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真菌》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生物七年級上冊人教版(2024)教材分析 《第三節 真菌》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節主要介紹了真菌的形態結構、生殖方式以及與人類的關系等內容。通過學習這一節,學生可以深入了解真菌這一生物類群的特點,認識到真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教材首先通過展示各種真菌的圖片引入真菌的概念,然后詳細介紹了真菌的細胞結構、營養方式、生殖方式等方面的知識,最后闡述了真菌與人類的關系,包括有益和有害兩個方面。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對真菌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比如常見的蘑菇、木耳等。但是他們對真菌的形態結構、生殖方式等專業知識了解較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喜歡觀察和探索新事物,但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如圖片、視頻、實物展示等,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真菌的知識。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實驗探究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1)了解真菌的形態結構特點。(2)掌握真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3)認識真菌與人類的關系。2. 能力目標(1)通過觀察真菌的形態結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3)通過探究真菌的生殖方式,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和操作能力。3. 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和熱愛。(2)讓學生認識到真菌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健康意識。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1)真菌的形態結構和生殖方式。(2)真菌與人類的關系。2. 教學難點(1)理解真菌的生殖方式。(2)正確認識真菌對人類的利弊。教學法 1. 講授法:講解真菌的相關知識。2. 演示法:通過圖片、視頻、實物展示等方式展示真菌的形態結構和生殖方式。3. 實驗法:組織學生進行真菌的培養和觀察實驗。4. 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真菌與人類的關系等問題。教具準備 1. 多媒體設備:用于播放圖片、視頻等教學資料。2. 真菌標本:如蘑菇、木耳等。3. 顯微鏡:供學生觀察真菌的細胞結構。4. 培養皿、培養基等實驗器材:用于真菌的培養實驗。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展示一些常見的真菌圖片,如蘑菇、木耳、靈芝等,提問學生:“這些是什么?你們在生活中見過嗎?” 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接著,教師引出真菌的概念,告訴學生這些都是真菌。然后,教師提問:“真菌有哪些特點呢?” 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真菌。二、講授新課(設計意圖:系統地講解真菌的知識,讓學生對真菌有全面的認識。)1. 真菌的形態結構(1)教師展示各種真菌的圖片和實物標本,讓學生觀察真菌的形態。提問學生:“真菌有哪些形態?” 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如蘑菇的傘狀形態、木耳的耳狀形態等。(2)教師講解真菌的細胞結構:真菌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結構。與植物細胞相比,真菌細胞沒有葉綠體。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對比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真菌細胞的結構特點。(3)教師展示顯微鏡下真菌的細胞結構圖片,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真菌細胞的結構。2. 真菌的營養方式(1)教師提問:“真菌是如何獲取營養的呢?” 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2)教師講解:真菌的營養方式主要是異養。它們通過分解有機物來獲取營養物質,包括腐生和寄生兩種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例子,如蘑菇是腐生真菌,寄生在人體上的真菌等,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真菌的營養方式。3. 真菌的生殖方式(1)教師提問:“真菌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呢?” 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2)教師講解:真菌的生殖方式主要有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兩種。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和視頻展示真菌的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過程,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真菌的生殖方式。(3)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比較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的異同點。各小組推選代表發言,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和總結。4. 真菌與人類的關系(1)教師提問:“真菌對人類有哪些好處呢?又有哪些壞處呢?” 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2)教師講解:真菌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一方面,真菌對人類有很多好處。例如,真菌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如制作面包、釀酒等;真菌可以用于醫藥生產,如青霉素等抗生素就是由真菌產生的;真菌還可以用于環境保護,如分解有機物等。另一方面,真菌也會給人類帶來一些危害。例如,真菌可以引起疾病,如腳氣、灰指甲等;真菌還可以導致食物變質等。(3)教師展示真菌對人類有益和有害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真菌與人類的關系。三、實驗探究(設計意圖: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真菌的培養和觀察過程,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1. 實驗目的:觀察真菌的生長過程。2. 實驗材料:面包、培養皿、保鮮膜等。3. 實驗步驟:(1)將面包切成小塊,放入培養皿中。(2)用保鮮膜將培養皿密封好。(3)將培養皿放在溫暖、潮濕的地方,觀察面包上真菌的生長情況。4. 注意事項:(1)實驗過程中要注意衛生,避免污染實驗材料。(2)觀察過程中要注意記錄真菌的生長情況,如顏色、形態等。四、小組討論(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加深學生對真菌知識的理解。)1. 教師提出討論問題:(1)如何預防真菌引起的疾病?(2)我們應該如何利用真菌為人類服務?2.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3. 各小組推選代表發言,匯報討論結果。4. 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和總結。五、課堂總結(設計意圖: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1. 教師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2. 教師總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真菌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生殖方式以及與人類的關系等內容。我們了解了真菌是一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結構的生物,它們的營養方式主要是異養,生殖方式主要有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兩種。我們還認識到真菌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希望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對真菌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強環保意識和健康意識。板書設計 一、真菌的形態結構二、真菌的營養方式三、真菌的生殖方式四、真菌與人類的關系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演示法、實驗法、討論法等,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圖片、視頻、實物展示等方式,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了真菌的形態結構和生殖方式,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實驗探究環節讓學生親身體驗了真菌的培養和觀察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小組討論環節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加深了學生對真菌知識的理解。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實驗探究環節時間安排不夠合理,部分學生沒有完成實驗觀察;小組討論環節部分學生參與度不高,討論效果不夠理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增強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