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四章 第二節 課時2 其他資源跨區域調配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課件 學案 練習三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四章 第二節 課時2 其他資源跨區域調配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課件 學案 練習三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79張PPT)
資源跨區域調配
第二節
第四章 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
其他資源跨區域調配
課時2
以某區域為例,說明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結合實例,分析自然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2.結合實例,辯證認識資源跨區域調配對調入區和調出區經濟、環境、社會的影響。
(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知識點一 南水北調
知識點二 西電東送
內容索引
課時對點練
南水北調
>
<
知識點一
1.實施南水北調的原因
(1)華北和西北普遍缺水,限制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南方水資源豐富。
(3)南北方水土資源配合不合理,南方水多地少,北方水少地多。為解決北方水資源緊缺的問題,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
2.不同調水線路優缺點比較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了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把長江、淮河、黃河和海河四大流域連接起來,形成“四橫三縱”的總體布局。
(1)東線:自長江下游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引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送,向黃淮海平原東部地區、膠東地區和京津冀地區供水。
①優點:利用京杭運河及沿線湖泊的現有渠道,工程量較小,工期短;可調水量大。
②缺點:黃河以南地區地勢北高南低,需抽
水北送,耗能大,運營費用高;沿線污染較重,水質差;沿線地下水水位上升,易造成土壤次生鹽堿化。
(2)中線:從長江三峽水庫引水,出丹江口水庫,沿伏牛山、太行山東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①優點:利用丹江口水庫;水源地主要承納山區來水,水質好;地勢北低南高可自流供水;調水量較大。
②缺點: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淹沒損失大,占用農田多,移民多。
(3)西線:長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壩建庫,引水入黃河上游,供水給西北地區和華北地區。
①優點:規模大,受益面積大;可改善黃河中上游地區的生態環境;水質好;可自流供水;線路短。
②缺點:長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為黃河中
上游的西北地區和華北部分地區供水;渠道穿越高山,需開鑿大量的隧洞,工程艱巨,可利用設施極少。
華北地區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思考
答案 自然原因:全年降水量較少,河流徑流量小;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冬春季節降水少,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春旱嚴重。
人為原因:區域人口密集,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少;人口增長過快,工農業發展迅速,用水量大,加劇水資源緊張程度;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和污染嚴重;人類長期的不合理活動,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干旱頻率增加。
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
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
資源調出區 ①資源儲量豐富;②資源生產量巨大;③區內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資源消費量遠小于資源生產量,能夠滿足輸出
資源調入區 ①經濟發達,資源消費量大;②區內資源儲量小或資源產量難以滿足資源消費需求;③資源問題制約了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
根本原因 資源生產與消費的地區差異
水資源跨區域調配線路的選擇
核心歸納
(1)水源地條件:水量大小、水質好壞。
(2)地形地勢條件:是否能夠實現自流引水、施工難易程度以及對建設成本高低的影響。
(3)現有基礎設施狀況:是否有可以利用的運河等。
(4)對沿線地區自然環境的影響。
(5)對沿線地區人口、城市分布以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等。
3.南水北調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有利影響
①社會效益:緩解北方地區的水資源不足;增加城市生活用水、工業用水,促進城鎮化進程;緩解城鄉爭水、地區爭水、工農業爭水的矛盾,有利于社會的安定;東線工程為京杭運河南段全年通航提供了水源。
②經濟效益:為北方經濟發展提供水資源保障;提高了水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③生態效益:有利于回補地下水,緩解地下水大幅度下降的趨勢和地下漏斗面積進一步擴大;改善因缺水造成的生態環境惡化;有利于保護濕地和生物多樣性;增加調入區城市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美化環境,改善城鄉居民衛生條件。
(2)不利影響
①造成長江下游海水上溯,影響水質;長江水量減少,淤積加重,淤塞航道。
②導致北方灌區土壤次生鹽堿化等。
③耗資大,移民多,成本高;上游地區工程建設對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圖1為我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水干線縱斷面示意圖,圖2為該工程某水源區示意圖。圖2所示區域水源涵養能力突出,水質優良。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后,產生大量移民,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安置到附近海拔更高區域)。
1.[區域認知]據材料和圖1說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選線的主要優勢條件。
答案 水源地水質好,水量充足;地勢南高北低,全程基本可自流輸水。
2.[地理實踐力]請對圖2水源區水質保障提出三項可行性措施。
答案 提高植被覆蓋率(加快重點流域的生態修復);健全“河長制”(加強對環境的監測和監督);進行全流域綜合治理;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低污染、低能耗的工業;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減少農業污水的排放;加強水資源保護的宣傳工作等。
3.[綜合思維]指出影響“后靠安置”移民村規模的主要因素,以及在移民村可扶持發展的產業。
答案 資源環境承載力。產業:生態農業、農產品加工、生態旅游等。
(2024·河南鄭州期末)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利用京杭大運河,把長江水調往北方。右圖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線路圖”。據此完成1~2題。
1.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對沿線地區可以
A.解決華北地區土壤鹽堿化問題
B.改善丙地運河航運條件
C.補給黃河下游水量
D.解決戊地用水緊張問題

南水北調工程使華北地區的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抬升,將土壤中的鹽分帶到地表,會加劇土壤鹽堿化問題,A錯誤。
丙地運河是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作為南水北調通道,調水會抬高其水位,改善丙地運河航運條件,B正確。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黃河段需逐級提水北送,和黃河水不混合,不會補給黃河下游水量,C錯誤。
戊地位于華北平原,水資源短缺,南水北調可緩解其用水緊張狀況,D錯誤。故選B。
(2024·河南鄭州期末)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利用京杭大運河,把長江水調往北方。右圖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線路圖”。據此完成1~2題。
2.實施南水北調的主要原因是我國
A.人口分布不均
B.經濟發展不平衡
C.水土資源分布不均
D.礦產資源分布不均

實施南水北調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水土資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多水少,影響經濟發展,而南方水多地少,為緩解北方水資源緊缺的問題,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C正確。
(2024·陜西延安期中)2018年2月11日,某網站刊登了一篇關于“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設想(下圖)的文章。按照構想,該工程從雅魯藏布江中游開始,沿著青藏高原的邊緣線連通我國大江大河上游,輸水至寧夏、甘肅、內蒙古、新疆等缺水地區。“紅旗河”長六千一百多千米,幾乎等于長江的長度;預計年調水量六百億立方米,相當于黃河的年徑流量;西部調水工程分為
一條主流、三條支流,選線各取水點的水位
依次降低,通過“山區打隧洞、河道修水庫、
平原開明渠”的方式實現全程自流。讀圖,
回答3~5題。
3.推測“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設計調入
水量最多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主要向新疆、寧夏、甘肅、內蒙古等缺水地區調水,這些地區夏季氣溫高、降水相對較少,但生活和農業需水量較大,故需要調入更多的水;春季氣溫回升,有積雪融水補給;冬季嚴寒,生活和農業需水量都不大;秋季為農作物成熟季節,需水量較小。故選B。
4.“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面臨的最大障礙是
A.資金相對短缺 B.技術水平較低
C.地質環境復雜 D.氣候條件惡劣

讀圖可知,“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沿線主要經過青藏高原邊緣地帶,地殼活躍,多地震,地質環境復雜,極大地限制了調水工程的實施。故選C。
5.“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如果得以實施,會
A.促進新疆地區農業增產
B.加劇雅魯藏布江下游地區的洪澇災害
C.加劇調入區荒漠化程度
D.運營成本高導致受水地用水成本較高

該調水工程如果得以實施,將極大地改善新疆的水源條件,促進新疆地區農業增產;調水工程在夏季(豐水期)調水,減少了豐水期水量,有利于減輕雅魯藏布江下游地區的洪澇災害;調入區水資源增加,會減輕荒漠化程度;結合材料可知,該工程雖然
建設成本較高,但是建成后全程自流,運營成本較低。故選A。
西電東送
>
<
知識點二
1.原因:西部能源資源豐富(水電、煤炭等);東部經濟發達,電力資源不足。
2.線路及其影響
線路(主力電源) 對輸入地的影響 對輸出地的影響
A.北通道:晉、陜、內蒙古(火電)和黃河上中游(水電)→環渤海地區 ①緩解能源緊張局面,促進經濟發展;②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減輕環境污染;③減輕鐵路運輸壓力 ①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②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③縮小東西部差距,對社會穩定起重要作用
B.中通道:三峽和金沙江(水電)→華東地區
C.南通道:紅水河(水電)和黔、滇(火電)→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南方電網由廣東等五省區電網構成,并與港澳電網相連,大規模的西電東送是區域資源優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廣東電網的調
峰任務主要由西部送電承擔,省內的火電、燃
機采取晝啟夜停的方式參與調峰,其承擔的調
峰量在電力負荷高峰季節較為明顯。從調峰、
調頻、電網安全穩定性及經濟運行要求來看,
廣東建設適當的抽水蓄能電站是必要的。右圖
為南方電網電力資源分布略圖。
下表為廣東電網主要機組各類特性指標表。
電源類別 占本網裝機比例(%) 調節容量比例(%) 調節負荷升降速度
火電 59 40~100 慢
水電 10 0~100 較快
抽水蓄能 5 -100~100 較快
液化天然氣燃機 15 60~100 較慢
1.[區域認知]說出南方電網電力資源東西互補性強的主要原因。
答案 西部常規能源豐富,東部能源需求量大;東西部電力負荷季節差異明顯。
2.[綜合思維]根據表中信息,指出廣東電網建設適當的抽水蓄能電站的合理性。
電源類別 占本網裝機比例(%) 調節容量比例(%) 調節負荷升降速度
火電 59 40~100 慢
水電 10 0~100 較快
抽水蓄能 5 -100~100 較快
液化天然氣燃機 15 60~100 較慢
答案 抽水蓄能調峰能力強、速度較快,谷電轉為峰電,提升價值;水電占比低,調節作用有限;火電、燃機調節速率慢。
3.[綜合思維]分析廣東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對“西電東送”輸電效益的有利影響。
答案 改善電源的運行環境,提高火電運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增加西電東送電量,提高綜合效益;提高輸電線路的利用率,降低輸電成本;促進節能環保,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性。
西部地區可開發的水能資源占全國的72%,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占全國的39%,我國西電東送工程已全面啟動,目前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圖所示。據此完成1~2題。
1.西電東送是把西部地區水電和坑口(煤礦附近)電站的火電輸往東部,圖中坑口電站分布較多的是
A.A和B B.B和D C.A和C D.A和E

A和E處是我國大型煤礦的主要分布區,坑口電站分布較多。讀圖可知,B、C、D主要為水電。
2.三條輸電線路的終點都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北路都是輸送火電,使輸出的A、B地區大氣
污染加重
B.中路水能發電,清潔、經濟效益大,為滬寧
杭地區提供電能
C.南路電能的輸送對緩解珠江三角洲地區能源
不足具有重要意義
D.西電東送主干道途經我國能源最大的輸出省級行政區是山西,到達的最大輸入省
級行政區是上海

北路輸出的既有火電,又有黃河上游的水電(B為水電)。
(2024·甘肅蘭州期中)“皖電東送”輸電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經皖南、浙北、江蘇到達上海,全長656千米,每年可為上海輸送超過500億度的電能,占上海年用電量的三分之一。右圖為“‘皖電東送’
線路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3.“皖電東送”對上海市地理環境的
影響不正確的是
A.緩解上海市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
B.推動上海市天然氣化工等產業發展
C.改善上海市大氣環境質量
D.促進上海市經濟的持續發展

上海市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實施“皖電東送”工程,有利于緩解上海市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A 對。
“皖電東送”輸送電能,對上海市天然氣化工等產業發展影響不大,B錯。
有利于改善上海市大氣環境質量, C 對。
上海市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得到緩解,有利于促進上海市經濟的持續發展, D 對。故選B。
(2024·甘肅蘭州期中)“皖電東送”輸電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經皖南、浙北、江蘇到達上海,全長656千米,每年可為上海輸送超過500億度的電能,占上海年用電量的三分之一。右圖為“‘皖電東送’
線路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4.從長遠來看,“皖電東送”工程可能
導致安徽省
A.交通運輸負擔加重
B.水土流失加重
C.能源空間分布不均
D.環境污染加劇

火力發電會產生“三廢”,造成安徽省環境污染加劇,D正確;
“皖電東送”能緩解沿線地區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使能源空間分布更加均衡,C錯;
電力的輸送不需要常規交通運輸工具,不會使交通運輸負擔加重,A錯;
對水土流失影響較小,B錯。
課時對點練
右圖為“南水北調中線部分線段及海河流域局部圖”。讀圖,回答1~2題。
1.南水北調中線在京津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閉管道輸水,其主要目的是
A.減少占用耕地 B.縮短輸水路線
C.減少滲漏和蒸發 D.減輕土壤鹽堿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京津地區氣候較干旱,蒸發旺盛,采用全封閉管道輸水可減少水分的滲漏和蒸發。
右圖為“南水北調中線部分線段及海河流域局部圖”。讀圖,回答1~2題。
2.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后,可能使海河
A.流域降水量增加
B.含沙量呈下降趨勢
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
D.流域地下水補給量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可緩解華北地區缺水狀況,當地引用海河的水量減小,故春季海河下游河段水量將增加;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對海河的含沙量和流域地下水補給量、降水量影響不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寧夏銀川期中)貴州省水能資源豐富,在烏江(注入長江)、南盤江和北盤江(均注入珠江)等河道上進行了梯級開發。貴州省水電是我國“西電東送”南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東部地區在近海開發海洋風電,將海洋風電“東電西送”到貴州省。如圖示意貴州省水系分布。讀圖,
完成3~4題。
3.貴州省“西電東送”的目的地主要是
A.珠江三角洲 B.長江三角洲
C.京津冀地區 D.四川盆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珠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對電力需求大,電力供不應求,且貴州省與珠江三角洲相距比較近,故主要目的地是珠江三角洲,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寧夏銀川期中)貴州省水能資源豐富,在烏江(注入長江)、南盤江和北盤江(均注入珠江)等河道上進行了梯級開發。貴州省水電是我國“西電東送”南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東部地區在近海開發海洋風電,將海洋風電“東電西送”到貴州省。如圖示意貴州省水系分布。讀圖,
完成3~4題。
4.“東電西送”的主要季節是
A.冬春季節 B.春夏季節
C.夏秋季節 D.冬夏季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貴州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冬春季節少雨,且春季農業灌溉需要冬季大量囤水,保水發電會使春季農業用水不足,冬季用電需求也較大,所以冬春季節需要東部地區進行“東電西送”,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北京西城區調研)烏倫古湖位于新疆北部,20世紀60年代以來,烏倫古河徑流量逐漸減小,烏倫古湖生態環境逐漸惡化。1969年,當地鑿通了額爾齊斯河與烏倫古湖之間的分水嶺,修建了“”工程,烏倫古湖的生態環境逐漸改善,出現烏倫古湖倒灌吉力湖的現象。據此完成5~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從河流補給角度看,額爾齊斯河流量大的原因有
①地處盛行西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 
②北側有阿爾泰山脈,多高山冰雪融水 
③城市較少,耗水量小 
④緯度高,蒸發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額爾齊斯河發源于阿爾泰山的南坡,地處盛行西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有山地降水補給,①正確;
北側有阿爾泰山,多高山冰雪融水,形成多條支流匯入額爾齊斯河,使額爾齊斯河流量較大,②正確;
城市較少,耗水量小,緯度高,氣溫低,蒸發弱,都是從消耗角度來分析,與題意不符,③④錯誤。故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工程產生的影響有
A.吉力湖鹽度升高
B.新疆北部水量增加
C.烏倫古湖地區蒸發減弱
D.烏倫古湖航運條件改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據材料可知,“”工程,出現烏倫古湖倒灌吉力湖的現象,烏倫古湖的倒灌使得吉力湖湖水無法排出,鹽分也無法排出,再加上蒸發旺盛,會使吉力湖鹽度升高,A正確。
(2024·河南鄭州期末)2019年7月1日,準噶爾盆地的昌吉—安徽古泉特高壓輸電工程正式投產運營,它是當時世界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輸電工程(下圖)。讀圖,完成7~8題。
7.建設昌吉—古泉特高壓輸電線路要克服的
困難有
A.跨越第一、二級階梯,地勢起伏大
B.線路西段氣候干燥,風沙危害大
C.途經黃河、青海湖,建設難度大
D.途經甘肅省,人口稠密,搬遷量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讀圖,該輸電線路跨越地勢第二、三級階梯,A錯;
線路西段經過新疆、甘肅北部,深居內陸,氣候干旱,降水少,多風沙危害,B正確;
讀圖可知,該線路跨越黃河,并沒有途經青海湖,C錯;
甘肅省經濟落后,人口密度小,搬遷量小,D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河南鄭州期末)2019年7月1日,準噶爾盆地的昌吉—安徽古泉特高壓輸電工程正式投產運營,它是當時世界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輸電工程(下圖)。讀圖,完成7~8題。
8.特高壓輸電工程建成運營帶來的影響有
A.帶動安徽省能源的開發,調整產業結構
B.緩解能源供需矛盾,促進經濟發展
C.改變沿線地區農業發展方向,增加收入
D.發揮昌吉資源優勢,緩解水源短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該輸電線路是將新疆電力輸送到安徽,可以促進新疆能源的開發,A錯;
西部地區能源豐富,經濟欠發達,能源需求量小,東部地區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該輸電工程建成運營能夠緩解
能源供需矛盾,促進經濟發展,B正確;
對農業發展方向影響小,C錯誤;
輸電工程可以充分發揮昌吉資源優勢,但資源開發可能會加劇水資源短缺,D錯誤。
(2024·湖南長沙月考)埃及的西水東調工程西起尼羅河三角洲,引尼羅河水東調至西奈半島北部的阿里什河谷,全長262千米,主要由蘇伊士運河以西渠道、穿越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伊士運河輸水隧洞、西奈半島北部調水工程三部分構成,規劃開發耕地378萬畝。西奈半島北部調水工程基本在沙漠地區進行,在到達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壓力管道輸水,并在灌區建設排水系統。右圖為“埃及西水東調工程位置及線路圖”。讀圖,完成9~10題。
9.西奈半島北部調水工程在到達阿里什
河谷之前采用壓力管道輸水,其影響
因素是
A.地形 B.氣候
C.土壤 D.水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西奈半島北部調水工程在到達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壓力管道輸水,主要原因是該地區地勢東高西低,水不能自流,其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選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西奈半島北部調水工程在灌區建設
排水系統主要是為了預防
A.尼羅河斷流
B.灌區土地鹽堿化
C.降水量增加
D.河流含沙量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該地區氣候干旱,蒸發量大,灌區引水灌溉后地下水水位上升,地表蒸發強烈,易導致土壤鹽堿化,因此西奈半島北部調水工程在灌區建設排水系統,主要是為了預防灌區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土地鹽堿化,B正確。
埃肯直流輸電工程是埃塞俄比亞與肯尼亞兩國政府間規劃的重點項目,是非洲大陸首個跨國直流輸電聯網工程,也是東非電力互聯規劃主干線路。埃塞俄比亞境內輸電線路及中繼站等配套設施由中國某公司承建,主要設備均由中國企業制造提供,展現了“中國建設”和“中國制造”的實力。如圖示意埃肯直流輸電工程線路。據此完成11~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埃塞俄比亞電力出口成為最大創匯產業,主要得益于該國有豐富的
A.水能資源
B.石油資源
C.煤炭資源
D.風能資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埃塞俄比亞有“東非水塔”之稱,地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豐富,利于開發水能資源,A正確;
該國石油資源、煤炭資源較少,B、C錯誤;
該輸電線路經過熱帶草原氣候區,風能資源并不豐富,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埃肯直流輸電工程
A.電力輸送方向為蘇斯瓦至索多沃萊塔
B.徹底解決了肯尼亞電力緊張局面
C.促進埃肯兩國社會經濟發展及民生改善
D.建設過程中可改善沿線地區生態環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讀圖可知,蘇斯瓦等高線稀疏,地勢起伏和緩,而索多沃萊塔等高線密集,適宜開發水電,因此輸送方向為索多沃萊塔至蘇斯瓦,A錯誤;
能緩解肯尼亞電力緊張局面,但不能徹底解決該問題,B錯誤;
埃肯直流輸電工程保障能源供給的同時可以促進埃肯兩國社會經濟發展及民生改善,C正確;
建設過程中可能會破壞沿線地區生態環境,D錯誤。
13.該工程建設中面臨的主要限制性條件是
A.氣候炎熱,多風沙
B.地質地貌復雜,地質災害多發
C.技術水平低,設備落后
D.凍土層發育,不利于施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該工程經過熱帶草原氣候區,風沙小,A錯誤;
該輸電線路穿越東非大裂谷,地質地貌復雜,地質災害多發,B正確;
主要設備均由中國企業制造提供,展現了“中國建設”和“中國制造”的實力,說明技術水平較高,C錯誤;
途經熱帶地區,沒有凍土層發育,D錯誤。
14.(2024·云南昆明期中)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塔霍河和塞古拉河是西班牙境內兩大河流。塔霍河徑流量豐沛,塞古拉河流域內土壤肥沃,氣候溫和,農業增產潛力大,但缺水嚴重。西班牙將塔霍河源頭70%的水量調往塞古拉河流域。該工程建設了總長286千米的輸水通道,穿過山嶺和多個河谷,歷時6年完成,投資3億美元。如圖示意西班牙水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與塞古拉河相比,說出塔霍河徑流量豐沛的原因。
答案 與塞古拉河相比,塔霍河流經的地區受西風控制時間長,上游河谷處于西風迎風坡,降水多,補給量較大;塔霍河支流更多,流域面積更大,故徑流量更豐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分析塞古拉河流域缺水嚴重的原因。
答案 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蒸發量大;地處盛行西風背風坡,降水少;生產、生活用水量大,水資源短缺。
(3)分析塔霍河調水工程建設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答案 調水工程要穿越山嶺和多個河谷,需逐級提水,工程難度較大;調水工程線路長,工程量大,建設成本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塔霍河調水工程造成該河流入海徑流量明顯減少,由此推測對河口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利影響。
答案 入海徑流量減少,導致沿海地區海水入侵和倒灌;河流挾帶泥沙含量減少,造成河口三角洲萎縮;威脅水生生物的生存,影響生物多樣性。課時2 其他資源跨區域調配
[分值:64分]
(選擇題1~8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下圖為“南水北調中線部分線段及海河流域局部圖”。讀圖,回答1~2題。
1.南水北調中線在京津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閉管道輸水,其主要目的是(  )
A.減少占用耕地 B.縮短輸水路線
C.減少滲漏和蒸發 D.減輕土壤鹽堿化
2.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后,可能使海河(  )
A.流域降水量增加 B.含沙量呈下降趨勢
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 D.流域地下水補給量增加
(2024·寧夏銀川期中)貴州省水能資源豐富,在烏江(注入長江)、南盤江和北盤江(均注入珠江)等河道上進行了梯級開發。貴州省水電是我國“西電東送”南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東部地區在近海開發海洋風電,將海洋風電“東電西送”到貴州省。下圖示意貴州省水系分布。讀圖,完成3~4題。
3.貴州省“西電東送”的目的地主要是(  )
A.珠江三角洲 B.長江三角洲
C.京津冀地區 D.四川盆地
4.“東電西送”的主要季節是(  )
A.冬春季節 B.春夏季節
C.夏秋季節 D.冬夏季節
(2024·北京西城區調研)烏倫古湖位于新疆北部,20世紀60年代以來,烏倫古河徑流量逐漸減小,烏倫古湖生態環境逐漸惡化。1969年,當地鑿通了額爾齊斯河與烏倫古湖之間的分水嶺,修建了“”工程,烏倫古湖的生態環境逐漸改善,出現烏倫古湖倒灌吉力湖的現象。據此完成5~6題。
5.從河流補給角度看,額爾齊斯河流量大的原因有(  )
①地處盛行西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 ②北側有阿爾泰山脈,多高山冰雪融水 ③城市較少,耗水量小 ④緯度高,蒸發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工程產生的影響有(  )
A.吉力湖鹽度升高
B.新疆北部水量增加
C.烏倫古湖地區蒸發減弱
D.烏倫古湖航運條件改善
(2024·河南鄭州期末)2019年7月1日,準噶爾盆地的昌吉—安徽古泉特高壓輸電工程正式投產運營,它是當時世界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輸電工程(下圖)。讀圖,完成7~8題。
7.建設昌吉—古泉特高壓輸電線路要克服的困難有(  )
A.跨越第一、二級階梯,地勢起伏大
B.線路西段氣候干燥,風沙危害大
C.途經黃河、青海湖,建設難度大
D.途經甘肅省,人口稠密,搬遷量大
8.特高壓輸電工程建成運營帶來的影響有(  )
A.帶動安徽省能源的開發,調整產業結構
B.緩解能源供需矛盾,促進經濟發展
C.改變沿線地區農業發展方向,增加收入
D.發揮昌吉資源優勢,緩解水源短缺
(選擇題9~13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2024·湖南長沙月考)埃及的西水東調工程西起尼羅河三角洲,引尼羅河水東調至西奈半島北部的阿里什河谷,全長262千米,主要由蘇伊士運河以西渠道、穿越蘇伊士運河輸水隧洞、西奈半島北部調水工程三部分構成,規劃開發耕地378萬畝。西奈半島北部調水工程基本在沙漠地區進行,在到達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壓力管道輸水,并在灌區建設排水系統。下圖為“埃及西水東調工程位置及線路圖”。讀圖,完成9~10題。
9.西奈半島北部調水工程在到達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壓力管道輸水,其影響因素是(  )
A.地形 B.氣候
C.土壤 D.水源
10.西奈半島北部調水工程在灌區建設排水系統主要是為了預防(  )
A.尼羅河斷流 B.灌區土地鹽堿化
C.降水量增加 D.河流含沙量增加
埃肯直流輸電工程是埃塞俄比亞與肯尼亞兩國政府間規劃的重點項目,是非洲大陸首個跨國直流輸電聯網工程,也是東非電力互聯規劃主干線路。埃塞俄比亞境內輸電線路及中繼站等配套設施由中國某公司承建,主要設備均由中國企業制造提供,展現了“中國建設”和“中國制造”的實力。下圖示意埃肯直流輸電工程線路。據此完成11~13題。
11.埃塞俄比亞電力出口成為最大創匯產業,主要得益于該國有豐富的(  )
A.水能資源 B.石油資源
C.煤炭資源 D.風能資源
12.埃肯直流輸電工程(  )
A.電力輸送方向為蘇斯瓦至索多沃萊塔
B.徹底解決了肯尼亞電力緊張局面
C.促進埃肯兩國社會經濟發展及民生改善
D.建設過程中可改善沿線地區生態環境
13.該工程建設中面臨的主要限制性條件是(  )
A.氣候炎熱,多風沙
B.地質地貌復雜,地質災害多發
C.技術水平低,設備落后
D.凍土層發育,不利于施工
14.(2024·云南昆明期中)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塔霍河和塞古拉河是西班牙境內兩大河流。塔霍河徑流量豐沛,塞古拉河流域內土壤肥沃,氣候溫和,農業增產潛力大,但缺水嚴重。西班牙將塔霍河源頭70%的水量調往塞古拉河流域。該工程建設了總長286千米的輸水通道,穿過山嶺和多個河谷,歷時6年完成,投資3億美元。下圖示意西班牙水系。
(1)與塞古拉河相比,說出塔霍河徑流量豐沛的原因。(4分)
(2)分析塞古拉河流域缺水嚴重的原因。(6分)
(3)分析塔霍河調水工程建設成本高的主要原因。(4分)
(4)塔霍河調水工程造成該河流入海徑流量明顯減少,由此推測對河口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利影響。(6分)
答案精析
1.C 2.C [第1題,京津地區氣候較干旱,蒸發旺盛,采用全封閉管道輸水可減少水分的滲漏和蒸發。第2題,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可緩解華北地區缺水狀況,當地引用海河的水量減小,故春季海河下游河段水量將增加;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對海河的含沙量和流域地下水補給量、降水量影響不大。]
3.A 4.A [第3題,珠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對電力需求大,電力供不應求,且貴州省與珠江三角洲相距比較近,故主要目的地是珠江三角洲,A正確。第4題,貴州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冬春季節少雨,且春季農業灌溉需要冬季大量囤水,保水發電會使春季農業用水不足,冬季用電需求也較大,所以冬春季節需要東部地區進行“東電西送”,A正確。]
5.A 6.A [第5題,額爾齊斯河發源于阿爾泰山的南坡,地處盛行西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有山地降水補給,①正確;北側有阿爾泰山,多高山冰雪融水,形成多條支流匯入額爾齊斯河,使額爾齊斯河流量較大,②正確;城市較少,耗水量小,緯度高,氣溫低,蒸發弱,都是從消耗角度來分析,與題意不符,③④錯誤。故選A。第6題,根據材料可知,“”工程,出現烏倫古湖倒灌吉力湖的現象,烏倫古湖的倒灌使得吉力湖湖水無法排出,鹽分也無法排出,再加上蒸發旺盛,會使吉力湖鹽度升高,A正確。]
7.B 8.B [第7題,讀圖,該輸電線路跨越地勢第二、三級階梯,A錯;線路西段經過新疆、甘肅北部,深居內陸,氣候干旱,降水少,多風沙危害,B正確;讀圖可知,該線路跨越黃河,并沒有途經青海湖,C錯;甘肅省經濟落后,人口密度小,搬遷量小,D錯。第8題,該輸電線路是將新疆電力輸送到安徽,可以促進新疆能源的開發,A錯;西部地區能源豐富,經濟欠發達,能源需求量小,東部地區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該輸電工程建成運營能夠緩解能源供需矛盾,促進經濟發展,B正確;對農業發展方向影響小,C錯誤;輸電工程可以充分發揮昌吉資源優勢,但資源開發可能會加劇水資源短缺,D錯誤。]
9.A 10.B [第9題,西奈半島北部調水工程在到達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壓力管道輸水,主要原因是該地區地勢東高西低,水不能自流,其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選A。第10題,該地區氣候干旱,蒸發量大,灌區引水灌溉后地下水水位上升,地表蒸發強烈,易導致土壤鹽堿化,因此西奈半島北部調水工程在灌區建設排水系統,主要是為了預防灌區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土地鹽堿化,B正確。]
11.A 12.C 13.B [第11題,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埃塞俄比亞有“東非水塔”之稱,地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豐富,利于開發水能資源,A正確;該國石油資源、煤炭資源較少,B、C錯誤;該輸電線路經過熱帶草原氣候區,風能資源并不豐富,D錯誤。第12題,讀圖可知,蘇斯瓦等高線稀疏,地勢起伏和緩,而索多沃萊塔等高線密集,適宜開發水電,因此輸送方向為索多沃萊塔至蘇斯瓦,A錯誤;能緩解肯尼亞電力緊張局面,但不能徹底解決該問題,B錯誤;埃肯直流輸電工程保障能源供給的同時可以促進埃肯兩國社會經濟發展及民生改善,C正確;建設過程中可能會破壞沿線地區生態環境,D錯誤。第13題,該工程經過熱帶草原氣候區,風沙小,A錯誤;該輸電線路穿越東非大裂谷,地質地貌復雜,地質災害多發,B正確;主要設備均由中國企業制造提供,展現了“中國建設”和“中國制造”的實力,說明技術水平較高,C錯誤;途經熱帶地區,沒有凍土層發育,D錯誤。]
14.(1)與塞古拉河相比,塔霍河流經的地區受西風控制時間長,上游河谷處于西風迎風坡,降水多,補給量較大;塔霍河支流更多,流域面積更大,故徑流量更豐沛。
(2)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蒸發量大;地處盛行西風背風坡,降水少;生產、生活用水量大,水資源短缺。
(3)調水工程要穿越山嶺和多個河谷,需逐級提水,工程難度較大;調水工程線路長,工程量大,建設成本高。
(4)入海徑流量減少,導致沿海地區海水入侵和倒灌;河流挾帶泥沙含量減少,造成河口三角洲萎縮;威脅水生生物的生存,影響生物多樣性。課時2 其他資源跨區域調配
課程標準 以某區域為例,說明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學習目標 1.結合實例,分析自然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綜合思維、區域認知)2.結合實例,辯證認識資源跨區域調配對調入區和調出區經濟、環境、社會的影響。(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知識點一 南水北調
1.實施南水北調的原因
(1)華北和西北普遍缺水,限制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南方水資源豐富。
(3)南北方水土資源配合不合理,南方水多地少,北方水少地多。為解決北方水資源緊缺的問題,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
2.不同調水線路優缺點比較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了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把長江、淮河、黃河和海河四大流域連接起來,形成“四橫三縱”的總體布局。
(1)東線:自長江下游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引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送,向黃淮海平原東部地區、膠東地區和京津冀地區供水。
①優點:利用京杭運河及沿線湖泊的現有渠道,工程量較小,工期短;可調水量大。
②缺點:黃河以南地區地勢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耗能大,運營費用高;沿線污染較重,水質差;沿線地下水水位上升,易造成土壤次生鹽堿化。
(2)中線:從長江三峽水庫引水,出丹江口水庫,沿伏牛山、太行山東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①優點:利用丹江口水庫;水源地主要承納山區來水,水質好;地勢北低南高可自流供水;調水量較大。
②缺點: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淹沒損失大,占用農田多,移民多。
(3)西線:長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壩建庫,引水入黃河上游,供水給西北地區和華北地區。
①優點:規模大,受益面積大;可改善黃河中上游地區的生態環境;水質好;可自流供水;線路短。
②缺點:長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為黃河中上游的西北地區和華北部分地區供水;渠道穿越高山,需開鑿大量的隧洞,工程艱巨,可利用設施極少。
思考 華北地區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
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
資源調出區 ①資源儲量豐富;②資源生產量巨大;③區內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資源消費量遠小于資源生產量,能夠滿足輸出
資源調入區 ①經濟發達,資源消費量大;②區內資源儲量小或資源產量難以滿足資源消費需求;③資源問題制約了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
根本原因 資源生產與消費的地區差異
核心歸納 水資源跨區域調配線路的選擇
(1)水源地條件:水量大小、水質好壞。
(2)地形地勢條件:是否能夠實現自流引水、施工難易程度以及對建設成本高低的影響。
(3)現有基礎設施狀況:是否有可以利用的運河等。
(4)對沿線地區自然環境的影響。
(5)對沿線地區人口、城市分布以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等。
3.南水北調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有利影響
①社會效益:緩解北方地區的水資源不足;增加城市生活用水、工業用水,促進城鎮化進程;緩解城鄉爭水、地區爭水、工農業爭水的矛盾,有利于社會的安定;東線工程為京杭運河南段全年通航提供了水源。
②經濟效益:為北方經濟發展提供水資源保障;提高了水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③生態效益:有利于回補地下水,緩解地下水大幅度下降的趨勢和地下漏斗面積進一步擴大;改善因缺水造成的生態環境惡化;有利于保護濕地和生物多樣性;增加調入區城市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美化環境,改善城鄉居民衛生條件。
(2)不利影響
①造成長江下游海水上溯,影響水質;長江水量減少,淤積加重,淤塞航道。
②導致北方灌區土壤次生鹽堿化等。
③耗資大,移民多,成本高;上游地區工程建設對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圖1為我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水干線縱斷面示意圖,圖2為該工程某水源區示意圖。圖2所示區域水源涵養能力突出,水質優良。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后,產生大量移民,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安置到附近海拔更高區域)。
1.[區域認知]據材料和圖1說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選線的主要優勢條件。
2.[地理實踐力]請對圖2水源區水質保障提出三項可行性措施。
3.[綜合思維]指出影響“后靠安置”移民村規模的主要因素,以及在移民村可扶持發展的產業。
(2024·河南鄭州期末)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利用京杭大運河,把長江水調往北方。下圖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線路圖”。據此完成1~2題。
1.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對沿線地區可以(  )
A.解決華北地區土壤鹽堿化問題
B.改善丙地運河航運條件
C.補給黃河下游水量
D.解決戊地用水緊張問題
2.實施南水北調的主要原因是我國(  )
A.人口分布不均
B.經濟發展不平衡
C.水土資源分布不均
D.礦產資源分布不均
(2024·陜西延安期中)2018年2月11日,某網站刊登了一篇關于“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設想(下圖)的文章。按照構想,該工程從雅魯藏布江中游開始,沿著青藏高原的邊緣線連通我國大江大河上游,輸水至寧夏、甘肅、內蒙古、新疆等缺水地區。“紅旗河”長六千一百多千米,幾乎等于長江的長度;預計年調水量六百億立方米,相當于黃河的年徑流量;西部調水工程分為一條主流、三條支流,選線各取水點的水位依次降低,通過“山區打隧洞、河道修水庫、平原開明渠”的方式實現全程自流。讀圖,回答3~5題。
3.推測“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設計調入水量最多的季節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面臨的最大障礙是(  )
A.資金相對短缺 B.技術水平較低
C.地質環境復雜 D.氣候條件惡劣
5.“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如果得以實施,會(  )
A.促進新疆地區農業增產
B.加劇雅魯藏布江下游地區的洪澇災害
C.加劇調入區荒漠化程度
D.運營成本高導致受水地用水成本較高
知識點二 西電東送
1.原因:西部能源資源豐富(水電、煤炭等);東部經濟發達,電力資源不足。
2.線路及其影響
線路(主力電源) 對輸入地的影響 對輸出地的影響
A.北通道:晉、陜、內蒙古(火電)和黃河上中游(水電)→環渤海地區 ①緩解能源緊張局面,促進經濟發展;②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減輕環境污染;③減輕鐵路運輸壓力 ①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②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③縮小東西部差距,對社會穩定起重要作用
B.中通道:三峽和金沙江(水電)→華東地區
C.南通道:紅水河(水電)和黔、滇(火電)→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南方電網由廣東等五省區電網構成,并與港澳電網相連,大規模的西電東送是區域資源優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廣東電網的調峰任務主要由西部送電承擔,省內的火電、燃機采取晝啟夜停的方式參與調峰,其承擔的調峰量在電力負荷高峰季節較為明顯。從調峰、調頻、電網安全穩定性及經濟運行要求來看,廣東建設適當的抽水蓄能電站是必要的。下圖為南方電網電力資源分布略圖。下表為廣東電網主要機組各類特性指標表。
電源類別 占本網裝機比例(%) 調節容量比例(%) 調節負荷升降速度
火電 59 40~100 慢
水電 10 0~100 較快
抽水蓄能 5 -100~100 較快
液化天然氣燃機 15 60~100 較慢
1.[區域認知]說出南方電網電力資源東西互補性強的主要原因。
2.[綜合思維]根據表中信息,指出廣東電網建設適當的抽水蓄能電站的合理性。
3.[綜合思維]分析廣東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對“西電東送”輸電效益的有利影響。
西部地區可開發的水能資源占全國的72%,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占全國的39%,我國西電東送工程已全面啟動,目前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1~2題。
1.西電東送是把西部地區水電和坑口(煤礦附近)電站的火電輸往東部,圖中坑口電站分布較多的是(  )
A.A和B B.B和D C.A和C D.A和E
2.三條輸電線路的終點都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北路都是輸送火電,使輸出的A、B地區大氣污染加重
B.中路水能發電,清潔、經濟效益大,為滬寧杭地區提供電能
C.南路電能的輸送對緩解珠江三角洲地區能源不足具有重要意義
D.西電東送主干道途經我國能源最大的輸出省級行政區是山西,到達的最大輸入省級行政區是上海
(2024·甘肅蘭州期中)“皖電東送”輸電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經皖南、浙北、江蘇到達上海,全長656千米,每年可為上海輸送超過500億度的電能,占上海年用電量的三分之一。下圖為“‘皖電東送’線路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
3.“皖電東送”對上海市地理環境的影響不正確的是(  )
A.緩解上海市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
B.推動上海市天然氣化工等產業發展
C.改善上海市大氣環境質量
D.促進上海市經濟的持續發展
4.從長遠來看,“皖電東送”工程可能導致安徽省(  )
A.交通運輸負擔加重
B.水土流失加重
C.能源空間分布不均
D.環境污染加劇
答案精析
知識點一 南水北調
梳理教材新知
思考 自然原因:全年降水量較少,河流徑流量小;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冬春季節降水少,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春旱嚴重。
人為原因:區域人口密集,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少;人口增長過快,工農業發展迅速,用水量大,加劇水資源緊張程度;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和污染嚴重;人類長期的不合理活動,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干旱頻率增加。
探究核心知識
1.水源地水質好,水量充足;地勢南高北低,全程基本可自流輸水。
2.提高植被覆蓋率(加快重點流域的生態修復);健全“河長制”(加強對環境的監測和監督);進行全流域綜合治理;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低污染、低能耗的工業;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減少農業污水的排放;加強水資源保護的宣傳工作等。
3.資源環境承載力。產業:生態農業、農產品加工、生態旅游等。
落實思維方法
1.B 2.C [第1題,南水北調工程使華北地區的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抬升,將土壤中的鹽分帶到地表,會加劇土壤鹽堿化問題,A錯誤。丙地運河是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作為南水北調通道,調水會抬高其水位,改善丙地運河航運條件,B正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黃河段需逐級提水北送,和黃河水不混合,不會補給黃河下游水量,C錯誤。戊地位于華北平原,水資源短缺,南水北調可緩解其用水緊張狀況,D錯誤。故選B。第2題,實施南水北調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水土資源分布不均,北方地多水少,影響經濟發展,而南方水多地少,為緩解北方水資源緊缺的問題,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C正確。]
3.B 4.C 5.A [第3題,“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主要向新疆、寧夏、甘肅、內蒙古等缺水地區調水,這些地區夏季氣溫高、降水相對較少,但生活和農業需水量較大,故需要調入更多的水;春季氣溫回升,有積雪融水補給;冬季嚴寒,生活和農業需水量都不大;秋季為農作物成熟季節,需水量較小。故選B。第4題,讀圖可知,“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沿線主要經過青藏高原邊緣地帶,地殼活躍,多地震,地質環境復雜,極大地限制了調水工程的實施。故選C。第5題,該調水工程如果得以實施,將極大地改善新疆的水源條件,促進新疆地區農業增產;調水工程在夏季(豐水期)調水,減少了豐水期水量,有利于減輕雅魯藏布江下游地區的洪澇災害;調入區水資源增加,會減輕荒漠化程度;結合材料可知,該工程雖然建設成本較高,但是建成后全程自流,運營成本較低。故選A。]
知識點二 西電東送
探究核心知識
1.西部常規能源豐富,東部能源需求量大;東西部電力負荷季節差異明顯。
2.抽水蓄能調峰能力強、速度較快,谷電轉為峰電,提升價值;水電占比低,調節作用有限;火電、燃機調節速率慢。
3.改善電源的運行環境,提高火電運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增加西電東送電量,提高綜合效益;提高輸電線路的利用率,降低輸電成本;促進節能環保,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性。
落實思維方法
1.D 2.A [第1題,A和E處是我國大型煤礦的主要分布區,坑口電站分布較多。讀圖可知,B、C、D主要為水電。第2題,北路輸出的既有火電,又有黃河上游的水電(B為水電)。]
3.B 4.D [第3題,上海市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實施“皖電東送”工程,有利于緩解上海市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A 對。“皖電東送”輸送電能,對上海市天然氣化工等產業發展影響不大,B錯。有利于改善上海市大氣環境質量, C 對。上海市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得到緩解,有利于促進上海市經濟的持續發展, D 對。故選B。第4題,火力發電會產生“三廢”,造成安徽省環境污染加劇,D正確;“皖電東送”能緩解沿線地區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使能源空間分布更加均衡,C錯;電力的輸送不需要常規交通運輸工具,不會使交通運輸負擔加重,A錯;對水土流失影響較小,B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县| 东城区| 高尔夫| 吴忠市| 万山特区| 金沙县| 威宁| 白朗县| 贵定县| 五指山市| 延安市| 萨嘎县| 沅陵县| 小金县| 泰和县| 南木林县| 冕宁县| 台中县| 伊金霍洛旗| 孝昌县| 巫山县| 尼勒克县| 平湖市| 泰安市| 肥乡县| 家居| 思茅市| 丹凤县| 白水县| 云南省| 重庆市| 孟州市| 抚顺市| 固原市| 应城市| 德昌县| 子长县| 香格里拉县| 汨罗市| 濮阳县| 崇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