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說課環節 說課內容 設計意圖一、說教材 課程標準 1、比較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2、初步學會選擇恰當的交通運輸方式。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設計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第一節第一課時。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對中國自然地理有了較全面的認識,交通運輸是學習中國人文地理的第一課,并且對后續的農業、工業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鋪墊作用。同時,交通運輸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學生的必備知識,也體現了地理課程標準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教育教學目標 綜合思維:認識交通運輸的重要性;了解選擇交通運輸方式需要考慮的因素,比較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③ 根據需要選擇恰當的交通運輸方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地理實踐力:通過家鄉實例的分析,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地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② 體會交通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樹立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的思想。教學重難點 比較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二、說教法 自主學習法:如交通運輸的定義、地位、現代交通運輸方式和工具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通過學案讓學生自主學習完成。案例分析法:湘潭鋼鐵集團運輸鋼材去上海的案例分析比較法:不同交通方式的特點的比較。分組討論法:分組探究討論客運、貨運案例的交通方式的選擇。游戲法:通過希沃自帶的超級分類游戲,讓學生完成現代交通方式與交通工具的配對。多媒體展示教學法:展示視頻《張吉懷高鐵》、《交通運輸的古往今來》。三、說學法 1、自主預習法:預習教材84-86頁,自主完成導學案的預習部分2、合作學習法:結合教材圖4.3,同桌之間合作完成不同交通方式特點的比較,如:運費、運量、運速等3、合作探究法:全班分為兩個學習小組,討論客運、貨運案例的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湘西最美高鐵來了……通過對時事動態、鄉土地理的了解,讓學生感受高鐵的開通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視頻導入,提問:政府為何要花巨資修建這條“云端高鐵”呢?引入本堂課的學習。 從最新的鄉土地理導入,學生覺得親切,提高學習興趣。2、自主學習,掌握基礎 1、交通運輸的定義2、交通運輸的地位3、交通運輸方式以及對應的工具以上是簡單的基礎知識,通過學生自主預習,完成學案就可以掌握。 通過動畫、選詞填空、知識配對的形式,給學生較好的視覺感受和課堂互動的機會。3、案例分析,提出問題 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需要將1000噸鋼材,從湘潭運往上海,選擇最經濟實惠的交通方式,并說明理由。 我們學校緊鄰湘潭鋼鐵集團,通過分析身邊的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帶著疑問,開展后續的學習,為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埋下伏筆。4、合作探究,突破重難點 重難點一:不同的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同桌之間合作學習,共同完成學案:將全班分為 “客運組”、“貨運組”兩組。設置不同的問題情景,讓學生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重難點二:不同的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教材86頁活動題)客運方式的選擇烏魯木齊某學校的王校長接到去北京開會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須趕到。劉曉和媽媽準備暑假從石家莊到香港旅游。她們想選擇比較經濟的旅行方案。周強和同學約好,國慶長假期間從重慶到武漢沿途觀賞三峽風光。貨運方式的選擇(1)上海有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臺北有一位志愿者捐獻了自己的骨髓。骨髓必須在24小時內從臺北送到上海。運距遠、貴重、急需、量小的貨物,適宜選擇 。(2)1噸活魚從北京郊區的水庫運往城區。(3)1噸葡萄從山東運到上海銷售。鮮活的或易變質的貨物,運距較近,多采用 。(4) 5000噸鋼材由上海運往濟南。(5)1萬噸大米從大連運往廣州。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 。難點方法總結: 利用希沃同屏技術,任意選取一位學生的作業,同屏到電子白板,糾錯講解。直觀易懂,加深印象。將全班分為 “客運組”、“貨運組”兩組。設置不同的問題情景,讓學生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通過前面的合作探究,學生已經嘗試在不同的情景下,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通過配對游戲,幫學生歸納方法,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為下面的“出謀劃策·選交通”奠定知識基礎。進一步活躍了課堂,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6. 案例分析,解決問題 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需要將1000噸鋼材,從湘潭運往上海,選擇最經濟實惠的交通方式,并說明理由。 緊接著就可以試著解決“案例分析”時,提出的問題了。前后呼應,有問必答。檢測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突顯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7. 學以致用,服務生活 學生搶答:情境1:洞庭湖是我國河蟹最佳產地之一。運送1噸螃蟹從岳陽到相距約132公里的湘潭市區,趕次日的早市。情境2:山西省是我國煤炭資源大省,運送2000噸煤炭到相距約1039公里外的沈陽市某鋼鐵聯合有限公司 。情境3:南京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生產生活對天然氣等能源的需求很大。從新疆輪南運輸10萬立方天然氣到相距4000公里的南京。情境4:2022年北京冬奧會即將舉行。一大批造雪機、鏟冰機等冬奧會物資從荷蘭鹿特丹運送到相距約7900公里的天津。 通過4個不同的情景,再一次強化練習。情境設計多元化,既有湖南鄉土地理、又有我國不同地區資源的輸送,還涉及大熱點“冬奧會”的跨國運輸。該環節采用搶答的方式,豐富了課堂的形式,還給了學生更多展示的機會。8. 課堂測評,中考磨題 材料:2021年12月6日,位于湖南省西部的張吉懷高鐵正式運營通車。全長約246.6公里,全線施工難度大,橋梁隧道比例高達91.3%,從此由懷化到張家界的時間從3.5小時縮短至1小時,極大的促進該地區的發展。1、張吉懷高鐵全線施工難度大,橋梁隧道比例高達91.3%,主要是因為湘西( )A 地形以山地為主 B 夏季多暴雨 C 自然環境脆弱 D 耕地面積稀少2、張吉懷高鐵全線旅游景點眾多,尤其是張家界武陵源成為許多國外游客的必游之地。國外游客要來湖南旅游,通常會選擇的交通方式是( )A 鐵路運輸 B 公路運輸C 航空運輸 D 水路運輸3、湖南湘西獼猴桃、麻陽的甜橙品質極佳。運輸一批水果到湘潭市區,應選擇的交通方式是( )A 管道運輸 B 公路運輸C 航空運輸 D 水路運輸4、張吉懷高鐵的通車,對湖南西部地區有什么重大的意義? 我們學習地理不僅要學會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作為初二的學生,還面臨2022年的地理中考。以本堂課的導入視頻“張吉懷高鐵”為素材,設計了4道中考難度的題目,讓學生提前適應中考題的題型。9. 激勵學生,展望未來 播放視頻:交通運輸的古往今來…… 交通運輸的古往今來,道出了交通運輸方式的發展歷程,讓學生感受到了人類的無窮智慧。并展望未來,未來的交通無限可能,而這無限可能就在同學們你們的手中。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創造無限可能。五、板書設計 利用希沃5中思維導圖,逐級板書兩個重點知識。板書力求簡潔明了,緊扣知識重點。六、課后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符合新課程理念:1、通過分組討論、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符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2、生活處處皆地理,所選案例資料貼近生活,分組討論設問符合學生年齡、認知特點。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又有知識難度的梯度變化,激發了學生思考的熱情,符合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學理念。 為符合新課程改革對教學的要求,力求設計新穎,用好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PAGE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