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 吃飯有講究》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統編版(2024)教材分析 《10 吃飯有講究》是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吃飯的講究,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餐桌禮儀。教材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了吃飯前要洗手、餐桌上的禮儀等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教材首先通過兒歌和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到洗手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吃飯前要把手洗干凈,防止病從口入。接著,教材展示了餐桌上的各種食物,引導學生了解食物的多樣性,培養學生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然后,教材通過圖片和文字介紹了餐桌上的禮儀,如讓長輩先動筷、不大聲咀嚼等,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教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通過學習本課,學生可以了解到吃飯的講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餐桌禮儀,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小學,對學校生活充滿了好奇和期待。他們在幼兒園階段已經初步了解了一些飲食方面的知識,但對于吃飯的講究還缺乏系統的認識。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二是喜歡模仿,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三是自我管理能力較弱,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引導。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同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漸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餐桌禮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1. 讓學生知道吃飯前要洗手,了解洗手的正確方法。2. 讓學生了解食物的多樣性,知道不挑食、不偏食的好處。3. 讓學生掌握餐桌上的禮儀,如讓長輩先動筷、不大聲咀嚼等。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 通過觀看圖片、視頻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吃飯的講究。2. 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餐桌上的禮儀。3. 通過課堂評價等方式,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餐桌禮儀。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珍惜食物,不浪費。2. 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3. 讓學生體會到吃飯的樂趣,感受家庭的溫暖和幸福。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1. 讓學生知道吃飯前要洗手,掌握洗手的正確方法。2. 讓學生了解食物的多樣性,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3. 讓學生掌握餐桌上的禮儀,如讓長輩先動筷、不大聲咀嚼等。二、教學難點1. 如何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餐桌禮儀。2. 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教學法 一、講授法教師通過講解、演示等方式,向學生傳授吃飯的講究和餐桌禮儀等知識。二、直觀教學法教師通過圖片、視頻等直觀教具,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吃飯的講究和餐桌禮儀。三、小組討論法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經驗,共同探討吃飯的講究和餐桌禮儀。四、角色扮演法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體驗吃飯的講究和餐桌禮儀,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五、評價激勵法教師通過課堂評價等方式,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餐桌禮儀,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1. 教師播放一首關于吃飯的兒歌,如《吃飯歌》,讓學生聽一聽,說一說兒歌中唱了些什么。2.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吃飯有哪些講究呢?從而引出課題《10 吃飯有講究》。二、講授新課(一)吃飯前要洗手1. 教師出示一組圖片,展示小朋友們在吃飯前洗手的場景,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為什么要洗手。2. 教師講解洗手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吃飯前洗手可以防止病從口入。3. 教師示范洗手的正確方法,邊示范邊講解步驟:(1)打開水龍頭,把手沖濕;(2)涂抹肥皂或洗手液;(3)搓洗手心、手背、手指縫、手腕等部位;(4)用清水沖洗干凈;(5)用干凈的毛巾擦干手。4. 學生跟著教師一起練習洗手的正確方法,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5. 教師請幾位學生上臺展示洗手的過程,其他學生進行評價。(二)食物的多樣性1. 教師出示一組圖片,展示各種食物,如米飯、面條、蔬菜、水果、肉類、魚類等,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這些食物都有哪些營養。2. 教師講解食物的多樣性,讓學生明白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我們要吃各種各樣的食物,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3.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你最喜歡吃什么食物?為什么?然后請幾位學生代表發言。4.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不挑食、不偏食的好處,讓學生明白只有不挑食、不偏食,才能攝入全面的營養,健康成長。(三)餐桌上的禮儀1. 教師出示一組圖片,展示餐桌上的各種禮儀,如讓長輩先動筷、不大聲咀嚼、不挑食、不浪費等,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這些禮儀都有哪些。2. 教師講解餐桌上的禮儀,讓學生明白尊重他人、文明用餐的重要性。3.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餐桌上的情景,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餐桌上的禮儀。4. 教師請幾位學生上臺表演,其他學生進行評價。三、鞏固練習1. 教師出示一些判斷題,讓學生判斷對錯,并說明理由。如:(1)吃飯前不用洗手,直接吃飯就可以了。(2)只吃自己喜歡的食物,不喜歡的食物就不吃。(3)在餐桌上大聲說話、打鬧。(4)讓長輩先動筷,自己再吃。2.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競賽,看哪個小組能說出更多的吃飯講究和餐桌禮儀。四、課堂總結1.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讓學生說一說吃飯有哪些講究。2. 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表揚表現優秀的學生,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3. 教師布置作業:回家后,把今天學到的吃飯講究和餐桌禮儀告訴爸爸媽媽,并和他們一起遵守。板書設計 10 吃飯有講究一、吃飯前要洗手1. 洗手的重要性2. 洗手的正確方法二、食物的多樣性1. 不同食物的營養成分2. 不挑食、不偏食的好處三、餐桌上的禮儀1. 讓長輩先動筷2. 不大聲咀嚼3. 不挑食、不浪費教學反思 在教學《10 吃飯有講究》一課時,我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出發點,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了解吃飯的講究,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餐桌禮儀。以下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反思:一、成功之處1. 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豐富。本節課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通過圖片、視頻、兒歌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傳授了吃飯前要洗手、食物的多樣性、餐桌上的禮儀等知識,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2. 教學方法多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講授法、直觀教學法、小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3. 注重實踐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洗手練習、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了吃飯的講究和餐桌禮儀,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4. 評價及時,激勵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我通過課堂評價等方式,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表揚表現優秀的學生,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激勵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不足之處1. 教學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在教學中,我在講解洗手的正確方法和食物的多樣性時,花費的時間較多,導致后面的教學時間比較緊張,有些教學環節沒有充分展開。2. 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夠。在教學中,我雖然采用了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但是在活動中,我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夠,沒有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導致有些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度不高。3. 教學語言不夠生動形象。在教學中,我的教學語言比較平淡,不夠生動形象,沒有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三、改進措施1. 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讓每個教學環節都能充分展開,提高教學效率。2.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有所收獲,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 提高教學語言的生動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注重教學語言的生動性,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總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刻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也明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