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章 種群及其動態第1節 種群的數量特征一、教學目標(1)列舉種群的數量特征,說明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與種群密度的關系。(2)說出調查種群密度的主要方法,運用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二、教學重點(1)種群的數量特征。(2)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三、教學難點(1)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四、課時安排2課時五、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講述前門三本教材的內容,說明選擇性必修2的學習內容:本書不再是研究生物個體的生命活動,而是研究個體以群體形式存在時的特征及其數量變化,研究不同生物種群之間的關系,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統一整體及其功能,最后是人在保護環境方面能做哪些貢獻。生物與環境就是生態學的研究范疇。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章首頁的內容,給出物種和種群的概念。同時引導學生思考:作為一種強悍兇猛的動物,我國野生東北豹為什么會面臨瀕危呢?展示云南蝗災圖片作為對比,再次提問:為什么看似柔弱的動物,它反而能泛濫成災?要想研究怎樣保護瀕危動物以及怎樣防治有害生物,就必須研究清楚這些生物種群的數量特征以及種群的變化規律。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種群的數量特征有哪些?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問題探討,思考問題1和2。(二)講授新課1、種群(1)概念: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叫作種群,如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2)兩個要素:“同種”和“全部”。“同種”即同一物種,“全部”即全部個體。(3)兩個條件:“時間”和“空間”。種群具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限制,離開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的種群是不存在的。(4)兩個基本單位:種群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又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5)辨別下列哪個是種群:一片農田中所有的水稻、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鯽魚、一片草地上所有的蝗蟲(是)一個農民種的全部水稻、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魚、一片森林中所有的蛇、一片草地上所有的雌兔、一片森林中所有的喬木。(不是)(6)物種與種群的區別①種群是物種的存在形式,是物種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單位②同一物種可以形成許多個種群,物種無地域界限,種群有2、種群密度(1)概念: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2)舉例:如每平米草地上有多少株蒲公英?每立方米池塘中有多少條鯉魚?(3)計算公式:種群密度=種群的個體數量/空間大小(面積或體積)(4)意義: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3、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1)逐個計數法應用:調查分布范圍較小,個體較大的種群舉例:調查某山坡上珙桐的種群密度(2)估算法①黑光燈誘捕法黑光燈:一種特制的氣體放電燈,能發出紫外光,人類對此光不敏感應用:趨光性昆蟲舉例:某溫室中蛾類昆蟲的種群密度(有些昆蟲趨光,有些避光)②樣方法應用:植物,昆蟲卵,活動范圍小、活動能力弱的動物方法: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算值舉例:蚜蟲、蚯蚓、跳蝻、瓢蟲、青蛙實驗: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1、確定調查對象單子葉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常是叢生或蔓生,難以確定是一株還是多株,而雙子葉草本植物為單株,容易辨別其數目。單子葉植物葉形為條形或披針形,葉脈一般是平行脈,雙子葉植物的葉脈一般是網狀脈。2、選取樣方①樣方數目:根據調查地段的大小確定,地段面積越大,選取的樣方數目越多。②樣方大小:根據被調查生物的種類和分布情況確定。喬木:100m2、灌木:16 m2、草本:1m2③取樣方法:根據取樣地的形狀確定,分為五點取樣法(適用于正方形或不規則地塊)和等距取樣法(適用于長方形或長條形地塊),每個小樣方的形狀可以是正方形、圓形、長方形等。④取樣關鍵:隨機取樣,不能摻入主觀因素。3、計數原則:統計樣方內和相鄰兩邊及其夾角上的個體數。“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4、計算種群密度先求各樣方內的種群密度,然后再求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提問:對于草原上的老鼠、兔子、蛇等,你能用樣方法進行調查嗎?③標記重捕法應用:活動范圍大、活動能力強的動物方法:在被調查種群的活動范圍內,抽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后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后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占總體數的比例,來估算種群密度。計算公式(種群數量):初次捕獲并標記的個體數(M)/個體總數(N)=重捕到的標記個體數(m)/重捕到的個體總數(n),即N=(M×n)/m種群密度=種群數量/樣方面積注意事項:①調查期間沒有大量個體的遷入和遷出、出生和死亡②標記物和標記方法對動物壽命、行為不產生傷害③標記物不能過于醒目,必須能維持一定的時間,不能脫落④標記個體在整個調查種群中均勻分布,標記個體與未標記個體在重捕時被捕概率相同。誤差分析:① m值變大導致N偏小:I.標記物影響了動物的活動能力,或標記物過于明使其第二次捕捉時更易被捕到。② m值變小導致N偏大:I.標記物使動物受驚嚇,從而不易被捕到。Ⅱ.標記物影響動物的活動能力,使其更易被天敵捕食而減少。Ⅱ.標記物易脫落,從而導致m值變小。IV.調查期間被標記的動物放回后部分死亡。過渡:種群密度只能反映種群在一定時期的數量,不能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要想知道種群數量的消長,還要研究其他數量特征。第2課時1、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在單位時間內新產生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值死亡率:在單位時間內死亡的個體數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值計算:某年內出生(死亡)個體數/年初本種群個體總數關系:出生率>死亡率,種群數量增加,出生率<死亡率,種群數量減少,出生率=死亡率,種群數量相對穩定。意義: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決定種群密度2、遷入率和遷出率單位時間內遷入或遷出的個體占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值。對于城市人口變化來說,遷入率和遷出率更是不可忽視的因素。關系:遷入率>遷出率,種群數量增加,遷入率<遷出率,種群數量減少,遷入率=遷出率,種群數量相對穩定。意義:遷入率和遷出率直接決定種群密度3、年齡結構概念: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的比例增長型:幼年個體>老年個體,一段時間后,幼年個體進入繁殖期,老年個體死亡,出生率>死亡率,種群數量增加。穩定型:幼年個體=老年個體,出生率=死亡率,種群數量基本不變。衰退型:幼年個體<老年個體,一段時間后,出生率<死亡率,種群數量下降。年齡結構影響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通過年齡結構,我們可以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提問:年齡結構為穩定型的種群,種群數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穩定嗎?(不一定,因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決于年齡結構,還會受到食物、天敵、氣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此外,還受遷入率和遷出率的影響。)4、性別比例概念:指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的比例意義:性別比例通過影響出生率間接影響種群密度應用:利用人工合成性引誘劑殺死某害蟲的雄性個體。說明:性別比例一般是1:1,也有例外,如營社會生活的昆蟲,雄性多于雌性,人工飼養的雞鴨,雌性多于雄性。總結:5、調查種群密度的其他方法(1)紅外觸發相機用于調查身體帶有天然印記的恒溫動物,如虎、豹(2)動物糞便中的微衛星DNA分子標記(3)動物聲音監測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