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時 地球的宇宙環境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說明天體的類型,并描述其特點。 2.運用天體結構示意圖,描述天體系統的層次結構,指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運用太陽系結構示意圖和資料,說出行星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體會保護地球宇宙環境的必要性。學習任務目標一:通過觀察,說明天體的類型,并描述其特點。 任務:閱讀情境材料和聯系生活實際,說明天體的類型,并描述其特點。 [情境]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返回器以“太空打水漂”的方式返回地球,并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中國首次月球采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請觀看相新聞視頻《嫦娥五號跳躍式返回》。 問題1:下圖是嫦娥五號返回器“打水漂”方式返回的示意圖,請在圖中表示出嫦娥五號屬于天體的階段,并說明理由。 問題2:說說日常生活中你看到過的天體類型,并說說它們的特點。目標二:運用天體結構示意圖,描述天體系統的層次結構,指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任務:繪制天體系統層次結構圖,利用該圖描述天體系統的層次結構,指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情境] 閱讀教材P3天體系統相關內容。 問題1:根據教材相關內容,繪制一幅天體系統結構示意圖。 問題2:下面是外星人從河外星系發往我們學校的一封電報,請你完成電報中的地址。 [練一練] 2020年9月15日北京時間9時23分,在黃海海域,長征十一號—海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將9顆,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下圖為發射場景圖。據此完成1~2題。 1.下列可被稱為天體的是( ) A.待發射的“吉林一號”衛星 B.成功入軌的空間站 C.遙遠的比鄰星星系 D.誤入大氣層的小行星 2.吉林一號"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后位于( ) ①地月系 ②其他恒星系 ③河外星系 ④總星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目標三:運用太陽系結構示意圖和資料,說出行星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體會保護地球宇宙環境的必要性。 任務:閱讀材料,分析行星地球的普通性和行星存在生命的條件。 [情境] 材料一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于北京時間2021年2月10日,進入環繞火星軌道,計劃在5月-6月擇機實施火星著陸。 材料二 據美聯社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2月18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號”探測器穿過火星的橙色天空,降落在這顆行星上,從而完成了一項艱苦征程中迄今為止最危險的一步。這項探索的目的是帶回一些火星巖石,以解答火星上是否存在過生命的問題。 材料三 下表是火星與太陽系其他七顆行星的相關資料 問題1:據材料三,按照質量、體積、距日遠近等可將八顆行星分為哪幾類? 問題2:據材料三結合教材P3圖1.4,說說太陽系八顆行星繞太陽公轉由哪些特征? 問題3:如果火星上曾經有生命的存在,應具備什么條件? [練一練] 新一輪空間竟賽正向太空拓展,火星成為新一輪空間競爭的焦點。由于各國在空間探測中一般遵循“誰先占有,誰先開發,誰先受益”的原則,各國將在火星開發中掀起一場新的“圈地運動”。結合下表完成3~4題。 3.據表分析,火星與地球最接近的是( ) A.大氣成份 B.公轉周期 C.晝夜交替周期 D.表面溫度 4.人類深空探測對火星情有獨鐘的原因是( ) A.有生命存在 B.距地球最近的天體 C.有晝夜交替 D.自然環境最接近地球【學習總結】 回顧本課時及教材內容,用思維導圖或知識樹等形式建立本課時知識結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