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導言:大單元架構第三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1課時(8、9課) 烽火四起,革命破舊——辛亥革命的準備及爆發部編版八年級上冊大單元教學烽火四起,革命破舊——辛亥革命的準備及爆發Q1:何謂辛亥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19世紀末1911年1912年3月廣義的辛亥革命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推翻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全過程烽火四起,革命破舊——辛亥革命的準備及爆發Q2: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何走上推翻清王朝的道路?政治上: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加深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材料二:據統計,1895-1910年間設立的資本在10000元以上的廠礦共有326家,資本總額近1億元。企業數量和資本總額都超過1872—1900年間的一倍。在1905—1908年間,一度還出現了設廠辦礦的熱潮,4年當中新設廠礦工238家,資本總額6129萬元。——《中國近代史》,王文泉、劉天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版材料一:材料三:人心之智慧,自競爭而后發生,今日之民智,不必待他事以開之,而但待革命以開之……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舊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黃之猛劑,而實補瀉兼備之良藥矣。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材料四:我中國欲獨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與世界列強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長存于20世紀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國欲為地球上名國,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 ——鄒容《革命軍》材料五:你道今日中國還是滿洲政府的嗎?早已是各國的了。那些財政權、鐵道權、用人權,一概拱手送于洋人,洋人全不要費力,要怎么樣,只要下一個號令,滿洲政府遂立刻奉行。 ——陳天華《猛回頭》烽火四起,革命破舊——辛亥革命的準備及爆發Q2: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何走上推翻清王朝的道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統治思想上: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孫中山原在香港學醫,并成為西醫醫師。孫中山目睹中華民族有被西方列強瓜分的危險,決定拋棄“醫人生涯”,進行“醫國事業”。孫中山早期受鄭觀應的改良思想影響,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敗,決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國。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宣統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后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癌癥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烽火四起,革命破舊——辛亥革命的準備及爆發Q3:孫中山救國方法有何變化?孫中山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棄醫從政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起義消息泄露,起義失敗陸皓東(1868—1895)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而犧牲第一人烽火四起,革命破舊——辛亥革命的準備及爆發烽火四起,革命破舊——辛亥革命的準備及爆發Q4:興中會和同盟會兩大組織的具體概況?興中會 同盟會 時間 時間地點 地點宗旨 政治綱領口號 機關報性質意義1894年11月檀香山“振興中華”“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指清朝滿族統治者指資產階級共和國1905年8月日本東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民報》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烽火四起,革命破舊——辛亥革命的準備及爆發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反對民族壓迫民族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議會制共和國民權核定地價,實現土地國有,解決貧富不均問題民生核心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局限性:沒有明確提出反帝,沒有徹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綱領Q5:同盟會成立后,革命黨人發起了哪些革命起義?結果如何?烽火四起,革命破舊——辛亥革命的準備及爆發起義名稱 時間 地點 領導人 影響 結果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鎮南關起義 (廣西起義)黃花崗起義 (廣東起義)1906190719071911萍鄉瀏陽、醴陵劉道一蔡紹南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名聲大振失敗安慶紹興徐錫麟秋 瑾失敗鎮南關孫中山黃 興失敗廣州孫中山黃 興這次起義雖遭失敗,但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失敗“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蜇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孫中山《<黃花崗烈士事略>序》劉道一22歲就義徐錫麟35歲就義秋瑾32歲就義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平均年齡29歲烽火四起,革命破舊——辛亥革命的準備及爆發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百折不撓、勇于為理想獻身……烽火四起,革命破舊——辛亥革命的準備及爆發Q6:觀看視頻,結合課本,梳理武昌起義的經過?武昌起義:1911.10.10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光復——成立湖北軍政府,推黎元洪為都督先后有14個省和上海宣布獨立材料一: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新官制成,舊官制滅;新教育興,舊教育滅;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發興,辮子滅;天足興,纖足滅……鞠躬禮興,拜跪禮滅……——據1912年3月5日《時報》刊載的文章《新陳代謝》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材料二:從前皇帝自稱為天子,如果有人說皇帝是一強盜,可以打倒,別人一定把他看作瘋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擁護別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瘋子。——《吳玉章文集》②拉開了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極大的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烽火四起,革命破舊——辛亥革命的準備及爆發Q7:辛亥革命給中國帶來了什么?材料三:材料四:辛亥革命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從1912年-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企業有470多家,新增資本達1.3 億元以上,超過了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集》③促使社會風俗發生新變化④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烽火四起,革命破舊——辛亥革命的準備及爆發Q7:辛亥革命給中國帶來了什么?武昌起義和全國各省獨立形勢圖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末代皇帝溥儀烽火四起,革命破舊——辛亥革命的準備及爆發革命成功了?課堂小結Q1:何謂辛亥革命?Q2: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何走上推翻清王朝的道路?Q3:孫中山救國方法有何變化?孫中山革命的目的是什么?Q4:興中會和同盟會兩大組織的具體概況?Q5:同盟會成立后,革命黨人發起了哪些革命起義?結果如何?Q6:觀看視頻,結合課本,梳理武昌起義的經過?Q7:辛亥革命給中國帶來了什么?當堂測試1.(2024·廣西·中考真題)有學者評論中國近代某一歷史事件時認為:“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共和政體,它的意義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進步,而且牽動著整個社會以至思想文化等方面。”該事件是( )A.廢除科舉 B.辛亥革命 C.五四運動 D.北伐戰爭2.(2024·河北·中考真題)它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反映了中國資產階級要求民族獨立、政治民主和發展資本主義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強有力的思想武器,成為民主革命的鮮明旗幟。“它”指的是( )A.《天朝田畝制度》 B.“扶清滅洋” C.三民主義 D.民主與科學BC當堂測試3.(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題)某學校圍繞辛亥革命制定研學旅行計劃時,選取了廣州、南京、武昌、北京為目的地。你認為武昌一地的研學主題應該是( )A.締造共和 B.浴血共和C.共和夢碎 D.維護共和4.(2023·青海西寧·中考真題)1912年2月12日,在頒發的《清帝退位詔書》中寫道:“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涂炭。……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詔書中提到的“民軍起事”產生的重大意義在于( )A.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終結 B.清政府完全成為了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C.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BA當堂測試5.(2023·山東東營·中考真題)章士釗在《孫逸仙·自序》中寫道:“孫逸仙者,近今談革命者之初祖,實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認……”,此語旨在說明( )A.孫中山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B.孫中山是革命黨公認的領袖C.孫中山是武昌起義的領導者 D.孫中山是黃花崗起義的指揮者6.(2024·山東煙臺·中考真題)維恩圖是一種關系型圖表,可以很好地用其比較歷史事件。如下圖所示,重疊部分是兩個歷史事件的共同點,應填寫( )A.救亡圖存B.自強求富C.扶清滅洋D.三民主義BA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統編歷史八年級上冊學生用學歷案第三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1課時8、9課 烽火四起,革命破舊——辛亥革命的準備及爆發)【學習目標】知道興中會、同盟會的時間、口號和影響,了解三民主義的內涵,知道革命志士在武昌起義前發動的起義概況,了解了解武昌起義的過程和結果,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運用史料分析同盟會建立的背景,認識三民主義對歷史發展進程的作用。運用史料分析分析武昌起義爆發的條件和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認識辛亥革命對歷史發展進程的作用。(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通過本課學習,感悟孫中山、黃興等愛國英雄,挽救民族危亡反對外來侵略的反抗斗爭精神。(歷史解釋、家國情懷)【學習過程】一、課前準備:課前預習,熟悉內容:結合目錄對本冊書整體有個認識。讀一次課文,包括“相關史事”“知識拓展”“課后活動”,可以標注不太理解的問題,上課解決。預習完成后,把你想到的,想說的記錄下來。自主學習,填寫完成《學案》知識清單,在書上標注勾畫重點知識。二、課中學習:學習任務(一) 辛亥革命的背景Q1:何謂辛亥革命?Q2: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何走上推翻清王朝的道路?學習任務(二) 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Q3:孫中山救國方法有何變化?孫中山革命的目的是什么?Q4:興中會和同盟會兩大組織的具體概況?興中會 同盟會時間 時間地點 地點宗旨 政治綱領機關報性質意義Q5:同盟會成立后,革命黨人發起了哪些革命起義?結果如何?起義名稱 時間 地點 領導人 影響 結果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鎮南關起義 (廣西起義)黃花崗起義 (廣東起義)學習任務(三) 辛亥革命的爆發以及影響Q6:觀看視頻,結合課本,梳理武昌起義的經過?Q7:辛亥革命給中國帶來了什么?材料一: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新官制成,舊官制滅;新教育興,舊教育滅;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發興,辮子滅;天足興,纖足滅……鞠躬禮興,拜跪禮滅……——據1912年3月5日《時報》刊載的文章《新陳代謝》材料二:從前皇帝自稱為天子,如果有人說皇帝是一強盜,可以打倒,別人一定把他看作瘋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擁護別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瘋子。——《吳玉章文集》材料三:材料四:辛亥革命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從1912年-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企業有470多家,新增資本達1.3 億元以上,超過了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集》課后檢測:1.1894年,孫中山曾《上李鴻章書》,主張“仿行西法,以籌自強”。但是,此主張遭到李鴻章拒絕,于是孫中山認識到“和平方法,無可復施”,“必于革命之手段以解決”。同年,孫中山( )A.建立黃埔軍校 B.成立同盟會 C.發動黃花崗起義 D.成立興中會2.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其中“振興中華”是對孫中山“是會之設,專為振興中華、維持國體起見”的繼承和超越。為“振興中華”,孫中山成立了( )A.興中會 B.華興會 C.同盟會 D.黃埔軍校3.1894年11月24日《檀香山興中會會盟書》誓言:“聯盟人某省某縣人某某,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倘有貳心,神明鑒察。”這一誓言為____思想形成奠定基礎( )A.師夷長技 B.自強求富 C.民主科學 D.三民主義4.20世紀初,孫中山派陳少白在香港創辦《中國日報》,“是為革命報紙之濫觴”;留日學生耳濡目染自由平等學說,鼓吹革命排滿者日眾,“漸入于革命書報全盛時期”。革命書報的發展( )A.表明民主革命成為社會共識B.說明報刊媒體發展空前繁榮C.得益于留日學生的積極努力D.推動了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5.1903年,鄒容撰寫反清論著《革命軍》、章炳鱗發表了《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兩文先后在章士釗主編的上海《蘇報》摘要刊載。清政府勾結帝國主義查封了《蘇報》,并逮捕了章炳麟和鄒容等人,這主要因為他們( )A.倡導民主科學進步思想 B.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C.號召人們推翻清朝統治 D.損害了列強在華利益6.與下列兩幅圖片最符合的主題是( )A.近代社會風俗的變革 B.近代化探索不斷深入C.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D.近代民主政治的形成7.廣州起義失敗后,孫中山給友人的信中說:“此次限于資財,不能經營北方,只能就廣州下手。乃此八百人選定之后,以費用不足,不能早集,若此時有款,乘機而起,當可成事也。”由此,可知孫中山認為廣州起義失敗的原因是( )A.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B.革命黨經費不足C.沒有發動廣大人民群眾 D.缺少科學的理論指導8.“七十二健兒,酣戰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此聯反映的歷史事件( )A.廣西起義 B.武昌起義 C.黃花崗起義 D.萍瀏醴起義9.革命把自古以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們之間不許稱“大老爺”“大人”,而改為“先生”“同志”等。這里的“革命”指( )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運動 D.國民大革命10.武昌起義以后,一個月之內,湖南、陜西、江西、山西、云南、安徽、江蘇、貴州、浙江、廣西、福建、廣東、山東十三省相繼宣布獨立,并且沒有一個地方發生激烈的戰爭。這種現象反映了( )A.清政府瓦解是大勢所趨 B.人民群眾主導革命進程C.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D.軍閥割據局面已經形成11.有學者認為,雖然中華民國并沒有給人民帶來當家作主的現實,但民眾的心理發生了很大變化。可以說,如果沒有辛亥革命創造的這種社會氛圍和民眾心理狀態,五四運動很難發生。材料表明,辛亥革命( )A.加速五四運動爆發 B.激發國人愛國情感C.提升群眾救亡意識 D.推翻封建專制制度12.有學者評價中國近代的某一事件說,古代中國原有政權的崩潰并不意味著造反者希望變更體制的運作規則,僅是對效忠對象的改變。而這一次創舉用一個“單一的、世俗化的、全國性的政治權威”取代了傳統王朝“更替、宗教、宗族的政治權威”。材料中的“某一事件”( )A.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B.揭開了反侵略反封建斗爭的序幕C.促使中國民主革命性質發生變化 D.推動了中國政治結構近代化進程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晚清的變革,是被形勢一步步逼出來的,當政者并沒有這種襟懷與眼光。盡管軍事、教育、實業,這三者都很有成績,但走得最慢的是政治體制。最后逼到了政治制度這一關,還是過不去。關于政治制度的革新從何入手的問題,嚴復與孫中山是先覺者。兩人在1905年倫敦會晤時有過討論,嚴復說:“以中國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將見于乙,泯于丙者將發之于丁。為今之計,惟急從教育上著手,庶幾逐漸更新乎!”孫中山說:“君為思想家,鄙人乃實行家也。”——摘編自陳平原《談晚清七十年:清廷自改革道路是走不通的》材料二 辛亥革命以武裝革命的形式把制度創新推向更高的階段,不僅結束了兩千多年來的君主政體也結束了君主立憲政體,在中國也在亞洲第一次確立了共和政體。《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第一次在中國宣布“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主權在民”取代了“君權神授”,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顯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摘編自謝放《制度創新與中國現代化—從戊戌變法、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嚴復與孫中山各自的政治主張。(2)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晚清變革與辛亥革命之間的關系。(3)據以上探究,指出影響中國近代化進程的因素。14.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兩大歷史任務。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這場持續了約三十五年的運動,是一種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嘗試;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實用價值的東西。而另一些更為可取的方面……卻完全被忽視了。”——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材料二 日本海軍總司令伊東祐亨致書大清國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閣下:時局變化太大了……今天給你寫(勸降)信不是私仇,只為國事……清國海陸二軍,連戰連敗……清朝之所以會有今天的失敗,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這都是因為你們朝廷墨守陳規不知變通導致的。(注:此信寫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殺,此后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摘編自唐德剛《從晚清到民國》材料三 中國同盟會徽章 中國同盟會成立油畫入會證書 中國同盟會廣東支部會議人物雕像(1)材料一的運動是指什么運動?它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地位如何?(2)材料二中的信與哪次戰爭有關?指出這次戰爭后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依據材料,伊東祐亨認為“清朝之所以會有今天的失敗”的原因何在?(3)從材料三中選出研究中國同盟會可信的兩則材料。(寫序號,多選、錯選)。說說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某校以“侵略與反抗”為主題設計了以下自主學習任務單。請你完成下面任務。任務一 【表格歸納,對比重要知識】條約 《南京條約》 《馬關條約》 《辛丑條約》內容 割地 15. 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 賠款2100萬銀元 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 賠款白銀4.5億兩通商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其他 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須經雙方協議 ② 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允許列強駐軍,劃定使館界等影響 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③ ④(1)請將表格中①②③④處補充完整。任務二 【圖片解讀,了解歷史人物】 孫中山 李鴻章 林則徐 鄧世昌(2)面對列強的侵略,中國人民在迷霧中不斷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請就“斗爭”和“探索”兩個主題,分別在上圖中選擇一個人物,結合相關史實進行簡單評價。任務三 【以史為鑒,培養家國情懷】材料 2022年9月26日,上海閔行區博物館舉辦“盛世回歸——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包括圓明園海宴堂十二生肖之牛首、虎首、馬首(復制件)猴首、豬首。其中牛首、虎首和猴首由大型國企保利斥巨資從海外購回;豬首和馬首由澳門著名企業家何鴻桑從海外購買或拍賣后捐贈給國家。早在20世紀50年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就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追索工作作出指示,設立專款用于文物的回購和保護,還通過法律途徑追索在戰爭時期被掠奪出境的文物。——澎湃新聞(3)結合所學,說一說文物流失的原因。據材料分析,文物回流的途徑有哪些?【學后反思】在基礎知識方面,我掌握了在學習方法方面,我學到了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我感悟到了我還有些困惑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D A D D C D B C B A A D1.D【解析】根據材料中的時間1894年,并結合所學可知,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這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提出“振興中華”的宗旨,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D項正確;1924年孫中山建立黃埔軍校,排除A項;1905年8月,孫中山等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排除B項;1911年黃花崗起義,排除C項。故選D項。2.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894年孫中山在變法自強的建議遭到拒絕后,認識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專制統治,才能拯救中國。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聯合華僑,成立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的宗旨,A項正確;黃興成立華興會,排除B項;同盟會是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將華興會、興中會、光復會三個機構成員組成的一個新資產階級政黨,其政治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排除C項;黃埔軍校是1924年孫中山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幫助下創辦的培訓陸軍初級軍官的學校,排除D項。故選A項。3.D【解析】依據題干的“1894年”和“‘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的宗旨,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為三民主義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D項正確;師夷長技屬于魏源的主張,排除A項;自強求富屬于洋務運動的口號,排除B項;民主科學屬于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排除C項。故選D項。4.D【解析】根據題干信息“20世紀初,孫中山派陳少白在香港創辦《中國日報》,‘是為革命報紙之濫觴’;留日學生耳濡目染自由平等學說,鼓吹革命排滿者日眾,‘漸入于革命書報全盛時期’。”可知,革命書報的發展推動了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為辛亥革命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D項正確;表明民主革命成為社會共識表述絕對化,當時還有許多人反對革命,排除A項;革命書報的發展,并不能就此說明報刊媒體發展空前繁榮,排除B項;得益于留日學生的積極努力與題干“孫中山派陳少白在香港創辦《中國日報》”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5.C【解析】根據材料“1903年,鄒容撰寫反清論著《革命軍》、章炳鱗發表了《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兩文先后在章士釗主編的上海《蘇報》摘要刊載。清政府勾結帝國主義查封了《蘇報》,并逮捕了章炳麟和鄒容等人”和所學知識可知,兩人都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主張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C項正確;新文化運動倡導民主與科學,與材料不相符,排除A項;章炳鱗和鄒容是革命派代表人物,主張民主共和,不主張君主立憲,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列強的經濟利益,排除D項。故選C項。6.D【解析】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國聞報》是維新派宣傳維新變法思想的報刊,《民報》是中國同盟會機關報,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維新變法的代表人物有康有為、梁啟超等,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有孫中山、黃興等,主張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二者都主張向西方學習,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制度,D項正確;題干報刊宣傳的是社會制度變革,不是社會風俗的變革,排除A項;題干報刊均主張社會制度變革,不能體現近代化探索不斷深入,排除B項;題干報刊宣傳的是社會制度變革,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沒有直接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7.B【解析】根據題干“此次限于資財,不能經營北方,只能就廣州下手。乃此八百人選定之后,以費用不足,不能早集,若此時有款,乘機而起當可成事也。”可知,孫中山認為廣州起義失敗的原因是革命黨經費不足,B項正確;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是廣州起義失敗的原因,但題干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題干未提及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的信息,排除C項;題干重在強調起義經費不足,與科學的理論指導無關,比如三民主義,排除D項。故選B項。8.C【解析】根據“七十二健兒,酣戰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可得出這是黃花崗起義,1911年,黃興提前發動廣州起義,終因眾寡懸殊,起義失敗。犧牲的七十二名烈士葬于黃花崗,稱作“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但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C項正確;1907年,孫中山、黃興籌劃領導廣西起義,起義軍奮戰七晝夜,最終失敗。排除A項;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首先起義。武昌全城被起義軍占領。隨后。漢陽、漢口的新軍起義響應,革命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排除B項;1906年冬,同盟會會員六道一、蔡紹南在萍鄉、瀏陽、醴陵發動武裝起義,一個多月后失敗。萍瀏醴起義是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雖然失敗,但是同盟會的聲望由此大振。排除D項。故選C項。9.B【解析】依據題干“革命把自古以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們之間不許稱‘大老爺’‘大人’,而改為‘先生’‘同志’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揭開辛亥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和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于1912年建立了中華民國,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革命后民國政府還規定取消“大人”“老爺”等稱呼,改稱為“先生”“同志”等,在社會上還起到了移風易俗的進步作用,B正確;戊戌變法興起于1898年,主張變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但是變法迅速歸于失敗,排除A項;1915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主要是宣傳民主與科學,批判儒家思想代表的封建道德禮教,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排除C項;國民大革命是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反對帝國主義、北洋軍閥的戰爭,發生在北洋軍閥政府時期,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10.A【解析】根據材料“武昌起義以后……相繼宣布獨立”可知,十三省相繼宣布獨立,并且沒有一個地方發生激烈的戰爭,表明清朝統治大勢已去,A項正確;辛亥革命并未廣泛發動群眾,人民群眾主導革命進程無從得出,排除B項;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響,材料無從體現,排除C項;軍閥割據局面已經形成是在袁世凱去世后,排除D項。故選A項。11.A【解析】根據材料“雖然中華民國并沒有給人民帶來當家作主的現實,但民眾的心理發生了很大變化。可以說,如果沒有辛亥革命創造的這種社會氛圍和民眾心理狀態,五四運動很難發生”,明顯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對思想觀念的影響,它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促進中國政治文明發展,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加速了五四運動的爆發,A項正確;材料主旨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加速五四運動爆發,并沒有體現激發國人愛國情感,排除B項;材料主旨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加速五四運動爆發,辛亥革命并沒有提升群眾救亡意識,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推翻封建專制制度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A項。12.D【解析】根據材料“用一個‘單一的、世俗化的、全國性的政治權威’取代了傳統王朝‘更替、宗教、宗族的政治權威’”和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近代中國政治結構的轉型,D項正確;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開始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排除A項;太平天國運動揭開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序幕,排除B項;五四運動促使中國民主革命性質發生變化,排除C項。故選D項。13.(1)主張:嚴復主張改革,通過教育開啟民智;孫中山主張革命,推翻清朝統治。(2)關系:晚清變革的經濟舉措,極大地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辛亥革命奠定了經濟基礎;晚清變革的教育與軍事舉措,培養了新的社會力量、新興的知識分子以及新興的資產階級;晚清的變革使仁人志士進一步認清制度革新的必要性,使得革命的浪潮逐漸高漲。(3)因素:民族危機的日益深重;民族意識的覺醒;近代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清政府的腐朽及落后的政治制度和經濟體制。【解析】(1)主張: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嚴復是維新派代表,由材料一中的“以中國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將見于乙,泯于丙者將發之于丁。為今之計,惟急從教育上著手”可知,嚴復堅持改革、強調教育。 由材料一中孫中山說自己是“實行家”、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他主張革命,推翻清朝統治。(2)關系:由材料一中的“盡管軍事、教育、實業,這三者都很有成績,但走得最慢的是政治體制”可知晚清變革的主要成就和缺陷;從其成就中可知,對辛亥革命的爆發提供了一定的經濟、階級、軍事條件,同時制度缺陷也是革命派重點探索的方向,由此可具體展開論述即可 :晚清變革的經濟舉措,極大地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辛亥革命奠定了經濟基礎;晚清變革的教育與軍事舉措,培養了新的社會力量、新興的知識分子以及新興的資產階級;晚清的變革使仁人志士進一步認清制度革新的必要性,使得革命的浪潮逐漸高漲。(3)因素:對中國近代化探索和近代化發展產生影響的因素可以從民族危機、改革和革命領袖以及清政府三個方面總結。晚清變革的失敗反映了清政府的腐朽及落后的政治制度和經濟體制,阻礙了近代化;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近代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結合所學知識還可總結出民族危機的日益深重和民族意識的覺醒。14.(1)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開始的標志。(或: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2)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清政府墨守陳規不知變通。(3)材料①②。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任答二點即可)【解析】(1)運動: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的運動是指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了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中,洋務派中央代表人物為恭親王奕欣,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團。洋務運動中,洋務派雖然自我標榜“自強新政”,但由于他們都是封建傳統思想的衛道者,根本無意于學習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制度,只主張學習西方技術,極力反對對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進行任何形式的變革。地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開始的標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2)戰爭:根據材料“此信寫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殺,此后北洋艦隊全軍覆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北洋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海面展開激戰,重創日艦。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為保住旗艦,指揮艦艇沖鋒向前。在彈盡的關頭,他下令朝日艦撞去,最后被魚雷擊中,鄧世昌與二百多名戰士壯烈犧牲。條約: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戰敗,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馬關條約》中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條約也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該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原因:根據材料“這都是因為你們朝廷墨守陳規不知變通導致的”可知,清政府墨守陳規不知變通。(3)兩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①②是實物史料,屬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高,可作為研究中國同盟會的材料。而人物蠟像是經過創作者加工而成的,屬于第二手史料,不可作為研究中國同盟會的材料。歷史意義: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15.(1)①割香港島給英國;②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③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2)斗爭林則徐: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鄧世昌:甲午中日戰爭期間,志遠艦管帶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與同艦官兵壯烈殉國,是我國的民族英雄。(任選其一)探索李鴻章:主張學習西方技術來維護清朝統治,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孫中山:創辦興中會、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任選其一)(3)原因:戰爭掠奪。回歸途徑:企業購買、愛國人士捐贈、政府支持、依法追索。【解析】(1)補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處填寫《南京條約》中割地的條款是:割香港島給英國;②處要求填《馬關條約》中割地、賠款和通商之外的條款,其中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的條款使得對華經濟侵略從商品輸出轉變為資本輸出;③處填《馬關條約》對中國社會性質的影響,根據所學可知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④處填《辛丑條約》對中國社會性質的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其影響是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2)斗爭: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題目所給四個歷史人物中,林則徐和鄧世昌是直接參與反侵略斗爭的人物,因而從這兩個人中選擇斗爭主題。需要對人物的事件進行評價。示例1:林則徐: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示例2:鄧世昌:甲午中日戰爭期間,志遠艦管帶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與同艦官兵壯烈殉國,是我國的民族英雄。探索: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題目中所給四個歷史人物,孫中山和李鴻章是探索救亡圖存道路的人物,因而從這兩個人人物中選擇探索主題。:示例1:李鴻章:主張學習西方技術來維護清朝統治,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 示例2: 孫中山:創辦興中會、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3)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在圓明園進行大肆的掠奪我國的國寶文物,因此文物流失主要原因是戰爭掠奪。回歸途徑:根據材料“由大型國企保利斥巨資從海外購回;豬首和馬首由澳門著名企業家何鴻桑從海外購買或拍賣后捐贈給國家,設立專款用于文物的回購和保護,還通過法律途徑追索在戰爭時期被掠奪出境的文物。”等可知,文物回歸的途徑主要有企業購買、愛國人士捐贈、政府支持、依法追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時 烽火四起,革命破舊——辛亥革命的準備及爆發.pptx 統編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第1課時 烽火四起,革命破舊——辛亥革命的準備及爆發學生用學歷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