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從本學期開始,學生將進入小學高年級階段的科學課學習,科學教科書也將展示一系列新的內容,引導學生們開展更為豐富多彩的過程與方法活動。一、班級基本情況本班共有學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五年級學生應該已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再加上兒童與生俱來的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對科學學科的學習肯定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二、教材內容概要本冊教材由“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含8個教學活動,原則上每個教學活動的時間為1課時,共約32課時,再加上彈性內容和復習檢測約8課時,本學期授課時間約為40課時。 《生物與環境》單元從內容上分三個部分:通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系。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并通過對生態瓶的制作、觀察,探究生態系統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系。第三部分內容,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通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著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系,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系。最后通過制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沖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并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系。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制作一個小車。三、本冊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養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體包括:強調實驗前后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進一步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并學習實際控制變量實驗;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3、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數據,并認識到重復實驗的意義。4、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一條及第四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第二條及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第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等與本冊教學所涉及的相關法律。四、主要材料清單1、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1)、放大鏡、綠豆種子、塑料種植盒(杯)、塑料調羹、紙巾、水桶、滴管、大頭針或剪刀;蚯蚓、土壤、長方形木盒或塑料盒。(2)、做生態瓶的容器(每組一個,可以是大的飲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鏟、漏網等工具;玻璃水槽(每班一個)、小魚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單元“光”(1)、手電筒、小長方體、紙屏,簡易的日影觀測儀,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空心彎管和直管,小鏡子、制作簡易潛望鏡的材料。 (2)、小鏡子、凹面鏡、凸透鏡,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折做成紙袋,溫度計; (3)、制作簡易太陽能熱水器的材料(紙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裝水的塑料袋或短一點的飲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蓋、黑色紙、鏡子或錫箔紙)。3、第三單元“地球表面及其變化”(1)、風景照片、中國和世界地形圖(或地形地球儀),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體課件。 (2)、小巖石塊、酒精燈、鑷子、燒杯、水,石膏粉、豌豆種子、小碗或盤子,塑料瓶、碎磚塊。 (3)、新鮮濕潤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簽、放大鏡、去掉上半部的飲料瓶。 (4)、小鏟子、一側有孔的長方形塑料水槽、報紙、塑料薄膜、降雨器(飲料瓶,瓶蓋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蓋的土和無植物覆蓋的土、塑料杯(杯底側邊扎孔)、大盤子、建造家園房屋的材料。4、第四單元“運動和力”(1)、小車及配件一套(包括裝配氣球小車的車架附件)。 (2)、小鉤、鐵墊圈,車軸套、橡皮筋圈。 (3)、氣球、氣球噴嘴、連接小車部件的螺絲釘、安裝小車用的螺絲刀、紙盒子(裝鉤碼用,在桌面測摩擦力也用這個盒子)、膠帶(粘小車輪子用)。 (4)、測力計、鉤碼,做“滾珠軸承”的玻璃珠、瓶蓋。 五、教學措施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力做一名稱職的科學教師。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4、在“種子與發芽實驗”這一環節,讓學生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一條及第四十六條;在“維護生態平衡”這一環節,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在“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這環節,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第二條及第八條等與本冊教學有關的法律。六、教學進度表周 日期 內 容1 9.1-9.5 始業教育 1種子發芽實驗(一) 機動2 9.6-9.12 2種子發芽實驗(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第一條及第四十六條 3觀察綠豆芽的生長 4蚯蚓的選擇3 9.13-9.19 5食物鏈和食物網 6做一個生態瓶 7改變生態瓶 4 9.20-9.26 8維護生態平衡--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機動5 9.27-10.3 1光和影 2陽光下的影子 機動6 10.4-10.10 國慶節假期7 10.11-10.17 3光是怎樣傳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與熱8 10.18-10.24 6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第二條及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第八條 7做個太陽能熱水器 機動9 10.25-10.31 8評價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機動10 11.1-11.7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3巖石會改變模樣嗎11 11.8-11.14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6探索土地被侵蝕的因素12 11.15-11.21 7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8減少對土地的侵蝕 機動13 11.22-11.2814 11.29-12.5 1我們的小纜車 2用橡皮筋作動 3像火箭那樣驅動小車15 12.6-12.12 4測量力的大小 5運動與摩擦力 6滑動與滾動16 12.13-12.19 7運動與設計 8設計制作小賽車 機動17 12.20-12.26 機動18 12.27-1.2 復習19 1.3-1.9 期末檢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