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地 球 的 運 動第一章第三節(第一課時)學習目標運用地球儀或軟件,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說出地球的自轉方向、周期。01能夠解釋晝夜更替與時間差異現象。02北京時間7月27日凌晨1點半,巴黎奧運會開幕式在塞納河上拉開帷幕,來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6800名運動員乘坐船只沿塞納河巡游,將體育盛會融入城市之中。開幕式為什么選擇在凌晨進行呢?人民日報筆下的超燃奧運為什么我們在中國觀看直播時,時間會和巴黎當地時間不一樣呢?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旋轉中心地 軸旋轉方向自 西 向 東自轉周期24小時(一天)NS自西向東,北逆南順從極點看地球自轉方向AB活動:演示地球自轉1. 在暗室里,用手電筒或蠟燭等作為光源,照射地球儀,模擬太陽光對地球的照射。觀察地球儀,你會發現A點和B點有什么現象?A地處于白晝,B地處于黑夜活動:演示地球自轉AB2. 按逆時針方向勻速、緩慢撥動地球儀,模擬地球自轉。觀察A、B兩地會產生什么現象?A地由白晝進入黑夜,B地由黑夜進入白晝。由于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被太陽照亮的半球為 白天。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 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晝夜也就不斷交替。晝夜更替現象晨昏線晨昏線(圈)是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線是黑夜進入白天的分界線。昏線是白天進入黑夜的分界線。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地球上同緯度地區位置偏東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方,也就出現了時間的差異。時間的差異在同一時刻,林林和正在國外出差的媽媽互致問候時,為什么會有時間的差異?日晷當太陽照射到晷針時,晷針會在晷盤上投下影子。 隨著地球的自轉,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斷變化,影子的位置也隨之改變。 通過觀察影子的位置,就可以確定當前的時間。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思與學我們看到的日月星辰,每天東升西落,周而復始。這究竟是天在轉還是地在轉 “天轉”似乎更符合人類的直覺。古人認為地球處于宇宙中心靜止不動,日月星辰圍繞地球運動,這是曾在歐洲長期盛行的“地心說”的觀點。思與學16世紀中葉,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經過多年的觀測研究,發表了《天體運行論》。他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不斷圍繞太陽公轉。思與學哥白尼的“日心說”被當時的統治者視為異端邪說。直到后來,伽利略使用天文望遠鏡發現了支持“日心說”的天文現象,“日心說”才逐漸被關注。如今,地球自轉與圍繞太陽公轉已經成為大眾所熟知的科學常識。當然,我們今天已經更清楚地認識到,太陽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共15張PPT)地 球 的 運 動第一章第三節(第2課時)一年為什么會有四季?地球公轉的基本概念旋轉中心太 陽旋轉方向自 西 向 東自轉周期一 年晝夜長短的變化參考以下步驟和右圖,演示地球公轉。1. 將房間光線調暗,選用合適光源照射地球儀,模擬太陽光對地球的照射。2. 按逆時針方向移動地球儀,使地球儀圍繞光源緩慢移動,模擬地球公轉。在移動地球儀的過程中,要保持地軸的傾斜方向不變。3. 觀察同一緯度地帶接受太陽光照射情況的變化。春分日66.5°N0°23.5°S23.5°N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平分3 月 21日前后日期太陽直射點晝夜長短66.5°N0°23.5°S23.5°N北回歸線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以北有極晝6 月 22日前后日期太陽直射點晝夜長短夏至日66.5°N0°23.5°S23.5°N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平分9 月 23日前后日期太陽直射點晝夜長短66.5°N0°23.5°S23.5°N南回歸線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以北有極夜12 月 22日前后日期太陽直射點晝夜長短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有什么規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地球儀,可以發現,南北半球分別有兩條緯線是虛線,它們被稱為回歸線或極圈。為什么有的緯線叫回歸線,有的緯線叫極圈呢 原來,每年夏至日,太陽垂直照射在23.5°N,這是太陽光線能夠垂直照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陽垂直照射位置向南移。每年冬至日,太陽垂直照射在23.5°S,這是太陽光線能夠垂直照射的最南位置。此后太陽垂直照射位置北移。這樣23.5°N和23.5°S就成了太陽垂直照射位置“回歸”的界線,所以把它們稱為回歸線。極晝和極夜是南北極及其附近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一天24小時都是白天,稱為極晝;一天24小時都是黑夜,稱為極夜。66.5°N、66.5°S是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最低緯度,所以把這兩條緯線稱為極圈。四季變換季節變換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哪些影響?五帶的劃分終年炎熱四季變化明顯四季變化明顯終年寒冷終年寒冷觀察: 選擇一個月內,每天在同一時間(如早晨或傍晚)觀察并記錄當地的日出和日落時間。分析: 根據觀察記錄的數據,分析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并嘗試用地球公轉的知識來解釋這些變化。(可以繪制圖表來更直觀地展示晝夜長短的變化趨勢。)實踐作業第一章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第2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地球和地球儀(第2課時) 年級 七年級課標要求 運用模型或軟件,演示地球的公轉運動,說出地球的公轉的方向、周期。 結合實例,說出地球公轉產生的主要自然現象及其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太陽直射點的變化,理解地球公轉的基本定義和基本特征,引導學生科學的認識自然現象。 能夠舉例說明地球運動所產生的地理現象,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樹立學生尊重自然的人地協調觀。教學重難點 地球公轉的定義和特點。 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意義。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巴黎的標志性建筑——埃菲爾鐵塔在不同季節下的風景圖片。為什么巴黎的風景會隨著時間而變化?這背后蘊含著怎樣的地理原理? 觀察并感受季節變化帶來的不同美感。 與第1課時“巴黎奧運會”進行聯系,通過直觀的視覺刺激,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新 課 講 授 一、地球公轉的基本概念 展示地球公轉的示意圖和動畫,讓學生結合書本內容,找地球公轉的定義、方向和周期。 二、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1.晝夜長短的變化 教師:隨著季節的轉換,學校可能會根據實際需要,調整上下學的時間。在冬季,學校可能會提前放學,避免學生在黑暗中回家。而在夏季,可能會延長上課時間或推遲時間放學。這是由于地軸傾斜,導致太陽直射點在不同季節位置不同,從而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 2.二分至日太陽照射情況 活動:利用地球儀、手電筒等教具,模擬地球公轉和太陽直射點的變化,演示“二分二至”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教師:欣賞巴黎春季暖陽、夏季綠樹成蔭、秋季金色落葉和冬季雪景圖片,分析每個季節風景特點與地球公轉的關系。 3.四季的變化 教師:通過剛剛的講解,我們其實已經發現,地球的公轉還會引發四季的變化。因為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導致接受太陽輻射的熱量不同,進而形成四季。 4.極晝極夜現象 圖片展示極晝極夜的圖片。 5.五帶的劃分 根據太陽熱量的多少,將地球劃分為熱帶、北溫帶、南溫帶、 北寒帶和南寒帶。 拓展: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是中國古代人們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年中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被國際氣象學界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旋轉中心:太陽;方向:自西向東 周期:一年。 自主描述四幅圖片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晝夜長短的變化。 設計自學任務,促使學生主動尋找學習資源,增強學習動力,促進學生的深度理解。 利用教具進行直觀演示和詳細講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課堂參與感。 與導入新課時的巴黎美景進行聯系,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突破教學難點。作業設計 請同學們結合二十四節氣知識,選擇一個你所感興趣的節氣,制作一枚節書簽.書簽上需要包含節氣的名稱、日期、特點或相關習俗,并配以相應的色彩或詩詞、文字。 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設計別具一格的書簽樣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教學反思 本主題教學中要注重使用直觀教具和其他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知地球公轉的運動規律,降低知識難度。第一章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地球和地球儀(第1課時) 年級 七年級教學目標 掌握地球自轉的定義和特點,知道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學會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觀察地理事物、思考地理問題。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能夠認識到人類生活與地球自轉的關系,關注地球自轉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 通過觀察演示、小組合作討論等實踐活動,學生掌握地球自轉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地理實踐力。教學重難點 地球自轉的定義和特點。 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2024巴黎奧運會: 北京時間7月27日凌晨1點半,巴黎奧運會開幕式在塞納河上拉開帷幕,來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6800名運動員乘坐船只沿塞納河巡游,將體育盛會融入城市之中。 那么,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為什么會選擇在凌晨進行呢? 思考并回答。 結合最近的熱點話題——2024奧運會,介紹巴黎奧運會的舉辦時間、地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 課 講 授 一、定義與特點: (過渡)展示人民日報筆下的超燃奧運,為什么我們在中國觀看直播時,時間會和巴黎當地時間不一樣呢?這一切都與地球的自轉有關。 1.定義:解釋地球自轉是地球繞地軸不停地自西向東旋轉的運動。 2.旋轉中心:地軸 3.自轉方向:自西向東 4.自轉周期:約為24小時(一天)。 活動1: 利用地球儀:讓學生動手操作地球儀,模擬地球自轉,從側視、北極上空俯視、南極上空俯視三個視角觀察地球自轉的方向,并標注出來。 地球產生的地理現象 晝夜更替現象 活動2:演示地球自轉 在暗室里,用手電筒或蠟燭等作為光源,照射地球儀,模擬太陽光對地球的照射。觀察地球儀,你會發現A點和B點有什么現象? 按逆時針方向勻速、緩慢撥動地球儀,模擬地球自轉。觀察A、B兩地會產生什么現象? 教師:由于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被太陽照亮的半球為白天。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晝夜也就不斷交替。晨昏線(圈)是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線是黑夜進入白天的分界線。昏線是白天進入黑夜的分界線。 2.時間差異 教師:課本P23的活動題2 ,在同一時刻,林林和正在國外出差的媽媽互致問候時,為什么會有時間的差異? 教師:以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為例,說明當巴黎當地時間(如晚上8點)舉行開幕式時,中國觀眾由于兩地經度差異和地球自轉的影響,需要在北京時間(如凌晨)觀看直播。 進一步分析不同比賽項目在不同時區的舉辦時間,以及這對全球觀眾觀賽時間的影響。 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 小組討論,分組討論地球自轉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除了時差外還有哪些方面,并選代表分享討論結果。 閱讀課本內容,找出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 觀察地球儀,從北極上空和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北逆南順。 A地處于白晝,B地處于黑夜;A地由白晝進入黑夜,B地由黑夜進入白晝。 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地球上同緯度地區位置偏東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方,也就出現了時間的差異。 學生自主學習地球自轉特點,培養學生的空間感知,邏輯推理和自主學習能力。 選取幾個典型的比賽項目或賽事活動,讓學生分析這些活動在巴黎當地時間和中國時間分別是何時舉行,以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時間差異。課后小結 總結: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地球自轉是導致巴黎奧運會與中國觀眾存在時間差異的根本原因。 拓展:課本思與學。引導學生思考“是天轉還是地轉”,為后續地球的公轉的學習打下基礎。 先細談自己的學習收獲,再聽老師總結。 通過以上方式,可以將巴黎奧運會與地球自轉巧妙結合,使抽象的地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同時加深學生對地球運動規律的理解。作業設計 觀察記錄:在連續一周內,選擇一個晴朗的早晨和傍晚,觀察并記錄太陽的位置變化(如日出、日落時間)。 創意作業:設計一個簡易的地球自轉模型,要求能夠直觀展示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現象。可以利用家中常見的物品(如乒乓球、手電筒等)進行制作,并附上簡短的文字說明或視頻展示。 通過實際觀察,讓學生親身體驗地球自轉帶來的自然現象變化,加深對地球自轉影響的理解。教學反思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包括直觀演示(地球儀展示)、模擬實驗(晝夜交替模擬)、小組討論等,以此提高課堂的活躍度。 通過實踐作業,加深學生對地球自轉運動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1.3《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教學設計.docx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1.3《地球的運動》(第1課時)課件.pptx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1.3《地球的運動》(第2課時)教學設計.docx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1.3《地球的運動》(第2課時)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