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2024-2025學年統編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 《維護秩序》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 :認同社會規則,理解社會秩序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形成自覺遵守和維護規則的理念。 道德修養 :樹立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培養自律意識和敬畏規則的意識,在公共生活中做文明的社會成員。 法治觀念 :了解法律對個人生活、社會秩序和國家發展的作用,明白規則與自由的關系,自覺遵守社會規則,遵紀守法。 健全人格 :理解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關系,能夠維護社會秩序,適應社會規則的變化,養成生活自律習慣,尊重和敬畏規則。 責任意識 :關心社會,樹立秩序意識和規則意識,積極維護社會秩序和規則,有擔當精神,服務他人和社會。 教學 重點 社會生活需要秩序。教學 難點 社會規則維系社會秩序。 教學過程導入 隨著全國演藝市場的持續升溫,近期多場演出在各地舉辦。 有人這樣去看演出: 無票歌迷找“黃牛”用非法手段持手鉗“破門而入”、非法闖閘機、損毀圍欄.. 更有演出結束后滿地垃圾。 也有人這樣去看演出: 思考:你更喜歡在哪種環境下觀看演出呢?為什么? 授新課 探究一:你買到了心儀已久的演出票,打算開啟愉快觀看演出的一天,以下是你的觀演日程... 在家——坐高鐵——到達演出館——去文創店購買觀演紀念周邊 思考1:社會生活中處處都有秩序,在你的觀演日程中,你能感受到哪些秩序呢﹖請你盡可能地說出感受到的社會秩序畫面! 學生: 教師:路上車輛有序出行、高鐵上人們有序就坐、商店里人們排隊結賬 思考2:請你就此概括何為社會秩序 有哪些種類的社會秩序 學生: 教師:①含義:社會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 ②種類:社會管理秩序、生產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場所秩序等。(注意區分社會管理秩序和公共場所秩序) 社會管理秩序:國家機關對社會的管理活動的秩序。 生產秩序:在生產過程中,勞動者需要遵守的行為準則。 交通秩序:人們為維護交通安全與暢通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 包括車輛行駛、停放秩序,行人走路秩序和占用道路施工作業、擺攤設點秩序等。 公共場所秩序:保證公眾安全的順利出入、使用公共場所所規定的公共行為準則。 公共場所主要是指人員聚集量大,流動量大的地方。如:車站、港口、碼頭、民用航空站、商場、公園、運動場、展覽館等。 練一練: 上高鐵時人們排隊進行安全檢查——社會管理秩序 文創產品生產工人按操作規程工作——生產秩序 行人、自行車、機動車各行其道——交通秩序 人們在高鐵上保持安靜——公共場所秩序 探究二:如果沒有秩序,你的觀演日程會變成什么樣 在家:家門可能被人闖入,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威脅等... 高鐵:購票排隊候車混亂一片,擁擠、插隊、踩踏等... 觀演:亂坐座位、無票硬闖、上臺追趕演出人員等... 商店:不付款、不排隊、瘋搶、擁擠等... 小結:如果沒有秩序我們的生活會一片混亂。 據此思考,社會秩序對個人和社會有何意義 學生: 教師:①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社會層面) 每個社會成員都有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據一定的社會資源和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才能避免混亂、減少障礙、化解矛盾,從而提高社會運行效率,降低社會管理成本。 ②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公民層面) 社會秩序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在有序、整潔、安全的社會環境中,我們享有人身自由和財產安全,享有公平的發展機遇,從而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發對生活的熱情。 探究三: 候車時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排隊時不擁擠;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 上下樓梯靠右行;不在教室內喧嘩;尊敬師長、關心同學不打架斗毆。 路上的車輛不闖紅燈;工廠與工人簽訂勞動合同。 思考:你在生活中感受的這些秩序都是靠哪些規則維護的 這些規則有何共同點是什么 由此概括社會規則的含義及種類。 學生: 教師:①含義:社會規則是人們為了維護有秩序的社會環境,在逐漸達成默契與共識的基礎上形成的。 ②種類:生活中,調節我們行為的規則有很多,如道德、紀律、法律等。 你在車站和其他公共場所排隊時,發現很多地方都有一米線標志, “一米線”,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員與前面辦理業務的人員保持一米的距離,不要緊跟或圍擁。 思考:你知道一米線的依據是什么嗎 學生: 教師:這一規則有其心理學依據。心理學研究表明,除了至親好友之外,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安全距離為一米。越過這個安全距離,人們就會感到緊張,覺得個人安全和隱私受到了侵犯。遵循“一米線”規則,既是尊重他人隱私的要求,也是自身文明素養的體現。 有時候,“我”想對他人的安全和隱私表示尊重,但是如果沒有明確的規則,“我”不知道怎樣才是合適的。當明確了“一米線”的規則之后,我們就可以知道怎樣做才是合適的。 規則正是通過明確“職”和“位”,讓人們知道如何“盡其責“得其所”。 小結:①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不規定不知道,規定了才知道)規則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安排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關系;如何作為社會一員享有權利、承擔責任,處理好與他人、社會的關系,從而使大家各司其職,各安其位,各盡其責,各得其所。 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規定:在動車組列車上吸煙或者在其他列車的禁煙區域吸煙,按照違法行為的情節和后果,對吸煙行為人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對吸煙導致列車火災等嚴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思考:社會規則具有什么作用? 學生: 教師:②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 社會規則明確了當有人破壞秩序時該如何處罰,從而保障社會的良性運行。對違反社會規則行為的處罰,既有法律、紀律等規定的強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風俗等包含的非強制性手段。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中小學上學和放學時段,家長往來送孩子成了交通擁堵的一大原因。多措并舉維護學校附近交通秩序,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舉措。下列屬于合理措施的是( ) A.加強執法,依靠嚴罰解決問題 B.家校聯動,志愿服務疏導交通 C.倡導環保,來往接送一律步行 D.共創和諧,臨時擁堵包容諒解 2.2022年1月1日,《河南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式實施一周年。河南文明網聯合大河網推出“文明系列短視頻,展示這一年來身邊文明行為的“小變化”,折射河南精神文明建設大變化,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邁上新臺階。下列行為可以作為播放素材的有( ) ①不在禁煙場所吸煙 ②駕駛機動車輛時接聽電話 ③抵制網絡謠言和不良信息 ④不亂停亂放車輛 ⑥在草坪綠地上拍照留念 ⑤不攀折樹木、不隨意采摘花果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3.2022進安白馬湖向日英的故事景區發布了最新的入園公告:為避免景區人員聚集,本景區推行分時段實名預約游覽,所有游客進入景區時須進行“健康碼”、“行程碼”核驗,載口罩、測體溫,排隊時請保持1米間隔線有序進入景區。下列關于這個公告的理解正確的是( ) A.社會規則是實現良好社會秩序的保障 B.社會生活需要規則,維護規則靠秩序 C.規則要求越細,對自由的限制就越大 D.社會秩序營造良好環境,讓生活更美好 4.社會秩序是社會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下列選項中說法正確的是( ) ①社會秩序就是交通秩序 ②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 ③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 ④有了社會秩序,就不會出現違法亂紀現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