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二單元 空氣和氧氣課題1 我們周圍的空氣第1課時 空氣的組成學習目標1.了解空氣的組成及各成分的含量。2. 初步學習分析科學家研究空氣的實驗,并通過仿照實驗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3.初步認識物質的分類,能區分一些常見的純凈物和混合物。猜一猜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打一物)新課導入空的飲料瓶中還剩什么 空氣既看不到又摸不著,怎么證明瓶內有空氣的存在?空氣保鮮袋抖動,然后封好——雙手擠壓,有壓力用扇子扇臉、樹葉飄動 ——有風新課導入還有哪些事實或實驗能證明空氣的存在?給汽車輪胎打氣 ——膨脹起來18世紀70年代,瑞典科學家舍勒和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里分別制得了氧氣,但他們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發現了氧氣。1774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第一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證明了空氣中有氧氣和氮氣。空氣組成的發現拉瓦錫空氣成分測定實驗空氣組成的發現空氣組成的發現1.曲頸甑中和汞槽中的汞分別起什么作用?①消耗氧氣;②形成密閉體系。2.為什么玻璃鐘罩內汞的液面會上升?密閉體系內壓強減小。3.什么現象能說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容器內減少的空氣的體積。空氣組成的發現19世紀末英國物理學家雷利發現了稀有氣體氬氣,之后各稀有氣體陸續被發現。仿照實驗: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紅磷 + 氧氣 五氧化二磷P O2 P2O5點燃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暗紅色固體白色固體,易溶于水要點:密閉裝置;氣密性良好彈簧夾燃燒匙燒杯集氣瓶導管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1.實驗現象:②冷卻后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集氣瓶中的水面上升,約占瓶內空間的1/5。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①紅磷燃燒,放出熱量,產生大量白煙;2.思考與討論:紅磷的作用是什么?紅磷 + 氧氣 五氧化二磷P O2 P2O5點燃與密閉體系中的氧氣反應,并將其耗盡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為什么燒杯中的水會進入集氣瓶?密閉體系中氣體的量減少,氣壓變小,小于大氣壓,因此大氣壓將水壓入到集氣瓶內。紅磷 + 氧氣 五氧化二磷P O2 P2O5點燃氣態 固態2.思考與討論: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什么現象能說明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集氣瓶中的水面上升,約占瓶內空間的1/5。集氣瓶內空氣的體積差不多減少了1/5。2.思考與討論: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原理分析:紅磷過量,基本耗盡集氣瓶內的氧氣,使瓶內氣壓降低。打開彈簧夾后,大氣壓將燒杯內的水壓進集氣瓶中,集氣瓶內被消耗的氧氣的體積就是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2.思考與討論: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拉瓦錫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 ,而在我們的實驗中,為什么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 ?導致測定氧氣的體積偏小的可能原因有:①紅磷量不足,沒有將氧氣消耗完;②裝置漏氣;③裝置未冷卻就打開彈簧夾2.思考與討論: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導致測定氧氣的體積偏大的可能原因有:利用壓強傳感器測定紅磷燃燒時集氣瓶內氣壓變化的情況3.數字化實驗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1.下列科學家中,得出空氣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是( )A.張青蓮 B.拉瓦錫 C.門捷列夫 D.波義耳2.如圖表示空氣的組成(體積分數),氣體X為( )A.氮氣 B.稀有氣體C.氧氣 D.二氧化碳BA課堂練習3.按如圖裝置進行實驗,下列現象能證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是( )A.集氣瓶中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B.紅磷燃燒一段時間后熄滅C.冷卻到室溫,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D .集氣瓶中水面最終上升至1處D課堂練習從物質組成的角度分析,空氣和氮氣、氧氣之間有什么區別呢?空氣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稀有氣體其他成分物質的分類物質的分類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組成。如:空氣、稀有氣體等如:氧氣、氮氣、二氧化碳判斷下列常見的物質中,哪些屬于 ?哪些屬于 ?純凈物混合物干凈的空氣冰水共存物氧化汞液氧稀有氣體二氧化碳河水澄清石灰水五氧化二磷注意:混合物無固定的組成,各成分保持各自的化學性質。而純凈物有固定的組成,可以用化學符號表示。思考與討論1.各種各樣的氣體在生產、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下列“氣”不是純凈物的是( )A.氦氣 B.氫氣 C.氮氣 D.空氣2. 生活中常見的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A.潔凈的空氣 B.冰紅茶C.新鮮的牛奶 D.冰水混合物DD課堂練習我們周圍的空氣空氣成分的探究空氣的組成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拉瓦錫測定空氣組成的實驗仿照實驗:紅磷燃燒測定空氣組成物質的分類混合物:空氣、河水等純凈物:氮氣、氧氣等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注意事項.mp4 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mp4 課題1 我們周圍空氣(第1課時).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