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4.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教學目標】◆明確認識的含義和分類,理解實踐的科學內涵,明確實踐的特點,能夠區分現實生活中實踐的不同類型。◆闡述實踐與認識的關系,樹立科學的實踐觀,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難點】1、實踐的特點;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2、認識的表現形式;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一、認識與實踐1、認識的含義(1)含義: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注意:①認識與意識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有正誤之分。②區別:意識相對于物質而言,屬于唯物論范疇;認識相對于實踐而言,屬于認識論范疇。(2)認識的形式: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地位: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兩種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比較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2、實踐的含義及特點(1)實踐的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實踐的主體:人——區別于動物的本能活動實踐的對象:客觀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直接現實性的活動把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的活動(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區別于主觀精神活動≠主觀思維活動≠認識活動(思考、辯論、認識、言論)知識補充: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實踐是連接主觀和客觀的橋梁,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2)基本形式:人類實踐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等。判斷:下面哪些屬于實踐活動,哪些不是?為什么?1.猩猩用樹枝勾食螞蟻 ×2.改革開放 √3.學生聽課 ×4.教師上課 √5.工人修建港珠澳大橋 √6.科學家研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3)特點:①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實踐的基本要素包括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和實踐的手段。它們都是客觀的。實踐活動的過程是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及其結果是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制約也具有客觀性。②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人將在實踐中形成的認識用于指導實踐。在改造自然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中,人創造出自然中原來沒有的新的物質生活資料;在改造社會的實踐中,人創造出新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③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A.社會性:實踐不是單個人的孤立的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離開了他人和社會的純粹個人的實踐活動是根本不存在的。(社會性)B.歷史性: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的發展著的。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上,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歷史性)實踐的特點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是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毛澤東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實踐不斷產生新問題、提出新要求,推動人們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這些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了人類認識的發 。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提高自己判斷和推理的能力,從而推動認識的不斷深化。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①認識本身不能回答;②客觀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③實踐是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的橋梁和紐帶。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實踐是處在主觀和客觀交匯點上的實踐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歸宿。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毛澤東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主觀題答題模板:【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原理內容]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②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促進實踐的發展;錯誤的認識則會把實踐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實踐的發展。[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投身社會實踐。要求我們要重視認識的反作用,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做到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1.以實踐為基礎的認識具有直接現實性。易錯易混答案:錯誤。解析: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認識不具有直接現實性。2.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重要標準之一。答案:錯誤。解析: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3.科學實驗是為了獲得感性認識。答案:錯誤。解析:科學實驗是為了獲得理性認識,更好的改造世界。易錯易混4.經驗是不可靠的,只有親身實踐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答案:錯誤。解析: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種: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所以,有的經驗是可靠的,并不是都需要親身實踐。5.獲得真理性認識是一切科研活動的最終目的。答案:錯誤。解析: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6.實踐是社會性的活動,因此,單個人的社會活動是不存在的。答案:錯誤。解析:實踐的社會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單個人的活動,并不排斥所有單個人的活動。易錯易混8.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反映。答案:錯誤。解析:理性認識是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理性認識有正確與錯誤之分。理性認識不一定都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反映。9.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種實踐活動。答案:錯誤。解析: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改造主觀世界的表現,不是實踐活動。10.認識的根本目的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答案:錯誤。解析:認識的根本目的是實踐,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本框小結:課堂練習1.下列說法與漫畫《過溝》蘊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B.世上無難事只要勤思考C.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D.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答案:D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中兩個不可缺少的階段,二者互相聯系.互相貫通。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區別在于( )A.感性認識有正確與錯誤之分,理性認識都是正確的B.感性認識是主觀的,理性認識是客觀的C.理性認識是有用的,感性認識是無用的D.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答案: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