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選必3-邏輯與思維-探究與分享 參考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選必3-邏輯與思維-探究與分享 參考答案

資源簡介

部編版(2022)新教材高中政治
選擇性必修3《邏輯與思維》探究與分享及參考答案
第一單元 樹立科學思維觀念
第一課 走進思維世界
一、思維的含義與特征
課本P2探究與分享
《莊子·秋水》載: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1)黃河之神河伯由欣然自喜到望洋興嘆,這種態度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2)除了親歷感知之外,我們還有哪些辦法突破井底之蛙、夏天之蟲的思維局限?
參考答案:
(1)①欣然自喜的原因:河伯認為他所在的黃河是最為廣大的,這個認識是正確的。
②后來望洋興嘆的原因:他又看到了比他所在的黃河更為廣大的大海,發現他之前的認識是不正確的。
③這種態度的變化原因:是由于他對所看到的現象作了比較,認識到此前自己的認識是錯誤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是其態度變化的思維原因。
(2)我們還可以運用思維的間接性,通過學習人類思想的成果,彌補個體感性認識中思維的局限,獲得超越個體感知能力之外的更廣泛、更深刻的理性認識。
課本P3探究與分享
有這樣一到推理能力測試題。一位想招聘助手的商人,將前來應聘的A、B兩人帶進辦公室,向他們展示了兩頂紅色,三頂黑色的帽子。然后,他關掉燈,在一片漆黑的情況下,要求A和B各摸一頂帽子戴上,他自己也戴了一頂,并將其余兩頂藏了起來。開燈后,商人要A、B盡快說出各自頭上戴的是什么顏色的帽子。A與B看到商人戴的是紅色帽子。過了一會兒,A喊道:“我戴的是黑帽子。”商人詢問了A的推理后,決定錄用A。
(1)A是如何得出他的結論的?
(2)在相同條件下,A為什么表現比B好?
參考答案:
(1)A的思維和推理過程是:
如果他頭上戴的是一頂紅色的帽子,那么B能立即說出他自己帽子的顏色;而B沒有能夠立即說出,所以,他頭上戴的不是紅色的帽子,而是黑色的帽子。
(2)由于只有兩頂紅帽子,而A、B雙方不僅能看到商人也能看到對方所戴的帽子。兩人面時的條件完全相同,因此,誰能更快說出正確答案,說明誰的思維速度更快,推理能力更強,誰的表現也就更好。
課本P4探究與分享
兩個分別以3x105千米/秒和5x104千米/秒的速度運動的物體。人們很難憑感官直接感知其速度上的差別。然而,人們依據科學知識卻能夠理解這樣的問題:假設有星際飛船以5x104千米/秒的速度飛向某一遙遠星球。它的速度比光速慢了多少
人們依據科學知識能理解光速,這反映了思維具有什么特征
參考答案:
人們依靠科學知識,以抽象思維的比較、分析、推理等方式理解光速,這反映了人的思維具有間接性。
課本P4探究與分享
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樹木,或高或矮,或直或曲。或粗或細,或闊葉或落葉,或喬木或灌木,或落葉或常綠……具有不同的個體特征。“樹”這個概念,揭示了一切樹所具有的共同屬性,即木本植物。
上述材料反映了思維具有什么特征?
參考答案:
上述材料列舉了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看到的樹的多樣化的個體特征,并指出這些個體特征與一切樹的共同屬性不同,揭示了一切樹都具有的共同屬性是“木本植物”。
這反映了在認識一類事物的過程中,思維具有舍去認識對象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其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的概括性特征。
二、思維形態及其特征
課本P5探究與分享
一百多年來,人類經歷了血腥的熱戰、冰冷的冷戰,全人類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與發展。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和平力量的上升遠遠超過戰爭因素的增長,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
在《和平是一棵樹》這首詩中,詩人寫道:“和平是白天鵝的翅膀,是翅膀掠過寧靜的湖水,是水底映出的云影;和平是開向四方的門,是門里圓桌上斟滿的紅酒,是酒上照耀的燈……
比較上述材料在思維表達上的差異。
參考答案:
第一段:運用的是以概念為思維的基本單元表達思想的抽象思維;
第二段:運用的是以感性形象為思維的基本單元表達思想的形象思維;
課本P6探究與分享
◆小明與小芳討論選修哪門課時,針對思想政治課中的“邏輯與思維”,兩個人有以下對話。
小明說:學習科學思維方法有用嗎
小芳:當然有用啦,科學思維方法
是知識創新的工具嘛。
小芳的話,組合起來就是一個推理:
知識創新的工具是有用的,
科學思維方法是知識創新的工具,
所以科學思維方法是有用的。
概念 聯結詞 概念
這個推理的前提之一“知識創新的工具是有用的”是不言而喻的,在對話中被省略了。將這個推理分解開來,就是三個判斷:“知識創新的工具是有用的”,“科學思維方法是知識創新的工具”,這兩個判斷是前提;“科學思維方法是有用的”,這個判斷是結論。
再分解下去,每個判斷都由“是”聯結著兩個概念。比如,在“知識創新的工具是有用的”這個判斷中,就含有“知識創新的工具”和“有用的”兩個概念。
(1)其他兩個判斷分別由哪兩個概念構成
(2)結合此例,剖析抽象思維的基本形式。
參考答案:
(1)在“科學思維方法是知識創新的工具”中,包含“科學思維方法”和“知識創新的工具”兩個概念;“科學思維方法是有用的”中,包含“科學思維方法”和“有用的”兩個概念 。
(2)抽象思維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斷和推理。
第二課 把握邏輯規則
一、“邏輯”的多種含義
課本P7探究與分享
(1)上述議論中的“邏輯”分別是什么意思
(2)“邏輯”的不同用法之間有何區別與聯系?
參考答案:
(1)學邏輯也要合乎學習的邏輯,先易后難,不能揠苗助長。——第一個指邏輯學這門學問;第二個指規律,即學習的規律。
毛主席曾號召大家都要學一點邏輯呢。——指邏輯學這門學問。
邏輯太重要了,邏輯混亂的文章別人看不懂,不講邏輯的人別人懶得理。——第一個指思維方法,第二個指指邏輯規律與規則。
(2)“規律”意義上的“邏輯”是所有科學的研究對象。
“邏輯規律與規則”,以及“思維方法”意義上的“邏輯”才是邏輯學的研究對象。
邏輯學研究試圖將邏輯規律與規則運用到實際思維中,以區分正確的思維方法和不正確的思維方法。
作為工具性學科的邏輯學是為把握“規律”服務的。
課本P8探究與分享
愛好邏輯的小華在在網上購買邏輯入門書籍。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有這么多的邏輯學:形式邏輯、辯證邏輯、法律邏輯、科學邏輯、論辯邏輯、邏輯學……
這些邏輯學之間有什么關系?
參考答案:
邏輯學是關于邏輯規律與規則的知識體系。形式邏輯是從形式結構方面研究思維規律的,辯證邏輯是從抽象的思維內容方面研究思維規律的。歸納邏輯與演繹邏輯相對應,主要是從前提與結論之間是否具有必然聯系來劃分的。哲學認識論是從個別與一般的前提和結論關系來看歸納邏輯的。
法律邏輯、科學邏輯和論辯邏輯是邏輯理論和方法在具體領域中的應用,都是應用邏輯的分支學科。
課本P9探究與分享
一天,初學邏輯的小明和小芳一起進行推理練習。
小明:所有馬都是動物,所有白馬都是馬,所以,所有白馬都是動物。
小芳:所有馬都是動物,所有牛都不是馬,所以,所有牛都不是動物。
兩位同學進行推理的前提都是正確的,推出的結論卻不都是真的,為什么?
參考答案:
推理結論是否一定為真,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前提內容的真實性;二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小明的推理形式是有效的;小芳的推理形式是無效的。
二、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
課本P10探究與分享
甲: “你們這樣通宵達旦、吵吵鬧鬧地在宿舍打牌,影響別人休息。”
乙:“影響別人,又不影響你。別人沒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
甲與乙的對話中有沒有邏輯問題?談談你的理由。
參考答案:
甲中的“別人”指除打牌者之外的人;乙中的“別人”指除打牌者和甲之外的人;在同一思維過程中,這種沒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維,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
課本P11探究與分享
《韓非子·難一》載:“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日:‘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日:‘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這位楚人為什么“弗能應”
參考答案:
這位楚人“弗能應”的原因是:問話者的問題“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揭露了其論斷中的邏輯矛盾。
課本P12探究與分享
有同學說:“我堅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話’”
這位同學的話是否成立,為什么?
參考答案:
這一論斷存在矛盾,既然堅信一位哲人的名言,就不可能不相信任何人的話。也就是說,“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話”事實上包含了一個判斷“不要相信一位哲人的話”,這與“我堅信一位哲人的名言”是兩個相互矛盾的論斷,這兩個論斷不能同時都成立,所以該告示牌上的話是不成立的。
課本P12探究與分享
下列論斷有些是自相矛盾的,有些不是。
◆小明想畫一個方的圓。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人類的認識能力既是無限的,又是有限的。
◆這幾周的軍訓太緊張了,但已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
請你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①和④論斷都犯了自相矛盾的錯誤。要么畫圓,要么畫方,不存在“一個方的圓”;既然“太緊張”,就不可能“不知不覺”。
②和③論斷沒有自相矛盾。“噪”與“靜”“鳴"與“幽”是對立統一的;認識能力的“無限"與“有限”也是對立統一的。
課本P12探究與分享
在一次討論會上,關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優秀作品,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意見。有人認為它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有人認為它不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討論結束時,會議主持人表態說:“我反對第一種意見,也反對第二種意見。”
會議主持人的話是否合乎邏輯,為什么?
參考答案:
主持人的話不符合邏輯。“它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個單稱肯定判斷;“它不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個單稱肯定判斷,兩個判斷構成矛盾關系,對兩個具有矛盾關系的判斷之一加以否定,必須對另一判斷予以肯定。邏輯思維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度。
第三課 領會科學思維
一、科學思維的含義與特征
課本P14探究與分享
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這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新發展理念是解決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的戰略指引,有利于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反映了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從思維的角度,談談你對新發展理念科學性的理解。
參考答案:
(1)新發展理念不是憑空臆造的,不是形而上學思維的產物,而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對當代中國社會應該如何發展等重大問題的科學回答。
(2)新發展理念是運用整體的和動態的辯證思維方式,運用戰略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歷史思維等看待我國社會發展問題而得出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理論成果。
課本P15探究與分享
《隋書·律歷志》載:“宋末,南徐州從事史祖沖之,更開密法,以圓徑一億為一丈,圓周盈數(過剩的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數(不足的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數在盈朒二限之間。密率,圓徑一百一十三,圓周三百五十五。約率,圓徑七,周二十二。”早在南北朝時期,祖沖之就推算出圓周率的值介于3.1415926-3.1415927之間,并提出圓周率的密率為355/113,約率為22/7。今天,人們仍然在使用圓周率這個值。
南北朝時期祖沖之推算出圓周率為什么直到今天仍有適用性?
參考答案:
祖沖之基于實踐推算出圓周率的值,揭示了圓周計算中的規律。因為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所以,只要今天人們仍然要計算圓周,圓周率就仍然是適用的。進一步說,科學思維的客觀性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或人們觀念的不同而改變。
二、學習科學思維的意義
課本P16探究與分享
魯迅曾在《“有名無實”的反駁》中批評當時國民黨軍隊中的一位排長,他寫道:“以為不抵抗將軍下臺,‘不抵抗’就一定跟著下臺了。這是不懂邏輯:將軍是一個人,而不抵抗是一種主義,人可以下臺,主義卻可以仍舊留在臺上的。
(1)魯迅為什么說這位排長“不懂邏輯”
(2)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學習科學思維對提升我們的思維素養有什么意義。
參考答案:
(1)因為這位排長混淆了概念,把“不抵抗將軍”與“不抵抗主義”兩個不同概念混淆了。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必須保持每一思想自身的同一性。
(2)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可檢驗性。
學習科學思維,有利于我們糾正邏輯錯誤,駁斥詭辯,捍衛真理。
學習科學思維,有利于我們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
學習科學思維,有利于我們把握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從而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
(3)科學思維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須具備的思維素養,所以,要提升思維素養就不能不學習科學思維知識,掌握科學思維方法。
課本P16探究與分享
2017年5月3日,習近平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指出,青年時期是培養和訓練科學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都要把學習同思考、觀察同思考、實踐同思考緊密結合起來,保持對新事物的敏銳,學會用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善于把握歷史和時代的發展方向,善于把握社會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現象和本質。要充分發揮青年的創造精神,勇于開拓實踐,勇于探索真理。養成了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的習慣,終身受用。
結合材料,談談學習科學思維對我們成人成才的意義。
參考答案:
(1)就中學生而言,成長成才不僅是身體的成長,更有思想的成熟。思想的成熟體現在能夠客觀地認識問題、深刻地分析問題和妥善地解決問題。
(2)所謂思維的成熟就是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具備了較高的科學思維能力。思維成熟,思想才能成熟。思想成熟了,才能成長為有責任感的人,才能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因此,習近平強調,青年學生養成了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的習慣,終身受用。
(3)總之,把握科學思維的精髓,學會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正確認識事物,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更好地報效國家、服務社會、造福人類。
第二單元 遵循邏輯思維規則
第四課 準確把握概念
一、概念的概述
課本P22探究與分享
《新論·鄙名第十七》載:“莊里有人,字其長子曰盜,次子曰毆,盜持衣出耨,其母呼之曰:‘盜!’吏因縛之。其母呼毆毆喻吏,遽而聲不轉。但言:‘毆!毆!’吏因毆之。盜幾至于殪。
這種情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參考答案:
這是因為母親與官吏對概念的理解不同引起的。同為“盜”,母親理解為“長子之名”,官吏理解為“盜賊”; 同為“毆”,母親理解為“次子之名”,官吏理解為“毆打”。 可見,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不能明確概念,就有可能引起概念混淆,造成誤解。
課本P23探究與分享
為了證明“白馬非馬”的論題,公孫龍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求“馬”,給“黃馬”“黑馬”都可以滿足這一要求;求“白馬”,給“黃馬”“黑馬”就不合要求。“馬”講的是馬的形體;“白”馬講的是“馬的顏色”。講顏色不同于講形體,所以“白馬非馬”。
你是否同意公孫龍的論證?為什么?
參考答案:
對公孫龍的論證,要作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
①“白馬非馬”中的“非”如果理解為“不是”。從概念的外延來看,“白馬”的外延小于“馬”的外延 ,“白馬”是“馬”的一種,“白馬非馬”就是錯誤命題。
②“白馬非馬”中的“非”如果理解為“不等于”。從概念的外延看,“白馬”的外延小于“馬”的外延, 從內涵看,“白馬”是種概念,“馬”是屬概念,二者是種屬關系,種概念和屬概念是不同的。 “白馬非馬”就是正確命題。
課本P24探究與分享
◆ “《史記》的作者”與“司馬遷”
◆ “動物”與“馬”
◆ “馬”與“動物”
◆ “中學生”與“球迷”
上述每組概念之間有什么關系?
參考答案:
分別為:全同關系;屬種關系;種屬關系;交叉關系。
課本P25探究與分享
◆ 有效合同 無效合同
◆ 輸 贏
上述每組概念之間有什么關系?
參考答案:
分別為矛盾關系;反對關系。
二、明確概念的方法
課本P26探究與分享
一只松鼠趴在樹枝上,兩個獵人圍繞它轉了一圈。他們走動時,松鼠也跟著他們轉。這時,一個獵人說:“我們已經圍繞松鼠轉了一圈,因為我們已經圍繞松鼠畫了一條封閉曲線。”另一個獵人卻說:“我們沒有圍繞松鼠轉一圈,因為我們始終只看到松鼠的正面,沒有看到它的背面。”兩人爭得不可開交。
(1)兩個獵人發生爭執的焦點在哪里
(2)你能夠幫助他們解開思想上的困惑嗎
參考答案:
(1)兩個獵人發生爭執的焦點是“圍繞松鼠轉一圈”,他們對“圍繞松鼠轉一圈”的內涵的理解不同。
(2)要解開兩個獵人思想上的困惑,化解分歧,必須統一他們對“圍繞松鼠轉一圈”的理解。這就要明確“圍繞松鼠轉一圈”這個概念的內涵是什么。
課本P27探究與分享
假設以下語句都是定義。
◆商品是勞動產品。
◆商品是用人民幣交換的勞動產品。
◆麻醉就是麻醉劑所起的作用。
◆哲學不是文學。
◆兒童是祖國未來的花朵。
這些定義正確揭示了概念的內涵嗎?
參考答案:
都不能正確揭示了概念的內涵。
分別是:定義過寬;定義過窄;同語反復;否定定義;比喻定義。
課本P28探究與分享
一位老師帶領學生參加志愿活動,去農村支援麥收。在安排任務時,他說:“男同學割麥子,女同學把割下來的麥子捆起來,體力強的同學把麥捆運到場院去,體力弱的同學在地里撿麥穗。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按照上面的分工排成四排。”學生們聽后,不知道自己該站在哪一排。
(1)學生們為什么不知道自己該站在哪一排?
(2)老師的分類錯在哪里?怎樣說才能讓學生明白?
參考答案:
(1)該老師對本班同學用不同的標準劃分,導致同學們無所適從。如圖所示,這樣的劃分是相容的,但安排的任務是不同的,這就使得一些同學不知道自已該站在哪一排了。
(2)在同一次劃分中,只能用同一個標準。否則,會犯“劃分標準不一”的邏輯錯誤。正確的劃分應該是在同一次劃分中只使用一個標準。可以進行二次劃分,先按性別分成兩排,然后按體力再分別對這兩排進行劃分。
課本P29探究與分享
以下兩個語句分別表達了對“犯罪”和“郵件”概念的劃分
◆犯罪分為故意犯罪、過失犯罪、共同犯罪。
◆郵件有電子郵件、平寄郵件、國際郵件幾大類。
上述劃分是否正確,為什么?
參考答案:
不正確。犯“劃分標準不一”的邏輯錯誤。
(1)“犯罪分為故意犯罪、過失犯罪、共同犯罪”這個劃分是錯誤的,因為,“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是從犯罪動機方面劃分的,而“共同犯罪”是從犯罪主體方面劃分的,這個劃分使用了不同的劃分標準。
(2)“電子郵件”是相對于“紙質郵件”而言的,以郵件的介質為劃分標準;“平寄郵件”是相對于“加急、掛號郵件”而言的,以郵件處理方式為標準劃分;“國際郵件”是相對于“國內郵件”而言的,以郵件所達地域為劃分標準。這個劃分使用了不同的劃分標準。
課本P29探究與分享
思維是不斷發展的。每個時代都會產生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概念,如現在流行的“網購”“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
列舉一些你所知道的新概念,運用邏輯知識,說說它們的內涵和外延。
參考答案:
例如:“P2P小額借貸”,其內涵是一種將非常小額度的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商業模式。其外延是所有具有此特征的商業模式。
現代生活中的新名詞:“自媒體”“眾籌”“顛覆式創新”等等。
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
一、判斷的概述
課本P30探究與分享
《笑林廣記 殊稟部》載:“鋪司遞緊急公文,官恐其遲,撥一馬騎之, 其人趕馬而行。人問其“如此急事,何不乘馬 ”答日:“六只腳走,豈不快于四只。”
這個送信人的認識錯在哪里?
參考答案:
這個送信人的判斷是:“六只腳比四只腳跑得快”。這個對跑得快慢的判斷是錯誤的,因為跑得快慢不是由腳的多少決定的。
課本P31探究與分享
以下三個語句都試圖表達判斷。
◆這是新學生宿舍。
◆來到海邊,小張盡情地呼吸著空氣、陽光和海水。
◆一旦吸煙,就會患肺癌。
上述表達是否明確或準確,為什么?
參考答案:
(1)“新”的含義不明確,可以理解為“新的”學生宿舍,也可理解為“新同學”的宿舍。
(2)這個語句的概念搭配不當,陽光和海水是不能被呼吸的。
(3)這個語句表達的條件判斷是錯誤的,吸煙容易引發肺癌,但二者之間不是必然的條件關系。
課本P32探究與分享
以下是四個判斷。
◆他是中學校長。
◆張華認識雷鋒。
◆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
◆如果某個數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數。
上述判斷分別有什么特征?相互之間有什么區別?
參考答案:
前兩個判斷拆解后是概念,它們是不包含其它判斷的判斷,是簡單判斷。
后兩個判斷拆解后仍然是判斷,它們是包含其它判斷的判斷,是以判斷作為邏輯變項的,是復合判斷。
二、正確運用簡單判斷
課本P33探究與分享
◆小華在作文中寫道:“中學生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階段,我不能辜負這段美好時光。”
◆小明告訴爺爺:“公園里有一種叫仙人掌的東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樣子長得很特別。”
◆一位讀者致函某報社,批評該報:“有些又長又臭的文章是不應該在報上發表的。”
材料中引號內的語句,作為判斷的表述分別有什么問題
參考答案:
(1)中學生表示人,重要階段表示時間,這兩個概念搭配不當,即主項和謂項搭配不當。
(2)“不是”是表示概念之間不相容關系的聯項(連接詞),判斷的聯項(連接詞)使用不當,把概念的屬種關系誤認為全異關系。“仙人掌”是一種植物。“仙人掌”與“植物”兩個概念是種屬關系。
(3)量詞“有些”使用不當。
課本P33探究與分享
某翁請客,見三位主客只來了一位,五位陪客只來了三位,便著急地說:“唉,該來的沒來!”陪客一聽,有的坐不住,走了。見主客未到齊,又有陪客走了,他更著急,脫口而出:“不該走的走了!”話音剛落,所有客人都走了。此翁傻了:“我錯在哪兒 ”
此翁請客失敗,他的判斷出了什么問題?你能糾正他的錯誤嗎?
參考答案:
此翁請客失敗,在于其使用性質判斷時誤用了量項。
該來的沒來! ——更正:(有些)該來的沒來! 不該走的走了!——更正:(有的)不該走的走了!
課本P34探究與分享
一間房子里,有一位祖父,兩個父親,三個兒子,一個孫子,一個哥哥,一個弟弟,一位叔叔,還有一個是侄子。
這間房間里至少有幾個人?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參考答案:最少有四人。就最小輩分的那個人來說,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孫子、爸爸、叔叔、祖父。
課本P35探究與分享
假設以下關系成立。
◆小明與小華是同學。
◆小明比小華歲數大。
◆小明信任小華。
將上述三個判斷中雙方的位置互換一下,原來的關系是否還能成立?
參考答案:分別為:成立;不成立;可能成立或不成立。
三、正確運用復合判斷
課本P36探究與分享
烏龜約仙鶴一起到遠方旅游。烏龜不會飛,它咬住樹枝的中間,要兩只仙鶴各叼住樹枝的一端。臨行前,仙鶴提醒烏龜到了空中不要說話:“如果你一張嘴,就會掉下去。”當它們飛過一個小鎮時,有個小孩喊道:“看呀,仙鶴綁架了烏龜!”烏龜想解釋一下,剛說“不……”,就從空中掉了下去……
仙鶴的話中使用的判斷與性質判斷、關系判斷有什么區別?
參考答案:
仙鶴的話是一個復合判斷,復合判斷是由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它由聯結詞和支判斷組成,拆開后是判斷。性質判斷、關系判斷是簡單判斷,拆開后是概念。
課本P37探究與分享
小華讀了某篇散文后,評論道:“這篇散文不但文筆生動,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讀后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說它文筆生動我不反對,但說它富有哲理實在談不上。”小華反駁說:“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觀點,卻又承認它文筆生動,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1)小華的評論屬于什么判斷?
(2)上述對話中誰的話不合乎邏輯,為什么?
參考答案:
(1)小華的評論:“這篇散文不但文筆生動,而且富有哲理。”是一個聯言判斷,由兩個支判斷和一個連接詞組成。兩個支判斷是:“這篇散文文筆生動”和“這篇散文富有哲理”,連接詞是:“不但……而且……”
(2)上述對話中小華反駁的話不合邏輯。因為如果聯言判斷是假的,那么,既可能是由構成聯言判斷的所有的支判斷都是假的導致的,也可能是由某個或某些支判斷是假的導致的。
小浩否認了它是富有哲理的。在小浩看來,小華的“這篇散文不但文筆生動,而且富有哲理。”這個判斷是假的,所有,小浩不同意小華的觀點并不是自相矛盾。
課本P38探究與分享
有一憨漢,出門砍竹竿,清早出城,午夜未歸。家人尋至城外,見其懷抱竹竿哭泣。問其緣何不歸,憨漢泣曰:“我或者豎持竹竿進城,或者橫持竹竿進城,可是,豎持竹竿進城,城門太矮;橫持竹竿進城,城門太窄!”
(1)請你從思維方法上說明憨漢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
(2)憨漢的話涉及什么判斷?
參考答案:
(1)憨漢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在于,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兩個選言支之外,還有其它選言支,前后縱向進城。而這個被遺漏的選言支正好可以滿足條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要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盡量把對象的可能情況都提出來,不要遺漏有選擇價值的可能情況。
(2)憨漢的話涉及選言判斷。人們在對對象情況不能作出確切的斷定時,就要估計它有幾種可能的情況,或者是這樣,或者是那樣。憨漢的話涉及斷定對象幾種情況的判斷,屬于選言判斷。選言判斷不能遺漏選言支。
課本P39探究與分享
醫生對小明說:“身體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鍛煉,或者是由于營養不良。”
教數學的夏老師對教語文的王老師說:“這堂課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1)請說一說這兩個選言判斷的邏輯結構。
(2)比較這兩個選言判斷有什么區別?
參考答案:
(1)身體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鍛煉,或者是由于營養不良。 或者……或者……或者……是聯結項,“由于有病、由于缺少鍛煉、由于營養不良”是選言支。
這堂課要么你上,要么我上。要么……要么……是聯結項,“你上、我上”是選言支。
(2)第一個:這個選言判斷,闡明造成身體不好的原因,生病、缺少鍛煉、營養不良這幾種情況是可以同時并存的。
第二個:這個選言判斷闡明,按照現在通行的上課方式,某堂課不能兩個老師同時上課。這兩種情況是不能同時并存的。
課本P40探究與分享
《墨子·魯問》載,墨子與彭輕生子辯論,辯題是:“未來可否預知
彭輕生子曰:“往者可知,來者不可知。”子墨子曰:“籍設而親在百里之外,則遇難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則生,不及則死。今有固車良馬于此,又有奴馬四隅之輪于此,使子擇焉,子將何乘?”對曰:“乘良馬固車,可以速至。”子墨子曰:“焉在矣來!”
上述論辯中彭輕生子的雙親并沒有真的遭遇危險,為什么彭輕生子還要選擇良馬固車以求快些趕到
參考答案:
墨子:假設你的父母親在百里之外的地方,即將遇到災難,以一日的期限,到達那里他們就活下來了,不到就死了。
如果墨子假定的那種情況存在,那么選擇良馬固車就可以快些趕到。盡管彭輕生子的雙親沒有真的遭遇危險,但是這個判斷所反映的事物之間的條件性關系是存在的。
這告訴我們,假言判斷的真假是由判斷所揭示的事物之間的條件關系所決定的。
課本P41探究與分享
下列體現了假言判斷的第三種類型。
一個數是偶數,當且僅當,這個數能被2整除。
這里的前件、后件之間的條件關系,與充分條件、必要條件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參考答案:
這里的前件、后件之間存在的條件關系:
當前件是真的、后件是真的時,這個判斷是真的。(充分條件)
當前件是假的、后件是假的時,這個判斷是真的。(必要條件)
當前件是真的、后件是假的時,這個判斷是假的。(充分條件)
當前件是假的、后件是真的時,這個判斷是假的。(必要條件)
第六課 掌握演繹推理方法
一、推理與演繹推理概述
課本P43探究與分享
誰是作案人?你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
參考答案:
丙和丁是作案人。
乙與丁兩個判斷是矛盾的,根據矛盾律,矛盾的判斷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因為四個人的口供中只有一個是假的,所以,假的口供必在乙與丁之間;甲和丙的口供是真的,丁的口供是假的,丙丁是案犯。
課本P44探究與分享
人們發現,3 -1=8,5 -1=24,7 -1=48,9 -1=80,11 -1=120,13 -1=168,……等號后面的數都是8的倍數。根據以上發現,人們推斷:所有大于1的奇數的平方減去1,得到的數都是8的倍數。
這個推理的結論和前提之間是否存在必然關系,為什么
參考答案:
這個推理是根據前提的特征,歸納出“所有大于1的奇數的平方減去1,得到的數都是8的倍數。”這一結論。這個結論與前提之間不存在必然性關系,因為它是通過不完全歸納推理得到的結論。屬于或然推理。
課本P45探究與分享
一切客觀規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經濟規律是客觀規律,
所以,經濟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這個推理是否正確?為什么?
參考答案:
這是一個演繹推理。從推理的內容看,一個推理是真的,前提必須是真的;從推理的形式看,要保證推理結論是真的,推理形式結構必須是有效的。材料中給出的推理,兩個前提都為真,結論也是真的。
二、簡單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
課本P46探究與分享
◆所有金屬都是導電的,所以,所有金屬都不是不導電的。
◆唯心主義者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所以,唯心主義者是非馬克思主義者。
◆有些學生是黨員,所以,有些學生不是黨員。
◆有些疾病不是傳染的,所以,有些疾病是不傳染的。
以上推理有什么共同點?
參考答案:
這四個推理都是換質推理。結論是對前提的“變形”:從前提到結論,肯定判斷變否定判斷,主項依然是主項,謂項經過否定變成與原來概念相矛盾的概念。
課本P47探究與分享
甲:“所有馬都不是狗”,可以調過來說,“所有狗都不是馬”。
乙:那我隨便說一句話,你能給調過來嗎?
甲:沒有問題。
乙:有些人喜歡吃巧克力。
甲:有些喜歡吃千克力的是人。
乙:再來,有些人不是相聲演員。
甲:有些相聲演員不是……
在這個相聲片段中,甲的最后一句話為什么說不下去了
參考答案:
換位后錯誤的原因:前提中主項“人”是不周延的,換位后就是否定判斷的謂項,就變成周延的概念,擴大了概念“人”的外延。
課本P48探究與分享
小明與小華在學習三段論的推理知識,小明說了一個三段論推理讓小華分析。
正當防衛是不負刑事責任的,
小張的行為是正當防衛,
所以,小張的行為是不負刑事責任的。
請你試著分析小明的推理結構?
參考答案:
“正當防衛”是中項;“不負刑事責任的”是大項;“小張的行為”是小項。
“正當防衛是不負刑事責任的”是大前提;“小張的行為是正當防衛”是小前提;“所以,小張的行為是不負刑事責任的”是結論。
課本P50探究與分享
小華在學習了三段論推理知識后,對小明說:
優秀干部都是廉潔的,
小麗是廉潔的,
所以,小麗是優秀干部。
這個三段論推理有什么錯誤?
參考答案:
中項“廉潔的”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都不周延,犯了“中項不周延”的邏輯錯誤。
課本P50探究與分享
小明在解答了小華的問題后,對小華說了以下兩個推理:
(
班干部都要有集體榮譽感,
我不是班干部,
所以,我用不著有集體榮譽感。
) (
自媒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
自媒體也是娛樂的工具,
所以,娛樂的工具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
工具。
)
這兩個推理的問題出在哪里?
參考答案:
大項“集體榮譽感”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結論中周延,犯“大項不當擴大”的邏輯錯誤。
小項“娛樂的工具”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結論中周延,犯“小項不當擴大”的邏輯錯誤。
三、復合判斷的演繹推理方法
課本P51探究與分享
在一次班會上,老師問大家成功的心態應該是怎樣的。小鄭說:“要不斷地努力奮斗,活到老學到老。”小劉說:“要保持知足的心態,肯定自己走過的每一步。”老師說:“你們的觀點都是對的,結合起來會更好:成功的心態既要不斷努力,也要知足常樂。”
老師的話是否正確,為什么?
參考答案:
因兩同學的話都成立,老師將兩句話合起來說也成立。
“成功的心態要不斷地努力奮斗,活到老學到老。”
“成功的心態要保持知足的心態,肯定自己走過的每一步。”
“成功的心態既要不斷努力,也要知足常樂。”
這是一個聯言推理。從聯言判斷的定義看,它是斷定對象“成功的心態”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
課本P52探究與分享
傳說,一位農夫曾被惡人誣告,被判了死罪。按當地的習俗,即將被處死的人可以用抓鬮兒來碰碰運氣。抓到“死”鬮兒,必死無疑;抓到“生”鬮兒,可以赦免。惡人不想讓農夫活下來,買通制鬮兒的人,把兩個鬮兒都制成了“死”鬮兒。農夫的一個朋友得知消息后,悄悄告訴了農夫。到了抓鬮兒的那天,農夫隨便抓出一鬮兒,放進嘴里吞了下去。他請求行刑的官吏查看剩下的鬮兒……
(1)農夫的智慧表現在哪里?
(2)請你運用推理知識,說說農夫的推理過程。
參考答案:
(1)由于其規則是抓“生”“死”兩個鬮中的一個。面對兩個“死”鬮,吞了一個,剩下的是“死”鬮。在這種情況下,要么確認農夫吞的是“生”鬮,要么就要制鬮人承認破壞規則。而被壞規則是制鬮人怎么也不會承認的。
(2)農夫要么抓到“生”鬮”,要么抓到“死”鬮,
現在剩下的是“死”鬮,
所以,農夫抓到的不是“死”鬮,而是“生”鬮。
這是一個不相容選言判斷。在進行不相容的選言推理時,如果肯定了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如果否定了選言判斷前提中的一部分選言支,結論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選言支。
課本P53探究與分享
一個語句錯誤,或是不合語法,或是不合實際,或是不合邏輯,
這個語句是不合語法的,
所以,這個語句錯誤,或是不合實際,或是不合邏輯的。
這個推理的結構是否正確,為什么?
參考答案:
不正確。不合語法,不合實際,不合邏輯,這幾種情況是相容的,是可以共同存在的,因此,不能肯定一種情況存在,就否定其他情況不存在。
課本P54探究與分享
張經理對李某說:“不做完這項工作,你就不能離職。”過了幾天,李某把自己的工作任務完成了,要求離職,張經理仍不同意。李某認為張經理失信,張經理認為李某曲解了他的要求。
李某是否曲解了張經理的要求?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是曲解。張經理的話是一個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即如果不做完這項工作,就不能離職。在充分條件假言推理中,由否定假言判斷的前件而在結論中否定假言判斷的后件,是錯誤的推理結構,李某認為自己做完了工作就可以離職,就是犯了這個錯誤。
課本P55探究與分享
(
如果明天上午不下雨

她們就一起去圖書超市買書

她們沒有去圖書超市買書

所以,
第二天上午下雨了。
) (
如果明天上午不下雨
,
她們就一起去圖書超市買書,
她們去圖書超市買書了,
所以
,
第二天上午一定沒下雨。
)
上述兩個推理的結論能否必然得出?
參考答案:
分別為: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推理結構正確,推理的結論能必然得出。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推理結構錯誤,推理的結論不能必然得出。
課本P56探究與分享
如果“只有患者甲接受做手術,他的疾病才能治愈”的前提成立,再加上以下所給的前提,其推理是否成立,為什么?
(1)假設“患者甲接受做手術”能否必然得出“他的疾病能治愈”的結論?
(2)假設“他的疾病沒治愈”能否必然得出“患者甲沒接受做手術”的結論?
(3)假設“他的疾病治愈了”能否必然得出“患者甲接受了做手術”的結論?
參考答案:
(1)不能。必要條件假言推理中,由肯定前件而在結論中肯定后件,是錯誤的邏輯結構。接受手術只是治愈疾病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沒這個條件不行,但只有這個條件還不夠。
(2)不能。否定后件不能必然否定前件,所以不能。
(3)能。能必然得出這個結論,因為必要條件假言判斷肯定后件能必然的肯定前件。
課本P56-57探究與分享
如果“三角形有一個角是90°,當且僅當,這是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成立,再加上以下所給的前提,其推理是否成立,為什么?
(1)假設“這個三角形沒有一個角是90°”能否必然得出“這個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結論?
(2)假設“這個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能否必然得出“這個三角形沒有一個角是90°”的結論?
(3)假設“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能否必然得出“這個三角形有一個角是90°”的結論?
(4)假設“這個三角形沒有一個角是90°”能否必然得出“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結論?
參考答案:
(1)能,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
(2)能,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
(3)能,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4)不能,否定前件肯定后件是錯誤的。
第七課 學會歸納與類比推理
一、歸納推理及其方法
課本P59探究與分享
◆我國的醫學寶典《黃帝內經》記載了一則故事。一個患頭痛病的樵夫不慎碰破了腳趾,卻感到頭不痛了。后來,他頭痛病復發,又偶然碰破了上次碰破過的腳趾,頭痛又好了。以后,一旦頭痛復發,他就有意地去刺破該處,結果每次都有減輕或消除頭痛的效果。一位郎中聽到此事后,經過反復針刺實驗,終于發現這個地方就是針灸穴位中的“大敦穴”。
◆農諺是我國勞動人民生產和生活智慧的結晶。我國的很多地區都有農諺流傳。有的地方就流傳這樣的農諺,“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正月十五雪打燈,一個谷穗打半斤”。
(1)從思維的角度,談談“大敦穴”的發現給我們什么啟示?
(2)列舉幾條農諺,想一想它們是如何形成的。
參考答案:
(1)從材料“大敦穴”的發現過程看,這是一種經驗總結。它是通過對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事例,并且這種事例沒有出現反例,進行歸納總結的結果。
從思維角度看,它是從個別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
(2)“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燕低飛,披蓑衣”;“螞蟻搬家,蛇過道,不久雨就到”;這些農諺都是以不完全歸納的方式形成的。
課本P61探究與分享
花生仁是否有花生衣包著?甲將一筐花生一一剝開查看。乙只揀了幾個樣品,有大的、小的,已經成熟的、尚未成熟的,一仁的、多仁的,不過剝了一把花生,就得出結論:花生仁的確都有花生衣包著。
你怎么看甲與乙的做法?類似“花生仁是否有花生衣包著”的問題,你怎么解決?
參考答案:
乙的做法更好一點。因為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面對數量較大甚至是無數的對象,人們只能采取簡單枚舉的不完全歸納推理的方式獲取一般性結論。
類似問題:產品合格檢查;犯罪心理特點的研究;鳥類生活習性的研究等等,均可用不完全歸納推理方式。
課本P62探究與分享
英國一家農場曾有近10萬只雞和鴨,由于吃了發霉的花生而患病死去。用這種飼料喂養的羊、貓、鴿子等,也先后患病死去。有人在實驗室里觀察白鼠吃了發霉花生后的反應,結果,白鼠患了肝病。科學家發現,發霉的花生中含有黃曲霉素。他們推斷:黃曲霉素是致病物質。
科學家的推斷用的是歸納推理,其結論的可靠程度如何?
參考答案:
科學家采取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被考察對象“動物患病”出現在多個場所,而在這些場所中只有一個有關因素“發霉的花生”是共同的,那么,這個共同的因素“發霉的花生”與考察對象“動物患病”有因果聯系。
材料中科學家用的歸納推理不限于簡單的經驗總結,還有分析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系,它雖然仍屬于不完全歸納推理,但它比簡單枚舉的歸納方法所得到的結論,其可靠程度要高得多。
課本P63探究與分享
通常情況下,對一個物體加熱,其他條件不變,隨著溫度不斷升高,物體的體積會不斷膨脹。由此,人們得出結論:物體受熱與物體體積膨脹有因果聯系。根據這一原理,人們制造了體溫計、氣壓表等。
這種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有何特點
參考答案:
體溫計、氣壓表等是根據如下原理制成的:在其他相關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某一現象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另現象也隨之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這現象就是另一現象的原因。這種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是共變法,這一方法的特點是“求量的變化”。
二、類比推理及其方法
課本P64探究與分享
據說,在一次上山的路上,魯班抓住灌木和野草一步一步往上爬。他的手指忽然被一根野草劃破,流出血來。野草的葉子怎么會這樣厲害?他仔細一看,這根草的葉子長長的,邊緣有許多鋒利的小齒,他在手指上試了試,一拉就是一道口子,這課提醒了魯班。他想如果照小草葉子的樣子,用鐵打一把有齒的工具,在樹上來回拉,不是比斧子砍樹強得多嗎?就這樣,魯班發明了鋸。
(1)魯班發明鋸的思維方法有何特點?
(2)在生活和學習中,你是否使用過類似的思維方法?
參考答案:
(1)在發明鋸的過程中,魯班運用的思維方法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某些屬性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的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該思維方法的特點在于用已經認識的某個或某類事物去推斷尚未認識的另一個或另一類事物。
(2)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比如:在我們學習過程中經常用到的“舉一反三”的思維方法就是這種思維方法的體現與運用;在寫作時,為避免重復,往往交替使用同義詞或反義詞;對中國古文的理解,我們通常用類比的思維方式,從不同字面探求其相同之處,或由已懂的詞推測不懂的詞;等等。
課本P65探究與分享
蛙眼具有準確地跟蹤空中飛行目標的特別功能。人們根據蛙眼的結構和功能,研制出能夠跟蹤衛星、監視空中飛行目標的“電子蛙眼”。
蝙蝠具有發射和回收超聲波的功能。人們根據蝙蝠的這種功能,發明了能夠測定、跟蹤空中飛行目標的雷達。
人們模仿水母,制成了自動漂浮的浮標站,用于氣象觀測。
列舉幾個你所知道的仿生技術新發明,體會仿生技術所使用的思維方法。
參考答案:
例如:螢火蟲---人工冷光;水母的順風耳---水母耳風暴預測儀;
蒼蠅---小型氣體分析儀;電魚---伏特電池;藍藻---光解水的裝置;等等。
課本P66探究與分享
由蜘蛛結網,到不需要在深水處建筑橋墩的吊橋。
叩擊木桶、憑聲音估計桶內有多少酒,到用叩診方法診斷病情。
由蒼蠅兩翅后的平衡棒(楫翅),到新型導航儀器振動陀螺儀的發明。
上述類比是在對象之間“比”什么?
參考答案:
從思維的角度說,類比推理既可以在對象的要素和結構之間進行對比,也可以在對象的功能之間進行類比,還可以從導致事物某種功能的條件方面進行類比。材料中三種發明都是在對象功能之間進行的類比。
課本P67探究與分享
《晏子春秋·雜下》載:“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日:‘縛者曷(何)為者也 ’對日:‘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日:‘齊人固善盜乎 ’晏子避席對日:‘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王笑日:‘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從思維方法看,晏子反駁楚王的推論是否可靠?
參考答案:
從思維方法看,晏子反駁楚王的推論是不可靠的,因為他使用的是類比推理,其結論是或然的,也就是不能保證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
第三單元 運用辯證思維規則
第八課 把握辯證分合
一、辯證思維的含義與特征
課本P72探究與分享
埃及修建的阿斯旺水壩是一項集防洪、灌溉、航運、發電、旅游和水產為一體的綜合工程。水壩在成功地化解尼羅河洪水的威脅、推動埃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大壩建設之前,尼羅河水呈季節性變化,每年雨季,泛濫的河水夾雜大量肥沃的泥沙,周期性地為下游土壤補充肥力和水分。大壩建成之后,雖然引水灌溉可以保證農作物不受干旱的威脅,但由于泥沙被阻于庫區,下游灌區的土地得不到養料補充,肥力喪失殆盡;不再有雨季的大量河水帶走土壤中的鹽分,土地開始鹽堿化;土地肥力下降迫使農民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而化肥的殘留部分隨灌溉水又回流尼羅河,使得河水的氮、磷含量增加,水質惡化,以河水為生活水源的居民的健康受到危害……
結合上述材料,請你談談全面、系統地思考問題的必要性。
參考答案:
事物是普遍聯系、變化發展的。在認識過程中,人們需要將普遍聯系著的對象及其各個部分、各種性質、各種關系,相對獨立起來、區別開來,分別加以研究,這樣才能獲得具體的、深刻的認識。這是認識過程中的必經階段。但是,如果人們因此而完全切斷了事物及其各個部分、各種性質之間的聯系,就不能正確地反映對象的本來面貌,就犯了形而上學思維的錯誤,人們就要為此而付出思維錯誤的代價。
阿斯旺水壩的建成,盡管控制了水旱災害,灌溉了農田,給埃及帶來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但由于缺乏系統周密的考慮,水壩的建成破壞了尼羅河流域的生態平衡,使人們的生產生活遭到了大自然一系列的報復。究其原因,是決策者缺乏系統、全面、周密地考慮問題的思維。
課本P73探究與分享
《呂氏春秋·察今》載:“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壞都舍。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
(1)閱讀上述材料,請你從思維方式角度談談“荊人襲宋”失敗的原因。
(2)請進一步分析“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中的思維方式。
參考答案:
(1)荊人先前做標記的時候,河水不深,士兵是可以通過的。如今,水位發生了變化,河水上漲了很多,荊人還按照原來的舊標記渡河,必然行不通。從思維方式上看,荊人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2)“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中的思維方式是辯證的思維方式,是以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的方式認識問題的,這樣的思維才能反映客觀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
“事”與“化”、“時”與“進”、“勢”與“新”是相輔相成的。我們要因事而化,從具體的客觀事物、客觀規律出發認識事物;要因時而進,當時代已經變遷,客觀事物已經發生變化,我們要抓住時機,從變化的情況出發認識事物;要因勢而新,當一切都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的認識也要與時俱進,隨之發展。
課本P74探究與分享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的航天員系統負責選拔、訓練航天員,對他們進行醫學監督和醫學保障;空間應用系統負責載人航天工程的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載人飛船系統負責研制神舟號載人飛船;運載火箭系統負責研制用于發射飛船的運載火箭;發射場系統負責火箭、飛船、有效載荷和航天員系統裝船設備在發射場的測試和發射,并提供相應的保障條件;測控通信系統負責完成飛行試驗的地面測量和控制任務;著陸場系統負責對飛船再入的捕獲、跟蹤和測量,搜索、回收返回艙等;空間實驗室系統負責驗。這八大系統既分工明確又相互關聯,構成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整體。
(1)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體現的思維方式有什么特征?
(2)你如何看待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各子系統與總系統之間的關系?
參考答案:
(1)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處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整體與部分之間因為有對方而存在,不是孤立地存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不同的子系統之間是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關系。沒有子系統就沒有總系統,總系統由子系統構成。不同的子系統都是總系統中的一個部分。
(2)事物的整體總是相對而言的,不同的子系統之間是有層次之分的,形成了完整的層級關系,構成了一個復雜性有機系統。辯證思維是把多層次、多視角的認識綜合起來,整體性地思考問題的。
課本P75探究與分享
北美洲的開巴高原上曾有約4000只鹿生存,也有獅子和狼等猛獸。為了保護鹿,人們大量捕殺獅子和狼。后來,獅子和狼被捕殺殆盡,而鹿猛增至約10萬只。森林很快被鹿毀滅,大量的鹿因找不到食物而餓死,鹿的數量劇減。
談談你對上述材料中人們保護開巴高原鹿的思維方式的認識。
參考答案:
人們的思維要正確地反映事物實際存在的過程,就必須以動態的方式思考認識對象。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就是用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用矛盾運動的觀點看問題。因此,我們不僅要考察事物的歷史和現狀,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來,把認識對象看成不斷變化的開放系統,不能人為地將其改變為相對僵化的封閉系統,那是違背事物發展規律的。
在開巴高原上,鹿與獅子、狼等猛獸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保護這個生態系統,人們應該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鹿與獅子、狼等猛獸和整個開巴高原生態系統的關系,著眼于整體的聯系,預見到未來的發展。人們的思維缺乏整體性和全面性,導致保護開巴高原鹿行動失敗。
二、分析與綜合及其辯證關系
課本P76探究與分享
醫學史上曾有這樣一個難題:許多失血病人若不及時輸血,很可能喪生;若輸血,又常常因血液混合而凝集,造成血管阻塞的可怕后果。通過分析血液成分,人們發現,血液中含有血細胞和血漿。血細胞中的紅細胞含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血漿中的血清則含有與它們相對抗的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依據紅細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人們分析得出了不同的血型,再考慮獻血者的紅細胞與受血者的血清之間是否會發生凝集反應,找到了輸血的規律。
(1)要解決輸血難題,人們為什么要分析血液成分?
(2)從分析血液成分到發現輸血規律,你是怎樣看待其中的思維方法的?
參考答案:
(1)只有運用分析的方法,才能深刻把握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以及在復雜的發展過程中的若干階段。沒有分析就不可能深刻地認識事物。(分析的含義、必要性)
就對血液的認識而言,沒有深刻的分析,就不可能了解它的構成要素,對血液成分的分析有助于我們在深刻和精確的認識基礎上發現輸血規律,解決輸血難題。
(2)從分析血液成分到發現輸血規律,其中運用了分析的方法和綜合的方法,是綜合指導下的分析和在分析基礎上進行的綜合。
現代科技以更為精密的儀器分析血液的成分,使人們對輸血規律的把握更為準確了。
課本P77探究與分享
19世紀中葉,人們已發現63種元素,對單個元素的性質也分別有所了解,但看不出這63種元素之間有什么關系。被發現的元素越多,化學家們越感到迷茫。要從表面雜亂的元素現象中理出頭緒,就必須從特性各異的元素中找出某種規律。門捷列夫把元素的主要特征和原子量寫在一張張小卡片上,對這幾十種元素反復加以排列、組合,終于發現:按原子量大小排列起來的元素,在性質上顯現出周期性。
門捷列夫的方法對你有什么啟發?你對表面雜亂的事物通常是怎么處理的?
參考答案:
門捷列夫使用了綜合的方法,把分析得到的關于事物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以及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若干階段的認識,按照對象所固有的聯系重新組合起來,形成對事物整體的認識,最終把握雜亂現象背后可能存在的規律性。
課本P78探究與分享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強調要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權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是具有系統性、整體性與協同性的戰略規劃。
◆2012年底,黨的十八大召開后不久,黨中央就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在貧困的老鄉能不能脫貧”,承諾“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拉開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序幕。2021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視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1)從分析與綜合的方法角度,談談我們應如何正確理解“四個全面”之間的關系?
(2)從辯證思維角度,分析“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與“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間的關系。
參考答案:
(1)“四個全面” 各有其內在的規定性, 各有其具體的目標。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四個全面”又是融為一個整體的總體謀劃,它們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是具有系統性、整體性與協同性的戰略規劃。
(2)辯證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體現。世界充滿了矛盾,認識事物就是認識矛盾,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只有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在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中揭示事物的整體,才能推動認識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與“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間是辯證思維中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如果沒有每個“老鄉”的小康,就不會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而要實現全國人民的小康,就必須要逐一解決每個“老鄉”的小康問題。習近平提出,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第九課 理解質量互變
一、認識質量互變規律
課本P80探究與分享
《鶴林玉露》記載了一則故事。張乖崖為崇陽令。一吏自庫中出,巾下有一錢,乖崖命杖之,吏曰:“一錢何足道,乃杖我耶?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乖崖援筆判云:“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查找與“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類似的成語,從思維角度談談這些成語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
參考答案:
例如:“繩鋸木斷, 水滴石穿”、“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等。
這里的類似,是指思維角度的類似。從思維角度看,這些成語都反映了事物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的變化。
課本P81探究與分享
習近平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廣大青年要牢記”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立足本職、埋頭苦干,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績成就屬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從質和量的角度,談談日積月累地踐行正確的價值觀與成就人生精彩之間的關系。
參考答案:
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說明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問題。同樣地,人的正確的價值觀的養成也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只有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有正確的行為,進而造就精彩的人生。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正是因為有了立足本職、埋頭苦干、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腳踏實地的量的積累,人生之路才可能發生質的變化,成就精彩人生。
課本P81探究與分享
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意識是說,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只有通過一步步的積累,才能到達千里之遙的目的地。
成語“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本義是說,筑造九仞高的大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沒有成功,比喻做一件事只差一點兒而未完成。
上述材料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對我們有什么啟發?
參考答案:
材料告訴我們,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合乎規律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量變——質變——新的量變……質變互變規律支配了事物量變與質變的相互轉化、相互交替,體現了事物發展的基本過程。因此,要實現人生理想、達到學習目標,實現質變,就必須注重量的積累。
質變始于量的積累,量變達到一定程度之后才發生質變。因此,我們既要有遠大理想,又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兒地為之努力。否則,理想就是鏡中花、水中月、空中樓閣,只是虛無縹緲的存在。
二、把握適度原則
課本P82探究與分享
《論語·先進》載:“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孔子所說的“過猶不及”,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指導意義?請舉例說明。
參考答案:
孔子與子貢的對話說明違背“適度”的兩種情況:一是“不及”,二是“過”,都不利于我們正確的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
“過猶不及”啟示我們,處理事情要堅持適度原則,要把握事物應有的“度”,極端化的做法要不得。比如,在學習生活中,勤奮是好事,但若過度勤奮而傷及身體健康,就適得其反了。
課本P83探究與分享
生活的常識告訴我們,處理事情要適當、適度,切忌走極端。比如,服藥治病,劑量必須適當,用量過少治不了病,用量過多會造成藥物中毒。又如,適當給作物施肥有助于其生長,肥量過多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長。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道理
(2)你對學習與娛樂二者關系的把握是否適度?請為自己制訂一份適度娛樂的計劃。
參考答案:
(1)這反映了凡事要適度,過猶不及,我們要把握適度原則。要適當、適度,切忌走極端,否則事與愿違。
(2)高中生的學業負擔較重,適度娛樂,可以放松身心,陶冶情趣,開闊視野,促進學習,但如果過度娛樂,則可能耽誤學業,影響身心健康。因此,我們要把握好學習與娛樂的關系,找到學習與娛樂的度,制訂自己的適度娛樂計劃。
第十課 推動認識發展
一、不作簡單肯定或否定
課本P85探究與分享
維生素是人和動物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微量有機物質,在人體生長、代謝、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人由此認定,“補充維生素多多益善”,甚至采信所謂的“維生素療法”,為預防癌癥,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和動脈硬化等,大劑量地服用維生素,結果導致維生素中毒。
從思維方式看,“補充維生素多多益善”的認識誤區,其問題出在哪兒?
參考答案:
辯證否定觀認為,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這兩個方面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形而上學否定觀與辯證否定觀相對立,主張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材料中“補充維生素多多益善”的認識未對維生素的作用形成全面的客觀的認識,簡單肯定補充維生素的作用,忽視了服用維生素超過一定量時,維生素會產生毒副作用,忽視了維生素自身內部所包含的自我否定的方面,將維生素內部的肯定方面與否定方面完全割裂開來,靜止、孤立、片面地看待維生素及其作用,屬于形而上學思維,陷入形而上學否定觀的誤區。
課本P86探究與分享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五千多年連綿不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既不能片面地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的厚今薄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社會治理等還存在需要協調適應的地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如何才能對認識對象中的利與弊、好與壞作出正確的肯定與否定。
參考答案:
對待中華傳統文化要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既不能片面地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厚今薄古,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要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重點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在認識其它對象時,我們也要堅持辯證的否定觀,不作簡單的肯定或否定,要正確運用辯證思維方法肯定其合理成分,舍棄其不合理的成分,獲得對事物的正確認識。
課本P87探究與分享
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應該采取下面的態度:
對待傳統文化,我們既要反對文化復古主義,又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地繼承和弘揚,古為今用。
對待外來文化,我們既要反對全盤照搬,又要反對盲目排外,應該批判地吸收,洋為中用。
列舉與上述材料類似的觀點,談談其思維方式的特點。
參考答案:
如:毛澤東說:“一切外國的東西,如同我們對于食物一樣,必須經過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腸運動,送進唾液胃液腸液,把它分解為精華和糟粕兩部分,然后排泄其精粕,吸收其精華,才能對我們的身體有益,決不能生吞活剝地毫無批判地吸收。所謂‘全盤西化’的主張,乃是一種錯誤的觀點。”“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是決不能無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須將古代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切腐朽的東西和古代優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帶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東西區別開來。”
習近平說:“對我國傳統文化,對國外的東西,要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經過科學的揚棄后使之為我所用。”“我們不僅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還要睜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得啟發,為我所用。”
上述觀點體現的思維方式的特點是運用辯證的否定觀來認識和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辯證的否定具有肯定和否定的雙重性,辯證的否定拋棄舊事物的糟粕,同時也對舊事物合理因素進行保留,但不是原封不動地將合理因素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經過改造,把它們容納到新事物之中。
二、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
課本P87探究與分享
我們初到一所學校,看到它的教室、宿舍、食堂、操場、花草樹木,接觸一些老師和同學,了解這所學校的規模以及它的周圍環境,于是在頭腦中形成了關于這所學校的一個比較完整的印象。
你對所在學校的最初印象是什么?現在的看法又是怎樣的?
參考答案:
(1)我們對學校的初次印象可能是對校園某一方面具體認識,也可能是對校園外在形象的整體反映。這些感性具體的認識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未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是一種不完全的認識。
(2)經過一段時間的校園生活,學生對學校的認識可能是學校的精神面貌和價值追求等,更接近學校的本質。從最初的印象到現在的看法,就是認識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發展過程。
課本P89探究與分享
在幾何學中,“點”沒有大小,“線”沒有寬度,“面”沒有厚度
在流體力學中,“理想液體”既不可壓縮又沒有黏滯性。
在分子物理學中,“理想氣體”對分子本身的體積與分子之間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計的。
結合上述材料,請你談談思維抽象有哪些特征?
參考答案:
思維抽象的特征:思維過程上的抽離性、思維目標上的純粹性、思維表達上的簡潔性、理想化。
課本P89探究與分享
人們早已知道雷電,知道漆棒、玻璃棒與毛皮、綢布摩擦可以吸引紙屑、頭發等輕微物質,還知道磁鐵可以吸引鐵屑等現象。人們還發現有電流的導線會使磁針發生偏轉現象。在實驗中,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麥克斯韋的電動力學出現以后,電磁理論更加系統。在電磁理論的基礎上,人們開始利用電磁原理設計制造發電機、電動機等。電磁波理論推動了無線電技術發展,無線電發射機、接收機被制造出來,產生了現代遙控、導航等新技術。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發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
(1)請你運用學過的物理知識,說說人類對電磁認識的發展歷程。
(2)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認識發展道路的理解。
參考答案:
(1)材料中關于人們對電磁認識發展的介紹,體現了人類對電磁的認識是一個不斷發展和深化的過程,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的過程。從人們所熟知的生活現象出發,科學家們在猜想、假設、實驗等的基礎上,發現了電磁的初步規律,形成了電動力學,豐富了電磁理論,使電磁理論更加系統化。在電磁理論的基礎上,人們投身于社會實踐,利用抽象理論指導發展新技術,推動電子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人們對電磁的認識過程不只是從感性具體中抽象共性,而且憑借思維抽象再現活生生的、內容豐富的具體事物,將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不斷深化認識,獲得關于對象的本質和規律的完整認識。
(2)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爾等哲學家關于思維劃分為不同階段的理論,將思維運動過程概括為兩條道路:“在第一條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在第二條道路上,抽象的規定在思維行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馬克思的“第一條道路”指的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第二條道路”指的是思維抽象上升為思維具體的過程。這是對認識的發展歷程的科學概括和總結。
第四單元 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第十一課 創新思維要善于聯想
一、創新思維的含義與特征
課本P96探究與分享
在升旗儀式中,常發生升旗速度與奏唱國歌不同步的情況。一位中學生想:如果按照國歌的節奏在旗繩上劃定一些間隔,再在各個間隔上填入與歌詞相對應的數字,升旗時一邊拉繩,一邊看旗繩上的數字,就可以做到升旗速度與奏唱國歌同步了。
(1)這位中學生的想法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2)如果讓你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更好的主意?
參考答案:
(1)生活中有許多如升旗速度與奏唱國歌不同步的“小”問題,這是我們進行創新思維的課題。創新的課題就在身邊,只要我們善于發現、樂于思考這些問題,就能夠進行創新思維活動,日積月累,就會有所發現、有所發明。
(2)例如,改變標記內容,按照國歌節奏在旗繩上劃定間隔,直接填入歌詞,升旗時根據歌詞進度拉繩,從而實現同步;也可以跳出案例里的解決方案,將手動升旗改成電動。
課本P97探究與分享
蔡倫發現,人們用于書寫的材料都有缺陷:竹木簡太笨重;絲帛太貴;絲綿紙以蠶繭為原料,難以大量生產;麻紙質地粗劣,不利于書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他以樹皮、麻頭、破布和破漁網等為原料,經過精心制作,終于造出質量較高又適合書寫的紙張。
(1)蔡倫造紙的創新想法來自哪里
(2)從創新思維角度看,蔡倫造紙的方法有什么特點
參考答案:
(1)蔡倫從日常的書寫體驗中,發現了人們常用的竹木簡、絲帛、絲綿紙、麻紙等書寫材料都存在缺陷。例如,竹木簡笨重、絲帛價格昂貴、絲綿紙難以量產、麻紙質地粗劣等。蔡倫正是從原有書寫材料存在的問題中孕育出制造質量較高又適合書寫的紙張的創新想法。
(2)從創新思維角度看,蔡倫造紙的思路具有多向性。
①蔡倫從不同角度思考原有書寫材料存在的問題,從重量、成本、產量、質量等不同角度思考各種書寫材料的缺陷。
②蔡倫從不同的方面、層次、條件等構思和探試,探索用各種材料、不同方法研制新的書寫材料。
③蔡倫在造紙的過程中不斷轉換思路,前后探索過樹皮、破布、破漁網等多種材料,當某一探索失敗時,就會嘗試新材料,通過不斷轉換思路,總結經驗,終于改進了造紙工藝。
課本P98探究與分享
出門不用帶錢色,只需要帶手機;外賣、快遞非常便利;高鐵出行快捷高效,乘坐更加舒適,而且可以在旅途中用網絡學習、辦公、娛樂,讓旅速更加充實……移動支付、網購、高鐵等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關好。
(1)從創新思維角度看,移動支付、網購、高鐵等新事物“新”在哪里?
(2)上述發明創造是否仍有改進之處?你的改進設想是什么?
參考答案:
(1)創新思維“新”在思路新,突破陳規看問題,另辟蹊徑想問題。比如:移動支付突破了錢包和現金支付的傳統思路,引入了手機支付的新思路;網購將互聯網與購物消費相結合,突破了傳統的消費方式,拓展了消費渠道;高鐵克服了老式火車速度慢、不能兼顧速度和安全的缺陷。
創新思維“新” 在方法新。移動支付、網購、高鐵等新事物突破了常規方法,使用了互聯網、快遞物流、數據通信、機械制造等新技術、新工具、新手段。
創新思維“新” 在結果新。移動支付、網購、高鐵等新事物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生活體驗。
此外,評判創新思維的結果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遠大的發展前景,仍需堅持實踐檢驗的標準。
(2)我們在認同新發明帶來美好生活體驗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思考這些發明是否有改進的空間,如果有,可從哪些方面、方向進行改進。
例如,高鐵從“和諧號”升級到“復興號”,升級了哪些方面;近年來,出現了哪些新的網購形式;等等。
二、聯想思維的含義與方法
課本P99探究與分享
“美人魚”的形象,由少女的形象與魚的模樣重組和加工而成;“獅身人面”的形象,由獅子身體的形狀與人臉的形象重組和加工而成;“龍”的形象有九似,即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
有人說,人類創造出來的事物都有聯想的參與,請舉例說明。
參考答案:
聯想思維就是將記憶中對不同事物的認識進行聯結與思考的思維活動。沒有哪個創新思維過程不需要在記憶的基礎上進行思維材料的聯結和加工。人類創造出來的事物都是創新思維的產物,因此,凡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事物都不能沒有聯想的參與。
比如:飛機是由鳥有翅膀能夠飛翔而發生聯想,通過人類的不斷探索而發明創造的;人們從變色龍能夠適應環境色彩變化改變身體顏色的特性中產生聯想,研發出了軍隊使用的偽裝服;等等。
課本P100探究與分享
大水漫灌和精準滴灌是農業生產中的兩種灌溉方式。“大水漫灌”是在田間不做任何溝埂處理,任由水在田間漫流,容易導致有的苗被淹死、有的苗澆灌不到水的后果。這種灌溉方式不僅浪費水資源,而且難獲長效。“精準滴灌”是按照作物對水的需要,通過低壓管道系統與安裝在毛細管上的灌水器,將水均勻而又緩慢地滴入作物根區土壤之中。這種灌溉方式既可以保護土壤結構,又可以節約水資源。我們將“大水漫灌”和“精準滴灌”的思維方式遷移到扶貧工作中,改變了過去那種對貧困地區普遍發放扶貧款的“大水漫灌”方式,采取了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和類型施策的“精準滴灌”方式,使“年年扶貧年年貧”的狀況得到了根本性改變。
在生活和學習中,我們在哪些方面也應該實現由“漫灌”到“滴灌”的轉變
參考答案:
(1)遷移的含義。作為思維方式的遷移是將不同認識對象的性質、作用等進行位置變遷與功能移植,以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2)例如,考慮到班級中有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教師可以先全面了解學生的詞匯量、語法掌握等情況,在此基礎上進行分類與分層教學,從而實現精準教學。
課本P101探究與分享
在進行創新思維訓練時,老師鼓勵同學們展開聯想思維的翅膀,盡情想象。同學們紛紛發言。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將會怎樣?
◆假如世界上沒有貨幣,將會怎樣?
◆假如真有外星人入侵地球,將會怎樣?
……
試著用“假如”方式對你的未來展開想象。
參考答案: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將會怎樣”等“假如”式問題,實際上是提出了新問題。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提出新問題需要想象。這些想象沒有標準答案,只要有合理的成分,就是好的想象。
對“你的未來”的想象,不是對現在的你或過去的你的簡單重復與再現,而是你對自己的期望、社會的需要與個人潛能等因素的重組和加工的結果。
例如:現在的你可能是一個航模愛好者,結合社會的需要,你可能想象自己未來是一個航空工程師,能夠發明出安全系數更高的飛行器。
第十二課 創新思維要多路探索
一、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方法
課本P104探究與分享
寒冷地區的電話線很容易被厚厚的積雪壓斷。派人清雪,工作量大,效率低。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 某電信公司召開專題會議商討。有人在會議上開玩笑說:“干脆給飛機綁個掃帚,沿著電話線去掃雪,既快又方便。”受此啟發,各種各樣的意見紛紛產生。有人說:“普通飛機肯定不行,應該用直升機。”有人說:“普通掃帚肯定不行,得用特制掃帚。”還有人說:“用特制掃帚也不行,應該用噴氣吹落積雪。”這次會議共產生36個設想。
(1)如果你是與會者,你會提出什么設想?
(2)上述會議的討論方式,對你有什么啟發?
參考答案:
(1)我們在生活中常會遇到一些待解難題,類似案例中所說的寒冷地區電話線積雪清掃的問題,這些問題有多種解決方案,尋找這些解決方案需要創新思維,特別是發散思維。
案例中,有人提出給飛機綁掃帚沿著電話線去掃雪,有人提出用直升機,有人提出特別的掃帚等,這些設想體現了發散思維多路探索的特點。
(2)案例中,在第一個人看似玩笑的發言后,大家受此啟發開始展開暢想,大膽設想,這就是頭腦風暴法。從案例中可發現,頭腦風暴法也是有規則的,主要包括:以會議的形式開展,要求有人主持會議,會議有討論的主題;會議進入自由暢想階段后,不宜過早地評判他人的設想,以利于其他設想能夠順利產生。
課本P106探究與分享
請你試著運用信息交合法進行發明創造。
參考答案:
假如以筆筒為發明創造的主題,你能試著運用信息交合法進行發明創造嗎?
課本P107探究與分享
在以下所列圖形中,若A的對比圖形是B,那么,在圖形C、D、E中,哪一個圖形是F的最佳對比圖形?
參考答案:
方與圓。
二、逆向思維的含義與作用
課本P109探究與分享
最初,人們設計電烤爐時按常規思路,熱源在下,食物在上。但肉類食物烤熟后,往下滴油,弄得電爐絲上油漬斑斑,電烤爐內煙霧滾滾。后來,人們打破這種常規的結構模式,將熱源設計在上面,食物放在下面,上述問題就解決了。
在生活中,你發現哪些問題可以用逆向思維方法解決。
參考答案:
事物包含矛盾,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聚焦矛盾在現實生活中的普遍性,便可以發現哪些問題是可以運用逆向思維進行解決的。
比如:夏日炎熱,人們需要涼風;而冬日嚴寒,人們期待溫暖。這是客觀存在的矛盾。基于這種矛盾進行逆向思維,將夏日里炎熱的空氣反向轉變為寒冷的空氣、冬日里寒冷的空氣反向轉變為溫暖的空氣,就可能有所創新。
課本P110探究與分享
人們通常習慣于用鍋炒菜,把生的食物放在熱鍋里炒,食物由生變熟。這種炒法只能提供熱食,不能滿足人們對冷食的需要。有人從加熱的反面設想,制造出“炒冰”的鍋。將一杯牛奶倒入這種鍋內,翻炒幾下就變成潔白細膩、清涼解暑的冰激凌。
試著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某些做法進行逆向思考,看看會得出什么結論。
參考答案:
(1)事物的功能,即有用還是無用,是人們依據自己的需要作出的評價和取舍。
(2)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需要。隨著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人們的需要也會發生變化。某些事物此時無用,彼時卻也會有用;此地無用,彼地卻會有用;對此人無用,對他人卻會有用。
(3)轉換場合或對象來認識事物功用,其缺點可能變為優點。
課本P111探究與分享
有位牧民死后留下一群牛。他在遺書中寫道:妻子,分給全部牛的半數再加半頭;長子,分給剩下的牛的半數再加半頭,所得的牛是妻子得牛數量的一半;次子,分給還剩下牛的半數再加半頭,所得的牛是長子得牛數量的一半;長女,分給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數再加半頭,所得的牛是次子得牛數量的一半。結果,一頭牛也沒有殺,正好全部分完。
這位牧民去世時留下了幾頭牛?請用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分別試解一下。
參考答案:
這位牧民去世時留下了15頭牛。
【正向思維的解法】設牛的總數是x
其妻子得牛數為: (0.5x+0.5);
長子得牛數為: 0.5x(0.5x+0.5);
次子得牛數為: 0.5x[ 0.5x(0.5x+0.5)];
長女得牛數為: 0.5x{0.5x[ 0.5x( 0.5x+0.5)])。
計算后,可以得知: x=15。
【逆向思維的解法】
長女:0.5+0.5=1;
次子: 1.5+0.5=2;
長子: 3.5+0.5=4;
妻子: 7.5+0.5=8。
總牛數: 1+2+4+8=15。
這位牧民死時留下了15頭牛。
課本P111-112探究與分享
光學上把鏡像失真叫作像畸變。正畸變使物體圖像變寬,負畸變使物體圖像變窄。正畸變可以影響負畸變,負畸變也可以影響正畸變。變形寬銀幕電影,把光學上的正畸變和負畸變結合在一起。電影拍攝時,把一個寬大的場景變成細窄的壓縮畫面;放映時,使細窄的壓縮畫面還原成大場景,獲得普通電影所不具有的視覺效果。
查找資料,說說哪些科技發明是通過思維的正逆互補方式實現的。
參考答案:
比如,疫苗的發明。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發的傳染病,曾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甚至是生命。科學家研究發現,天花病毒易侵犯免疫力低的人,但是經常接觸攜帶天花病毒奶牛的擠奶工卻不易感染天花。原因是奶牛攜帶的天花病毒,毒性較低,非但不會危害人類的健康,還能激發人類對于天花病毒的免疫能力。科學家運用正逆思維的互補作用,發明了“牛痘”疫苗,并廣泛為健康人群接種,從而預防了天花疾病。
第十三課 創新思維要力求超前
一、超前思維的含義與特征
課本P113探究與分享
劉備三顧茅廬,見到諸葛亮之后說:“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諸葛亮說:“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在劉備尚不能立足時,諸葛亮為什么說他可以“三分天下有其一”?
參考答案:
(1)超前思維在于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歷史和現狀。諸葛亮之所以能作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超前判斷,源于他對時局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
(2)超前思維要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發展狀態。諸葛亮運用超前思維認識和把握了豪杰并起的發展態勢,主要包括“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事物的發生和發展有其規律性,人的思維對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動性,這是超前思維能夠認識和把握事物發展狀態的內在機理。
(3)超前思維要運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斷事物未來發展趨勢。諸葛亮認為曹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進而推理得出“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進而推理得出“可以為援而不可圖”。這表明諸葛亮運用合理的推理判斷事物未來的發展趨勢。諸葛亮還為劉備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這體現了超前思維運用推理和想象以判斷事物未來發展趨勢。
這些預測,既是從事物發展的現實情況出發,也是運用了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從而把握了事物的發展態勢。
課本P115探究與分享
早在1987年,鄧小平同志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出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黨的十三大明確而系統地闡述了這一發展戰略。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我國已經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回顧鄧小平當初的設想,談談他的思維方式具有什么特點。
參考答案:
鄧小平的思維方式具有探索性和預測性特征。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中央提出,將我國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來安排。這“兩個階段”的安排與鄧小平當年提出的三步走戰略是一脈相承的,充分體現了超前思維的探索性特征。超前思維的探索性,體現在超越事物的現實狀況而構想事物發展的可能趨勢。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大膽預測到21世紀中葉,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充分體現了超前思維的預測性特征。相對于事物發展的現狀而言,超前思維可以實現某種程度的“事先得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完成了前兩步,以客觀事實有力地說明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的超前性和科學性。
二、超前思維的方法與意義
課本P116探究與分享
全面抗戰爆發后,亡國論者說什么“中國武器不如人,戰必敗”,而革命陣營內部的盲目樂觀派卻低估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力量,認為“只要打三個月,國際局勢一定變化,蘇聯一定出兵,戰爭就可以解決”。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指出,中日戰爭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進行的一場決死的戰爭。這是對中日戰爭矛盾的總體分析。具體而言,“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這些矛盾決定了這場戰爭要經歷防御、相持、反攻三個階段。在不同階段,我們應該采取不同的戰略方針。經過持久戰,最后勝利必然是中國的。
毛澤東為什么說“最后勝利必然是中國的”?他得出這個結論采用了什么思維方法?
參考答案:
毛澤東同志對中日戰爭中存在的各種矛盾進行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矛盾的總體分析,“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等矛盾的具體分析,由此,他預測到了戰爭要經歷防御、相持、反攻三個階段,并指出針對不同具體階段,要采取不同的戰略方針。
基于矛盾分析,毛澤東同志認為,經過持久戰,“最后勝利必然是中國的”。
毛澤東同志的超前思維是用了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是分析矛盾、解決矛盾的方法。把握了事物發展的內在矛盾,便能對事物發展的狀況和趨勢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預見。
課本P117探究與分享
為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2013年秋,習近平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各國實現聯動和共同發展的普遍愿望,與歐盟“歐亞互聯互通戰略”、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蒙古國“發展之路”、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波蘭“琥珀之路”等重大發展規劃戰略對接。“一帶一路”是一條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它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化為現實,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走向深耕細作的“工筆畫”新階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湖市| 长宁县| 山阳县| 阿勒泰市| 皋兰县| 乾安县| 玉林市| 重庆市| 曲松县| 平凉市| 诏安县| 和硕县| 信阳市| 怀来县| 禹城市| 犍为县| 若羌县| 隆尧县| 寿光市| 弥勒县| 易门县| 页游| 灌南县| 霍林郭勒市| 阳原县| 嘉善县| 福鼎市| 泰宁县| 五台县| 大兴区| 巴彦淖尔市| 梨树县| 奇台县| 泗洪县| 郁南县| 永济市| 巴马| 潼关县| 金阳县| 曲靖市| 孟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