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課 三國鼎立, 一 課標要求)了解三國時期的政權更迭,認識這一時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特點及其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 二 素養目標)①歷史解釋:通過學習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基本史實,分析曹操在兩場戰役中一勝一敗的原因。②時空觀念:識讀“三國鼎立形勢圖”,說出圖中三國的名稱、建立時間、建立者和都城。③唯物史觀:通過比較東漢末年和三國鼎立時期國家數量和人口的變化,分析三國鼎立局面的進步性。重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難點: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多媒體呈現《三國演義》封面]提問:同學們,誰看過《三國演義》?讓了解三國歷史故事的同學講一講。然后教師指出:小說是文學藝術作品,其中有真實的歷史成分,但作者為了增強小說的趣味性,會加入一些虛構的成分。這段歷史到底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教科書,探個究竟吧!板書課題——第16課:三國鼎立。一、官渡之戰[多媒體展示材料、問題]材料一:經“光武中興”到105年,全國人口達5 300萬,可到東漢末年,只剩下760萬……材料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曹操《蒿里行》師:兩則材料所描繪的是怎樣的景象?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生:景象:東漢末年,經濟凋敝,人口減少,百姓生活困苦。原因:東漢末年,州牧(軍閥)割據,戰亂不斷。[多媒體呈現“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形勢圖”及相關材料]師:借助形勢圖和材料,講解曹操與袁紹的勢力比較。通過分析材料,進一步探究曹操的勢力何以發展壯大。師:從實力上講,袁紹在各個方面都優于曹操,但是曹操卻在一場決定性戰役中打敗了袁紹,完成了北方的統一。這場戰役是什么?生:官渡之戰。師:閱讀教材“官渡之戰”一目中第二段的內容,完成官渡之戰概況表。時間 200年交戰雙方 袁軍和曹軍戰爭特點 以少勝多結果 曹軍勝利作用 為曹操日后統一北方打下基礎 生:略。[多媒體展示“官渡之戰示意圖”及表格]師:閱讀課本“官渡之戰”一目的內容,問:曹操為什么能夠以少勝多,打敗袁紹統一北方呢?[多媒體展示問題和答案]生: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招攬人才。軍事上:收編黃巾軍精銳,壯大隊伍。經濟上:實行屯田,組織民眾從事農業生產。師:官渡之戰以后,曹操陸續消滅了袁紹的殘余力量,又陸續地消滅了一些軍閥,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師過渡:“既生瑜,何生亮?”這是赤壁之戰中一位著名歷史人物說的一句話。“瑜”是誰?(周瑜)“亮”又是誰?(諸葛亮)赤壁之戰又是怎么回事呢?現在我們一起學習“赤壁之戰”。二、赤壁之戰[多媒體展示“官渡之戰后形勢圖”,《龜雖壽》節選材料]材料: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生:曹操的愿望是完成全國的統一。師:曹操統一了北方,又想乘勢統一全國。但這時南方有兩股勢力可以和他相抗衡。一個是江南的孫權,一個是依附于荊州的劉備。割據江東的孫權,統治比較穩固。依附于荊州的劉備,自稱是東漢皇族的后裔,在軍閥混戰中,不甘寄人籬下。他聽說諸葛亮有安邦定國之策和濟世安民之術,便請他出來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顧茅廬”的故事。[多媒體展示《三顧茅廬》]生:學生講一講“三顧茅廬”的故事。師:208年,曹操揮師南下,與孫劉聯軍戰于赤壁。閱讀教材“赤壁之戰”的相關內容,完成赤壁之戰的概況表。[多媒體展示需要填寫的赤壁之戰的表格]生:時間 208年交戰雙方 曹軍和孫劉聯軍戰爭特點 以少勝多結果 曹軍失敗作用 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 [多媒體展示“赤壁之戰示意圖”]師: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事隔8年,為什么兵強馬壯的曹操卻在赤壁之戰中失敗了呢?[多媒體展示相關材料,分析曹操戰敗的原因]生:曹軍長途跋涉,兵士疲憊,又多為北方人,不習水戰,不服水土;曹操因實力強大而驕傲自滿,松懈輕敵;孫劉聯軍制定了正確的戰術;當時統一全國的條件不成熟(根本原因)。師:你從曹操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勝敗得失中受到怎樣的啟發?生:要謙虛謹慎,驕兵必敗;要學會利用自然條件;要培養觀察思考的習慣;事在人為,團結可以戰勝強大的敵人;等等。師過渡:赤壁之戰是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關鍵。赤壁之戰后,三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新的變化。曹操退守到黃河流域一帶,不敢再輕易南下。孫權在長江中下游的勢力得到鞏固。劉備乘機占領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又向西進占四川。這樣,三個軍閥的勢力相當,誰也打敗不了誰,但又都不具備統一全國的條件,因此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三、魏蜀吳的建立及發展[多媒體展示“三國鼎立形勢圖”]師:“三國”是指哪三國?生:魏、蜀、吳。師:閱讀教材“魏蜀吳的建立及發展”一目中第二段的相關內容,合作完成三國鼎立概況表。生:政權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魏 220年 曹丕 洛陽蜀 221年 劉備 成都吳 229年 孫權 建業 師: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生:曹操慘敗——無力南下;孫權——鞏固江南;劉備——向西南發展。魏、蜀、吳三方都不具備統一全國的條件。[多媒體展示如下連環畫]師:在一本連環畫上有這樣一個場面,諸葛亮領兵攻打曹操,曹操率軍迎敵。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寫著“蜀丞相諸葛”;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書一個“魏”字。請你說說這幅畫是否符合歷史事實?如果不符合,錯在哪里?生:不符合。曹操是東漢末年的人物,不是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師:根據教材“魏蜀吳的建立及發展”一目中第三段的內容自主學習魏、蜀、吳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情況,完成表格。[多媒體展示下列表格]政權 經濟發展情況曹魏 重視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蜀 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加速了西南地區的開發吳 造船業發達,發展了海外貿易 教師可把學生分成三部分,代表三國,分別介紹三國經濟恢復、發展的情況。特別強調:三國時期哪一政權和臺灣有往來?[多媒體呈現三國時期衛溫去夷洲的圖片]師:這證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數“臺獨”分子妄圖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我們要同這種分裂行為作斗爭。師:三國鼎立局面是東漢末年以來軍閥混戰的結果,也是從分裂割據走向逐步統一的一個過渡階段。并存的三個政權,為了戰勝對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措施,這些都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因此由東漢末年的軍閥割據到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進步。K教學至此,請使用《名校課堂》同步訓練部分。歌曲播放《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在東漢末年,為什么會涌現出像曹操、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云、孫權、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們都有什么樣的作為?對后世產生了什么影響?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今天來學習第16課:三國鼎立,一起翻開魏、蜀、吳逐鹿爭雄的歷史畫卷。一、官渡之戰1.師: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我們先看看東漢末年是怎樣一段亂世呢?多媒體出示“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示意圖”和曹操《蒿里行》中的詩句“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師生共同回憶:從東漢中后期開始,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政治一片黑暗。到了東漢末年,政治腐敗,加之自然災害頻發,爆發了黃巾起義,東漢朝廷為了鎮壓起義,把地方刺史改為州牧,結果造成軍閥割據,朝堂上董卓實行專權暴政,引起各路割據勢力的討伐。于是社會混亂,民不聊生,正可謂“群雄逐鹿天下亂”。三國時期最引人入勝的要數戰爭中的斗智斗勇了。我們先來學習三國歷史中最為精彩的戰爭之一——官渡之戰。2.多媒體展示三個問題,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官渡之戰”的相關內容。問題一:生動講述官渡之戰的經過。問題二:分析曹操以少勝多的原因。問題三:評價官渡之戰對北方政治格局的影響。3.多媒體展示“官渡之戰示意圖”,教師引導學生簡單講述官渡之戰的經過。多媒體展示曹操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官渡之戰為曹操日后統一北方打下基礎,之后曹操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后為魏王,去世后謚號為武王。 [多媒體展示材料]材料一:漢獻帝雖然是個傀儡,但卻是封建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征。196年,曹操借機發兵洛陽,把剛剛從西涼軍閥中逃出的漢獻帝控制起來,并把他和文武大臣一同劫持到自己的根據地,以許昌為都城。從此,曹操總攬朝政大權,取得政治上的優勢地位,擴大了政治影響。材料二:為了增強力量,曹操廣泛招攬各方面的人才。他多次下“求賢令”,提倡“唯才是舉”,只要是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不論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因此他的政權中包括了地主階級各階層有才能的人,史書稱他的隊伍是“猛將如云,謀臣如雨”。材料三:曹魏時為解決糧食問題,曾讓無地農民耕種官府控制的空荒地,其收獲與官府分成,是為民屯;又在軍事頻繁地區實行士兵屯田,稱為軍屯。屯田制的實行,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物質基礎。材料四:曹操采取聲東擊西、各個擊破的戰術,偷襲袁軍的糧囤,燒掉其全部軍糧,迅速殲滅袁軍主力,為以后統一北方打下基礎。師:分組討論官渡之戰中曹操取勝的原因及影響。生:小組一: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小組二:用人上,曹操重用人才、唯才是舉。小組三:經濟上,采用“屯田制”,提供了物質保障。小組四:軍事上,采取正確的戰術。小組五:影響: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基礎。師:207年,曹操基本統一了北方,當他得勝還朝途經渤海邊時,留下了豪情滿懷的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當時已經50多歲的曹操的“壯心”到底是什么呢?生:統一全國。師:曹操經過官渡之戰后,躊躇滿志,意氣風發,但當時天下還并不屬于曹家,他還有兩個對手,這兩個對手是誰呢?生:劉備、孫權。師過渡:208年,為消滅南方的割據勢力,統一全國,曹操揮師南下,拉開了赤壁之戰的序幕。二、赤壁之戰[多媒體展示“赤壁之戰示意圖”,教師講解赤壁之戰的經過]師:曹操率軍二十萬眾順江而下。孫權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周瑜率精軍三萬沿江上至夏口,聯合屯駐樊口的劉備軍約兩萬一起溯長江西進,與曹軍相遇在赤壁。此時曹操軍眾已染疾病,剛交戰時,曹軍敗退,暫駐軍于烏林地帶,周瑜等人在南岸,雙方隔江對峙。針對曹軍不習水戰、船艦連接在一起的弱點,周瑜采納部將黃蓋的建議,采用火攻,設計詐降,命其率小戰船十艘,上裝柴草,灌以膏油,假稱投降,向北岸而進,至離曹營二里之處時,各船一齊點火,然后借助風勢,直向曹軍沖去,曹軍大敗,舟船被燒,延及岸上曹營,曹軍傷亡慘重。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師:明朝人羅貫中寫的小說《三國演義》,在描寫赤壁之戰時有“蔣干盜書”“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諸葛亮借東風”等情節,但是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卻不見于史書的記載,你如何看待這種不同?說說你的看法。生:歷史資料往往個人情感的含量比較少,而且真實性很高,它往往是對現實的最直接、最具體的描述。而文學作品中個人的情感因素很多,而且往往受所寫者角度限制,容易偏激,過于主觀,可以是現實的抽象描述,有人為因素在里面,會不可避免有情感的傾向。[多媒體展示材料]材料一: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瑜部將黃蓋曰:“……觀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晉]陳壽《三國志》材料二:諸葛亮指出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北人不習水戰。孫劉聯合,定可取勝。——摘編自江耀琴著《中國古代史》師: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事隔八年,為什么兵強馬壯的曹操卻在赤壁之戰中失敗了呢?生:①北方官兵,不習水戰;(客觀)②連環戰船,戰術失誤;(主觀)③曹操驕傲輕敵;(主觀)④統一條件尚未成熟(根本原因)。師:從曹操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結局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學生討論、發言) 提示:①軍事力量的強弱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唯一因素;②指揮者善于用人,戰略戰術正確也能取勝;③要謙虛謹慎,驕兵必敗;④要重視利用自然條件;⑤團結可以戰勝強大的敵人。師過渡:戰后十多年間,曹操再也不敢輕易南下了,而是向西北擴大了統治區域;劉備則出兵入蜀,占領益州,控制了西南的一些地區;孫權占據嶺南,在東南擴展了統治范圍。這就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三、魏蜀吳的建立及發展[多媒體展示表格:學生閱讀教材,歸納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情況]提示:政權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魏 220年 曹丕 洛陽蜀 221年 劉備 成都吳 229年 孫權 建業 師:(強調曹操不屬于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三國鼎立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魏、蜀、吳三方不具備統一全國的條件。師:三個政權為了鞏固統治,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復和發展生產?生:①曹魏:重視農業生產,大力興修水利。②蜀:發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加速了西南地區的開發。③吳:造船業發達,發展了海外貿易;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率領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臺灣與大陸的聯系。這是大陸與臺灣聯系的最早記錄,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國鼎立局面是東漢末年以來軍閥混戰的結果,也是從分裂割據走向逐步統一的一個過渡階段。官渡之戰使曹操大敗袁紹,從而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在三國鼎立的時期里,魏、蜀、吳三國的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都致力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所以,三國時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機的時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