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教學目標1.認識自然數,經歷分數的形成過程,初步認識分數;能進行較復雜的整數四則運算和簡單的分數的加減運算;形成數感、運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識。2.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經歷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測量過程,探索長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了解圖形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形成量感、空間觀念和初步的幾何直觀。3.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過程,了解數據收集、整理和呈現的簡單方法;形成初步的數據意識。在主題活動中進一步認識時間單位和方向,嘗試應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形成量感、推理意識和應用意識。4.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探索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經歷獨立思考并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常見的數量關系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能初步判斷結果的合理性;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識、幾何直觀和應用意識。5.愿意了解日常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信息,愿意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他人的鼓勵和引導下,體驗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成就,體會數學的作用,體驗數學美。在學習活動中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敢于質疑和反思。2、教學內容及進度單元題目 主要內容 教學進度安排風箏廠見聞——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一) 整十、整百、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的口算2.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及驗算3.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及驗算 9.2-9.13二走進新農村 ——位置與變換 1.知道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會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2.結合實例感受平移、旋轉現象變化的影子 通過實驗,感知影子長短與時刻變化的關系 9.16三 采摘節——混合運算 1.列綜合算式計算加(減)法與乘法的混合運算2.列綜合算式計算加(減)法與除法的混合運算3.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9.17-9.25四 慶元旦——時、分、秒的認識 認識時、分;會讀寫時間;知道1時=60分2.有關經過時間的簡單計算3.認識秒;知道1分=60秒 9.26-10.4五 美化校園——圖形的周長 1.認識圖形的周長2.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10.7-10.11六 采訪果蔬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二) 簡單的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2.較復雜的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 10.14-10.25七 美麗的街景——兩位數乘兩位數 1.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2.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不進位)3.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進位) 10.28-11.15八綠色生態園——解決問題 用連乘、連除、乘除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2.用列表、摘錄等方法整理信息 11.16-11.29點擊雙休日 經歷調查、分析、決策的過程,體會研究實際問題的方法,提高數據分析能力 12.2九 我家買新房子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1.面積、面積單位及單位間的簡單換算2.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3.周長和面積的比較 12.3-12.11智慧廣場 等量代換 12.12-12.13十 我當小廚師 2——分數的初步認識 1.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2.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和幾分之一分數的大小比較3.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12.16-12.20十一 誰長得快——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二) 了解調查、測量等收集數據的方法,感受數據蘊含信息 12.23-12.27回顧整理——總復習 系統整理鞏固本學期所學知識 1.6-1.173、主要教學方法措施1.用好、用活教材。豐富的問題情境是青島版教材的特點之一,情境是學生進行數學活動的基礎,它與學生的數學學習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因此,我們必須立足教材、研讀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問題情境展開學習活動。2.關注教學的動態生成,營造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精心預設教學活動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問題和困惑各不相同,分析問題的角度各有特點,教師要認真傾聽,及時評價,捕捉可以利用的生成性資源,將其巧妙地運用于教學活動中,把教學引向深入,使課堂煥發活力。3.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數學教學要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學生通過這個過程,理解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概念是怎樣形成的,一個數學結論是怎樣獲得和應用的。因此,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體驗這種“經歷”。讓學生從中體驗數學發現的樂趣,使其數學情感獲得實質性的發展和升華。4.重視解題方法的訓練,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的發展而言,解決問題活動的價值不只是獲得具體的結論,更多的是使學生獲取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5.加強計算教學,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學生的計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數學學習的水平。本冊教材中專門教學計算的單元有“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二)”和“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的計算單元也需要用到相關的計算知識。在計算教學時,首先要通過操作、探索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明確算理、掌握算法;其次,日常學習中要加強相應的口算練習;再次,注重認真仔細、及時檢驗等良好習慣的培養,提高計算的正確率。6.采用多元化的評價。加強評價的改革,探索多元化的評價,即評價目標多元、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方式多元。注重過程性評價,要將評價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使評價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應結合實際背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更多地關注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不但要考慮學生是否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否樂于與同伴交流,是否有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更要關注學生數學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的積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