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被動運輸》一、水進出細胞的原理:1、滲透作用(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2)發(fā)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①具有一層半透膜②半透膜兩側溶液具有濃度差(3)滲透的方向:水分子從水的相對含量高的一側向相對含量低的一側滲透。(從溶液的濃度來看就是低濃度溶液中的水向高濃度溶液中滲透的過程)注:動態(tài)平衡時,不等于沒有水分子移動,也不等于兩側溶液濃度絕對相等2、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1)動物細胞與外界溶液可以構成一個滲透系統(tǒng):①細胞膜相當于一層半透膜;②細胞質有一定的濃度,與外界溶液能形成一定的濃度差。(2)細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決于細胞膜兩側的濃度差。外界溶液濃度 < 細胞質濃度時 細胞吸水膨脹 低-高外界溶液濃度 > 細胞質濃度時 細胞失水皺縮外界溶液濃度 = 細胞質濃度時 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tài)平衡3、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的植物細胞與外界溶液可以構成一個滲透系統(tǒng):①成熟的植物細胞中的液體環(huán)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的細胞液,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成為原生質層,它相當于一層半透膜。②液泡中的細胞液與外界溶液之間存在濃度差。外界溶液濃度 > 細胞液濃度時 細胞失水發(fā)生質壁分離外界溶液濃度 < 細胞液濃度時 細胞吸水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外界溶液濃度 = 細胞液濃度時 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tài)平衡(2)質壁分離產生的原因:內因: 原生質層的伸縮性大于細胞壁的伸縮性外因: 外界溶液濃度 > 細胞液濃度(注:植物細胞在發(fā)生質壁分離或質壁分離復原的過程中細胞的大小基本不變)二、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1、材料用具紫色洋蔥外表皮(選材需注意:一是成熟的植物細胞,保證具有中央大液泡和原生質層;二是細胞液最好具有顏色,易于觀察)2、實驗試劑的選擇(1)常選用0.3g/ml的蔗糖溶液(2)若選用KNO3、尿素、甘油等,細胞會先發(fā)生質壁分離后又自動復原三、自由擴散和協(xié)助擴散1、被動運輸:物質進出細胞——順濃度梯度(由高濃度到低濃度)的擴散,稱為被動運輸。包括自由擴散和協(xié)助擴散2、自由擴散(簡單擴散)(1)特點:①順濃度梯度運輸 ②不需要轉運蛋白協(xié)助 ③不消耗能量(2)例子:CO2、O2等不帶電荷的小分子和甘油、乙醇、苯等脂溶性小分子;少部分水(3)影響轉運速率的因素:膜兩側的濃度差3、協(xié)助擴散(易化擴散)(1)特點:①順濃度梯度運輸 ②需要轉運蛋白協(xié)助 ③不消耗能量(2)例子:離子和一些小分子有機物(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大部分水(3)影響轉運速率的因素:①膜兩側的濃度差 ②轉運蛋白的種類和數(shù)量4、轉運蛋白分為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都具有特異性)載體蛋白:只容許與自身結合部位相適應的分子或離子通過,而且每次轉運時都發(fā)生自身構象的改變。通道蛋白:只容許與自身通道的直徑和形狀相適配、大小和電荷相適宜的分子或離子通過。不結合,自身構想不改變。4.2《主動運輸與胞吞胞吐》一、主動運輸特點:①逆濃度梯度跨膜運輸(低濃度→高濃度);②需要載體蛋白協(xié)助;③需要消耗能量。實例:葡萄糖、氨基酸通過小腸上皮細胞;離子通過細胞膜等影響轉運速率的因素:細胞膜上載體蛋白的種類和數(shù)量;能量供應(溫度、氧氣濃度)。二、胞吞、胞吐(蛋白質、多糖等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特點:不需要轉運蛋白(需要與膜蛋白結合,進行識別)、需要消耗能量實例:吞噬細胞吞噬抗原屬于胞吞;分泌蛋白(消化酶、抗體、蛋白質類激素)的分泌屬于胞吐注意:①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流動性;②不屬于跨膜運輸(物質穿過膜的層數(shù)為0)三、易考點1、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比較自由擴散 協(xié)助擴散 主動運輸運輸方向 順濃度梯度 順濃度梯度 逆濃度梯度是否需要載體 不需要 需要 需要是否消耗細胞內的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需要消耗實例 氧氣、二氧化碳、水、乙醇、甘油等出入細胞 紅細胞吸收葡萄糖 小腸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2、影響物質跨膜運輸因素的影響自由擴散 協(xié)助擴散 主動運輸5.1《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一、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1.細胞代謝(1)概念: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統(tǒng)稱為細胞代謝。(2)條件:需酶的催化。(3)意義:細胞代謝是細胞生命活動的基礎。2.酶的作用原理(1)活化能:分子從常態(tài)轉變?yōu)槿菀装l(fā)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tài)所需要的能量。(2)原理: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3)意義:使細胞代謝能在溫和條件下快速有序地進行。如圖所示為酶催化反應的機理與過程,圖中E1、E2、E3都是活化能:E1——使用無機催化劑,E2——不使用催化劑,E3——使用酶作為催化劑。酶所降低的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E2-E3。3.加熱與加催化劑的作用機理比較(1)加熱:給化學分子提供能量。(2)酶與無機催化劑的共性①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使反應速率加快,縮短達到平衡點的時間。②反應前后性質、數(shù)量不變。③只改變反應速率,不改變反應平衡點。4.酶的本質(1)產生場所:活細胞(哺乳動物成熟的活細胞除外)。(2)生理作用:催化作用。(3)化學本質:蛋白質或RNA。二、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酶的高效性是指同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酶具有高效性的曲線(如圖)2.酶具有專一性每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酶專一性的曲線3.酶的作用條件較溫和酶活性:酶催化特定化學反應的能力稱為酶活性,可用在一定條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化學反應的速率表示。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一般是在比較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的。(1)酶活性受溫度影響示意圖(如圖)在一定條件下,酶活性最大時的溫度稱為該酶的最適溫度。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酶促反應速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但當溫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時,酶促反應速率不僅不再加快反而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2)酶活性受pH影響示意圖(如圖)在一定條件下,酶活性最大時的pH稱為該酶的最適pH。pH偏高或偏低,酶促反應速率都會下降。(3)過酸、過堿或溫度過高,會使酶的空間結構遭到破壞,使酶永久失活,在0 ℃左右時,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間結構穩(wěn)定,在適宜的溫度下酶的活性會升高,因此,酶制劑適宜在低溫下保存。5.2《細胞的能量“貨幣”ATP》一、ATP是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1.中文名稱:腺苷三磷酸。2.結構簡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團,~代表特殊的化學鍵。3.特點(1)ATP不穩(wěn)定的原因:由于ATP中兩個相鄰的磷酸基團都帶負電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特殊的化學鍵不穩(wěn)定,末端磷酸基團有較高的轉移勢能。(2)ATP的水解過程就是釋放能量的過程,1 mol ATP水解釋放的能量高達30.54 kJ,所以說ATP是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4.功能:ATP是驅動細胞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5.ATP的供能機理:ATP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時,脫離下來的末端磷酸基團挾能量與其他分子結合,從而使后者發(fā)生變化。二、ATP與ADP之間的相互轉化及ATP的利用1.ATP與ADP之間的相互轉化(1)相互轉化的過程及能量來源圖解ADP+Pi+能量ATP ATPADP+Pi+能量(2)ATP與ADP轉化的特點①ATP與ADP的這種相互轉化是時刻不停地發(fā)生并且處于動態(tài)平衡之中的。②ATP與ADP相互轉化的能量供應機制,在所有生物的細胞內都是一樣的,這體現(xiàn)了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2.ATP的利用(1)ATP的利用(2)ATP為主動運輸供能的機理①參與Ca2+主動運輸?shù)妮d體蛋白是一種能催化ATP水解的酶。當膜內側的Ca2+與其相應位點結合時,其酶活性就被激活了。②在載體蛋白這種酶的作用下,ATP分子的末端磷酸基團脫離下來與載體蛋白結合,這一過程伴隨著能量的轉移,這就是載體蛋白的磷酸化。③載體蛋白磷酸化導致其空間結構發(fā)生變化,使Ca2+的結合位點轉向膜外側,將Ca2+釋放到膜外。(3)ATP是細胞內流通的能量“貨幣”①吸能反應一般與ATP水解的反應相聯(lián)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②放能反應一般與ATP的合成相聯(lián)系,釋放的能量儲存在ATP中。③能量通過ATP分子在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之間流通。5.3《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應用》呼吸作用的實質是細胞內的有機物氧化分解,并釋放能量,因此也叫細胞呼吸。細胞呼吸的類型有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一、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1.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原理: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都能生存,屬于兼性厭氧菌。2.該實驗有氧條件和無氧條件均為實驗組,相互對照。自變量是有無氧氣。有氧條件:用橡皮球(或氣泵)充氣;無氧條件:裝有酵母菌培養(yǎng)液的錐形瓶封口放置一段時間。因變量是CO2產生的多少和是否有酒精產生,CO2產生的多少檢測方法: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藍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的時間長短。檢測是否有酒精產生的方法: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可與酒精發(fā)生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無關變量有溫度、葡萄糖溶液的濃度、酵母菌活性等,無關變量要求相同適宜。3.實驗中質量分數(shù)為10%的NaOH溶液作用: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保證第三個錐形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產生的CO2所致。裝置乙中B瓶應封口放置一段時間后,再連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目的是使酵母菌將瓶中的O2消耗完,確保是無氧呼吸產生的CO2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二、有氧呼吸1.有氧呼吸概念:指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過程。同有機物在生物體外的燃燒相比,有氧呼吸具有不同的特點:有氧呼吸過程溫和;有機物中的能量經(jīng)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逐步釋放;這些能量有相當一部分儲存在ATP中。2.有氧呼吸場所及反應式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第二階段:線粒體基質第三階段:線粒體內膜總反應式:3.有氧條件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兩個:大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儲存在ATP中。三、無氧呼吸1.無氧呼吸概念:指細胞在沒有氧氣參與的情況下,葡萄糖等有機物經(jīng)過不完全分解,釋放少量能量的過程。2.無氧呼吸場所及反應式場所:細胞質基質。反應式:第一個階段:與有氧呼吸的第一個階段完全相同。第二個階段:丙酮酸在酶(與催化有氧呼吸的酶不同)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轉化成乳酸。乳酸型無氧呼吸常見生物:乳酸菌、動物骨骼肌細胞、玉米胚、甜菜塊根、馬鈴薯塊莖等。酒精型無氧呼吸常見生物:酵母菌、水稻根、蘋果果實等(大部分植物細胞進行酒精型無氧呼吸)。3.無氧呼吸能量的生成及去向無氧呼吸只在第一階段釋放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無氧條件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三個:①未釋放的能量儲存在酒精或乳酸中;②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③釋放的能量少部分儲存在ATP中。四、細胞呼吸的原理及應用1.細胞呼吸方式的判斷(1)呼吸作用中各物質之間的比例關系(以葡萄糖為底物的細胞呼吸):①有氧呼吸:葡萄糖∶O2∶CO2= 1:6:6②無氧呼吸:葡萄糖∶CO2∶酒精= 1:2:2 (酵母菌)葡萄糖∶乳酸= 1:2 (乳酸菌)(2)細胞呼吸方式的判定方法:①不消耗O2a.無CO2產生:只進行產生乳酸的無氧呼吸或種子已死亡b.有CO2產生:只進行產生酒精的無氧呼吸②消耗O2,產生CO2a.O2消耗量=CO2產生量,細胞只進行有氧呼吸或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產生乳酸的無氧呼吸。b.O2消耗量c.O2消耗量>CO2產生量,細胞進行有氧呼吸分解的底物中可能有脂肪參與,其原因是油脂的氧原子含量較糖類中的少,故氧化分解等質量的油脂時,消耗更多的氧氣。2.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影響細胞呼吸的外因:溫度、氧氣、CO2、水分等)①包扎傷口時,需要選用透氣的消毒紗布或“創(chuàng)可貼”等敷料。②釀酒時要先通氣后密封,通氣的目的是讓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密封的目的是讓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進行酒精發(fā)酵。③對花盆里的土壤經(jīng)常進行松土透氣。④糧食儲藏需要的條件是(零上)低溫、低氧和干燥;蔬菜、水果儲藏的條件是(零上)低溫、低氧和適宜的濕度。3.圖像分析①O2濃度=0時,只進行無氧呼吸;②O2濃度>=D點對應O2濃度時,只進行有氧呼吸;③O2濃度=B點對應的O2濃度時,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此時有機物消耗最少,適宜儲藏果蔬。4.液滴移動法的實驗裝置和結果。實驗結果 結論裝置一液滴 裝置二液滴不動 不動 只進行產生乳酸的無氧呼吸或種子已經(jīng)死亡不動 右移 只進行產生酒精的無氧呼吸左移 右移 進行有氧呼吸和產生酒精的無氧呼吸左移 不動 只進行有氧呼吸或進行有氧呼吸和產生乳酸的無氧呼吸左移 左移 種子進行有氧呼吸時,底物中除糖類外還含有脂質5.4《光合作用與能量轉化》一、光合作用的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氧氣的過程。(藍細菌等原核生物也可進行光合作用)產物為(CH2O):CO2+H2O(CH2O)+O2。產物為C6H12O6:6CO2+12H2OC6H12O6+6O2+6H2O。二、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1、提取原理:葉綠體中的色素溶于有機溶劑而不溶于水,可用無水乙醇等有機溶劑提取色素。2、分離原理:各種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的快,反之則慢。3、分離方法:紙層析法4、SiO2作用:使研磨得更充分CaCO3作用:防止葉綠素被破壞。濾液細線(細、齊、直)不觸及層析液:防止色素直接溶解到層析液中葉綠體中色素提取過程中過濾采用的是單層尼龍布,分離使用的是濾紙。5、結果分析色素種類 色素顏色 色素含量 溶解度 擴散速度胡蘿卜素 橙黃色 最少 最高 最快葉黃素 黃色 較少 較高 較快葉綠素a 藍綠色 最多 較低 較慢葉綠素b 黃綠色 較多 最低 最慢三、光合色素的種類和作用(光合色素分布在類囊體薄膜上)(1)種類葉綠素(含量約占3/4) 葉綠素a(藍綠色) 化學特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無水乙醇、丙酮、石油醚等葉綠素b(黃綠色)類胡蘿卜素(含量約占1/4) 胡蘿卜素(橙黃色)葉黃素(黃色)(2)葉綠素a和葉綠素b主要吸收可見光中的紅光和藍紫光,胡蘿卜素和葉黃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四、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1、結構a.雙層膜:內膜、外膜b.基粒:由許多類囊體堆疊而成,類囊體膜上分布有色素和酶。類囊體極大地擴展了受光面積c.基質:含有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少量DNA、RNA和核糖體。2、功能:光合作用的場所五、光合作用的過程1、光反應階段①概念:光合作用第一個階段的化學反應,必須有光才能進行。②場所:葉綠體類囊體的薄膜上。③色素吸收光能的用途:水的光解,ATP的合成④產物:O2,ATP、NADPH⑤能量變化:光能轉化成ATP和NADPH(還原型輔酶Ⅱ)中活躍的化學能暫時儲存起來。2、暗反應階段①概念:光合作用第二個階段的化學反應,有沒有光都能進行,又稱卡爾文循環(huán)。②場所:葉綠體基質。③條件:不需要色素,需要多種酶、ATP、NADPH、CO2④能量變化:ATP和NADPH中活躍的化學能轉化成(CH2O)中穩(wěn)定的化學能。3、光反應與暗反應間的聯(lián)系①物質聯(lián)系:光反應階段產生的ATP和NADPH用于暗反應階段中C3的還原;暗反應為光反應提供ADP、Pi和NADP+。②能量聯(lián)系:光反應階段為暗反應階段提供了活躍的化學能,暗反應將活躍的化學能轉化為糖類等有機物中穩(wěn)定的化學能。③光反應、暗反應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兩者都不能長期獨立進行4、注意事項①光反應產生的 ATP、[H]只能用于暗反應,暗反應所需的 ATP、[H]也只能來源于光反應。②光合作用產生的[H](光反應產生)是 NADPH,呼吸作用產生[H](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階段產生)是 NADH,所以它們不是同一種物質。5、條件驟變對光合作用中各物質的影響條件 NADPH、ATP C3 C5 (CH2O)CO2濃度不變 光照減弱 減少 增加 減少 減少光照增強 增加 減少 增加 增加光照不變 CO2濃度減少 增加 減少 增加 減少CO2濃度增加 減少 增加 減少 增加六、影響光合作用因素(據(jù)圖分析時:光合作用速率隨誰變化,誰就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1、外部因素①光照強度:在一定范圍內光合速率隨光照強度的增大而增大(達到光飽和點后,提高光照強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②CO2濃度:當CO2濃度達到一定值時,光合作用才可以進行。③溫度:主要通過影響酶活性進而影響光合作用④水分和礦質元素2、內部因素:如植物葉片的葉齡、葉綠素含量、酶的活性和數(shù)量、有機物的輸出情況、氣孔導度等。注意:陰生植物的光(或CO2)補償點和光(或CO2)飽和點均低于陽生植物。七、分析變化曲線1、關鍵點①補償點(曲線與橫軸的交點):光合作用=呼吸作用②飽和點(曲線的拐點對應的光照強度/CO2濃度):光合作用達到最大速率。此時再增加光照強度/CO2濃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2、真正(總)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①呼吸速率:當光照強度為0時,只進行呼吸作用,此時CO2的釋放量可表示呼吸速率,如A點(與縱軸的交點)。②凈光合速率:CO2的吸收量即表示凈光合速率。AB段:有CO2釋放,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BC段:有CO2吸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6.1《細胞的增殖》一、細胞增殖:1、概念:細胞通過細胞分裂增加細胞數(shù)量的過程,叫作細胞增殖。2、意義:細胞增殖是重要的細胞生命活動,是生物體生長、發(fā)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3、真核細胞增殖的方式:有絲分裂:真核生物體細胞增殖的主要方式無絲分裂:蛙的紅細胞等特殊細胞的增殖方式(區(qū)別于哺乳動物的成熟紅細胞)減數(shù)分裂:真核生物產生成熟生殖細胞的方式注意:原核細胞以二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二、細胞周期:1、概念: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一下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2、細胞周期分為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兩個階段。3、分裂間期所占時間長(大約占細胞周期的90%——95%),分裂間期為分裂期進行活躍的物質準備,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同時細胞有適度的生長。4、分裂間期分為:①G1期:進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為S期DNA的合成做準備。②S期:進行DNA的復制。③G2期:繼續(xù)進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為分裂期做準備。注意:①只有能連續(xù)分裂的細胞才有細胞周期,如發(fā)育中的受精卵、根尖分生區(qū)細胞、莖的形成層細胞等;高度分化的細胞不再繼續(xù)分裂,如神經(jīng)細胞、精子等不具有細胞周期。②一般來說,細胞種類不同,其分裂間期和分裂期所持續(xù)的時間各不相同,一個細胞周期持續(xù)的時間也不相同。三、有絲分裂:1、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的主要特點:(1)前期特點:(膜仁消失現(xiàn)兩體)①出現(xiàn)染色體、出現(xiàn)紡錘體②核膜、核仁消失。③染色體散亂地分布在細胞中心附近。④每條染色體都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2)中期特點:(形定數(shù)晰赤道齊)①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最清晰。 ②所有染色體的著絲粒都排列在細胞中央的一個平面赤道板上(位置)故中期是進行染色體觀察及計數(shù)的最佳時期。(3)后期特點:(粒裂數(shù)增均兩極)①著絲粒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并分別向兩極移動。②染色體特點:染色單體消失,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4)末期特點:(兩消兩現(xiàn)新壁建)①染色體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現(xiàn)。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現(xiàn)細胞板,并擴展形成成分隔兩個子細胞的細胞壁。注意:染色體數(shù)量就看著絲粒數(shù)量,DNA含量看多少個條狀結構,姐妹染色單體數(shù)等于叉數(shù)乘2。2、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區(qū)別:(1)前期 紡錘體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細胞由細胞兩極發(fā)出紡錘絲構成紡錘體;動物細胞由位于細胞兩極的兩組中心粒周圍發(fā)出星射線構成紡錘體(2)末期 細胞質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細胞出現(xiàn)細胞板,細胞板向四周擴展形成細胞壁,分成兩個子細胞;動物細胞由細胞膜向內凹陷,縊裂成兩個子細胞此外,還需注意的是動物細胞在分裂間期要進行中心體的復制。3、有絲分裂過程中DNA數(shù)量、染色體數(shù)量、染色單體數(shù)、每條染色體上DNA數(shù)變化:4、細胞DNA、染色體、染色單體含量變化柱狀圖: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jīng)過復制,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親子代細胞核遺傳物質完全相同,保證了遺傳的穩(wěn)定性。實驗: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1)實驗原理: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最重要的變化是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shù)量變化。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染液)染成深色。(2)方法步驟:解離——漂洗——染色——制片(3)解離液成分:質量分數(shù)15%鹽酸+體積分數(shù)95%酒精按1:1混合解離目的:殺死細胞,使染液進入細胞、使組織中細胞相互分離(主要)漂洗目的:洗去藥液,防止解離過度。注意:(1)經(jīng)過解離后的細胞都為死細胞。(2)在這個實驗中,在顯微鏡下所觀察到的細胞處于分裂間期的細胞是最多的,因為間期占了細胞周期的大部分時間。7、無絲分裂特點:在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無絲分裂的典例:蛙的紅細胞四、細胞不能無限長大(補充內容):1、生物體體積增大的原因:細胞體積增大和細胞數(shù)目增多。2、限制細胞長大的原因:①細胞表面積與體積之比限制了細胞的長大。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表面積越小,細胞的物質運輸?shù)男示驮降?,細胞不能獲得足夠的養(yǎng)料和能量來滿足代謝的需求②細胞的核質之比限制了細胞的長大。細胞核是遺傳和代謝的控制中心,細胞核所控制的細胞質范圍是有一定限度的。6.2《細胞的分化》一、細胞分化及其意義1.細胞分化概念: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2.細胞分化特點:普遍性:細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現(xiàn)象;持久性:細胞分化貫穿于生物體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且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穩(wěn)定性:一般來說,分化的細胞將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狀態(tài),直到死亡;遺傳物質不變性:分化后的細胞的遺傳物質一般不變。3.細胞分化的實質/根本原因:基因選擇性表達。細胞分化是細胞中的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即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不同種類的細胞中遺傳信息的表達情況不同。4.細胞分化的意義①是生物個體發(fā)育的基礎。②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于提高生物體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5.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的關系項目 細胞分裂 細胞分化原因 細胞增殖需要 基因選擇性表達結果 細胞數(shù)目增多 細胞種類增多意義 保持了親、子代間遺傳的穩(wěn)定性 保證了生物體正常發(fā)育聯(lián)系 細胞分裂是細胞分化的基礎,兩者往往是相伴相隨的,隨分化程度加大,分裂能力逐漸下降二、細胞的全能性1.植物組織培養(yǎng)實驗結論: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fā)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非洲爪蟾的核移植實驗結論:已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2.全能性概念:細胞經(jīng)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產生完整有機體或分化成其他各種細胞的潛能和特性。3.細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細胞內含有生物生長發(fā)育所需的全套遺傳物質。4.細胞全能性應用:快速繁殖花卉蔬菜、拯救瀕危物種。5.干細胞①概念:動物和人體內仍保留著少數(shù)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細胞。②干細胞分類:全能干細胞——胚胎干細胞多能干細胞——造血干細胞專能干細胞——神經(jīng)干細胞③細胞分化與細胞全能性的關系一般來說,細胞分化程度越高,具有的全能性越低。植物細胞>動物細胞受精卵>生殖細胞>干細胞>體細胞6.3《細胞的衰老和死亡》一、細胞衰老的特征1.細胞衰老的概念:細胞衰老的過程是細胞的生理狀態(tài)和化學反應發(fā)生復雜變化的過程,最終表現(xiàn)為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發(fā)生變化。2.細胞衰老的特征(一大一小一多兩低)①細胞內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②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低。③細胞內多種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減慢,新陳代謝速率減慢。④細胞核的體積增大,核膜內折,染色質收縮,染色加深。⑤細胞內的色素逐漸積累,妨礙細胞內物質的交流和傳遞。細胞衰老的原因1.自由基學說①本質:異?;顫姷膸щ姺肿踊蚧鶊F②來源:③作用機理:攻擊磷脂分子,損傷生物膜;攻擊DNA,可能引起基因突變;攻擊蛋白質,使蛋白質活性下降,導致細胞衰老。2.端粒學說①端粒本質:DNA—蛋白質復合體。②端粒位置:染色體的兩端。③作用機理: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細胞分裂后會縮短一截。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內側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會受到損傷,使細胞活動趨向異常。三、細胞衰老與個體衰老的關系1.單細胞生物:細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個體的衰老或死亡。2.多細胞生物①細胞的衰老和死亡不等于個體的衰老和死亡。②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個體衰老的過程也是組成個體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3.細胞衰老是人體內發(fā)生的正常生命現(xiàn)象,正常的細胞衰老有利于機體更好的實現(xiàn)自我更新。四、細胞的死亡1.細胞死亡:包括凋亡和壞死等方式。以凋亡為主。2.細胞凋亡(主動死亡、受基因控制、對生物體是有利的)①概念: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②類型3.細胞壞死:在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如極端的物理、化學因素或嚴重的病理性刺激的情況下,由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4.細胞自噬概念:在一定條件下,細胞會將受損或功能退化的細胞結構等,通過溶酶體降解后再利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