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 《凝聚法治共識》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 :認同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理解并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法治觀念 :增強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把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作為日常的生活方式,提高厲行法治的能力。 責任意識 :樹立法治意識,培育法治精神,提高法治素養,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教學 重點 依法行政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基本準則。教學 難點 厲行法治,參與法治中國建設。 教學過程導入 今日說法:無恥的兒子 陳某(70歲)與鄭某(35歲)系母子關系。2024年7月29日,鄭某前往陳某居住的A房屋,以暴力威脅手段索要錢款。同年9月,鄭某再次來到陳某住處向陳某索要錢款,并對陳某進行辱罵和毆打,在陳某答應給予2萬元的前提下才離開其住所。 思考:如果你是陳某的鄰居,你會用什么方式幫助她 (提醒:報警) 授新課 探究一:思考:1.報警是向哪個部門尋求幫助 學生:公安局 2.公安局屬于哪一國家機關 學生: 教師:行政機關/政府 3.提到政府,除了公安局你還能想到其他哪些部門 學生: 教師:教育局、民政局、司法局、稅務局、財政局、計劃生育委員會...... 在生活中,人們經常與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這些情況,應該找政府哪個部門 寧寧發現紅綠燈壞了。——公安局 爸爸想開一家小吃店。——工商局 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輟學去打工。——教育局 壯壯發現有人亂砍濫伐樹木。——林業局 表哥和女朋友要領結婚證。——民政局 探究二:結合生活經驗,和同學們分享與政府打交道的經歷。到常住戶口所在地派出所辦理居民身份證向市長信箱反映學校附近路段交通擁堵問題向教育局咨詢義務教育階段異地上學事宜。 公安機關工作人員到學校做有關預防網絡詐騙的宣傳 思考:從你的經驗去思考這樣的政府是什么樣的政府 政府憑借什么管理人們 政府為什么要為人民服務 學生: 教師:(1)作用:一方面,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們又享受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可概括為“管理社會生活、提供公共服務”) (2)權力來源:在我國,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 (3)宗旨: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 (4)工作原則:政府的工作要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為人民謀利益 探究三:想一想:在接到市民的報警電話后,警察會做什么呢 1.在接通電話后,會詢問具體的地址位置,保證盡快到達所在位置。2.一般案件,每次出警人員為兩到三人,警察到達現場后,會詢問所有情況和案件的所有經過,如有其他當事人,也會進行詳細詢問。3.詢問完畢后,如果警察覺得案件較復雜,而且確實有必要的情況下,會要求當事人在他們所作筆錄上簽字,如有特別需要,會請當事人到派出所進行進一步的筆錄工作。 4.警察會留下相關人員電話號碼,有相關案件的進展及新情況時會第一時間聯系。 除了處理警情,公安局還要做哪些事情 公安局的主要業務包括刑事、治安、交通管理、消防、出入境、人口管理、國內安全保衛等。具體來說,市民可以在公安局辦理身份證、臨時身份證、護照港澳通行證、戶口本等公民身份證明;同時也可以辦理戶籍遷入遷出證明、過境證明、無犯罪記錄證明等。此外,市民還可以在派出所綜合窗口辦理駕駛證補(換)發、居住證、外國人住宿登記、電動車上牌等159項業務。 思考:從公安局服務中感悟什么是依法行政 學生: 教師: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 相關鏈接 :黨的二十大報告 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準。 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和能力建設。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基層綜合執法體制機制。 思考:內容: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討論依法行政的要求 提示:可從政府、公民兩個角度思考問題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小組代表匯報結果, 學生: 教師:政府: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權,并且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 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 公民: 積極參與,獻計獻策,主動監督,促進政府依法行政。 探究四:公民: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 黨和政府: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 社會:加強法治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 思考:判斷上述觀點正誤,據此回答厲行法治的要求(國家機關、公民和社會) 學生: 教師:基本方針: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 公民: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 黨和政府: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 社會:加強法治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 材料分析: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治和德治不可分離、不可偏廢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 思考:談談你對“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的理解。 學生: 教師:①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承載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 ③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作用體現在( ) A.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規 B.管理人們的社會生活,為人們提供公共服務 C.行使地方重大事項決定權 D.行使國家審判權,懲辦犯罪分子,維護社會秩序 2.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會事業發展。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增加民生投入,著力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在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這體現出( ) ①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 ②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 ③政府的工作要為人民謀利益 ④社會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是( ) A.依法行政 B.科學立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4.(2023·聊城)2022年12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等新法新規開始施行。要使這些法律法規得到落實,政府必須( ) A. 科學立法 B. 依法行政 C. 公正司法 D. 依法執政 5.(2023·巴中)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政府是現代政府的基本特征。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不斷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明確到2025年,政府行為要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建設法治政府,就要( )①依法執政,行使好決定權、監督權、任免權②按照法治原則運作,各項權力都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③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提高政府公信力④公正司法,使每一個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