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單元考點大通關】浙教版科學七上第一章 第2節-1 科學測量-長度測量(學案 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單元考點大通關】浙教版科學七上第一章 第2節-1 科學測量-長度測量(學案 含解析)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
01 長度測量
國際單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納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納米
刻度尺是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正確使用該工具的方法是:一選二貼三垂直,估讀單位莫忘記。
(1)了解刻度尺的構造。
觀察:①零刻度線
②最小刻度值:讀出每一大格數值和單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長度和單位,即為最小刻度值。
③量程:一次所能測量的最大范圍。
(2)使用刻度尺時要做到:
*放正確: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刻度尺有刻度一端緊靠被測體。
*看正確:眼睛的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讀正確:先讀被測物體長度的準確值,即讀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讀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計值。數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單位。
*記正確:記錄的數值=準確值+估計值+單位
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決定的。
(3)長度的特殊測量法。
*積累取平均值法:利用測多求少的方法間接地測量。如:測一張紙的厚度、一枚郵票的質量、細鐵絲的直徑等。
*滾輪法:當輪子沿著曲線從一端滾到另一端時,記下輪子滾動的圈數。長度=周長×圈數。如:測量操場的周長 。
*化曲為直法:測量一段較短曲線的長,可用一根沒有彈性柔軟棉線一端放在曲線的一端處,逐步沿著曲線放置,讓它與曲線完全重合,在棉線上做出終點記號。用刻度尺量出兩點間的距離,即為曲線的長度。如:測量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
*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測量物體長度。(測硬幣直徑)
01 常規長度測量
1. 用最小刻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量科學課本的長度,下列記錄結果中正確的是(  )
A.238.0mm B.23.8cm C.237.90mm D.2.38dm
【答案】A
【解析】【分析】長度的測量結果=準確值+估計值,測量結果的倒數第一位為估讀數字,倒數第二位所在的單位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解答】A.238. 0mm中,數字“8”所在的單位為mm為最小刻度值,故A正確;
B.23. 8cm中,數字“2”所在的單位cm為最小刻度值,故B錯誤;
C.237.90mm中,數字“9”所在的單位0.1m為最小刻度值,故C錯誤;
D.2.38 dm中,數字“3”所在的單位cm為最小刻度值,故D錯誤。
故選A。
02 長度測量誤差分析
1.有五名同學,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他們測量的結果分別是:①187.6mm;②187.5mm;③187.8mm ;④189.6mm;⑤187.7mm。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測得這個物體的長度應為 188.0mm
B.測得這個物體的長度應為 188.7 mm
C.這五次測量結果中誤差最小的是第③次
D.這五次測量結果中誤差最小的是第⑤次
【答案】D
【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測量結果略有差異,但是相差不大,據此排除錯誤數據,計算剩余數據的平均值即可。
【解答】由此題中數據看,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為1mm,小數點后應估讀一位。有四名同學的讀數精確到187 mm,可知物體的實際長度應在 187 mm到188mm之間,則第四個讀數189.6mm錯誤。 其他四個讀數分別為:187. 6mm、187. 5mm、187. 8mm、187.7 mm。 它們的平均值為187.65 mm,在這里小數點后只能估讀一位,則測得物體的長度應為187.7mm。
故選D。
03 特殊長度測量方法
1. 小科把粗細均勻的細銅絲緊密地繞在鉛筆桿上,用刻度尺測得鉛筆上繞有 17匝細銅絲的線圈長度L=18.4mm,如圖所示。則下列正確表示細銅絲直徑的是(  )
A.1.1mm B.1.08mm C.1.079mm D.1.0787mm
【答案】A
【解析】【分析】細銅絲的直徑=,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 根據 線圈長度 L=18. 4mm 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
因此用毫米作單位時只能有一位小數。
用刻度尺測得鉛筆上繞有 17 匝細銅絲的線圈長度 L=18. 4mm,
則細銅絲的直徑:。
故選A。
1.(2024七上·溫州開學考)某同學在測量圓柱體的周長時,把一張矩形紙條緊緊包在圓柱體外面,紙條的邊沒有與圓柱體的軸垂直,如圖所示。然后在紙的重疊處用針扎個孔,把紙條展開,用刻度尺測兩孔之間的距離,如此測出的圓柱體的周長(  )
A.因實驗方法錯誤,一定偏大
B.因實驗方法錯誤,一定偏小
C.因實驗方法錯誤,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實驗方法沒有錯誤
【答案】D
【解析】【分析】實驗中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解答】題上提到的用矩形只是一種誤導,因為無論用什么來測量只需要一條線,所以紙條是否垂直都沒有關系,因此該實驗沒有錯誤。D正確,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2.(2024七上·南潯期末)下列單位換算中,正確的是(  )
A.1.7m=1.7m×100cm=170cm
B.6.9m=6.9×100cm=690cm
C.8.8km=8.8×1000=8800m
D.5.4m=5.4mm×1000=5400mm
【答案】B
【解析】【分析】進行單位換算時,先要搞清兩單位間的具體關系,長度的單位換算關系: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m。
【解答】A、1.7m=1.7×100cm=170cm,故A錯誤;
B、6.9m=6.9×100cm=690cm,故B正確;
C、8.8km=8.8×1000m=8800m,故C錯誤;
D、5.4m=5.4×1000mm=5400mm,故D錯誤;
故選:B。
3.要測量面值為1元的硬幣的直徑,下列測量方法中。最好的是
A.用刻度尺直接多測幾次硬幣的直徑,算出平均值
B.將硬幣放在直尺上直接讀出硬幣的直徑
C.用細線繞硬幣一周,測出硬幣的周長再算出直徑
D.用直尺和兩塊三角板配合進行測量
【答案】D
【解析】【分析】 對一些特殊物體的長度進行測量時,需要借助于一些其他器材。因為是圓形的硬幣,直徑不好測量,需要用兩塊直角三角板把硬幣夾在中間找出它的直徑,再通過兩塊直角三角板在刻度尺上所對應的刻度值,用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的刻度值求出硬幣的直徑。
【解答】A.用刻度尺無法準確確定硬幣直徑的位置,故A錯誤;
B.將硬幣放在直尺上,無法確定直徑的位置,故B錯誤;
C.用細線繞硬幣一周,測出硬幣的周長再算出直徑,計算出的誤差較大,故C錯誤;
D.用兩塊直角三角板把硬幣夾在中間找出它的直徑,再通過兩塊直角三角板在刻度尺上所對應的刻度值,用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的刻度值求出硬幣的直徑,故D正確。
故選D。
4.對同一個物體的長度進行五次測量,結果分別為:19. 20cm、19.22cm、19.19cm、19. 30cm、19.21cm。則這個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
A.19.224 cm B.19.205cm C.19.21cm D.19.19 cm
【答案】C
【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測量結果略有差異,但是相差不大,據此排除錯誤數據,計算剩余數據的平均值即可。
【解答】比較可知,19.19cm偏小,而19.30cm偏大,將其去掉,
則這個物體的長度應該為:。
故選C。
5.一把鋼尺在10℃的環境中測得一根銅棒長0. 3m,則在30℃的環境中測得該銅棒的長度(  )
A.比0.3m大 B.比0.3m小 C.仍是0.3m D.無法判斷
【答案】A
【解析】【分析】長度的測量結果=,結合銅和鐵的熱膨脹程度大小分析即可。
【解答】一把鋼尺在 10℃的環境中測得一根銅棒長0.3m,則在30℃的環境中時,鋼尺變長了,但是,銅棒的熱膨脹系數(熱脹冷縮的能力)比鋼尺的要大,即銅棒會變得更長,因此會使測量結果變大,即大于0.3m。
故選A。
6.(2024七上·余姚期末)小余在建立健康檔案時,用到以下幾個數據,其中換算正確的是(  )
A.身高:1.79米=1.79×1000=1790毫米
B.肺活量:3800毫升=3800毫升÷1000升=3.8升
C.體重:56千克=56千克×1000=56000克
D.平均每日睡眠時間:7.8小時=7.8×3600秒=28080秒
【答案】D
【解析】【分析】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換算過程中只能有一個單位,寫在進率的后面,據此分析。
【解答】A.換算過程中沒有單位,故A錯誤;
B.換算過程中不能用÷號,故B錯誤;
C.換算過程中的單位為g,故C錯誤;
D.小時化秒,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3600,將換算成的單位秒寫在進率的后面,故D正確。
故選D。
7.(2024七上·鎮海區期末)下列四種測量方法中,正確的是(  )
A.測量物體長度 B.測量水溫 C.測量液體體積 D.測量硬幣直徑
【答案】D
【解析】【分析】A.使用刻度尺時,先觀察量程、分度值、單位,再觀看物體是否從0刻度線開始測量;
B.使用溫度計時,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
C.測量液體體積時,視線應與凹液面的最低處或者凸液面的最高處對齊;
D.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長度時,要借助其它物體進行測量。
【解答】A.測量物體長度,0刻度線應與物體一端對齊,故A錯誤;
B.由圖可知,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故B錯誤;
C.由圖可知,俯視讀數,會使測量結果偏大,視線應與凹液面的最低處或者凸液面的最高處對齊,故C錯誤;
D.測量硬幣的直徑時,一般借助三角板進行測量,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8.(2024七上·拱墅期末)要測量1分硬幣的厚度,使測量結果的誤差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選項是(  )
A.用刻度尺仔細地測量硬幣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測量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別測出10個1分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測出10個1分硬幣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個1分硬幣的厚度
【答案】D
【解析】【分析】在物理學中,對于一些微小的量很難直接使用刻度尺進行測量,而是將其成10倍、100倍的放大,最后將測量結果再除以倍數即可,這就是“累積法”,據此分析即可。
【解答】1分硬幣的厚度很小,直接測量誤差很大,因此可以用刻度尺測出10個1分硬幣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個1分硬幣的厚度,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9.(2023七上·吳興期中)用甲乙丙三把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分別測得數據為23.20cm、2.32dm、232.0mm,則分度值相同的刻度尺是(  )
A.甲和丙 B.甲和乙 C.乙和丙 D.都不相同
【答案】A
【解析】【分析】測量時,要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測量工具,并不是測量工具越精密越好,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精確的程度不同,所以測量結果不同。長度測量時,讀數時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三組數據23.20cm、2.32dm、232.0mm 先換算成同一單位,就可以比較分度值。
甲23.20cm=232.0mm、
乙2.32dm=232mm、
丙232.0mm=232.0mm
故甲和丙分度值相同。
故選A。
10.(2023七上·諸暨月考)測量是一個把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在測量過程中,由于測量器具、測量條件和測量方法的影響,會導致測量結果有所偏差。以下實驗導致的測量結果分析正確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液體的體積時,若視線俯視,則測得的體積比真實值要小
B.用鋼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別測同一物體的長度,夏天的測量值比冬天的要大
C.用累積法測細金屬絲的直徑時,若繞線時沒有緊密,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小
D.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標準刻度間隔小些,則用這把刻度尺測得數值比真實值要大
【答案】D
【解析】【分析】由于鋼比物體的熱脹冷縮的程度大,夏天刻度尺的分度值變大,所以測量值偏小,冬天刻度尺的分度值變大,所以測量值偏大。
【解答】A、 用量筒量取液體的體積時,若視線俯視,則測得的體積比真實值要大 ,故A錯誤;
B、夏天溫度升高,由于鋼比物體的熱脹冷縮的程度大,鋼尺的分度值變大,所以測量值比物體的實際值偏小;冬天溫度降低,鋼尺的分度值變小,所以測量值比物體的實際值偏大,因此,夏天的測量值比冬天的要小,故B不正確。
C、若在繞金屬絲時,沒有密繞而是留有間隙,會使測量的線圈長度偏大,導致測得的直徑偏大,故C不正確;
D、刻度間隔小了,會使測量值大于真實值,即測量結果將會偏大,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11.(2023七上·北侖期末)關于誤差和錯誤,理解正確的是(  )
A.測量中的誤差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規則而引起的
B.錯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誤差跟錯誤一樣也可以避免
C.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是可以減小誤差的
D.只要測量時態度認真仔細,儀器精密,就不會有誤差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據誤差和錯誤的不同點判斷。
【解答】A.測量中的誤差是在遵守操作規則下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故A錯誤;
B.錯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誤差不能避免,故B錯誤;
C.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是可以減小誤差的,故C正確;
D.只要測量時態度認真仔細,儀器精密,可以減小誤差,但是不能消除誤差,故D錯誤。
故選C。
12.(2023七上·諸暨月考)判斷下列測量數據:0.759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對應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分米、厘米、米 D.毫米、分米、分米、米
【答案】C
【解析】【分析】一個正確的長度的測量結果,倒數第一位的數值為估讀數字,倒數第二位數字所在的單位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解答】0.7590米中,數字“9”所在的單位毫米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7.59米中,數字“5”所在的單位分米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759毫米中,數字“5”所在的單位厘米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759分米中,數字“5”所在的單位米為刻度尺的最小單位。
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13. 如圖所示,用A、B兩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邊長,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尺不正確,B尺的分度值是   cm。
【答案】A;B;0.2
【解析】【分析】(1)(3)根據圖片確定兩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且分度值越小,則測量越精密;
(2)根據使用刻度尺的“平、貼、對、垂”原則判斷。
【解答】(1)(3)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2cm,A刻度尺的精確程度高。
(2)B刻度尺的刻度線沒有和被測物體緊貼,所以其使用方法是錯誤的。
14.某同學用一把刻度均勻的米尺量得一塊玻璃的寬度為0.855m,將這把米尺與標準尺校準時,發現此米尺的實際長度為1.004m,如果此同學的測量方法完全正確,則這塊玻璃的真實寬度應為   m。
【答案】0.858
【解析】【分析】該刻度尺不精確,故應先計算出該刻度尺一小格表示的正常刻度是多少m,用該刻度尺測得讀數是0.855m,相當于855小格,故能算出玻璃的長度。
【解答】(1)由測量結果為 0.855m可知該米尺的分度值是1cm;因為與標準尺相比,此米尺的實際長度為1.004m,說明該米尺的一小格相當于實際長度1.004 cm。
(2)讀數是0.855 m,相當于 85.5個1.004 cm,故玻璃的真實寬度應該是:85.5×1.004 cm≈0.858m。
15.(2024七上·嘉興期末)如圖表示用圓規測某曲線長度L的一種方法:將圓規兩腳分開,測出圓規兩腳間的距離s,如圖甲;再用圓規腳去分割曲線,曲線被分割為10段,如圖乙。
(1)圖甲中所用直尺的最小刻度為   ,圓規兩腳間的距離s為   cm。
(2)該曲線的長度L=   cm。
【答案】(1)1mm;0.50
(2)5.0
【解析】【分析】 (1)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之前,要明確其分度值;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0刻度線量起,起始端沒從0刻度線開始,要以某一刻度當作“0”刻度,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前面的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已知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和總段數,曲線長度等于兩者之積。
【解答】 (1)圖1中,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圓規左腳左側與3.00cm對齊,右腳與3.50cm對齊,故物體的長度為:L=3.50cm-3.00cm=0.50cm;
(2)步驟②中得到曲線的小線段數恰好為10段,則曲線長度為:L'=0.50cm×10=5.00cm。
16.(2024七上·杭州期末)科學測量中正確的操作和讀數是準確測量的前提。
(1)A圖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為   ,木塊的長度是   cm。
(2)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   原理制成的,B的示數為   ,讀作   。
(3)C圖將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11圈,銅絲的直徑是   mm。
【答案】(1)1mm;3.12-3.17
(2)熱脹冷縮;﹣7℃;零下七攝氏度
(3)1.2
【解析】【分析】 (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為相鄰的刻度線表示的長度。長度的測量結果=準確值+估讀值。
(2)①根據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解答;
②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先要弄清楚溫度計的量程和分度值,讀數時視線與液柱最高處所對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區分溫度是零上還是零下;
(3)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出線圈直徑的個數,最后用測出的長度除以線圈匝數即可。
【解答】 (1)A圖示刻度尺1cm為10個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為1mm;木塊的長度是3.15cm;
(2)①常用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
②由圖B可知,該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10”在“20”的上方,所以顯示的溫度低于0℃,示數為-7℃,讀作零下7攝氏度;
(3)由圖C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線圈左側與0.50cm對齊,右側與1.85cm對齊,所以11匝線圈的長度為:L=1.85cm-0.50cm=1.35cm;
則細銅絲的直徑為:≈0.12cm=1.2mm。
17.(2023七上·諸暨月考)為了較準確地測出金屬導線的直徑,他采用了以下的辦法:剪下一段導線后,將這段導線緊密地在一支鉛筆上纏繞18圈,形成一個導線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測量這線圈的長度如圖所示為   cm。銅絲的下列測量與上述測量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①測量課本長度時取五次測量的平均值;
②測量1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求出脈搏跳動一次所需的時間;
③用量筒和水測出100枚大頭針的體積,求一枚大頭針的體積;
④測量一本書的厚度,得出一張紙的厚度;⑤用量筒和水測量不規則石塊的體積。
【答案】2.50;B
【解析】【分析】累積法是物理學中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之一。在測量微小量的時候,我們常常將微小的量積累成一個比較大的量。比如在初中物理中,測量一枚大頭針的質量、測量一枚郵票的質量、測量細銅絲的直徑等等都需要使用這種方法。
【解答】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 ,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 ,線圈左側與1.50cm對齊,右側與4.00cm對齊,所以線圈的長度為L = 4.00cm - 1.50cm = 2.50cm。測量金屬絲直徑時,為了減小誤差,采用如圖方法進行測量,這是采用累積法;
① 測量課本長度時取五次測量的平均值,與上述圖中測量步及的研究方法不相同;
② 測量1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求出脈搏跳動一次所需的時間,也采用累積法;
③ 用量筒和水測出100枚大頭針的體積,求一枚大頭針的體積,也采用累積法;
④ 測量一本書的厚度,得出一張紙的厚度,也采用累積法;
⑤ 用量筒和水測量不規則石塊的體積,是等效法,與上述圖中測量步及的研究方法不相同;
由分析可知,與銅絲直徑測量方法相同的是②③④,故B符合題意, 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8.(2023七上·越城月考)在練習“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實驗中,小科同學做了以下兩個實驗。請回答:
(1)如圖甲所示,小科利用刻度尺測得鉛筆的長度是   。
(2)小科要測一紙帶的厚度,紙帶厚薄均勻,他把紙帶緊密地環繞在圓柱形鉛筆上,直至恰好能套進一個圓環內,如圖乙所示,紙帶環繞了n圈,則紙帶厚度是   (用相關字母表示)。
【答案】(1)5.20cm
(2)(D2-D1)/2n
【解析】【分析】(1)根據甲圖確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分別讀出準確值和估讀值,最后將二者相加得到鉛筆的長度。
(2)根據圖乙確定外圈直徑、內圈直徑和紙帶厚度的關系,然后計算即可。
【解答】(1)根據圖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則鉛筆的長度為:7.20cm-2.00cm=5.20cm;
(3)根據乙圖可知,外圈的半徑=內圈的半徑+紙帶厚度×n;
即:;
解得:紙帶厚度。
19.(2023七上·金東期中)如圖中硬幣的直徑為    cm。選用這一刻度尺對另一物體的長度進行了4次測量,結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34cm,則該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cm。
【答案】2.50;12.35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據”測量結果=準確值+估讀值“分別記錄兩個三角板直角邊所對的刻度值,最后相減得到硬幣的直徑。
(2)計算測量數據的平均值,就是物體的長度。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則硬幣的直徑為:7.50cm-5.00cm=2.50cm;
(2)該物體的長度應該為:。
20.(2023七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現有A、B兩把不同規格的尺子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用   尺測量時準確度高。用   尺測量時,尺子放的不正確。根據圖中所示,用B尺測得長度是   ,最小刻度   。
【答案】B;A;4.75cm;1mm
【解析】【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則測量越準確。
(2)根據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解答;
(3)測量值=準確值+估讀值。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刻度尺A的分度值為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為0.1cm,則B的分度值小,則測量準確度更高;
(2)刻度尺A的刻度沒有貼近物體,故A放置錯誤;
(3)用B尺測出的長度:8.95cm-4.20cm=4.75c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第一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
01 長度測量
國際單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納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納米
刻度尺是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正確使用該工具的方法是:一選二貼三垂直,估讀單位莫忘記。
(1)了解刻度尺的構造。
觀察:①零刻度線
②最小刻度值:讀出每一大格數值和單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長度和單位,即為最小刻度值。
③量程:一次所能測量的最大范圍。
(2)使用刻度尺時要做到:
*放正確: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刻度尺有刻度一端 被測體。
*看正確:眼睛的視線要與尺面 。
*讀正確:先讀被測物體長度的 ,即讀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讀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 。數值后面注明所用的 。
*記正確:記錄的數值=
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是由刻度尺的 值決定的。
(3)長度的特殊測量法。
*積累取平均值法:利用測多求少的方法間接地測量。如:測一張紙的 、一枚郵票的 、細鐵絲的 等。
*滾輪法:當輪子沿著曲線從一端滾到另一端時,記下輪子滾動的圈數。長度=周長×圈數。如:測量操場的 。
*化曲為直法:測量一段較短曲線的長,可用一根沒有彈性柔軟棉線一端放在曲線的一端處,逐步沿著曲線放置,讓它與曲線 ,在棉線上做出終點記號。用 量出兩點間的距離,即為曲線的長度。如:測量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
*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測量物體長度。(測硬幣直徑)
01 常規長度測量
1. 用最小刻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量科學課本的長度,下列記錄結果中正確的是(  )
A.238.0mm B.23.8cm C.237.90mm D.2.38dm
02 長度測量誤差分析
1.有五名同學,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他們測量的結果分別是:①187.6mm;②187.5mm;③187.8mm ;④189.6mm;⑤187.7mm。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測得這個物體的長度應為 188.0mm
B.測得這個物體的長度應為 188.7 mm
C.這五次測量結果中誤差最小的是第③次
D.這五次測量結果中誤差最小的是第⑤次
03 特殊長度測量方法
1. 小科把粗細均勻的細銅絲緊密地繞在鉛筆桿上,用刻度尺測得鉛筆上繞有 17匝細銅絲的線圈長度L=18.4mm,如圖所示。則下列正確表示細銅絲直徑的是(  )
A.1.1mm B.1.08mm C.1.079mm D.1.0787mm
1.(2024七上·溫州開學考)某同學在測量圓柱體的周長時,把一張矩形紙條緊緊包在圓柱體外面,紙條的邊沒有與圓柱體的軸垂直,如圖所示。然后在紙的重疊處用針扎個孔,把紙條展開,用刻度尺測兩孔之間的距離,如此測出的圓柱體的周長(  )
A.因實驗方法錯誤,一定偏大
B.因實驗方法錯誤,一定偏小
C.因實驗方法錯誤,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實驗方法沒有錯誤
2.(2024七上·南潯期末)下列單位換算中,正確的是(  )
A.1.7m=1.7m×100cm=170cm
B.6.9m=6.9×100cm=690cm
C.8.8km=8.8×1000=8800m
D.5.4m=5.4mm×1000=5400mm
3.要測量面值為1元的硬幣的直徑,下列測量方法中。最好的是
A.用刻度尺直接多測幾次硬幣的直徑,算出平均值
B.將硬幣放在直尺上直接讀出硬幣的直徑
C.用細線繞硬幣一周,測出硬幣的周長再算出直徑
D.用直尺和兩塊三角板配合進行測量
4.對同一個物體的長度進行五次測量,結果分別為:19. 20cm、19.22cm、19.19cm、19. 30cm、19.21cm。則這個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
A.19.224 cm B.19.205cm C.19.21cm D.19.19 cm
5.一把鋼尺在10℃的環境中測得一根銅棒長0. 3m,則在30℃的環境中測得該銅棒的長度(  )
A.比0.3m大 B.比0.3m小 C.仍是0.3m D.無法判斷
6.(2024七上·余姚期末)小余在建立健康檔案時,用到以下幾個數據,其中換算正確的是(  )
A.身高:1.79米=1.79×1000=1790毫米
B.肺活量:3800毫升=3800毫升÷1000升=3.8升
C.體重:56千克=56千克×1000=56000克
D.平均每日睡眠時間:7.8小時=7.8×3600秒=28080秒
7.(2024七上·鎮海區期末)下列四種測量方法中,正確的是(  )
A.測量物體長度 B.測量水溫 C.測量液體體積 D.測量硬幣直徑
8.(2024七上·拱墅期末)要測量1分硬幣的厚度,使測量結果的誤差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選項是(  )
A.用刻度尺仔細地測量硬幣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測量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別測出10個1分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測出10個1分硬幣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個1分硬幣的厚度
9.(2023七上·吳興期中)用甲乙丙三把刻度尺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分別測得數據為23.20cm、2.32dm、232.0mm,則分度值相同的刻度尺是(  )
A.甲和丙 B.甲和乙 C.乙和丙 D.都不相同
10.(2023七上·諸暨月考)測量是一個把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在測量過程中,由于測量器具、測量條件和測量方法的影響,會導致測量結果有所偏差。以下實驗導致的測量結果分析正確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液體的體積時,若視線俯視,則測得的體積比真實值要小
B.用鋼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別測同一物體的長度,夏天的測量值比冬天的要大
C.用累積法測細金屬絲的直徑時,若繞線時沒有緊密,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小
D.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標準刻度間隔小些,則用這把刻度尺測得數值比真實值要大
11.(2023七上·北侖期末)關于誤差和錯誤,理解正確的是(  )
A.測量中的誤差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規則而引起的
B.錯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誤差跟錯誤一樣也可以避免
C.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是可以減小誤差的
D.只要測量時態度認真仔細,儀器精密,就不會有誤差
12.(2023七上·諸暨月考)判斷下列測量數據:0.759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對應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分米、厘米、米 D.毫米、分米、分米、米
13. 如圖所示,用A、B兩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邊長,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尺不正確,B尺的分度值是   cm。
14.某同學用一把刻度均勻的米尺量得一塊玻璃的寬度為0.855m,將這把米尺與標準尺校準時,發現此米尺的實際長度為1.004m,如果此同學的測量方法完全正確,則這塊玻璃的真實寬度應為   m。
15.(2024七上·嘉興期末)如圖表示用圓規測某曲線長度L的一種方法:將圓規兩腳分開,測出圓規兩腳間的距離s,如圖甲;再用圓規腳去分割曲線,曲線被分割為10段,如圖乙。
(1)圖甲中所用直尺的最小刻度為   ,圓規兩腳間的距離s為   cm。
(2)該曲線的長度L=   cm。
16.(2024七上·杭州期末)科學測量中正確的操作和讀數是準確測量的前提。
(1)A圖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為   ,木塊的長度是   cm。
(2)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   原理制成的,B的示數為   ,讀作   。
(3)C圖將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11圈,銅絲的直徑是   mm。
17.(2023七上·諸暨月考)為了較準確地測出金屬導線的直徑,他采用了以下的辦法:剪下一段導線后,將這段導線緊密地在一支鉛筆上纏繞18圈,形成一個導線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測量這線圈的長度如圖所示為   cm。銅絲的下列測量與上述測量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①測量課本長度時取五次測量的平均值;
②測量1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求出脈搏跳動一次所需的時間;
③用量筒和水測出100枚大頭針的體積,求一枚大頭針的體積;
④測量一本書的厚度,得出一張紙的厚度;⑤用量筒和水測量不規則石塊的體積。
18.(2023七上·越城月考)在練習“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實驗中,小科同學做了以下兩個實驗。請回答:
(1)如圖甲所示,小科利用刻度尺測得鉛筆的長度是   。
(2)小科要測一紙帶的厚度,紙帶厚薄均勻,他把紙帶緊密地環繞在圓柱形鉛筆上,直至恰好能套進一個圓環內,如圖乙所示,紙帶環繞了n圈,則紙帶厚度是   (用相關字母表示)。
19.(2023七上·金東期中)如圖中硬幣的直徑為    cm。選用這一刻度尺對另一物體的長度進行了4次測量,結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34cm,則該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cm。
20.(2023七上·杭州期中)如圖所示,現有A、B兩把不同規格的尺子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用   尺測量時準確度高。用   尺測量時,尺子放的不正確。根據圖中所示,用B尺測得長度是   ,最小刻度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州市| 普兰店市| 于都县| 台北县| 龙门县| 普安县| 龙胜| 阳高县| 石棉县| 阳山县| 巴中市| 洛阳市| 桐庐县| 白山市| 辽宁省| 剑川县| 宁海县| 甘洛县| 湖北省| 嘉峪关市| 烟台市| 罗甸县| 台北县| 甘孜| 怀仁县| 延庆县| 阿克| 会泽县| 大渡口区| 海丰县| 新郑市| 红桥区| 临澧县| 望都县| 林周县| 武乡县| 阜宁县| 五莲县| 孟州市| 株洲市| 靖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