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基于2022新課標下的教學設計·八年級上冊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科目 歷史 年級 八年級 課型 新授 授課人課題 第6課 戊戌變法 課時 1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的第三課,包括康有為與公車上書、百日維新兩個子目,前后關聯緊密。甲午戰后,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進行公車上書,拉開戊戌變法的序幕。1898年,在維新派的推動下,光緒帝下令頒布一系列變法措施,戊戌變法運動發展到高潮,但最終遭到失敗。本課在課本位置上上承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下啟第7課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辛丑條約》的簽訂。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八年級學生。通過先前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爭等內容,知道了我國近代史是一部國家飽受屈辱和中華民族奮起抵抗的歷史,這為學生學習本節課知識奠定背景框架。八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歷史思維,有較強的協作意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也初步具備史料研讀和歷史分析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專注力和歷史學習的興趣。三、教學目標 2022年新課標: 了解戊戌變法的主要史事,認識變法的意義和局限性。基于2022年新課標設置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簡述公車上書及康有為、梁啟超等宣傳變法的基本史實,提高理解歷史問題的能力。(時空史觀、史料實證) 2.通過閱讀教材和研讀史料,準確說出戊戌變法的時間、代表人物,繪制戊戌變法關于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方面改革措施的表格,概述戊戌變法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培養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唯物史觀、歷史解釋) 3.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和歷史責任感,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家國情懷)四、教學重點 公車上書、百日維新、戊戌政變等基本史實。五、教學難點 戊戌變法的影響,通過學習戊戌變法樹立家國情懷六、教學方法 講授法、問答法、啟發式教學、任務驅動法、多媒體教學法。七、學習方法 討論法、表格法、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材料研讀。八、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 新課導入 同學們,聯系上一節課,我們得知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使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單憑引進外國技術并不能夠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謀求制度變革的變法運動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今天我們來學習這場變法運動——戊戌變法。 認真聽講,回顧舊知,學習新知。 復習導入,較為自然地過渡到本節課中。(二) 新課講授 壹·康有為與公車上書1.背景 出示《馬關條約》簽約圖片和各國列強劃分勢力范圍的地圖及文字材料,請學生觀察圖片,閱讀材料,想一想這場變法運動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回答】甲午戰敗,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 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材料,發現戊戌變法的背景,培養材料分析的能力。開始標志 相繼出示康有為、梁啟超人物圖片和文字介紹,請同學結合課本30頁、32頁人物掃描部分,嘗試用三、四句話簡要介紹康有為和梁啟超。 【講授】維新派是活動于19世紀90年代的中國資產階級政治派別。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主要代表。主張在保存中國傳統的君主政體和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部分地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文化、教育等。 簡要介紹康有為和梁啟超,知道他們是戊戌變法運動的代表人物。 明確什么是維新派。 通過閱讀人物圖片和文字材料,圖文并茂地認識康、梁二人。 名詞解釋“維新派”,為后來學習維新運動打下基礎。概況 出示《中國通史》視頻片段,請同學觀看視頻,了解公車上書的直接原因、內容及影響。 【講授】漢朝時,政府都是用公車接送參加考試的舉子,后來就把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叫做“公車”。由于這次上書是康有為組織參加科舉考試的各省舉子所為,因此歷史上就稱為“公車上書”。 出示史料,請同學結合視頻、材料和課本30頁找到公車上書的內容和意義。 觀看視頻,思考問題。 知道“公車”的來源。 【回答】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等1300多名舉人上書光緒帝,請求拒和、遷都、變法。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展示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解釋“公車”及“公車上書”,幫助學生理解這一史實。 通過史料研讀,思考公車上書的內容和意義,培養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創辦學會報刊 【過渡】公車上書失敗后,維新人士并沒有放棄變法,繼續為變法做準備,維新派轉而把目光投 認真聽講,知道維新派創辦學會報刊的措施。 自然過渡,發現維新派下一步要進行創辦學會報刊。向了宣傳思想…… 出示地圖和文字材料,相繼展示維新派創辦的學會和報紙,請同學們觀察地圖,找一找學會和報紙創辦的位置。提問其中影響最大的報刊是什么?它們分別是和誰有關系? 出示嚴復、梁啟超個人簡介,簡單介紹嚴復、梁啟超。 出示兩則史料和圖片,請學生史料研讀,維新人士在報刊中宣傳了什么思想?產生了什么作用? 觀察地圖,閱讀材料,瀏覽學會和報刊。 【回答】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梁啟超在《時務報》上發表《變法通議》,嚴復等人主持《國聞報》。 知道嚴復、梁啟超及其主要事跡。 【回答】變法圖強,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 通過觀察地圖,閱讀文字材料,觀察學會報刊,培養時空觀念。 培養史料研讀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貳·百日維新1.背景 【講授】出示圖片和地圖。1897年11月13日,三艘德國軍艦突然駛進往日平靜的膠州灣,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里,艦上官兵竟順利登陸并占領了青島。這就是震動中外的膠州灣事件。請同學結合課件和課本32頁,百日維新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現的? 【回答】1897年冬,德國強占膠州灣后,各帝國主義國家競相效仿,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在康有為等維新派的推動下,光緒帝表示“不甘作亡國之君”,決心變法。 學習膠州灣事件,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百日維新的背景。2.開始標志 【提問】出示圖片和材料。結合課本32頁,這場運動的開始標志是什么? 【講授】1898年為農歷戊戌年,歷史上稱為“戊戌變法”。 【回答】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 問答法,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3.內容 出示表格和任務:根據教材30頁,整理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完成以下表格填寫。合作探究,思考每一措施的影響。這場運動的性質是什么? 出示三則文字材料,請同學閱讀材料,思考從變法的內容來看,變法觸動了哪些人的利益? 【講授】變法內容由于觸及守舊勢力的封建傳統和切身利益,引起頑固派對變法的驚恐和敵視。出面阻擋歷史車輪的人是誰呀? 填寫表格,完成任務。 合作探究,整理百日維新的內容和影響。并回答這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回答】觸犯了舊讀書人、舊官僚和八旗兵的利益。 【回答】是掌握實權的慈禧太后。 通過完成任務,填寫表格,了解百日維新的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合作探究,提高協作意識和歷史分析的能力。4.結果 【提問】出示圖片和文字材料。百日維新的結果是什么? 【回答】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搜捕維新人士,廢除 變法詔令。戊戌變法以失敗 逐步引導學生思考百日維新的結果,上【引導】因此,百日維新失敗的標志是什么呢? 【提問】在這場變法運動中,有很多為此流血的英雄。你們知道“戊戌六君子”的故事嗎? 告終,改革措施除京師大學堂外,全部被廢止。前后僅歷時103天,因此又被稱為“百日維新”。 【回答】戊戌政變。 【回答】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譚嗣同、劉光第、楊銳、林旭、楊深秀以及康廣仁六人被捕殺,史稱“戊戌六君子”。 承知識點3,下啟知識點5。 學習“戊戌六君子”的精神品質,培養家國情懷。5.失敗原因 出示四則文字材料,請學生結合材料,說出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材料研讀 【回答】①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勢力強大;②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根本原因);③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④脫離人民群眾。 【回答】①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行不通;②要依靠人民群眾,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 通過閱讀材料,逐條分析百日維新的失敗原因,培養歷史分析能力。 從歷史分析中得出啟示,理解歷史具有鑒古知今的作用。6.意義 依次出示圖片和文字材料,引導學生材料分析,歸納戊戌變法的意義。 知識拓展——對比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 出示表格,引導學生逐條對比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 【回答】戊戌變法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開端,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復習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 分析材料,歸納意義,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 對比記憶,提升學習效果。(三) 課堂小結 甲午戰后民族危機加深。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發起變革運動,但是受到頑固派的阻撓,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不過運動意義深遠,思想啟蒙影響持久。 認真聽講,記好筆記。 強調戊戌變法的深遠意義。九、隨堂練習 4道選擇題(詳見配套課件)十、板書設計十一、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