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我們不亂扔教學目標:1.感受干凈整潔的環境帶給人的良好體驗,體會保持公共衛生的重要性,懂得維護公共衛生是一種文明和責任的體現,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觀念和愛護環境的公德意識。2.能主動關注身邊的衛生問題,認識到不講公共衛生行為帶來的負面影響,初步形成維護公共環境的責任意識。3.學會保持公共衛生的具體做法并能主動解決實際問題,養成愛護公共衛生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點:1.引導學生感受干凈整潔的環境給人帶來的良好體驗,認識到不講公共衛生行為帶來的負面影響,懂得保持公共衛生的重要意義。2.幫助學生學會保持公共衛生的具體做法,指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解決實際問題,養成愛護公共衛生的良好習慣。教學難點:1.幫助學生體會、理解并認同愛護公共衛生的重要意義,激發其主動維護公共衛生的責任意識。2.引導學生日常能堅持做到愛護公共衛生,逐步養成良好習慣。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前收集附近的公園、菜場、小區等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對比圖片和影像資料,制作“我的觀察記錄”單;設計制作“衛生小達人”勛章2.學生準備:觀察和記錄生活中不講公共衛生的現象,完成“我的觀察記錄”單。教學時數: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播放一段關于城市環境變化的視頻,從干凈整潔的街道到布滿垃圾的角落,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變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影響?引出課題《我們不亂扔》。二、講授新課板塊一:我喜歡哪個地方1.觀察體驗:整潔環境人人愛。(1)觀察對比。教師出示教材中的圖片,學生觀察圖片的不同,用畫“笑臉”和“哭臉”的方式,交流身處不同場景中的感受。(2)展示交流。學生以照片、視頻、繪畫等方式分享自己課前發現的干凈整潔的公共所。(3)欣賞體驗。教師播放課件,呈現各種干凈整潔場所的電子圖片相冊,配上舒緩的音樂,讓學生在欣賞中體驗干凈整潔的公共環境帶來的愉悅。(4)活動小結:整潔的環境人人愛,臟亂的環境使人不愉快。我們要努力讓身邊的公共環境保干凈整潔。板塊二:這樣可不行1.情景表演。利用教材第56頁的場景圖創編簡短的生活情景,請學生上臺表演“有痰不吐很難受”“想扔垃圾找不到垃圾桶”時的困境。2.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身處這樣真實的困境怎么辦,并在討論中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有痰不吐很難受”時,要尋找適合的地方吐痰,而不是隨地吐痰;“想扔垃圾,身邊沒有垃圾桶"時,仍要將垃圾帶走,直到找到垃圾桶再扔掉。3.調查交流:尋找解決好辦法。(1)分組交流。學生分小組交流“我的觀察記錄”單上記錄的生活中不講公共衛生的現象,以及可能帶來的危害。(2)討論分析。學生根據調查的真實問題提出建議,教師相機補充相關照片或視頻,幫助學生直觀感受不講公共衛生所造成的環境臟亂、病菌傳播、生活不便等負面影響。(3)共同約定。根據學生交流后的建議,教師指導學生形成一個“共同的約定”,倡議大家都能加入維護公共環境衛生的行動中。三、課堂總結1.教師小結:大家都是公共場所的主人,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了身邊的公共衛生存在的問題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并且找到了解決的辦法。讓我們大家一起共同愛護公共環境!2.學習守則。教師出示《中小學生守則》第4條,學生結合《中小學生守則》的內容,再次交流對愛護公共衛生的認識。四、活動延伸1.小隊活動。學生組成小隊,一起走進社區等公共場所,尋找身邊存在的不文明行為,進行觀察記錄,并與同學討論對策。2.制作文明手冊。教師可將學生的觀察記錄表進行歸類和總結,裝訂成冊,作為班級的文明手冊,供大家學習。第二課時一、導入新課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對比鮮明的圖片:一張是干凈整潔的公園,另一張是垃圾遍地的街道。引導學生討論:你喜歡哪個環境?為什么?這樣的環境變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從而引出本課主題——我們不亂扔。二、講授新課板塊一:我能做到的……1.發起尋找“衛生小達人”活動。我們要保持公共衛生,愛護公共環境。誰是我們班的“衛生小達人”呢?2.討論成為“衛生小達人”標準。(1)分析交流。教師出示教材第57頁的插圖,請學生談談對圖中做法的看法,說說這些做法好在哪里。(2)小組討論。學生分組討論“衛生小達人”的標準,教師巡視指導。(3)全班交流。小組代表發言,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掌握愛護公共衛生的正確做法,并將學生討論出來的標準呈現在“文明衛生花”上。3.尋找“衛生小達人”。(1)對照標準,持續觀察。學生參照標準,進行為期一周的持續觀察和踐行。(2)改善行為,積極自薦。學生對照標準進行自評,反思自己的公共衛生行為習慣,同時改進自己做得不夠好的方面。4.點贊“衛生小達人”。(1)同學提名“衛生小達人”。學生進行自薦和互薦。教師隨機追問推薦理由。(2)家長提名“衛生小達人”。播放采訪家長的視頻,教師表揚能在公共場所主動踐行良好公共衛生習慣的學生。5.表彰“衛生小達人”。(1)教師給堅持踐行愛護公共衛生習慣的學生頒發"衛生小達人"勛章。(2)互動采訪。老師、同學采訪“衛生小達人”,旨在充分發揮榜樣的示范帶頭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實際行動愛護公共環境衛生。6.活動總結:小行動,大改變。文明之花將因你們的實際行動而綻放!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為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而努力!版塊二:不只是為了干凈1.創設情境。今天我們將跟著小潔開展一次研學之旅。讓我們一起出發吧!(教師設定虛擬人物小潔。)2.討論交流。聚焦場景一,圍繞“研學前,還應該帶什么?”展開討論。(1)呈現場景。課件出示教材第55頁下面第一幅圖“研學前準備物品”的場景,播放研學前小潔與家人商量研學所需物品的音頻。畫面在定格小潔準備垃圾袋的圖片上。(2)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經歷,交流為什么要帶好垃圾袋。(3)小結提升。課件出示“環保小精靈”的溫馨提示,播放音頻:小小垃圾袋,有著大作用,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保持公共環境的衛生。3.辨析交流。聚焦場景二,圍繞“研學時,這樣做對嗎?”展開辨析。(1)呈現場景。課件出示教材第55-56頁繪本故事中“研學時同學隨手亂丟垃圾”的場景,播放小潔與同學的對話音頻,畫面定格在滿地垃圾的圖片上。(2)辨析對錯。學生對故事中同學對待公共衛生的不同做法展開討論,分享自己的看法。(3)小結提升。課件出示“環保小精靈”的溫馨提示,播放音頻:小小的行為背后是一個人公共衛生習慣的體現,更是一個人文明素養的反映。4.思考交流。聚焦場景三,圍繞“研學后,垃圾應該放在哪里?”分享經驗。(1)呈現場景。課件出示教材第57頁繪本故事“研學結束時同學們處理垃圾”的場景,播放小潔與同學們的對話音頻,畫面定格在小潔主動進行垃圾分類的圖片上。(2)分享方法。學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分類處理垃圾的做法,教師點撥引導。(3)小結提升。課件出示“環保小精靈”的溫馨提示,播放音頻:垃圾分類,人人有責。讓我們一起主動愛護公共環境衛生,做一個具有文明素養的公民。三、課堂總結1.誦讀兒歌。教師將學生交流的具體做法進行整理,編成一首兒歌呈現在課件上,引導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誦讀。小朋友們講衛生,果皮紙屑不亂扔。垃圾分類要認真,文明習慣早養成。2.教師總結:不亂扔垃圾是每一位公民應該做到的文明行為,也是人人應該盡到的一份責任。四、延伸拓展教師引導學生遷移思考:我們在參加研學活動或其他校外活動時,應該怎么做呢?請學生為自己的校外實踐活動制作“愛護公共衛生小貼士”。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