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第一節第一章 區域與區域發展多種多樣的區域區域特征描述類微專題11.自然要素特征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地理位置 經緯度位置 ××半球(東、西、南、北);經緯度(點)、經緯網范圍(面);特殊經緯線海陸位置 ××大陸的××方位,××方位臨××海、島,地處××內陸等相鄰地區的位置 與××國家接壤、與××行政區相鄰,位于××地區的××方位等經濟位置 位于××經濟區,鄰近或遠離××經濟區等交通位置 靠近重要交通要道(樞紐),控制××海峽等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氣候 氣溫 終年高溫(嚴寒);夏季高溫;冬季溫和;氣溫日(年)較差大(小)降水 年降水量較大(小);降水季節分配均勻(不均);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熱同期;有明顯旱、雨兩季地形 地形類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為主;平原面積廣闊(狹小)地勢起伏狀況 地勢起伏大(小);西高東低(自西向東傾斜);自東南向西北傾斜特殊地貌 如喀斯特地貌、黃土地貌等海岸線 平直或漫長曲折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河流 水文特征 水量大(小);汛期長(短),有明顯夏汛;有(無)結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豐富(匱乏)水系特征 流域面積大(小);流程長(短);支流多(少);(南北)對稱分布;河網密布(稀少);水系形狀,如放射狀水系、向心狀水系等土壤 顏色、質地、肥力、含水量 土壤肥沃(貧瘠);土層深厚(淺薄);土質疏松(黏重);土壤含水量低(高)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植被 類型、覆蓋率 以××植被類型為主,植被茂密(稀少),種類多(少)特征 常綠闊葉林:樹冠渾圓,葉面多呈革質,表面光滑,無絨毛,質地較硬。荒漠植被:大多根系發達,葉片退化呈刺狀資源 種類、數量、質量、分布 種類多(少)、數量多(少)、質量高(低)、分布(不)均勻2.人文要素特征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農業 農業類型 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評價 生產規模大(小)、商品率高(低)、機械化水平高(低)、集約化程度高(低)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種類、耕地類型(水田、旱地)工業 工業生產 地域分布、主要部門及結構、發達程度、技術水平等評價 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結構單一(多樣)、重工業比重大(小)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城市 城鎮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點、城市區位因素、城市環境問題交通 交通運輸線、交通樞紐、交通運輸網的密度、影響交通線布局的主要區位因素環境 環境污染,如大氣污染、水污染;生態破壞,如荒漠化、水土流失;資源短缺,如水資源短缺;全球性環境問題,如全球變暖(2024·江西九江期中)右圖為“我國塔里木盆地河流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該區域河流的主要補給形式是A.大氣降水 B.沙漠凝結水C.冰雪融水 D.湖泊水√讀圖可知,圖示區域為塔里木盆地,該地區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氣候干旱,降水少,A錯誤;該地區大氣水汽含量不足,難以凝結,且沙漠凝結水水量較少,對河流補給量有限,B錯誤;圖示區域河流多條支流發源于有冰雪的高山,夏季氣溫高,冰雪融水量大,故該區域河流主要補給形式是冰雪融水,C正確;該區域無較大湖泊分布,難以對河流進行有效補給,D錯誤。(2024·江西九江期中)右圖為“我國塔里木盆地河流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2.該區域河流徑流量變化的一般特征有①流量較平穩,沒有明顯的汛期 ②流量變化受氣溫的影響,豐水期出現在夏季 ③冬季可能出現明顯的斷流現象 ④季節變化小,年際變化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該區域河流的主要補給來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氣溫高、冰雪融化量大,對河流補給量多,所以其豐水期出現在夏季,冬季缺乏水源補給,可能出現明顯的斷流現象;該區域河流汛期在夏季,流量季節變化大,但年際變化小。綜上所述,②③正確,①④錯誤。故選B。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時期的地理環境有關。如圖所示區域有1 700多個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與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關。該區域處于毛烏素沙地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據此完成3~4題。3.與圖示區域中地名“河”“墚”“柳”相關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從材料可知,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時期的地理環境有關。“河”反映當地位于某河流附近,體現了水文要素;“墚”是黃土高原地貌“塬、墚、峁”之一,體現了地貌要素;“柳”體現了植被要素。選A。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時期的地理環境有關。如圖所示區域有1 700多個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與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關。該區域處于毛烏素沙地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據此完成3~4題。4.圖示甲、乙兩地區地名中“河”“溝”“灣”等出現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區A.風俗習慣改變 B.土地利用結構穩定C.人口遷徙頻繁 D.自然環境變化較大√結合圖文材料可知,地名主要依據當地的地理環境命名,與當地的風俗習慣和人口遷徙關系不大,A、C錯;該區域處于毛烏素沙地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植被和土壤呈現出過渡性特點,土地利用類型較復雜,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常交錯分布在一起,B錯;由圖可知,乙地現在河流較少,而由乙地地名推測原來該地區河、溝、灣較多,推測自然環境由濕潤變為干旱,變化較大,D對。(2024·北京東城區調研)下圖示意我國某歷史文化名村。該村傳統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墻體厚度普遍超過50 cm,多數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為夏季居室,庭院內常搭建棚架并種植葡萄。村里的數百畝農用地主要種植葡萄,葡萄加工、銷售是該村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完成5~7題。5.該村位于我國A.華北地區 B.東北地區C.西北地區 D.華南地區√由材料“該村傳統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可知,該地降水少,氣候干旱;“多數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為夏季居室”說明該地夏季氣溫高,需要在地下室避暑。我國西北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氣候干旱,降水少,與該地傳統民居特點相符,C正確。(2024·北京東城區調研)下圖示意我國某歷史文化名村。該村傳統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墻體厚度普遍超過50 cm,多數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為夏季居室,庭院內常搭建棚架并種植葡萄。村里的數百畝農用地主要種植葡萄,葡萄加工、銷售是該村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完成5~7題。6.該村庭院內常搭建棚架并種植葡萄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收入 B.避暑納涼C.利用光照 D.美化庭院√該村位于我國西北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降水少,夏季太陽輻射強,氣溫高,因此在庭院內常搭建棚架并種植葡萄的主要目的是避暑納涼,B正確。由于庭院內面積小,種植葡萄規模較小,增加收入不是主要目的,A錯誤。在庭院內搭建棚架并種植葡萄會影響院內光照,C錯誤。美化庭院不一定要種植葡萄,D錯誤。(2024·北京東城區調研)下圖示意我國某歷史文化名村。該村傳統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墻體厚度普遍超過50 cm,多數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為夏季居室,庭院內常搭建棚架并種植葡萄。村里的數百畝農用地主要種植葡萄,葡萄加工、銷售是該村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完成5~7題。7.為建設美麗鄉村,當地政府可鼓勵該村A.擴大農田面積,提升糧食產量B.增加綠地面積,減輕水土流失C.改善生活環境,吸納外來人口D.發展主題旅游,增加農民收入√西北地區氣候干旱,不適宜擴大農田面積,提升糧食產量,A錯誤。西北地區氣候干旱,降水少,水土流失并不嚴重,B錯誤。西北地區自然環境惡劣,資源環境承載力小,不適宜鼓勵該村大規模吸納外來人口,C錯誤。該村數百畝農用地主要種植葡萄,可以因地制宜發展主題旅游,增加農民收入,D正確。故選D。(2024·河南洛陽質檢)下圖為“世界部分河流局部圖”。讀圖,完成8~9題。8.關于圖示三地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A.尼羅河河口為常綠闊葉林 B.恒河水量豐富且穩定C.密西西比河存在凌汛現象 D.三地河口處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圖示三地河口處均為三角洲,地勢低平,土層深厚,土壤肥沃,D正確;尼羅河河口屬于地中海氣候,植被類型為常綠硬葉林,A錯誤;恒河流經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季節和年際變化大,恒河水量豐富但不穩定,B錯誤;密西西比河自高緯地區流向低緯地區,不存在凌汛現象,C錯誤。(2024·河南洛陽質檢)下圖為“世界部分河流局部圖”。讀圖,完成8~9題。9.關于圖中各地人文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A.密西西比河下游主要發展乳畜業 B.恒河三角洲主要作物為黃麻C.農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都是灌溉水源 D.修建水庫是尼羅河流域開發的核心√密西西比河下游是美國重要的棉花分布區,A錯誤;恒河三角洲是南亞黃麻的主要分布區,B正確;恒河和密西西比河流域農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不是灌溉水源,C錯誤;尼羅河流域開發的核心是河流的綜合利用,D錯誤。10.(2024·江蘇徐州開學考試)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有“世界最純凈島嶼”之稱,是著名的“蘋果之島”。塔斯馬尼亞島上植被茂密,土壤肥沃,果蠅少,蘋果種植環境絕佳,蘋果園和農場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較好地帶。如圖示意塔斯馬尼亞島位置。答案 M地海拔更低,且位于向陽坡和迎風坡,水熱條件更優越,植被生長更為茂盛,有機質來源更加豐富;M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勢低平,流水堆積作用明顯,土壤厚度大、肥力高。(1)從地形角度,分析與N地相比,M地土壤肥力與厚度的特點。答案 土壤肥沃,施加的化肥少;蟲害少,施加農藥少,蘋果品質高;位于排水較好的谷地,土壤墑情好;緯度較高,氣候溫涼,蘋果生長周期長,有機質積累多。(2)從自然環境角度,分析塔斯馬尼亞島蘋果品質優良的原因。11.(2024·貴州六盤水調研)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保和島位于菲律賓中部,受熱帶季風氣候影響,森林茂密。島上1 000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巖小山丘上卻只長草不長樹,形似草堆。每年有一段時間,“草堆”干枯,轉為褐色,猶如一排排巧克力擺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的稱謂由此而來。材料二 下面圖1為保和島氣溫年變化曲線和月降水量柱狀圖,圖2為保和島巧克力山景觀圖。(1)從大尺度角度指出保和島森林植被類型并描述其特征。答案 熱帶季雨林。特征:植被高大茂密;常見莖花、板根現象;垂直結構復雜;季相變化明顯。(2)分析巧克力山只長草不長樹的原因。石灰巖風化殼厚度小,土層淺薄;山丘地勢起伏較大;強降水條件下,土壤易被沖刷流失,樹木難以生長。(3)推測巧克力山的適宜觀賞月份并分析原因。答案 3~5月。原因:氣溫高,蒸發強;降水少。微專題1 區域特征描述類1.自然要素特征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地理位置 經緯度位置 ××半球(東、西、南、北);經緯度(點)、經緯網范圍(面);特殊經緯線海陸位置 ××大陸的××方位,××方位臨××海、島,地處××內陸等相鄰地區的位置 與××國家接壤、與××行政區相鄰,位于××地區的××方位等經濟位置 位于××經濟區,鄰近或遠離××經濟區等交通位置 靠近重要交通要道(樞紐),控制××海峽等氣候 氣溫 終年高溫(嚴寒);夏季高溫;冬季溫和;氣溫日(年)較差大(小)降水 年降水量較大(小);降水季節分配均勻(不均);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熱同期;有明顯旱、雨兩季地形 地形類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為主;平原面積廣闊(狹小)地勢起伏狀況 地勢起伏大(小);西高東低(自西向東傾斜);自東南向西北傾斜特殊地貌 如喀斯特地貌、黃土地貌等海岸線 平直或漫長曲折河流 水文特征 水量大(小);汛期長(短),有明顯夏汛;有(無)結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豐富(匱乏)水系特征 流域面積大(小);流程長(短);支流多(少);(南北)對稱分布;河網密布(稀少);水系形狀,如放射狀水系、向心狀水系等土壤 顏色、質地、肥力、含水量 土壤肥沃(貧瘠);土層深厚(淺薄);土質疏松(黏重);土壤含水量低(高)植被 類型、覆蓋率 以××植被類型為主,植被茂密(稀少),種類多(少)特征 常綠闊葉林:樹冠渾圓,葉面多呈革質,表面光滑,無絨毛,質地較硬。荒漠植被:大多根系發達,葉片退化呈刺狀資源 種類、數量、質量、分布 種類多(少)、數量多(少)、質量高(低)、分布(不)均勻2.人文要素特征思考方向 規范答題術語農業 農業類型 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評價 生產規模大(小)、商品率高(低)、機械化水平高(低)、集約化程度高(低)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種類、耕地類型(水田、旱地)工業 工業生產 地域分布、主要部門及結構、發達程度、技術水平等評價 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結構單一(多樣)、重工業比重大(小)城市 城鎮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點、城市區位因素、城市環境問題交通 交通運輸線、交通樞紐、交通運輸網的密度、影響交通線布局的主要區位因素環境 環境污染,如大氣污染、水污染;生態破壞,如荒漠化、水土流失;資源短缺,如水資源短缺;全球性環境問題,如全球變暖(2024·江西九江期中)下圖為“我國塔里木盆地河流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該區域河流的主要補給形式是( )A.大氣降水 B.沙漠凝結水C.冰雪融水 D.湖泊水2.該區域河流徑流量變化的一般特征有( )①流量較平穩,沒有明顯的汛期 ②流量變化受氣溫的影響,豐水期出現在夏季 ③冬季可能出現明顯的斷流現象 ④季節變化小,年際變化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時期的地理環境有關。下圖所示區域有1 700多個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與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關。該區域處于毛烏素沙地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據此完成3~4題。3.與圖示區域中地名“河”“墚”“柳”相關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4.圖示甲、乙兩地區地名中“河”“溝”“灣”等出現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區( )A.風俗習慣改變 B.土地利用結構穩定C.人口遷徙頻繁 D.自然環境變化較大(2024·北京東城區調研)下圖示意我國某歷史文化名村。該村傳統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墻體厚度普遍超過50 cm,多數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為夏季居室,庭院內常搭建棚架并種植葡萄。村里的數百畝農用地主要種植葡萄,葡萄加工、銷售是該村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完成5~7題。5.該村位于我國( )A.華北地區 B.東北地區C.西北地區 D.華南地區6.該村庭院內常搭建棚架并種植葡萄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收入 B.避暑納涼C.利用光照 D.美化庭院7.為建設美麗鄉村,當地政府可鼓勵該村( )A.擴大農田面積,提升糧食產量B.增加綠地面積,減輕水土流失C.改善生活環境,吸納外來人口D.發展主題旅游,增加農民收入(2024·河南洛陽質檢)下圖為“世界部分河流局部圖”。讀圖,完成8~9題。8.關于圖示三地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尼羅河河口為常綠闊葉林B.恒河水量豐富且穩定C.密西西比河存在凌汛現象D.三地河口處土層深厚,土壤肥沃9.關于圖中各地人文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密西西比河下游主要發展乳畜業B.恒河三角洲主要作物為黃麻C.農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都是灌溉水源D.修建水庫是尼羅河流域開發的核心10.(2024·江蘇徐州開學考試)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有“世界最純凈島嶼”之稱,是著名的“蘋果之島”。塔斯馬尼亞島上植被茂密,土壤肥沃,果蠅少,蘋果種植環境絕佳,蘋果園和農場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較好地帶。下圖示意塔斯馬尼亞島位置。(1)從地形角度,分析與N地相比,M地土壤肥力與厚度的特點。(4分)(2)從自然環境角度,分析塔斯馬尼亞島蘋果品質優良的原因。(6分)11.(2024·貴州六盤水調研)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分)材料一 保和島位于菲律賓中部,受熱帶季風氣候影響,森林茂密。島上1 000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巖小山丘上卻只長草不長樹,形似草堆。每年有一段時間,“草堆”干枯,轉為褐色,猶如一排排巧克力擺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的稱謂由此而來。材料二 下面圖1為保和島氣溫年變化曲線和月降水量柱狀圖,圖2為保和島巧克力山景觀圖。(1)從大尺度角度指出保和島森林植被類型并描述其特征。(8分)(2)分析巧克力山只長草不長樹的原因。(6分)(3)推測巧克力山的適宜觀賞月份并分析原因。(6分)答案精析落實思維方法1.C 2.B [第1題,讀圖可知,圖示區域為塔里木盆地,該地區深居內陸,海洋水汽難以到達,氣候干旱,降水少,A錯誤;該地區大氣水汽含量不足,難以凝結,且沙漠凝結水水量較少,對河流補給量有限,B錯誤;圖示區域河流多條支流發源于有冰雪的高山,夏季氣溫高,冰雪融水量大,故該區域河流主要補給形式是冰雪融水,C正確;該區域無較大湖泊分布,難以對河流進行有效補給,D錯誤。第2題,該區域河流的主要補給來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氣溫高、冰雪融化量大,對河流補給量多,所以其豐水期出現在夏季,冬季缺乏水源補給,可能出現明顯的斷流現象;該區域河流汛期在夏季,流量季節變化大,但年際變化小。綜上所述,②③正確,①④錯誤。故選B。]3.A 4.D [第3題,從材料可知,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時期的地理環境有關。“河”反映當地位于某河流附近,體現了水文要素;“墚”是黃土高原地貌“塬、墚、峁”之一,體現了地貌要素;“柳”體現了植被要素。選A。第4題,結合圖文材料可知,地名主要依據當地的地理環境命名,與當地的風俗習慣和人口遷徙關系不大,A、C錯;該區域處于毛烏素沙地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植被和土壤呈現出過渡性特點,土地利用類型較復雜,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常交錯分布在一起,B錯;由圖可知,乙地現在河流較少,而由乙地地名推測原來該地區河、溝、灣較多,推測自然環境由濕潤變為干旱,變化較大,D對。]5.C 6.B 7.D [第5題,由材料“該村傳統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可知,該地降水少,氣候干旱;“多數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為夏季居室”說明該地夏季氣溫高,需要在地下室避暑。我國西北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氣候干旱,降水少,與該地傳統民居特點相符,C正確。第6題,該村位于我國西北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降水少,夏季太陽輻射強,氣溫高,因此在庭院內常搭建棚架并種植葡萄的主要目的是避暑納涼,B正確。由于庭院內面積小,種植葡萄規模較小,增加收入不是主要目的,A錯誤。在庭院內搭建棚架并種植葡萄會影響院內光照,C錯誤。美化庭院不一定要種植葡萄,D錯誤。第7題,西北地區氣候干旱,不適宜擴大農田面積,提升糧食產量,A錯誤。西北地區氣候干旱,降水少,水土流失并不嚴重,B錯誤。西北地區自然環境惡劣,資源環境承載力小,不適宜鼓勵該村大規模吸納外來人口,C錯誤。該村數百畝農用地主要種植葡萄,可以因地制宜發展主題旅游,增加農民收入,D正確。故選D。]8.D 9.B [第8題,圖示三地河口處均為三角洲,地勢低平,土層深厚,土壤肥沃,D正確;尼羅河河口屬于地中海氣候,植被類型為常綠硬葉林,A錯誤;恒河流經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季節和年際變化大,恒河水量豐富但不穩定,B錯誤;密西西比河自高緯地區流向低緯地區,不存在凌汛現象,C錯誤。第9題,密西西比河下游是美國重要的棉花分布區,A錯誤;恒河三角洲是南亞黃麻的主要分布區,B正確;恒河和密西西比河流域農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不是灌溉水源,C錯誤;尼羅河流域開發的核心是河流的綜合利用,D錯誤。]10.(1)M地海拔更低,且位于向陽坡和迎風坡,水熱條件更優越,植被生長更為茂盛,有機質來源更加豐富;M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勢低平,流水堆積作用明顯,土壤厚度大、肥力高。(2)土壤肥沃,施加的化肥少;蟲害少,施加農藥少,蘋果品質高;位于排水較好的谷地,土壤墑情好;緯度較高,氣候溫涼,蘋果生長周期長,有機質積累多。11.(1)熱帶季雨林。特征:植被高大茂密;常見莖花、板根現象;垂直結構復雜;季相變化明顯。(2)石灰巖風化殼厚度小,土層淺薄;山丘地勢起伏較大;強降水條件下,土壤易被沖刷流失,樹木難以生長。(3)3~5月。原因:氣溫高,蒸發強;降水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章 第一節 微專題1 區域特征描述類 課件(共34張ppt)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pptx 第一章 第一節 微專題1 區域特征描述類 學案(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