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高考歷史(統編版)一輪復習第24講 人民解放戰爭 講義階段特征:人民解放戰爭(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1945-1946-1950)總體特征: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具體表現:1.政治上:國共兩黨兩個前途兩種命運的斗爭;中國人民同美帝國主義支持下的國民黨反動派之間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民主與獨裁兩大勢力較量,中共爭取和平民主,打退國民黨進攻,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勝利。2.經濟上:在三座大山擠壓下,民族資本主義陷入絕境:國民黨征收苛捐雜稅,濫發紙幣,國統區經濟處于崩潰的邊緣,美國資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共發起土地改革運動,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可靠的人力物力保證。3.社會生活上:國民政府政治腐敗、民生凋敝,重工業薄弱,公路、鐵路、民航業發展緩慢。4.思想上:毛澤東思想的發展,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理論基礎: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解決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提出人民民主專政思想,為新中國成立奠定政治理論準備。課標要求:1. 通過了解全面內戰的爆發及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2.分析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3.探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近幾年的全國和地方高考題:高考命題趨勢:國共兩黨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外交等方面方針政策的調整變化,探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是考查的重點。高考備考建議:1.注意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成熟的主要表現:找到正確的革命道路、建立成熟的領導集體、形成科學的指導思想等可能是重要命題點。2.熱詞:“雙十協定”、重慶政協會議、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北平談判、渡江戰役、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復習時多關注。時空坐標及主要內容線索:教學內容:考點1: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考點2:全面內戰考點3: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考點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教學過程:考點1: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一)重慶談判1.背景:材料一材料二 教材學思之窗: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創造自由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已經覺悟,保障中國前途的唯一途徑,是消滅國外國內一切束縛他們自由自主的勢力,亦唯有順著中國人民自己的愿望,中國方可由衰敗轉為興盛,軟弱變為強有力。二十世紀的政治真理,只有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創造自由自主的國家;只有人民有力量,國家才有力量?!窍葘嵭忻裰鳑Q無從實現統一。——《中國民主促進會對于時局的宣言》(1946年1月4日)材料三 當此長期抗戰勝利結束的時期,正是建國大業開始的機會…只要是在革命建國的最高原則三民主義不至動搖,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法統不致紊亂的前提之下,一切問題無不可以推誠相與,方能求得合理合法的解決。——蔣介石發表《抗戰勝利告全國同胞書》(1945年9月4日)材料四 目前與共產黨談判,乃系窺其要求與目的,以拖延時間,轉移國際視線,俾國軍抓緊時機,迅速收復淪陷區中心城市。待國軍控制所有戰略據點、交通線,待寇軍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優越軍事形勢與共產黨作妥協談判。如彼不能在軍令、政今統一原則下屈服,即清剿之。——蔣介石絕密電報(1945年9月20日) 材料五 共產黨的力量較過去強大,而國民黨部隊的無效能也許只有靠美國的軍力,才能逐走共黨,美國人民顯然不會認可我們在1945年以后這樣做(直接軍事干涉)。因此只有協助國民黨擬定一個暫時性的協定,以避免內戰,并保持甚至增加國民政府的勢力。——《艾奇遜致杜魯門總統的信》歸納為:(1)主要矛盾變化:由中日矛盾轉變為中國人民與美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之間矛盾。(2)人民渴望和平:經過八年抗戰,全國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設國家,包括民主黨派甚至國民黨內部均有人反對戰爭。(3)中國共產黨:以和平、民主、團結為號召,成立聯合政府,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中共七大上毛澤東作的《論聯合政府》)。(4)國民黨:(1)抗戰勝利后,國民黨繼續堅持獨裁和內戰方針。(2)1945年8月,國民黨打著“和平建國”旗號(實質“假和平,真內戰”)。蔣介石接連3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舉行和平談判;(3)為爭取和平民主,中共決定接受邀請。(5)美國:扶蔣反共(1)從國際戰略上:遏制社會主義運動。(2)從切身利益上:維護其在華利益 。問題探究: 蔣介石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及中共決定赴重慶談判的原因。材料一 毛澤東先生勛鑒: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蔣中正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材料二 國內有厭戰情緒,國際形勢也不允許中國打內戰,一打起來我們更被動,利用談判拖一拖也好。共產黨拒絕談判,我們更有文章好做!——陶希圣材料三 我方亦準備給以必要的不傷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讓步。無此讓步,不能擊破國民黨的內戰陰謀,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動地位,不能取得國際輿論和國內中間派的同情,不能換得我黨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在我黨采取上述步驟后,如果國民黨還要發動內戰,它就在全國全世界面前輸了理,我黨就有理由采取自衛戰爭,擊破其進攻。——中共中央《關于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提示:(1)蔣介石:①輿論壓力:人民要求和平,②爭取內戰準備的時間;③轉移發動戰爭的責任。(2)中國共產黨:①為了爭取和平,努力抓住和平民主建國的機遇,教育全國人民;②揭露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爭取政治上主動權。(2)過程:1945年8月底,中共中央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抵達重慶,進行談判。(3)成果: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簽署了《雙十協定》。規定: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產階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結束訓政,實施憲政,召開政協會議。(4)不足:對人民軍隊和解放區政權合法地位未達成協議。(5)評價:①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主動,在人民面前表現了和平誠意,得到國內外輿論的廣泛同情與支持;②教育了廣大人民(特別是中間勢力),有力推動了國民黨統治區的民主運動。知識拓展:解放戰爭時期三種建國方案(1)以蔣介石國民黨為代表的地主買辦資級,要建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2)以一些主張“第三條道路”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要建立一個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國家。(3)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要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并且經過這個人民共和國,到達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二)政治協商會議:(“舊政協”)(1)召開:1946年1月10日,國民黨、共產黨、民主同盟、青年黨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2)內容:①會議焦點:關于“政治民主化”和“軍隊國家化”的問題;②通過了改組國民政府、召開國民大會、實施 《和平建國綱領》、整編全國軍隊、制定憲法等五項決議。(3)意義:①否定了國民黨一黨專政及內戰政策,符合人民愿望;②是中共與各民主黨派親密合作,努力斗爭的結果,也是中共統一戰線的勝利。(4)結果:國民黨單方面撕毀協議(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和平建國的夢想瞬間化為泡影。知識拓展: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1946年3月1日至17日在重慶召開。會議的目的在于推翻政協協議,否定民主改革,維護國民黨獨裁統治。會議通過了《對政協報告之決議案》,堅持國民黨一黨專政立場。考點2:全面內戰(一)原因:1.主要矛盾的變化:抗日戰爭勝利后,階級矛盾重新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2.根本原因:國共兩黨的階級利益的對立。(1)國民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會改變;(2)中國共產黨代表全國廣大人民的利益,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3.軍事:國共雙方擁有強大的武裝力量,4.世界格局的變化:二戰后,美國全球擴張政策,在中國執行扶蔣反共,助長了國民黨的內戰決心。(二)爆發的標志:1946年6月,國民黨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向解放區展開大規模的進攻。(三)過程:閱讀教材,梳理解放戰爭的進程:考點3: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一)經濟危機:(1)濫發紙幣、通貨膨脹:全面內戰爆發后,國統區財政經濟逐漸陷入崩潰的境地。法幣崩潰,于1948年發行金圓券,后又發行銀圓券,均以失敗告終。民間自動重新使用銀元。(2)官僚資本的擠壓:國民黨的反動政策和官僚資本的巧取豪奪,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民不聊生。國民黨在人民中的信譽一落千丈。(二)社會危機:國民黨的反動政策和官僚資本的巧取豪奪,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民不聊生。國民黨在人民中的信譽一落千丈。(三)政治危機:1.第二戰線:國統區人民掀起愛國民主運動,與解放區戰爭相互配合、共同反蔣。基礎概念: 第二條戰線以1946年冬爆發的“抗議美軍暴行”運動為標志,一個以反對美蔣為中心的、聲勢浩大的愛國民主運動在國統區迅速興起。這一運動以學生為先鋒,核心是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逐步發展成為配合人民解放軍作戰的第二條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2.召開“國民大會”:(1)背景:1946年10月,國民黨攻占張家口,達到它向解放區全面進攻的頂點。下令召開由國民黨包辦的"中華民國國民大會"。(2)召開:1946年11至12月,南京。(3)參會人員:除國民黨代表外,還有依附于國民黨的青年黨、民主社會黨等,中國共產黨和民主同盟堅決反對。(4)評價:是國民黨專制統治和蔣介石獨裁的裝飾品,進一步暴露了國民黨當局堅持獨裁和內戰的真面目。(四)對外:國民政府與美國簽訂《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使美國商品大量充斥中國市場,美國資本輸出幾乎完全壟斷中國市場。知識拓展: 《中華民國憲法》于1946年12月25日國民大會通過。1947年1月1日由中國南京國民黨政府頒布,計14章175條?;咎攸c是:①以自由平等為標榜,堅持維護國民黨的一黨專制;②以“平均地權”、“節制資本”為名,保障封建土地剝削制度和官僚資本的經濟壟斷;③以“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國”之名,行國民黨一黨專制和蔣介石個人獨裁之實。核心素養: 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1)發展狀況:(2)促進因素:①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沖擊,瓦解著中國自然經濟;②歷屆政府的鼓勵(清末新政、臨時政府、國民政府);③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④實業家的愛國精神。(3)阻礙因素:①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了近代民族工業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②自身因素:民族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因而投資和發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領域,重工業基礎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這種工業結構和地區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業畸形發展,未能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③政局動蕩:近代中國政局長期動蕩,使民族工業發展缺乏穩定的社會環境。考點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一)解放區的土地改革1.原因:①由于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不適應新的形勢;②完成反封建的革命任務,解放農村生產力;③為調動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支援解放戰爭。2.內容:①1947年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②土地改革總路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3.意義:①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②為解放戰爭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二)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3月)1.召開:1949年春,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2.內容:①基本方針: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②基本政策:革命勝利后黨的基本政策;③工作重心: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④黨的建設:堅持“兩個務必”。即:1.“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2.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br/>3.意義:為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徹底勝利以及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論上作了充分的準備。知識拓展: 西柏坡精神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進取精神;依靠群眾、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三)北平和談(1949年4月)1.背景:材料一 把共產黨阻止在長江北岸……司徒雷登大使曾說:劃江而治,搞一個國共兩黨“南北朝”…美國人的一廂情愿,構成了李宗仁全部言和活動的精神支柱。——《解放戰爭全記錄》材料二 但是今日時局為和為戰,人民為禍為福,其關鍵不在于政府,亦非我同胞對政府片面的希望所能達成。須知這個問題的決定在于共黨,國家能否轉危為安,人民能否轉禍為福,乃在于共黨一轉念之間。……中正畢生革命,早置生死于度外,只望和平果能實現,則個人的進退出處絕不縈懷,而一惟國民的公意是從……——蔣介石《新年文告》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進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毛澤東《將革命進行到底》(1949年元旦講話)材料四 只要南京當局同意懲辦戰犯 、廢除偽憲法 、改編反動 軍隊 、沒收官僚資本等八項條件 ,中共可以與南京進行和平談判。——1949年1月14日中共《關于時局的聲明》歸納為:(1)國民黨方面:①經過三大戰役,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軍事力量已全線崩潰。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引退,李宗仁代總統愿意和談。②蔣介石以此作為緩兵之計爭取時間練兵,希望和共產黨劃江而治(2)共產黨方面:為盡快結束戰爭,減輕人民的痛苦2.和談:以周恩來和張治中為首國共代表團。3.結果: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最終拒絕在雙方代表達成的《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談判破裂。(四)解放區的政權建設: 選擇性必修1(1)在解放區設置行政區:①內容:設軍政委員會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轄若干省級及以下行政單位。②意義:鞏固人民政權,為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奠定了基礎。(2)理論探索: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①內容:指出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已經破產,要“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②意義:A.為建立人民共和國奠定了理論基礎;B.為建立人民共和國奠定了理論基礎。(五)勝利的意義:1.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勝利,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2.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的偉大事件之一。問題探究: 從國共兩黨不同角度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原因。“天意”還是“民意”?解放戰爭后期,蔣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觀抽簽,抽到的是“下下簽”,他嘆息敗局已定。不久,毛澤東也恰巧來到白云觀,為助興也抽了一簽,抽到的是“上上簽”,道士大為贊嘆。此事后來蔣介石知道了,說:“天意?!泵珴蓶|卻說:“民意。”提示:(1)共產黨方面:能夠始終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具體表現:①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為解放戰爭制定了正確的政治、軍事方針,團結民主黨派進行土地改革,在戰爭的不同階段提出了一系列軍事方針等,有力地保證了戰爭的勝利;②解放軍廣大官兵的英勇作戰;③各解放區人民人力、物力給予前線以空前規模的支援;④國統區的掀起了廣泛的人民民主運動,形成了反蔣斗爭的第二條戰線,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2)國民黨方面:能解決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不能應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要求,不能代表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從而失去民眾的支持。綜合歸納:1.近代國共關系發展演變的特征及影響因素。(1)特征:經歷了“合作-對抗-再合作-再對抗”的曲折歷程。(2)影響因素:(1)兩黨的階級性質不同:是導致矛盾斗爭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2)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①當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時,兩黨就有走向合作的可能;②當階級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時,兩黨合作關系就可能走向對抗;(3)國際政治勢力和國際環境的影響:①進步的國際政治勢力的態度與有利的國際環境促成兩覺之間的合作;②反之,反動的國際政治勢力插手,就會加速兩黨關系的破裂。2.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1)根本: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2)靈魂: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3)中堅:有一支由黨領導的革命軍隊,開展武裝斗爭(4)保障:組織了一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戰斗;(5)基礎: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3.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1)土地革命時期:①目的:進行根據地建設,推動革命斗爭。②內容: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開展土地革命。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③影響:為保衛勝利果實,農民積極參軍參戰,努力發展生產。(2)抗日戰爭時期:①目的:鞏固抗日根據地和爭取抗戰勝利。②內容: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政策。③影響:提高了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也有利于聯合地主階級一致抗日;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3)解放戰爭時期:①目的:獲得人民支持,保證解放戰爭的最后勝利。②內容: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③影響:農民踴躍參軍,積極支援前線,成為了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4.多角度認識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探索。(1)社會矛盾變化角度:中國共產黨抓住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調整路線、方針政策、國共關系、土地政策。①路線、方針政策:A.土地革命時期:采取武裝反抗國民黨獨裁統治,開辟革命根據地,開展反“圍剿”;B.抗日戰爭時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C.解放戰爭時期:針對國民黨反共反人民的獨裁內戰政策,進行人民解放戰爭。②國共兩黨關系:合作→對峙→再次合作→再次對峙。③土地政策變化:A.土地革命時期: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B.抗日戰爭時期: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實行全民族抗戰;C.解放戰爭時期:制定《中國土地法大綱》,廢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爭取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2)革命道路角度:走“俄國人的路”(效仿俄國“城市中心論”,革命屢遭挫折)到走自己的路(毛澤東開創“工農武裝割據”的中國特色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3)思想角度: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毛澤東思想逐漸形成、發展。A.遵義會議上,第一次獨立自主地解決了黨內存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B.中共七大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高考真題演練:1.(2024·遼吉黑卷)1947年,河北景縣流傳著歌謠:“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為什么不去當八路。”南宮縣的新兵說:“好日子是毛主席給的,不打老蔣是沒心肝的,所以我要堅決打老蔣?!狈枢l縣的農民說:“我得報恩,我老了,我送我兒子參軍?!边@反映出( )A.解放戰爭進入決戰階段B.減租減息激發了革命熱情C.國民政府陷入統治危機D.土地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老百姓感恩共產黨、報恩共產黨,主要是由于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使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解放,這是土地改革的結果,D項正確;1948年秋陸續開始的三大戰役是國共兩黨的戰略決戰,排除A項;減租減息政策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土地政策,排除B項;國民黨統治危機包括經濟、政治困局等,材料僅僅呈現的是共產黨土地改革的效果,體現了共產黨得民心,擴大群眾基礎的一面,國民陷入統治危機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2.(2024·湖北卷)1948年1月,中共中央原則通過《關于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在征求意見過程中引發熱烈討論。因各解放區分歧較大,該文件最終未成為正式決定,代之以一系列細致且分門別類的具體指示。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 )A.鞏固統一戰線B.堅持實事求是C.轉變工作重心D.注重自身建設【解析】根據材料“因各解放區分歧較大,該文件最終未成為正式決定,代之以一系列細致且分門別類的具體指示”可知,每個解放區具體問題具體情況不同,因此最終沒有形成統一的文件政策指示,而是代之以具體細致且分門別類的具體指示,這說明中國共產黨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B項正確;統一戰線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黨外人士,而材料主要針對的黨內,排除A項;工作重心此時尚未轉移,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黨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指示各個解放區,不是強調黨的自身建設,排除D項。故選B項。3.(2024·浙江卷1月)上?!洞蠊珗蟆吩?947年初的一篇時評中寫道:“無數青年學生,破衣兩襲,舊被一套,兩餐白水菜湯半碗,咸菜一碟,窩頭三個,隨時對著學校催繳學雜費的牌告發愁。”這種困苦局面( )A.激起了“一二·九”運動B.源于日軍對占領區的經濟掠奪C.客觀推動第二條戰線發展D.直接促使解放軍發起戰略進攻【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7年(中國)。據材料時間1947年可知是解放戰爭時期,符合其間史實的是C項,第二條戰線,指解放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成功運用和影響下,國民黨統治區廣大愛國學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階層人民群眾廣泛參加的、以反對蔣介石政權的內戰、獨裁、賣國政策為主要內容的愛國民主運動,C項正確?!耙欢ぞ拧边\動是1935年抗日戰爭期間的事件,排除A項;源于日軍對占領區的經濟掠奪也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排除B項;戰略進攻是1947年6月開展的,與材料時間不符合,排除D項。故選C項。4.(2024·浙江卷1月)1949年4月20日,英國“紫石英”號軍艦闖入長江人民解放軍防線,雙方發生激烈炮戰,該艦被擊傷后擱淺。當時的《紐約先驅論壇報》評論道:“這個日子很有可能永垂史冊,因為在這天……中共炮手輕蔑地把英國皇家海軍擱到了一邊,這一天標志著已經破產的中國舊政權終于被迫承認自己的無能。”7月30日,“紫石英”號灰溜溜地逃走了。“紫石英”號事件表明( )A.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B.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統治的覆滅C.人民解放軍取得戰略決戰的完全勝利D.百余年來舊中國屈辱外交的結束【解析】據材料“英國軍艦闖入長江人民解放軍防線,雙方發生激烈炮戰,該艦被擊傷后擱淺”“灰溜溜地逃走了”直接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A項正確;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標志著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統治的覆滅,排除B項;截止到1949年1月份,三大戰役的勝利,標志著人民解放軍取得戰略決戰的完全勝利,排除C項;百余年來舊中國屈辱外交結束于新中國成立,排除D項。故選A項。5.(2024·江蘇卷)1948年12月,毛澤東在審閱《新區圖書出版發行暫行辦法》時作出批示:“書籍與報紙不同,暫時除沒收國民黨書店以外,可一概放任,遇有反動書籍可個別進行干涉,暫時不必普遍立條例。”這一批示( )A.有利于保護解放區的文化設施B.重在揭露國民黨文化專制主義C.合乎團結廣大知識分子的需要D.為發動戰略反攻做好輿論準備【解析】據題干“書籍與報紙不同,暫時除沒收國民黨書店以外,可一概放任,遇有反動書籍可個別進行干涉,暫時不必普遍立條例?!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的批示有利于團結廣大知識分子,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基礎,C項正確;A項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措施適應了當時革命的需要,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國民黨的文化專制主義,排除B項;1947年劉鄧大軍挺近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排除D項。故選C項。6.(2021·全國乙卷)土改后,太行山區某農民要買一頭驢,談好價錢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們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規矩,男的開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開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這件事可以反映出,當時解放區A.男尊女卑觀念消亡B.家庭成員經濟地位發生變化C.按勞分配得到實施D.傳統的社會倫理秩序被顛覆6.(2021·全國乙卷)土改后,太行山區某農民要買一頭驢,談好價錢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們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規矩,男的開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開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這件事可以反映出,當時解放區A.男尊女卑觀念消亡B.家庭成員經濟地位發生變化C.按勞分配得到實施D.傳統的社會倫理秩序被顛覆思維導圖:2025年高考歷史(統編版)一輪復習 第24講 講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