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章末復習課第一章 運動的世界知 識 結 構機械運動原理分類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變速直線運動速度的測量描述參照物長度與時間的測量存在誤差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1.長度的測量:(1)單位。①國際單位:______。②常用單位及換算。1 km=________m=________mm=________μm=_________nm1 m=_______dm=________cm(2)測量工具:刻度尺。①測量前:認識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如圖所示的刻度尺的量程__________,分度值_________。②測量時:四會。a.會選:根據刻度尺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選擇。要 點 回 顧米(m)1031061091012101000~15 cm1 mm量程分度值一、長度與時間的測量b.會放:_________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有刻度的一邊要________被測物體,且與被測邊保持_________,不能_________。c.會讀:讀數時,視線要_________刻度線,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d.會記:結果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如圖所示,測量的鉛筆的長度為_________。2.時間的測量:(1)單位及換算:1 h=_________min= _________s。(2)測量工具:鐘表。3.誤差:(1)概念:__________與__________之間的差別。(2)減小誤差的方法:①____________求平均值;②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③改進測量方法。(3)誤差和錯誤的異同:________可以減小,________可以避免。零刻度線緊靠平行歪斜正對數值單位10.50 cm603 600測量值真實值多次測量誤差錯誤二、動與靜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__________的改變。2.參照物:(1)定義:研究物體運動和靜止時,作為__________的物體。(2)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______。即選擇的參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時,結論一般__________。三、快與慢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1)相同時間內比較___________,通過路程______的運動得快。(2)通過相同路程比較_________,所用時間______的運動得快。2.速度:(1)意義:描述物體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2)定義:物體在一段時間內通過的______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______的比。(3)公式:__________。位置標準參照物不同經過的路程長所用時間短運動快慢路程時間(4)單位及換算:1m/s=____km/h。(5)類型:①勻速直線運動:物體沿直線且速度___________的運動。②變速直線運動:物體做直線運動,速度___________的運動。3.平均速度及測量:(1)平均速度:總路程與總時間的_________。(2)公式:__________。四、科學探究:速度的變化1.實驗原理:_________________。2.實驗設計和步驟:3.6不變變化比值(1)用___________測量路程,用______________測量時間。(2)分別測量出整個路程、前半段路程的距離及對應的時間。①整個路程:讓小車從斜面的_________開始自由下滑,用秒表記錄小車到達斜面底端時需要的時間t1。②前半段路程:重新讓小車從斜面的_________開始自由下滑,用秒表記錄小車到達_________時需要的時間t2。3.實驗數據的處理與分析:(1)整個路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____。(2)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____。4.問題探究:(1)在實驗中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宜過大?(2)如何測量小車通過斜面后半段路程所用時間?(3)怎樣保證時間測量的有效性?刻度尺秒表頂端斜面中點頂端不讓小車滑得太快,方便測量時間。先測出整個路程所用時間t1,再測出前半段路程所用時間 ,則小車通過后半段路程所用時間:t3= 。實驗前,要反復練習幾次停表的使用,并進行幾次“試測量”,最后才正式測量。本章熱點題型一、長度測量例1 下列圖中,關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確的是( )【方法歸納】解答本題要抓住三點:C例2 如圖所示,某同學測量一片完整樹葉的長度,讀數為________cm。【解析】本題考查物體長度的測量。觀察尺子的分度值,測量的起點數值。本題起點為0刻度,讀數時要用直尺一直角邊與尺子邊重合,移動并使另一邊剛好接觸葉子的右邊,這時垂直于尺子的直角邊所對應的刻度值為葉子的長度數值,讀數為2.80 cm左右。【方法歸納】刻度尺的讀數應按照下列方法:2.80跟蹤練習1 如圖所示,關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確的是( )A B C D跟蹤練習2 如圖所示,為了讓讀數更精確,應選擇___________刻度尺,所測物塊的長度為___________cm。D乙2.80二、減小誤差例3 圖為小組同學學習長度測量討論交流的情境,下列關于誤差說法中正確的是( )A.測量時為了減小誤差可以多估讀幾位B.測量時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C.測量的數值和真實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誤差是可以避免的D.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計的非常準,所以沒有必要估讀【解析】測量時應該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讀值,再多估讀幾位沒有意義,A錯誤;求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是減小誤差有效的方法之一,B正確;誤差是不可以避免的,只可以減小,C錯誤;為了減小誤差,要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這是有必要的,D錯誤。B跟蹤練習3 小明同學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先后4次測量物理課本的長度,各次測量值分別記25.46cm、25.45cm、25.66cm、25.47cm,則這個物體長度的測量值應取( )A.25.455cm B.25.46cm C.25.496cm D.25.47cmB三、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例4 “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后,攜手遨游太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神舟飛船”相對于“天宮一號”是運動的B.“神舟飛船”和“天宮一號”相對于地球是靜止的C.“神舟飛船”和“天宮一號”相對于地球是運動的D.“神舟飛船”相對于地球是運動的,“天宮一號”相對于地球是靜止的【解析】本題考查物體的相對運動。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物體間有位置變化就是發生了相對運動,沒有位置變化就是相對靜止。“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后,兩者間沒有位置變化,相對靜止,它們與地球間有位置變化,相對于地球來說是運動的。C【方法歸納】參照物的選擇及物體運動和靜止的判斷。跟蹤練習4 如圖是我國第一代艦載戰斗機殲-15在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甲板上順利起飛時的情景。以飛機為參照物,飛行員是__________的;以__________為參照物,飛行員是運動的。靜止航空母艦四、運動的快慢例5 如圖所示是“森林動物”運動會中龜兔賽跑的情景。請你觀察情境,比賽開始后,“觀眾”通過比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斷跑在前面的兔子運動快。由于兔子麻痹輕敵,中途睡了一覺,“裁判員” 通過比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定最先到達終點的烏龜運動得快。物理學中用_______________表示運動快慢的程度。【解析】開始比賽后,“觀眾”看到跑在前面的兔子運動快,說明了在相同的時間內,兔子通過的路程要大于烏龜通過的路程,是在相同的時間內,比較通過的路程得出的結論.而“裁判員”判定烏龜獲勝,是根據跑到終點時,烏龜用的時間較短;是在路程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用時間得出的結論。在物理學中,一般根據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即速度)來判斷運動的快慢。速度通過相同的路程比較所用的時間相同時間內比較通過的路程【方法歸納】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有:(1)比較相同時間通過路程的多少;(2)比較相同路程所用時間的多少;(3)比較單位時間通過路程的多少,即速度。跟蹤練習5 日常生活中,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有兩種方法:如圖所示百米賽跑過程中兩運動員___________(選填“甲”或“乙”)較快,因為在相等的時間內該運動員運動的___________較大。最終成績甲、乙兩運動員分別為12s、13s,那么___________(選填“甲”或“乙”)較快。乙路程甲例6 雅安蘆山發生地震時,距災區105km的某駐軍部隊接到命令立即驅車趕往災區救援。出發50min后中途遇山體滑坡道路阻斷,經2h搶通道路,繼續前進40min到達指定地點。救援部隊全程平均速度應為( )A.126km/h B.70km/h C.52.5km/h D.30km/h【方法歸納】本題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計算,平均速度等于總路程和總時間的比值,本題中求出總時間是解題的關鍵。【解析】救援部隊救援過程經過的總路程s=105km,所用的總時間t=50min+2h+40min=3.5h;所以整個過程中的平均速度 = =30km/h。D跟蹤練習6 汽車司機座位前安裝有速度計,它可以指示汽車的行駛速度,如果速度計的指針位置如圖所示,汽車用這個速度行駛30min通過的距離是_________m。已知泰州到南京的公路里程是154km,那么汽車從泰州出發,以這個速度行駛,_________h可到達南京。3.5×1042.2五、運用圖像描述運動例7 (多選)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其s-t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 )A.兩物體在0~10 s內都做勻速運動,且v甲>v乙B.兩物體在15~20 s內都做勻速運動,且v甲<v乙C.兩物體在15 s末相遇,且0~15 s內通過的路程相等D.兩物體在20 s末相遇,且0~20 s內通過的路程相等解析:本題考查運動圖像的理解與分析。對于同一個物體來說,在速度v一定時,物體通過的距離為s=vt,由公式可知s與t成正比,其s-t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反過來,若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說明物體的速度不變,即物體在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兩物體在0~10 s內都做勻速運動,又由 可知,在相同的時間內,s甲>s乙,所以v甲>v乙,故A選項正確;在15~20 s內,甲物體的路程不變,所以甲物體沒有運動,而處于靜止狀態,所以B選項錯誤;由題圖可知,兩物體在路程都是100 m時相遇,此時所用的時間都是15 s,故C選項正確,D選項錯誤。AC【方法歸納】做圖像題的方法跟蹤練習7 如圖是某物體運動的s-t圖像,則能與之相對應的v-t圖像是( )B六、實驗探究例8 小明看到滑雪運動員從越陡的坡滑下時,越快滑到底端。對此他猜想:“物體離地高度一定時,斜面坡度越大,物體從靜止開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請你設計實驗驗證其猜想。(1)實驗所需的公式:______________。(2)實驗器材:除了如圖所示的器材,你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3)實驗步驟(可用畫圖或文字表述):①用木塊作支撐物將長木板搭成斜面;②用刻度尺測長木板(斜面)的長度;③讓小車從斜面的頂端自由釋放,用停表記下小車從頂端到底端的運動時間;④改變斜面的坡度,重復第3步實驗;⑤再改變斜面的坡度,重復第3步實驗;⑥由速度公式 求出小車的速度,比較速度與坡度的關系,得出實驗結論。刻度尺、秒表跟蹤練習8 蚊香生產者為了節約原料和用戶使用方便,要根據蚊香的燃燒速度生產規格的各種蚊香,有一種蚊香如圖所示,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測出該蚊香正常燃燒速度,要求:(1)寫出所需要的器材;(2)說明測量方法。(1)實驗器材:刻度尺、細棉線、手表、蚊香、火柴;(2)實驗步驟:①取一小段蚊香,用細棉線與蚊香緊貼,在兩端點處做標記,拉直棉線,用刻度尺測出兩標記間的距離為s;②用火柴點燃蚊香,并計時,測出蚊香完全燒完所用的時間為t;③則蚊香的燃燒速度為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