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5.1判斷的概述1.判斷的含義及其基本特征2.判斷真假的檢驗標準3.判斷的表達與類型判斷及其基本特征01《笑林廣記﹒ 殊稟部》載:“鋪司遞緊急公文,官恐其遲,撥一馬騎之, 其人趕馬而行。人問其“如此急事,何不乘馬 ”答日:“六只腳走,豈不快如四只。”這個送信人的認識錯在什么地方?這個送信人的判斷是:“六只腳比四只腳跑得快”。這個對跑得快慢的判斷是錯誤的,因為跑得快慢不是由腳的多少決定的。同學們在生活中有過哪些類似的經歷?課堂導入1、判斷的含義: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一.判斷及其基本特征一.判斷及其基本特征示例評析:看到某個小鎮山清水秀,小李問道:“你們有何感想?”小張說:“這里的人有環境保護意識。”小趙說:“這里沒有污染環境的企業。”【思考】材料中誰說的話是判斷?小張和小趙的話都符合實際情況嗎?小張的話表達了一種肯定;小趙的話表達了一種否定,所以他們兩個的話是判斷。小李既沒有肯定什么也沒有否定什么,所以不是一個判斷。2、判斷的基本特征及其關系:(1)特征一: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2)特征二:有真假之分。①符合認識對象實際情況的判斷就是真判斷;②不符合認識對象實際情況的判斷就是假判斷。斷定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肯定,二是否定。(3)斷定和真假的關系:有斷定就會有真假,判斷的這兩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的。一.判斷及其基本特征看到某個小鎮山清水秀小張說:“這里的人有環境保護意識。”小趙說:“這里沒有污染環境的企業。”后來經過實地考察,證實了小張和小趙的判斷是正確的。請思考2:來源于社會實踐的判斷都是真判斷嗎?判斷來源于人們的社會實踐判斷是否正確要經過實踐檢驗請思考1:判斷來源于哪里?3.判斷真假的檢驗標準:社會實踐⑴判斷來源于人們的社會實踐,其正確與否要經受社會實踐的檢驗。⑵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真判斷,不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假判斷。⑶有斷定就會有真假,判斷的這兩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的。探究與分享:以下語句是判斷嗎?是否明確或準確?給我們什么啟示?(1)偶數能被2整除嗎?(2)任何偶數都能被2整除。(3)有些天鵝不是白色的。(4)請認真學習!(5)天啊!(6)這是新學生宿舍。(7)來到海邊,小張盡情地呼吸著空氣、陽光和海水。(8)一旦吸煙,就會患肺癌。疑問句,沒有判斷肯定判斷,表達明確否定判斷,表達明確祈使句,沒有判斷僅是感嘆,沒有判斷是判斷,但表達不明確是判斷,但概念搭配不當是判斷,但判斷過于絕對下列語句都屬于判斷句嗎?(1)小明是高中生。(2)小明還不是大學生。(3)小明還沒有滿18歲?(4)小明長得真高啊!(5)小明啊!是肯定判斷是否定判斷不是判斷,是疑問句是感嘆判斷不是判斷,僅是感嘆開動腦筋:判一判①禁止醉酒駕車!②閑人免進!③你真是太漂亮了!④祖國啊,我的母親!表明了對醉酒后不準駕車的斷定,是判斷對閑人、無關人士不得進入的一種斷定雖然是表欣賞的感嘆句,但也是對其“漂亮”這個屬性的一種肯定表達的意思即“祖國就是母親”2、判斷的表達與類型1.判斷的表達形式:語句①不作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不表達判斷。一般來說,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不直接表達判斷。(補充)(1)判斷與語句的關系:判斷 語句(2)明確、準確的判斷表達:②根據語義、語境確定判斷要表達的含義:對于含義不明確的語句,我們需要依據語言的具體情況排除歧義,才能準確把握這些語句與其所表達的判斷之間的關系。思想內容語言形式學以致用(2)同一個判斷可以用不同的語句表達。語句不同,但表達了同樣的判斷。如:偉大的建黨精神是我國的寶貴精神財富。偉大的建黨精神難道不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嗎?(3)同一個語句可以表達不同的判斷。如:他走了。可以表達他離開了某個地方,也可能表達他離世了。(2)判斷的類型1)簡單判斷:①含義:直接由概念構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②分類: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有哪些判斷?劃分依據是什么?)2)復合判斷:①含義: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②分類: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他是中學校長。張華認識雷鋒。簡單判斷;性質判斷簡單判斷;關系判斷復合判斷;聯言判斷復合判斷;假言判斷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如果某個數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數。張華晚上要么去踢足球,要么去看電影。2、判斷的表達與類型復合判斷;選言判斷學以致用知識海洋我:“老板,你這清炒油麥菜是葷菜還是素菜 ”老板:“當然是素菜了。”我:“那這條蟲是怎么回事 ”老板:“呃……它也是來吃飯的。”我:“它吃飯憑什么我付錢 我又不認識它!”老板哭著說:“它為了這頓飯,把命都丟了,你還能要求它AA制嗎 ”結合這則笑話的內容,分析判斷與語句的關系。笑話中屬于判斷的語句是“當然是素菜了”“它也是來吃飯的”“它吃飯憑什么我付錢”“我又不認識它”“它為了這頓飯,把命都丟了”,這說明判斷只有通過語句才能表達出來,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而判斷則是語句的思想內容。沒有語句,判斷就沒了憑借,也就無法實現判斷的意義。判斷的含義判斷的類型判斷有所斷定(肯定、否定)簡單判斷基本特征有真假之分社會實踐判斷的表達(語句)復合判斷性質判斷關系判斷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假言判斷來源檢驗標準課堂小結1、中國經濟社會已經進入新時代,但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論斷屬于( )①真判斷 ②假判斷③肯定判斷 ④否定判斷A.① ③ B. ③ ④ C. ① ② D.② ④A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判斷有真假之分——真判斷和假判斷有斷定就會有真假,判斷的這兩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的。回顧判斷的基本特征課后練習2、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以下不屬于判斷的是( )A.為什么人們對健康日益關注B.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C.美國不擇手段遏制中國發展D.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A課后練習3、5G到底好不好?關于這個問題,互聯網專家們的看法并不一致。這說明( )①判斷受多種因素影響②人們常對事物形成性質判斷③關系判斷是簡單判斷的重要形式④真假判斷形影不離A. ② ③ B. ③ ④ C. ① ② D.② ④C課后練習4、簡單判斷分為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下列判斷中屬于性質判斷的是( )①中國位于亞洲東部②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③高二(6)班的有些同學不是團員④張三比李四大五歲,李四比王五大五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課后練習5、“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了。”這個判斷是( )①肯定判斷 ②否定判斷③簡單判斷 ④復合判斷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A課后練習6、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下列語句表達判斷的有①江山如此多嬌!②請把空調關好!③花兒開得真美!④你去過北京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課后練習8、以下不屬于判斷的是( )A.美韓聯合軍演矛頭直指朝鮮B.吉林松原地震造成損失C.為什么老百姓日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D.房產商應流著道德的血液【解析】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一個基本特征。C項沒有出現斷定這一特征。C課后練習9、簡單判斷分為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下列判斷中屬于性質判斷的是①中國位于亞洲東部②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③高二(6)班的有些同學不是團員④張三比李四大五歲,李四比王五大五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課后練習新發展理念02課堂練習專家指出,新冠病毒是一個新發現的病毒類型,所有人群都是易感人群。所謂易感人群,指的是原來沒有感染過,沒有抵抗力,沒有免疫力物質的產生,所以感染了這種新型病毒的時候,是比較容易感染的,叫易感人群。老年人、抵抗力差的人、有基礎疾病的人,是更易感的人群,感染后也更容易發展為重癥。如何認識“所有人群都是易感人群”這一判斷?解析:“判斷”的基礎知識,包括判斷的含義、特征、來源、檢驗標準、表達和類型等多個要點。如何認識某個判斷,要從這多個要點進行全面分析,注意不要遺漏要點。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所有人群都是易感人群”對認識對象進行了肯定判斷。判斷有真假之分。“所有人群都是易感人群”這一判斷來源于社會實踐,經受社會實踐的檢驗。判斷是通過語句表達的。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從判斷的類型看,“所有人群都是易感人群”屬于簡單的性質判斷。學以致用下面語句中,屬于判斷的是( )A.枯藤老樹昏鴉B.小橋流水人家C.古道西風瘦馬D.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解析:判斷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本題中的A、B、C三項均僅描述了現象,并未作出斷定,只有D項作出了斷定,即“人在天涯”。故本題選D項。D學以致用下列詩句中,屬于真判斷的是( )①橫看成嶺側成峰 ②何當共剪西窗燭 ③鐘山只隔數重山 ④黃河之水天上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解析:①③均描述了事實,是與客觀實際相符合的判斷,是真判斷;②不屬于判斷;④運用了夸張的手法,也不是真判斷。本題選A項。學以致用以下語句中,所表達的判斷沒有歧義的是( )A.動手術的是他母親。B.我對老師的批評是很有心理準備的。C.百貨大樓在這一站的前一站。D.他的職業是教師。同一語句可以表達不同的判斷,這主要是針對有歧義的語句而言。A項中,既可以表達“他母親在給別人動手術”,也可以表達“別人在給他母親動手術”;B項中,既可以表達“老師對我的批評”,也可以表達“我對老師的批評”;C項中,從時間上,該判斷表達“百貨大樓在這一站的上一站”,從空間上,該判斷則表達“百貨大樓在這一站的下一站”。A、B、C三項都有因歧義造成的同一語句表達不同的判斷的情況。D有一個人特愛湊熱鬧,哪里人多就往哪里湊。一天,街上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人們都圍在那里看熱鬧。這個人也急忙跑過去,使勁兒往里擠。但是人太多了,他怎么也擠不進去。情急之下他大聲嚷道:“大家請讓一讓,讓一讓,出事的是我父親!”等他順著人們讓開的縫隙擠進去一看,不禁傻眼了,因為被撞的是一頭驢。運用判斷的基本特征分析此人的判斷。這則故事中,這個人所作出的“出事的是我父親”的判斷,首先是一個肯定性判斷,其次這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假判斷。不過,雖然是假判斷,也是他對實際情況作的一種斷定,所以也屬于判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