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民法勞動法訴訟法第一單元民事權利與義務第二單元家庭與婚姻第三單元就業與創業第四單元社會爭議解決第一課 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第二課 依法有效保護財產權第三課 訂約履約誠信為本第四課 侵權責任與權利界限第五課 在和睦家庭中成長第六課 珍惜婚姻關系第七課 做個明白的勞動者第八課 自主創業與誠信經營第九課 糾紛的多元解決方式第十課 訴訟實現公平正義民法典勞動法等民事訴訟法等面對以下情況,我們應如何理性維權?民法與我們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民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它的許多條文包含“權利”二字。民事權利表現為各種各樣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并貫穿人的一生,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什么是民法呢?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第一課 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學習任務:1.民法的作用和調整對象;2.民事法律關系的含義和要素;3.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德治和法治相結合;4.民法的基本原則的必要性、目的和具體內容。1透視民法與民事法律關系2解析民法基本原則民法典(1)概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屆全國人大3 次會議通過,共7編、1260條 ,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2)意義:①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能夠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②規范了各類民事主體的各種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涉及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一、透視民法與民事法律關系(一)民法1.民法含義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平等主體:是指民事主體之間的法律地位平等,沒有領導和服從的關系,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人身關系 是指民事主體之間基于人格和身份形成的無直接物質利益因素的民事法律關系。(例如:姓名權;肖像權)財產關系 是指民事主體之間基于物質利益而形成的民事法律關系(例如:靜態的財產支配關系,如所有權關系;動態的財產流轉關系,如債權債務關系等)補充: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非法人組織:是指不具有法人資格,但能夠依法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的組織。如: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律師事務所等。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特別法人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公立學校、公立醫院、基金會等政府機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規律出生、生存的人。( 具有一國國籍的自然人稱為該國的公民)名詞點擊:3.民事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財產關系財產所有財產流轉人身關系人格關系身份關系物權、知識產權借貸、繼承、轉讓、贈與等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譽等人格利益配偶關系、父母子女關系、等等(1)含義:就是由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3.民事法律關系(2)民事法律關系三要素:主體、客體和內容①民事主體: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自然人(公民)、法人或非法人組織。民 事主 體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自合法成立時,其到終止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自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探究問題:什么樣的人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還有哪些類型?王先生最近遇到了煩心事。他11歲的女兒在假期偷偷打賞給某主播1萬元,他不知道是否可以要求主播返還。律師告訴他,他11歲的女兒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孩子打賞主播的行為也沒有征得吳先生夫婦的同意,吳先生作為孩子的法定代理人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要求該主播返還財產。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類型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①成年人(18周歲以上的自然人);②16周歲以上且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①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②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①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②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8周歲以的未成年人③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自然人注意: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進行民事行為。注意:①可以獨立進行與他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②進行的純獲利行為有效③其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追認后有效,不追認則無效注意:可以進行純獲利行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民事行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17歲的小李,自己在電子廠打工,購買了8000元項鏈,其父親以孩子未滿18周歲為由主張申請要回,是否可行?14歲小李幫小王找到了懸賞一萬的狗,事后小王以小李未成年為由拒絕支付,小李是否可以主張要回賞金?名詞點擊--P4注意:民事主體需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才能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民事權利能力是一種資格,而不是實際的權利,它是民事主體獲得民事權利的前提。自然人要想以自己的行為獨立參加民事法律關系,還應當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民事行為能力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的條件補充:所有的自然人都有民事權利能力,但不一定都有民事行為能力。(2)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民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它因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而有所不同。民事法律關系類型 客體 案例分析所有權關系 物 在某離婚財產糾紛中,法院判決:某房產歸女方所有。債權關系 行為 在趙某與王某的債權糾紛中,法院判決:限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被告歸還原告借款。知識產權關系 智力成果、商業標記 上海市查處了兩家違規使用“冰墩墩”形象的蛋糕店。法院判決:立即停止使用使用“冰墩墩”形象的蛋糕。人身關系 人身利益 李某在微信朋友圈辱罵張某。法院判決:被告人李某及時刪帖并向張某賠禮道謝。3.民事法律關系(3)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權利和義務既是相互對立的,也是相互聯系的。往往一方的權利就是另一方的義務,一方的義務就是另一方的權利,二者通常是對等的。3.民事法律關系例如:某有限責任公司和某銀行簽訂貸款合同貸款50萬元。某有限責任公司的權利---獲得銀行提供的50萬元貸款;義務---承擔向某銀行還款的義務某銀行的權利---要求某有限責任公司還款的權利義務---提供某有限責任公司50萬元貸款探究問題:請從法律和道德兩個層面評析材料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觀點?如何才能更好地協調道德和法律的關系?給我們什么啟示 材料:小林在放學路上撿到一只皮包,里面裝有票證和現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準備第二天交給老師處理。當晚電臺播出一則尋物啟事失主聲明。若有人歸還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謝。小林心想自己撿到的皮包可能就是這位失主的。當小林準備把皮包歸還失主時,他的父母認為應當向失主收取500元錢。可他覺得如果收錢就不是拾金不昧了。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1:拾金不昧是道德還是法律要求?拾金不昧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①法律規定。拾得人應當將遺失物歸還失主,如果據為已有,拾得人就構成“不當得利”。從法律層面看“拾金不昧“是公民的一項法律義務,小林需將失主皮包歸還失主。②從道德層面看,“拾金不睫"是遵守公序良俗的表現,小林也應立即將失主皮包歸還失主。2:小林能不能要那五百元酬謝金?①法律規定,杈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②失主發布的“懸賞廣告"已具有法律效力,拾得人有獲得報酬的權利,所以小林父母的說法是有法律依據的,當然,放棄報酬也是行使權利的表現。3:如果小林歸還皮包后,失主變卦不肯付酬金怎么辦?①法律規定,權利與義務是等價有償和對等互利的,誠信原則與公序良俗原則是民法的基本原則。②小林歸還皮包,表明小林履行了拾得遺失物的義務人的責任,失主同樣也應該履行交付承諾酬金的義務,以保障小林獲得酬金的權利,否則視為違約,小林有權主張其獲得酬金的權利。(1)原因: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2)體現:①法中有德:我國民法不僅體現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事法律規范,大力弘揚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維護公序良俗。②德中有法:民法強調獨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權力明確、財產關系穩定與交易安全的社會秩序,凸顯了文明、和諧、平等、誠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4.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王先生15歲的兒子小兵,使用父親的手機玩了一款直播軟件,該軟件可以打游戲也可聊天,有聊天室、娛樂室、語音室開直播。在直播明知小兵是未成年人的條件下,還慫恿小兵開了七個不同賬戶進行充值打賞,短短半個月花費高達九萬元。小兵父母報警并以孩子的名義把平臺告到法院。(1)你覺得平臺的做法違背了民法的什么原則?(2)如果你是法院的審判人員,你準備怎么裁決這一糾紛?請說明理由(1)違背了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2)認定買賣合同無效。理由如下:①小明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行為沒有得到法定代理人的認定、追認。②違背了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公平原則:直播無視小兵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損害了未成年的利益,違反了公平原則。誠信原則:直播慫恿未成年人開賬戶充值打賞主播,違反了誠信原則。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直播在家長不在場的情況下慫恿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充值打賞主播,違反了守法和公序良俗的原則。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則(1)社會成員的私人利益之間以及私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可能形成各種利益沖突。(2)民法規定一系列基本原則,旨在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調整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2、民法確定基本原則的原因民法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和司法機關審理民事案件時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1、民法基本原則的內涵(1)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是民法的前提和基礎)(2)自愿原則:民事主體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3)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4)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最重要的民法基本原則)(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6)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否則,即使出于善意,可能也要承擔法律責任。注意3、民法基本原則的具體內容何某欲買房,張某欲賣房,兩人協商過程中,張某堅持房價為25萬元,何某堅持18萬元,雙方未能達成一致。一日,何某見張某患病無力,迫使張某在準備好的合同上簽字,某的行為違背了哪項民法原則( )A.自愿原則 B.平等原則C.誠信原則 D.公平原則A結合上述材料,分析李某與劉某間買賣郵票行為是否合理合法?李某的父親生前是一個集郵愛好者,去世時還留有幾本郵票。李某對郵票從不感興趣,在后來的幾次搬家中他都覺得這些郵票不好處理。一日,李某的朋友劉某來吃飯,無意間發現了這幾本郵票,劉某也是集郵愛好者,他隨即表示愿意全部購買,最后以5000元的價格將郵票全部拿走,李某對這一價格也比較滿意。事過不久,李某從父親生前的一個朋友處得知,他父親所留的郵票中,有5張相當珍貴,可能每張都值5000元;同時另一同事告訴他,劉某正在尋找買主。李某立即找到劉某,要求退還劉某的5000元錢,取回郵票,但劉某堅決不同意。雙方協商不成,李某訴至法院,要求撤銷合同,收回郵票。小試牛刀[答案]①民法典確立了平等原則、自愿原則、 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及綠色原則。②在李某與劉某買賣郵票這一交易過程中,雖然雙方當事人是平等自愿的,但是李某缺乏對郵票相關知識以及市場行情的了解,導致他對買賣標的物的價值有嚴重的誤解,而劉某應該知道此郵票的價值,但仍以較低價格換取,顯然違背了公平、誠信等原則。③權利人李某要求撤銷合同,收回郵票,人民法院應當允許。小試牛刀民事法律關系民法基本原則自愿誠信三要素主體客體內容人身關系財產關系自愿平等公平守法和公序良俗含義下列社會關系中屬于民事法律關系的是( )①李某因訴訟而與法院之間才形成的關系②張某因納稅與稅務局之間形成的法律關系③宋某因存款而與銀行之間形成的關系④劉某因結婚與其妻之間形成的關系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C下列選項違反民法平等原則的是( )A.甲公民年滿26周歲可以結婚,乙公民年滿18周歲卻不能結婚B.甲上市公司可以在海外發行股票籌資,而乙合伙組織卻只能通過銀行貸款籌資C.國家機關在稅收征收法律關系中可以使用強制手段無視納稅人的意志而依法進行稅收征收D.某市合同管理干部認為在本市建筑工程的招標中,市委領導的親戚具有優先訂立合同的權利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