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當代中國的外交導入:古代中國——朝貢外交近代中國——屈辱外交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自己做主張,自己來處理,不容許任何帝國主義國家有一絲毫的干涉”——毛澤東新中國外交戰線的核心——周恩來柬埔寨莫尼克公主說:“周恩來是我唯一的偶像!”聯合國前秘書長哈馬舍爾德說:“與周恩來相比,我們簡直就是野蠻人。”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說:“全世界我只崇拜一個人,那就是周恩來。”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對西方記者說:“你們認為我是難以對付的話,那你們就等著與周恩來打交道吧。”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說:“中國如果沒有毛澤東,就可能不會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沒有周恩來,就會燒成灰燼。”是美國《時代周刊》1950年12月11日的封面,此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了一年多。封面標題是:“紅色中國的毛”。整個封面以紅色基調為主,一大群飛舞的蝗蟲圍繞著毛主席,“蝗蟲”寓意著廣大的中國老百姓。這是美國《時代周刊》1951年6月18日的封面,周恩來首次成為《時代周刊》封面人物。封面標題是:“共產黨人周恩來”。下面小字說明:“美國的敵人也是‘中國’的敵人。”一.外交奠基——建國初期的外交(新中國成立——20C50S中期)1.背景:(1)國內:結束屈辱外交、鞏固政權的需要;(2)國際:兩大陣營對抗2.外交方針: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外交政策: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另起爐灶:不承認國民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關系,重建平等的外交關系(屈辱外交)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先清除帝國主義殘余,取消在華特權,再建交(敵)一邊倒:堅定不移的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友)補:一邊倒與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一邊倒”不是指依附蘇聯,而是指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其實質是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立場;“一邊倒”并不意味著中國政府放棄獨立自主,無原則地倒向蘇聯一邊,也不意味著中國絕不與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交往;“一邊倒”政策是以“獨立自主”為前提的,因為它的最終目的是捍衛新中國的獨立和主權,并不是盲目地順從蘇聯而不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4.外交成就:(1)同蘇聯等19國建交(2)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志中國外交成熟),1954年作為準則(3)1954年,參加日內瓦會議(第一次五大國身份)(4)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5)1956年,與挪威、南斯拉夫等國家建交二.逐步沖破封鎖——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外交(兩個拳頭出擊)1.背景:(1)亞非拉國家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民族國家獨立(2)中蘇關系逐步惡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繼續敵視中國(3)國內全面建設社會主義2.成就:(1)出現與亞非民族獨立國家建交高潮(2)逐步沖破西方國家的封鎖(1964年中法建交)三.打開外交新局面——七十年代的外交1.背景:一條線”外交戰略,即從中國到美國這一條線上的國家聯合抗蘇,形成國際反霸統一戰線。“一大片”指團結“一條線”周邊“一大片”的所有國家。(1)美蘇爭霸,美國進行戰略調整;(2)中蘇關系繼續惡化;(3)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影響力增強。2.成就:(1)先后同一系列西方國家建交(2)1971年,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3)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迎來建交高潮,到1976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達到111個1971年10月26日,法國代表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的發言:中國恢復聯大席位,“不僅填補了一個巨大的真空”,而且為聯合國組織“獲得新的動力打開了道路”。中國“就座了屬于她的席位”,“必將對聯合國有利,也對她自己有利”。1971年11月8日,《時代周刊》記者雖然為美國沒有能夠“力挽狂瀾”感到遺憾,但還是對中國重返聯合國之后的前景做出了客觀的預測:“它會為聯合國帶來新的能量,每個人都會發現新的改變。”“就像周恩來所反復強調的那樣:一兩個大國將自己的意志凌駕于世界各國之上的時代將要結束了。”三.改革開放后的外交1.背景:(1)國內: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啟(2)國際: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2.外交策略:獨立自主,全方位、不結盟大國是關鍵——高度重視; 周邊是首要——睦鄰友好發展中國家是基礎—鞏固深化; 多邊是重要舞臺——積極開展外交政策——不結盟、無敵國 ;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3.外交成就:(1)與大國關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89年中蘇關系正常化(2)鞏固與發展周邊國家關系(世紀之交,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務)①解決了與哈薩克斯坦等三國邊界問題②加強與東盟的聯系(“10+1”領導人會議機制正式建立)③同周邊國家關系取得新進展(3)進入21世紀① 積極致力與世界各大國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2019年6月5日,中俄元首決定將兩國關系提升為“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② 與發展中國家合作中非合作論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非洲國家之間在南南合作范疇內的集體對話機制,成立于2000年。 論壇的宗旨是平等互利、平等磋商、增進了解、擴大共識、加強友誼、促進合作。《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于1976年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東盟第一次首腦會議上簽署的。條約的宗旨是“促進地區各國人民之間永久和平、友好和合作,以加強他們的實力、團結和密切關系”。③ 積極推動區域和國際合作上合組織:成立于2001年,是哈薩克斯坦、中國、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在中國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博鰲亞洲論壇:成立于2001年,總部設在中國,為政府、企業及專家學者等提供一個共商經濟、社會、環境及其他相關問題的高層對話平臺。二十國集團: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成立于1999年,為國際社會齊心協力應對經濟危機,推動全球治理機制改革帶來了新動力和新契機。金磚國家:金磚國家特指世界新興市場,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中國(China)、和南非(South Africa)的英文首字母。該詞與英語單詞的磚(Brick)類似,因此稱為“金磚國家”。2009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在俄羅斯舉行首次會晤,之后每年舉行一次。④ 積極參與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新時期我國外交政策的五個基本點基本立場: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立足點: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國策: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圖一: 2007年1月22日《時代周刊》封面,封面以蜿蜒的長城和噴薄而出的紅日為背景,文字說明:“新王朝的開始——中國世紀”“當美國身陷伊拉克戰爭無法脫身時,一個新的超級力量已經來臨,我們應如何面對?”《時代》封面的寥寥數語,顯示美國對于中國的擔憂隨著自身的乏力而日漸強烈。圖二:2009年9月28日《時代周刊》封面,封面以金邊紅心的五角星占據整個封面,“China‘s Moment(中國時刻)”的字樣嵌在中央。”表明美國媒體此時關注新中國成立60周年。“60年,中國人有太多值得慶祝的成就,但是,與此同時,中國追逐世界權力的道路才剛剛開始。”本期周刊題為《通往繁榮之路》的文章開篇這樣寫道。四.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1.背景:中共十八大以來,面對深刻變化的國際形勢,黨中央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在對外工作上進行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2.十八大以來的外交關系(1)發達國家:拓寬合作領域,妥善處理分歧,與俄羅斯、法國、德國、英國等世界主要國家的關系穩步發展。(2)鄰近國家:“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 方針,推出多種新機制和新舉措,深化同日本、韓國、東盟各國等周邊國家的關系(3)非洲國家:提出“真、實、親、誠”原則,加強與非洲國家之間的團結合作特點: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五.十九大以來的外交關系1.原則:十九大提出要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2.成就:(1)構建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2)為世界和平發展的諸多議題貢獻中國方案①作為常任理事國,中國倡導、支持并踐行多邊主義,大力推動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②關于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問題等,中國積極探索解決辦法,維護正義和世界穩定。③中國積極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生效。④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成為改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 平臺和各方普遍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