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地理筆記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地理筆記

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地理筆記(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地勢和地形
一、地勢
1. 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西部多為山地、高原和盆地,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二、地勢對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
1. 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但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2. 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了豐沛的降水。
3. 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入海洋;河流從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的水能。
三、地形
1.三大平原的特點
A東北平原 ①號稱“北大倉”。 ②面積最大的平原,地勢坦蕩,黑土廣布。
B華北平原 ①又稱“黃淮海平原”。 ②我國最完整的平原,第二大平原,地勢平坦。
C長江中下游平原 ①著名的“魚米之鄉”,“水鄉澤國”。 ②地勢低平、湖泊眾多。
2. 四大高原的特點
I云貴高原 喀斯特地貌廣布,地表崎嶇不平。
J黃土高原 世界上面積最廣的黃土分布區,黃土深厚、地表破碎、千溝萬壑,水土流失最嚴重。
K內蒙古高原 我國第二大高原,坦蕩廣闊,東部為碧野千里的大草原,西部為沙漠和戈壁。
H青藏高原 雪峰連綿,冰川廣布,許多大江大河的源頭,“世界屋脊”。
3.四大盆地的特點:
G四川盆地 ①也稱“紫色盆地” ②西部有面積較大的成都平原,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E塔里木盆地 最大的盆地,四周被高山環繞,多沙漠、戈壁,邊緣有“綠洲”分布,盆地內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
D準噶爾盆地 四周被高山環繞,多沙漠、戈壁,邊緣有許多“綠洲”分布。
F柴達木盆地 我國地勢最高的盆地,有“聚寶盆”之稱。
4.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5.主要山脈
①東北—西南走向(三列):
西列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 長白山—武夷山
東列 臺灣山脈
②東西走向(三列):
北列 天山—陰山
中列 昆侖山—秦嶺
南列 南嶺
③西北—東南走向(三列):
北列 阿爾泰山
中列 祁連山
南列 巴顏喀拉山
④南北走向(三列):
北列 賀蘭山
中列 六盤山
南列 橫斷山區
⑤弧形走向:
喜馬拉雅山脈,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⑥中國五岳:
北岳 恒山 河北
南岳 衡山 湖南
東岳 泰山 山東
西岳 華山 陜西
中岳 嵩山 河南
四、山區
1. 山區:山區面積廣大,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2/3。
2. 山區的開發利用
有利條件 ①山區在發展旅游、采礦和農業多種經營等方面優勢較大 ②礦產、森林、生物資源、山區水能豐富。
不利條件 ①地形崎嶇,交通不便,易發生自然災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②開發利用山區時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的發生。
第二節氣候
一、南北氣溫差異
1. 冬季氣溫分布特點:
①冬季: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南方溫暖。
原因:主要受緯度影響,北方比南方獲得的太陽熱量少,氣溫低;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而南方由于山嶺的阻擋,受到的影響較小。
一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河流是否結冰分界線。
②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區外,全國普遍高溫,大多數地方南北相差不大。
原因:主要受緯度影響,南北獲得的太陽熱量差不多。
2. 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龍江的漠河鎮;夏季最熱的地方:新疆的吐魯番。
3. 我國溫度帶的劃分
①依據:
Ⅰ農業生產的實際;
Ⅱ將≥10℃持續期內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的氣溫總和,稱為活動積溫,它是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針。
②(五個溫度帶和一個青藏高原區)自南向北:
A熱帶 B亞熱帶 C暖溫帶
D中溫帶 E寒溫帶 F青藏高原區
秦嶺—淮河一線是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二、東西干濕差異顯著
1、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降水集中在5—9月;年際變化大。
2、800毫米等年降水量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可劃分為四類干濕地區類型。
秦嶺—淮河一線是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3、我國降水最多地方是臺灣省的火燒寮;最少地方是新疆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三、我國氣候主要特征
一、氣候特征:氣候復雜多樣和季風氣候顯著
二、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
三、季風氣候顯著
1、季風:季風是指隨季節變化而變更風向的風。
2、季風的成因:海陸熱力差異是形成我國季風的主要原因。
3、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為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的地區稱為非季風區。其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
4、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區別:季風區降水豐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風區夏季風難以到達,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較干旱。
5、我國東部地區主要的降水形式:鋒面雨。
四、氣候復雜多樣
①東部地區:
A.熱帶季風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
②西北部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③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區)地區:高原山地氣候。
第三節河流
一、以外流河為主
1、內流河是最終沒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是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
2、內流湖基本是咸水湖;外流湖是淡水湖。
3、我國的河流大多分布在東南部外流區內。外流河以降水補給為主,在夏季形成汛期。
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河流無結冰期,以北河流有結冰期。
4、京杭運河是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全長達1800千米,自北向南經過京、津2市和冀、魯、蘇、浙4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5、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內流河分布在西北內陸,水量較小,季節變化大,河水主要來源于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多為季節河。
6、我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是咸水湖。
7、我國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
二、長江的開發與治理
1、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東海,長度6300千米。
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黃金水道”和“水能寶庫”之稱。
2、特點:呈“V+W”字形,是我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
3、長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源頭—宜昌)
4、長江流域洪澇災害頻繁,重災區在中下游平原地區。洪災頻繁的原因有:
自然原因:流域內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夏秋季,支流多,流域廣,河道彎曲,泄洪不暢
人為原因:上游破壞植被—水土流失—中下游泥沙淤積,河床抬高
圍湖造田—湖泊減小—分洪蓄洪能力下降

三、黃河的治理與開發
1、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脈,注入渤海,是我國第二長河。長度5500千米。
2、特點:呈“幾”字形,是我國第二長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3、河口—桃花峪,黃河中游地區,流經黃土高原,
①支流較多,
②黃土高原土層疏松,
③夏季多暴雨(自然原因);
④植被破壞嚴重(人為原因),
所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匯入黃河,使黃河成為世界含沙量第一的河流。
4、黃河下游進入華北平原,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減慢,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使下游隨時隨處都有決口的危險,引發洪澇。
5、治理黃河的根本在黃土高原(中游河段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修建大型水利樞紐。
第四節自然災害
1、概念:自然環境經常發生異常變化,其中有些會造成資源破壞、財產損失、人員傷亡等危害,這樣的異常變化叫做自然災害。
2、氣象災害:干旱、洪澇、臺風、寒潮等;
3、地質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4、災害特征:種類多、分布廣、頻繁、危害嚴重等。
5、防災減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浏阳市| 南开区| 罗江县| 马龙县| 诏安县| 苏尼特右旗| 青田县| 收藏| 厦门市| 甘德县| 都安| 南汇区| 邵武市| 营山县| 廊坊市| 车险| 靖江市| 青田县| 沾化县| 织金县| 大渡口区| 长沙县| 沧州市| 永靖县| 渝中区| 新蔡县| 云和县| 江安县| 永吉县| 巫溪县| 钦州市| 涞水县| 合江县| 曲松县| 满城县| 朝阳县| 家居| 隆安县| 通城县| 桦川县| 元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