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秦統一中國, 一 課標要求)通過了解秦朝統一,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 二 素養目標)①史料實證:掌握秦滅六國、統一全國的史實以及鞏固統一的措施。②歷史解釋:掌握秦統一全國的原因和影響;理解中央集權制度的概念及其包含的內容。③時空觀念:說出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的史實和先后順序,知道秦朝建立的時間、都城;說出秦朝的疆域四至。④家國情懷:認識國家統一的重要性,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樹立祖國統一的堅定信念。重點:確立中央集權制度;鞏固統一的措施。難點: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內容。[多媒體展示視頻故事《荊軻刺秦王》]引出問題:荊軻為什么要刺殺秦王呢?秦滅六國后做了哪些事情呢?讓我們一起通過本課的學習來探討這些問題吧!“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這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詩,它重現了秦王嬴政滅六國、統一中國的恢宏氣勢。秦是如何滅六國的?統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樣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鞏固統一的措施?本節課我們來學習第9課:秦統一中國。一、秦滅六國師:引導學生回憶長平之戰。長平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60年,秦軍在這次戰役中一舉全殲趙軍主力40多萬人,打贏了戰國時期最大規模的殲滅戰,加速了日后秦統一中國的進程。秦國是怎樣完成統一大業的?[多媒體展示“秦滅六國形勢圖”、秦朝建立的基本史實]生: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先后攻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公元前221年完成統一大業,秦朝建立,定都咸陽。師:閱讀課本“秦滅六國”一目中的內容,分組討論:秦國統一六國的因素有哪些?秦朝的統一有何重大意義?[多媒體展示秦朝統一的因素、歷史意義]生:統一的因素:戰爭帶來沉重災難,人民渴望統一;商鞅變法使秦國實力增強,具備統一六國的條件;秦王嬴政雄才大略,愛惜人才,實施正確的統一方略;社會經濟發展,統一成為歷史必然趨勢。統一的意義:秦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一大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1)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2)秦的統一,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和潮流,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對歷史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師過渡:秦朝的統一,符合社會歷史的發展趨勢,符合人民的愿望,開創了我國歷史的新局面。秦始皇在完成統一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統一。二、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師: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秦王嬴政在完成了統一大業之后是如何鞏固統一的?如果繼續實行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舉呢?[多媒體展示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基本史實]師:嬴政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鞏固統一?生: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總攬全國的政治、軍事、財政等一切大權。皇帝之下,設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三公之下,設置分別掌管財政、宮廷等事務的一些官員,稱為“九卿”。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郡和縣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在郡下設縣。[多媒體展示中央集權制度確立的漫畫材料]師:問題探究:郡縣制較分封制的進步性。[多媒體展示材料,分析材料以認識郡縣制的實施]閱讀《史記·秦始皇本紀》里記錄秦統一六國后群臣進行的一場宮廷辯論。材料:丞相(王)綰等言:“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無以填之。請立諸子。”延尉(李)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始皇曰:“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1)王綰與李斯爭論的焦點是什么?(2)秦始皇采納了誰的建議?他采取“求其寧息”的措施是什么?這一措施對后世有何影響?生:(1)焦點:他們爭論的焦點是在秦朝實行分封制還是郡縣制。(2)人物:李斯。措施:推行郡縣制。影響: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師補充:郡縣制的推行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為后世行政區劃奠定基礎。師:秦始皇通過這些舉措,建立起怎樣的政治制度?它來源于戰國時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張?生: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來源于法家韓非的思想。[多媒體展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師: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秦朝從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體系。秦始皇通過郡縣制把地方的權力集中到中央,這就是中央集權;又通過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權力集中到皇帝自己手里,這就是君主專制。這樣就形成了封建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皇權是權力的中心。師過渡:秦始皇在政治上鞏固統一之后,開始著手實現經濟、文化上的統一,他是如何解決的呢?我們一起從第三個小標題——“鞏固統一的措施”中尋找答案吧!三、鞏固統一的措施[多媒體展示圖片“統一文字”]師:閱讀課文鞏固統一的措施”一目中的第二段內容,回答:秦統一前,各國的文字都不一樣,統一后如果原來趙國的地方官員寫奏章用趙國的文字,齊國的地方官員用齊國的文字,這樣行不行呢?生:不行。師總結:秦統一后的文字是小篆,后流行一種更為簡易的隸書。文字的統一,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們能夠順暢溝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多媒體展示小小歷史劇《秦囧》]師:通過歷史劇,想一想:秦朝人遇到了哪些問題?秦朝是怎么解決的呢?學生甲:貨幣、度量衡的不統一,使人們的生活不方便,如購物、旅游、住宿、吃飯,到一個地方要換不同的貨幣,又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學生乙:不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大量的貨幣換算很煩瑣。度量衡的不一致,經商往往容易虧本,加劇了商人的經營風險,從而阻礙商品經濟的發展。學生丙:不利于國家稅收的正常征收,影響國家財政收入,挫傷生產者的積極性。學生丁:不利于國家的統一和鞏固等。[多媒體展示秦半兩、銅量、銅權的圖片]師總結:為了改變這些不利的影響,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生:統一貨幣為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統一度量衡,對尺寸、升斗、斤兩作出了整齊劃一的規定。師:閱讀課文“鞏固統一的措施”一目中第五段、第六段內容,歸納總結秦朝在完善交通、鞏固國防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多媒體展示秦皇古道、靈渠開鑿、秦長城示意圖]生:交通——統一車軌和道路的寬度,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形成了以咸陽為中心的全國交通網;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漓江,把今天的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促進了水路交通的發展。國防——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并修筑長城,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多媒體展示“秦朝形勢圖”]師講解:秦始皇統一全國后,逐漸建立起幅員遼闊的大帝國,其疆域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之一。我們從建立和鞏固國家統一兩方面學習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朝。建立統一國家從時間、名稱、都城三個方面來理解;鞏固國家統一從政治、經濟、文化、交通、軍事五個方面來把握。“統一”是本課的核心,本節課所有內容都是圍繞“統一”來進行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K教學至此,請使用《名校課堂》同步訓練部分。有這樣一個人,他是秦國人卻出生在趙國,他13歲稱王,21歲親政,運用“遠交進攻”策略滅六國,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被后人譽為“千古一帝”。這個人是誰?(學生:秦始皇嬴政)秦始皇為什么會被稱為“千古一帝”呢?他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第9課:秦統一中國。一、秦滅六國[多媒體展示材料]材料一:天下之統一,勢也。不統于秦,亦統于他國。——梁啟超《戰國載記》材料二:(秦)又能奉行法家的政策,裁抑貴族的勢力,使能盡力于農戰的人民,有一個邀賞的機會。該是其最重要的原因。——呂思勉《中國通史》材料三:秦統一前,國家處于分裂割據狀態,戰爭頻繁,嚴重阻礙了各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同時給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災難。嬴政掌權后,采取兩方面的措施:其一,搜羅任用外來人才,如楚國的李斯、魏國的尉繚等。其二,謀劃滅亡六國的策略,部署統一全國的戰略。秦王采納李斯的建議,從弱小的韓國開刀,先掃除兩翼,最后滅齊。師:根據以上材料,談談秦王嬴政能完成全國統一的原因。生:統一是大勢所趨;商鞅變法后秦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增強;人民渴望結束戰爭,實現國家統一;嬴政本人具有雄才大略,廣招人才;采取了正確的戰略戰術。師總結:①歷史趨勢:大勢所趨,民心所向。②秦國實力:通過商鞅變法,秦國稱雄。③個人能力:具有雄才大略,重用賢才。④戰略戰術得當。師過渡: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正因為秦王嬴政的文韜武略,海納百川,秦國一時人才濟濟,兵強馬壯。秦是怎樣滅掉六國的?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動態地圖來簡單了解一下秦滅六國的歷史過程。[多媒體動態展示秦滅六國過程示意圖]師:秦先后攻滅韓、趙、魏、楚、燕、齊,并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統一大業,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朝。師過渡:公元前221年是一個很重要的年代,這一年,秦滅六國,實現了統一,這一年,秦國的歷史結束了,統一的秦朝歷史開始了。二、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師:六國一統,天下初定,而此時的嬴政卻憂心忡忡:地位那么高,稱呼怎么定?國事那么多,職責怎么分?疆域那么大,地方怎么管?帶著嬴政的這些煩惱,我們來欣賞情景劇表演,幫他出出主意。[歷史劇《朝會》表演(每組找一個代表分別飾演秦始皇、李斯、王綰、大臣,教師負責旁白)]旁白: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的一天,召集群臣商議治國大事。秦始皇:寡人自起兵以來,南征北戰,一統天下,建立了千秋偉業,今與大家商量國君該如何稱呼。李斯(滿臉堆笑):大王的豐功偉績,亙古未有,即使三皇五帝也無法相比。秦始皇(眼前一亮):愛卿言之有理,寡人功蓋三皇,睥睨五帝,那就稱“皇帝”吧。寡人就是始皇帝,子孫萬代,代代相傳,以至千世萬世。寡人自稱“朕”,朕要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職。一大臣:大王,哦——不(輕拍自己的嘴巴),皇上,這三個官職具體負責什么?秦始皇:李愛卿,你來替朕給大家解釋解釋。李斯:丞相主管全國的行政事務,太尉總領軍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群臣恍然大悟)王綰:皇上,地方上如何處理?現在諸侯剛滅,特別是燕、楚、齊,離咸陽很遠,不如在那里封幾個王,把幾個皇子封到那里去。李斯(匆忙接過話):周朝建立時,封了不少王,到后來相互殘殺,周王也阻止不了,可見分封這一方法不好,不如廢分封,行郡縣。秦始皇:好,正合朕意,從今日起,廢分封,行郡縣,退朝。師:(教師表揚參演的學生)面對方方面面的復雜問題,秦始皇是如何掌握國家大權,有效管理國家的呢?生: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之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三公之下,設置分別掌管財政、宮廷等事務的一些官員,稱為“九卿”;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師總結:(多媒體展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這就是秦朝開創的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君主專制是一種政權組織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個人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于一身。中央集權是一種相對于地方分權的管理方式,其特點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沒有獨立性,必須嚴格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它奠定了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三、鞏固統一的措施師:目前為止,秦始皇的煩惱基本解決了,但是秦國的百姓也有不少的煩惱,我們該如何解決呢?(多媒體展示故事)教師講述:全國統一后不久,有個女孩在咸陽做了一條長裙,坐車去臨淄游玩,因道路寬度和咸陽不一樣而耽誤了不少行程。到臨淄后,她讓當地的裁縫做同樣尺寸的裙子,取貨時發現裙子長短不一致!付款時裁縫又拒收她的圓形貨幣而要她付刀幣。她不想要這條裙子了,打算退貨,裁縫讓她填一份文書,她突然發現自己變成“文盲”了,因為文書上的文字她一個都不認識。師:故事中出現了什么問題?為什么會出現上述情況?生:道路寬度不統一、尺寸不統一、貨幣不統一、文字不統一。師: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小組討論5分鐘得出結論。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總結。多媒體分別展示統一文字、統一貨幣、銅權、銅量、秦朝形勢圖。師總結:文化上:統一文字(小篆)。(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經濟上:統一貨幣(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度量衡。(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交通上:修馳道,統一車軌和道路的寬度。(促進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軍事上:北擊匈奴修長城,南征越族鑿靈渠。(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這座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的一項偉大工程,它顯示著我國古代文化的輝煌成就,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獨創性的象征)[多媒體展示秦朝疆域,并指導學生畫秦朝疆域四至簡圖]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秦朝雖然只存在15年,但開創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后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國家統一,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秦統一中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