞瞬間,兩車間相互作用的內力遠大于車所受的摩擦力,摩擦力可忽略,動量近似守恒。3. 某一方向上動量守恒系統所受合外力不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合外力為零,則系統在該方向上動量守恒。常見模型如下(地面均光滑):例如:水平拋出的小球落在了沿光滑水平面勻速運動的敞篷車中,由于小球在豎直方向受重力作用,故小球和車組成的系統動量不守恒,但系統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系統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十、碰撞1.碰撞遵循的三條原則:(1)動量守恒定律。(2)機械能不增加。(3)速度要合理。①同向碰撞:碰撞前,后面的物體速度大;碰撞后,前面的物體速度大或相等。②相向碰撞:碰撞后兩物體的運動方向不可能都不改變。2.彈性碰撞討論:(1)碰后速度的求解根據動量守恒和機械能守恒。解得,(2)分析討論:當碰前物體2的速度不為零時,若,則,,即兩物體交換速度。當碰前物體2的速度為零時,,則:,①時,, ,碰撞后兩物體交換速度。②時,, ,碰撞后兩物體沿同方向運動。③時,, ,碰撞后質量小的物體被反彈回來。十一、反沖1.定義:當物體的一部分以一定的速度離開物體時,剩余部分將獲得一個反向動量(或速度),這種現象叫作反沖運動。2.特點:系統內各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的內力遠大于系統受到的外力,系統動量守恒。實例:發射炮彈、爆竹升空、發射火箭等。3.規律:遵從動量守恒定律。4.反沖過程的特征反沖運動過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動能,系統的總動能將增加,其增加的原因是:在反沖運動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均做正功。十二、爆炸現象的三個規律:動量守恒 由于爆炸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的,爆炸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遠遠大于受到的外力,所以在爆炸過程中,系統的總動量守恒動能增加 在爆炸過程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學能)轉化為動能,所以爆炸后系統的總動能增加位置不變 爆炸的時間極短,因而作用過程中,物體產生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計,可以認為爆炸后仍然從爆炸前的位置以新的動量開始運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