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島版(2024年)科學一年級上冊《吹泡泡》教學設計課題 1.1 吹泡泡 課型 新授課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 1. 認識常見物體的基本外部特征,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材料。科學思維: 1. 能在教師指導下,觀察具體事物的構成要素,通過口述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探究實踐: 1. 能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對具體現象與事物的觀察和比較,提出感興趣的問題,作出簡單猜想,并了解科學探究需要制訂計劃。具有初步的提出問題和制訂計劃的意識。態度責任: 1. 能利用感官和觀察工具(如放大鏡等)進行觀察并描述,能口述或利用簡單圖形表達想法。 2.能在好奇心驅使下,對事物外部特征表現出探究興趣;能仔細觀察和比較,如實表達觀察到的現象。教學重難點 重點:1. 觀察并描述泡泡在不同物體上吹出的差異。 2. 觀察陽光下泡泡的顏色。 3. 觀察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形狀。。難點:1.嘗試吹出大泡泡套小泡泡的復雜結構。 2.理解蜂蜜對泡泡的影響,配置出能在地面上滾動的泡泡液。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課堂導入 一、聚焦 1. 展示泡泡圖片或視頻,激發學生興趣。 2. 提問:“你們喜歡吹泡泡嗎?你們知道泡泡是怎么形成的嗎?”3. 簡要介紹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課 程 學 習 二、探索 活動一:在不同物體上吹泡泡 1. 分發泡泡液和吹泡泡工具。 2. 引導學生分別在桌面、籃球、布料、有水的碗里、手上吹泡泡。3. 鼓勵學生觀察并記錄泡泡在不同物體上的形狀、大小、穩定性等差異。 活動二:怎樣吹出大泡泡套小泡泡? 1. 演示如何吹出大小泡泡套疊的技巧。 2. 鼓勵學生嘗試自己吹出大小泡泡套疊,并探索不同的吹泡泡方法。 3.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能夠吹出這樣的效果。 活動三:到操場上吹泡泡,有什么新發現? 1. 組織學生到操場上,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2. 引導學生觀察陽光下泡泡的顏色,并討論為什么泡泡會呈現出這樣的顏色。 3. 簡要介紹光在泡泡表面的折射現象。 拓展活動:動手配置泡泡液,吹出能在地面上滾動的泡泡。 1. 介紹在泡泡液中加入蜂蜜可以增加泡泡的粘性,使其能在地面上滾動。 2. 引導學生分組進行泡泡液的配置,并嘗試吹出能在地面上滾動的泡泡。 3. 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配置方法和吹泡泡技巧。課堂 小結 1.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總結關鍵知識點。 2. 表揚學生在活動中的積極表現和創意想法。 3. 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后嘗試用不同材料制作吹泡泡工具,并觀察泡泡的變化。板書設計 第1課.吹泡泡 1.陽光下的泡泡是彩色的 2.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 3.在泡泡液中加點兒蜂蜜可以使吹出的泡泡更不容易破。教學反思 通過多樣化的實踐活動,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學生積極參與并享受了學習過程。 部分學生在配置泡泡液時,由于經驗不足,未能成功配置出理想的泡泡液,需要教師在后續教學中加強指導。 在戶外活動時,部分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更加注重學生的管理和引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