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你的名字叫什么》教學設計課型:唱歌設計者:一、目標確定的依據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領域二:表現——演唱能夠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樂于參與音樂表現和創造活動。領域三:創造——即興編創通過音樂藝術實踐,有效提高音樂素養,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2.教材分析《你的名字叫什么?》是一首天真的富有童趣的創作歌曲,四二拍,宮調式,一段體結構。歌曲的節奏規整,多為一音一字,詞曲結合緊密,以親切的詢問名字的方式,自報姓名,互相認識,作為友誼的開始。這首歌采用有問有答的方式,配上活潑的插圖,更平添了幾分親切感,縮短了學生從幼兒園到小學之間的心理距離。3.學情分析為了做好小學與幼兒園學習的銜接,使一年級新生能愉快地適應小學音樂課堂的學習方式,入學的第一課突出“好朋友”這一人文主題,用生活經驗創編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把說、拍“XXX”的節奏型融入歌曲學習之中,以有趣的音樂方式展開教學活動,使音樂學習的過程,成為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親密交流、消除陌生感和距離感的過程。二、學習目標⒈能夠用正確的歌唱姿勢、自然的聲音、愉快整齊地演唱《你的名字叫什么》。⒉能和著歌曲的基本節拍,有規律地說、拍“X XX”的節奏,能在簡單的音樂實踐活動中表現出自信和興趣,能用簡單的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3.認識木魚,并嘗試用木魚為歌曲伴奏。三、教學設計學習 目標 學習流程 學習活動 評價要點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調節課堂氣氛,為歌曲中的節奏練習做準備。 導入部分 模仿老師的節奏進行拍奏。 歡迎同學們來到我們的音樂課堂! 上課前,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 我們用節奏當做我們的暗號,老師打出節奏,請你們和老師打出相同的節奏,節奏正確,我們就能成為好朋友! 注意力集中,能否準確模仿出老師的節奏。⒈能夠用正確的歌唱姿勢、自然的聲音、愉快整齊地演唱《你的名字叫什么》。 ⒉能和著歌曲的基本節拍,有規律地說、拍“X XX”的節奏,能在簡單的音樂實踐活動中表現出自信和興趣,能用簡單的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 新知新學 活動一:初聽歌曲 1.自由回答問題。 2.回答問題,并介紹自己的名字。 活動二:學唱歌曲 模仿老師按節奏朗讀歌詞。 模唱歌詞 隨老師只張嘴不出聲進行模唱。 思考老師的問題,并按照節奏回答自己的名字。 3.逐句學唱。 ①第一句的“叫什么”音調往上走,第二句的“叫什么”音調往下走。 ②練習唱,唱準發音“di”。 ③分組練習唱準長音“你” 4.和老師進行對唱。 5.分小組、分男女生完整演唱。 6.同桌兩個合作演唱。 活動一:初聽歌曲 1.聽完這首歌曲,你的心情怎么樣?是開心還是不開心的? 2.你聽到這首歌在唱什么了嗎? 歌曲中的小朋友是如何自我介紹的呢? 活動二:學唱歌曲 (一)按節奏朗讀歌詞 ①X X | X X | X. X | X - | 你 的 名 字 叫 什 么 ②X X | XX X | 我 叫 王老 師 X X | XX X| 我 叫 王老 師 ③X.X | X X | X X | x 0| 你 的 名 字 真 好 聽 (二)默唱歌詞 1.下面,我們只張嘴不出聲的跟著歌曲中的小朋友唱出歌詞,小耳朵要聽好了,我們的口型要和他的口型要一致啊!(師示范) 2.歌中還有什么其他的聲音? 接下來,我們加入歌詞來練習一下,要記住:名字是三個字的要拍手三下,兩個字的拍手兩下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用歌聲唱出來吧! 3.跟琴逐句學唱 ①聽一聽第一句和第二句一樣嗎?有什么不同呢? ②強調“的”唱“di” ③唱最后一句的時候注意“你的”和“聽”這三個字。“你”字后面有一個小點點,要記得唱的稍微長一些,“的”字唱的清而短,而“聽”字要不要唱的太長。 4.師生對唱互相問答 5.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6.兩人或分小組演唱 音準、節奏準確,演唱狀態積極。 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表現出對音樂活動的興趣。3.認識木魚,并嘗試用木魚為歌曲伴奏。 拓 展 部分 觀察老師示范木魚的使用方法 生使用木魚為歌曲伴奏 這種“以歌問名”的方法你學會了嗎? 這么有趣的歌曲如果加上好聽的小樂器,效果一定很好,今天,老師就帶來了一個小樂器——木魚。 下面,讓我們在拍手的地方,用木魚來替代,邊唱邊敲木魚為歌曲來伴奏吧。 認真觀察老師的演奏方法。 在正確的地方準確的演奏。板書設計 你的名字叫什么 王小花 劉芳 XX X XX作業設計 基礎類:用這首歌結交新朋友。拓展類:實踐類:教學反思:這首歌曲是小學音樂的第一堂課,通過演唱的方式來相互認識,學生的興趣還是比較高漲的。歌詞只有一句,但有三個旋律,在沒有充分區分這三段旋律的不同就學唱學生容易唱混,尤其是四分音符和四分附點音符的“你”字。所以歌詞的節奏非常重要。應該在節奏準確的基礎上再進行旋律的學習,多聽多練。《音樂是我好朋友》教學設計課型:唱歌設計者:一、目標確定的依據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領域二:表現——演唱能夠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樂于參與音樂表現和創造活動。領域三:創造——即興編創通過音樂藝術實踐,有效提高音樂素養,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2.教材分析《音樂是我好朋友》是人音版小學一年級第一單元的唱歌課,旋律明快、歌詞簡單。歌曲采用2/4拍的節奏,這種強弱的節拍模式,方便兒童理解與跟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基礎節奏感和音樂感。3.學情分析一年級的學生擁有活潑好奇的天性,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這使得他們在學習歌曲《音樂是我好朋友》時更加主動。這個階段的孩子的認知和語言能力正在快速發展,他們能夠理解和記憶簡單的旋律和歌詞。但由于一年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教學活動的設計也要更加豐富多樣,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性,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更好地開展音樂課堂的學習。二、學習目標1.能夠用輕松的情緒、歡快的聲音演唱《音樂是我好朋友》。2.能夠跟隨音樂節拍進行拍手,鍛煉節奏感。3.通過互動,鍛煉人際交往和情感表達的能力。三、教學設計學習目標 學習流程 學習活動 評價要點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調動學習興趣 導入部分 認真觀看視頻,感受音樂歡快的氛圍。 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1.播放視頻,調動氛圍 師:視頻中的他們十分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那你覺得音樂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上課的工具?學習的對象?朋友?) 2.語:我們一起來聆聽歌曲《音樂是我好朋友》 注意力是否集中,回答問題是否積極。1.能夠用輕松的情緒、歡快的聲音演唱《音樂是我好朋友》。 2.能夠跟隨音樂節拍進行拍手,鍛煉節奏感。 新知新學 活動一:聆聽歌曲 1.初次聆聽 回答問題(快樂地) (四二拍) 2.歌曲節拍 隨老師的要求按照強弱規律拍奏。 3.復聽歌曲,回答問題 (唱歌、跳舞、做游戲) 4.再次聆聽。回到問題。 (拍手的聲音) 活動二:節奏練習 1.模仿老師拍節奏。 2.隨老師用快樂的情緒有節奏的朗讀歌詞。 活動三:學唱歌曲 1.跟著老師琴哼唱歌曲旋律。 2.隨老師琴嘗試唱歌詞。 3.加入拍手動作。 4.師生合唱 老師唱甲的部分,學生唱乙的部分,合的部分師生一起唱 5.學生根據伴奏演唱歌曲。(注意節奏要準確。) 6.完整演唱 活動一:聆聽歌曲 1初次聆聽 師:初次聆聽,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么樣? 歌曲的節拍是幾幾拍?(四二拍) 2.歌曲節拍 師:四二拍表示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唱(奏)二拍。 3.播放歌曲,提出問題 師:仔細聆聽,“我”和“我的音樂朋友”會一起干什么事呢? 4.再次播放,提出問題。 師:再次聆聽,除了歌聲,歌曲中還有什么聲音? 活動二:節奏練習 1.教師示范節奏。 2.朗讀歌詞 師:請帶著快樂的情緒讀一讀這首歌的歌詞。 活動三:學唱歌曲 1.老師彈奏歌曲旋律。 2.教師邊彈琴邊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3.加入拍手動作。 4.師生合唱 老師唱甲的部分,學生唱乙的部分,合的部分師生一起唱 5.播放歌曲伴奏,唱完后,老師幫助學生糾正不準確的讀音。 6.完整演唱 認真聆聽,積極回答問題。 節奏穩定準確。 聲音優美動聽,節奏準確,音準正確,情緒到位。3.通過互動,鍛煉人際交往和情感表達的能力。 拓 展 部分 小組合作,編創動作。 2.分小組到臺前展示。 提出要求,為歌曲編創動作。 組織學生分組展示。 主動合作,積極展示。板書設計 音樂是我好朋友 節奏練習:作業設計 基礎類:跟家長唱一唱,拍一拍。課后反思:本課歌曲是這個學期學生接觸的第二首歌曲,對于第一首歌曲的四個樂句變成了六個樂句,旋律的變化也豐富了,對于一年級的孩子啊來講是個考驗,所以老師在教授的過程中要多對比,讓學生多練習。在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歌曲。《口哨與小狗》教學設計課型:聆聽 情景表演設計者:一、目標確定的依據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學習任務2:聆聽音樂聆聽或表現音樂的過程中,能根據音樂的情緒自然流露出相應的表情或做出體態反應,說出音樂的情緒的相同于不同,簡要描述音樂表現的形象月內容。在聆聽音樂時能保持安靜,注意力集中,參與音樂活動時能專注于音樂,不干擾他人。學習任務3.情景表演能根據音樂特點進行動作創編或者即興表演,于同伴一起體驗表現造型,扮演角色的樂趣,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感。、2.教材分析《口哨與小狗》又名為《吹口哨的少年與小狗》,由美國作曲家普萊亞作于1905年,是一首通俗管弦樂小曲,描繪了小主人與小狗在林蔭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調輕松、活潑、形象逼真、可愛。樂曲為三段體曲式:A+B+A。主題A的主旋律由口哨聲完成,運用了大量的附點音符與三連音,音樂顯得十分活潑而富于彈跳性,表現了小主人與小狗在林蔭道上散步的情景。主題B轉到F大調,主旋律由其它樂器演奏,音樂輕松愉快,與主題A形成了對比,表現了小狗和主人游戲的情景。3.學情分析一年級的學生處在《音樂課程標準》設定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第一學段的開始階段。這個學段的孩子思維活躍、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絕大多數樂于參與音樂活動,所以我會給他們更多的音樂展示空間,激發和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在手腦并用的情境中以音樂表演的方式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樂曲的美感。并培養他們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的精神。二、學習目標1.感知樂曲帶來的快樂情緒,發揮想象力。2.知道樂曲由不同結構構成,并能做出相應變化的表演。3.喜愛情景表演,感受與老師、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三、教學設計學習 目標 學習流程 學習活動 評價要點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調動興趣,引出課題。 導入部分 生:“小狗”。 學生初步欣賞樂曲 輕快、開心…… 有口哨、結尾處有狗的叫聲) 一、導入 1.談話導入活動,進行手偶表演。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拿出小狗布偶) 師:“今天我們要一起做游戲,在做游戲之前,小狗說要送給大家一首好聽的音樂,我們來聽聽吧!”(老師隨音樂進行手偶表演) 2.初步欣賞樂曲,感知樂曲的內容和情緒特點。 師:“這首音樂給你什么感覺?”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音樂中聽到了什么?” 3.揭題:《口哨與小狗》 師:你們剛才聽的這首曲子就是美國作曲家普萊亞專門為口哨譜曲的,名字就叫《口哨與小狗》。 聆聽狀態積極認真,回答問題主動,貼切。1.感知樂曲帶來的快樂情緒,發揮想象力。 2.知道樂曲由不同結構構成,并能做出相應變化的表演。 新知新學 活動一:初聽樂曲,小游戲。 聽到口哨聲——女同學踏步;沒有口哨聲——男同學踏步。 (2次) (第1和第3) (1次) (第2次) 活動二:分段聆聽 隨老師畫線形圖 2次 (1)聆聽第二樂段,思考并回答問題。 (2) 一起做舞蹈動作 (1)聆聽思考并回答問題。兩段 (2)3聲 小鳥 隨音樂做動作。 樂曲中小鳥叫的地方做飛翔的動作,小狗叫的地方做小狗跳的動作,結尾擺造型。 活動一:初聽樂曲,小游戲。 1.師:老師請小朋友一起來做個游戲,愿意嗎?請聽好游戲的規則:當聽到樂曲中的口哨聲出現的時候,請女同學隨著音樂踏步;沒有口哨時,請男孩子隨著音樂踏步 2.播放樂曲,學生隨音樂律動。 (1)師:剛才女同學走了幾次呀 分別是哪兩次? 男同學走了幾次? 是第幾次? (2)師:這就說明這首樂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較相似的,對嗎?說明樂曲的結構形式是ABA 活動二:分段聆聽 1.第一樂段: (1)提問: 師:這段音樂有口哨聲嗎?聽起來心情怎么樣? 師:這段樂曲的主旋律共重復了幾次? 2.第二樂段: (1)第二段樂曲有口哨聲嗎?這段樂曲聽起來是什么樣的感覺?你覺得這段音樂主人和小狗像是在做什么? (2)教師教學生跳舞做游戲。 3.第三樂段: (1)這段音樂有口哨聲嗎?它的主旋律有幾段?這段音樂描述的是什么情景呢? 教師總結:第三段講述了他們散步回家的路上小鳥和小狗歡樂的叫聲。 (2)在樂曲中小狗叫了幾聲?誰來模仿一下 …… 除了小狗的叫聲,還有什么聲音? 認真聆聽,積極回答問題 認真聆聽,積極回答問題,和老師同學配合完成舞蹈和情景表演。3.喜愛情景表演,感受與老師、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 拓 展 部分 情景表演 1.小組商量分配角色。 2.回顧音樂,商討表演的順序。 散步——游戲——回家 3.隨音樂驚醒情景表演。 情景表演: 提出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 角色分配:小主人一人 小狗一只 小鳥若干 主動合作,相互配合,大膽展示。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樂曲《口哨與小狗》,它的大部分旋律是用我們人的身體為樂器發出來的口哨聲來呈現的。希望同學們也能和自己的動物朋友們創作出屬于你們的樂曲。板書設計 口哨與小狗 樂曲結構 A+B+A’ 角色分配 小主人 小狗 小鳥作業設計 基礎類:嘗試用吹口哨的方式吹吹學過的歌曲。課后反思:在教學設計中,我意在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發展音樂的感受能力,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會聽、會想、會說、會演。按照這個思路,課堂上我一是引導學生進行對“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體會創編的樂趣:二是通過學習舞蹈的動作過程中運用多種手段使學生初步了解樂曲的結構、旋律和內容:三是把教學活動的內容和生活實際相聯系,喚起學生對于寵物的愛心情感,這種體驗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孩子們沉浸在了一種游戲般的歡快之中,不知不覺就接受了音高、節奏、聽辨、協調統·等等綜合音樂能力的訓練。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堅持以音樂為本,倡導完整而充分的聽,并將其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突出音樂聽覺體驗。但是,要培養二年級學生認真、安靜聆聽的習慣,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是個很大的問題,對此我主要采用“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興表演等與音樂相關的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聆聽的興趣。而培養聆聽音樂的好習慣,最主要就是讓學生會聽音樂,熟悉音樂。于是在課的一開始,我沒有過多的語言介紹,也沒有運用過多教學手段,采用開門見山式的導入,設計問題,直接讓學生坐端正安靜的初聽全曲,奠定了學生安靜聆聽的基礎。當然聆聽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帶著問題去聽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欣賞時,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隨著遍數的增加問題逐漸加深難度,讓學生不斷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后,我先讓學生對樂曲結尾的口哨聲和狗叫聲,進行想象討論,從而引入到A段主題音樂,然后讓學生熟悉A段主題音樂,用動作表示聽到主題音樂的次數,孩子們很喜歡這樣聽節奏走動,會跟著音樂的變化做一些自編自導的動作,甚至表情。讓孩子們自由、自主地活動,能在很大程度地減少學生的習慣性模仿和從眾,真正輕松愉快的學習。通過反思,我覺得這節課美中不足的是我在課堂的語言還是需要再精煉一些,學生的活動再豐富一點,趣味一點。《快樂進行曲》教學設計課型:聆聽設計者:一、目標確定的依據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學習任務2:聆聽音樂聆聽或表現音樂的過程中,能根據音樂的情緒自然流露出相應的表情或做出體態反應,說出音樂的情緒的相同于不同,簡要描述音樂表現的形象與內容。能隨進行曲、舞曲、搖籃曲等音樂進行律動、舞蹈。在聆聽音樂時能保持安靜,注意力集中,參與音樂活動時能專注于音樂,不干擾他人。2.教材分析《快樂進行曲》是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一首欣賞課。該樂曲是一首管弦樂,由陳良作曲,根據《紅領巾之歌》改編而來。全曲輕松歡快,能夠幫助學生在歡樂的樂曲聲中快樂的學習。3.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力強,針對這一學段學生,要多采用歌、圖片、游戲等相結合的綜合手段,對學生進行直觀教學。在日常教學中,應注重營造愉悅、歡快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活動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進行有效的學習。二、學習目標1.欣賞歌曲《快樂進行曲》,感受其中的歡樂氛圍。2.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用動作有節奏的表現音樂。3.能夠在音樂中感受與他人合作的快樂。三、教學設計學習 目標 學習流程 學習活動 評價要點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欣賞歌曲《快樂進行曲》,感受其中的歡樂氛圍。 導入部分 1.隨音樂律動。 2.思考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1.播放課堂律動的課件,要求學生隨音樂律動。 2.提問音樂帶給你的情緒體驗師什么?引出本課課題《快樂進行曲》。 律動表現大膽認真,回答問題主動,貼切2.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用動作有節奏的表現音樂。 3.能夠在音樂中感受與他人合作的快樂。 新知新學 活動一:聆聽樂曲 1.思考并回答問題。 (很快樂的在走路) 2.聆聽思考并回答。(前邊和后邊音樂相似,中間不同。) 3.聆聽音樂按照老師要求做動作。 活動二:聆聽了解演奏樂器 1.思考回答問題。 隨老師模仿兩種樂器的演奏方式。 隨音樂按照老師的要求變換樂器的演奏姿勢。 活動三:音樂游戲 隨音樂游戲。 活動一:聆聽樂曲 1.聆聽樂曲好像人們在做什么事情? 2.再次聆聽,音樂有沒有相似的地方?再什么位置? 3.第三次聆聽,相同的地方隨音樂有節奏的點頭,中間部分做你認為優美的動作。 活動二:聆聽了解演奏樂器 1.你聽出這首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2.介紹吹管樂器和拉弦樂器。 再次播放音樂。 活動三:音樂游戲 師:我們一起玩游戲吧!將快樂進行下去。 第一部分音樂:跟隨音樂有節奏的走一走。 第二部分音樂:找到伙伴,問個好,抱一抱。 第三部分相同的音樂:聽音樂,有節奏的走回到自己的座位 認真聆聽,積極回答問題 學習模仿注意力是否集中。 走路是否有節奏,游戲過程中能否相互歉然、相互合作。3.能夠在音樂中感受與他人合作的快樂。 拓 展 部分 小組合作討論商量。 分組展示。 師:我們還可以怎樣做?與同伴合作一起演一演。 大家能否積極認真討論。快樂合作。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了歌曲《快樂進行曲》,希望同學們每天都能如此歡樂!板書設計 快樂進行曲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相同作業設計 基礎類:將快樂延續下去。課后反思:本課樂曲結構明顯,通過律動游戲等方式學生能夠感受到樂曲的再現,并且明白樂曲是由三部分構成。同時在本課中嘗試讓學生理解吹管樂器和拉線樂器,雖然學生對兩種樂器的音色區分上不明確,但在演奏姿勢上對兩類樂器有了清晰的對比,并在模仿演奏的過程中非常的愉悅,為今后這方面的學習做好鋪墊準備。《你我都是好朋友》教學設計課型:音樂游戲設計者:一、目標確定的依據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學習任務1:趣味唱游能用正確的姿勢、自然的聲音,有感情的獨唱或齊唱,能在演唱中加入適當的動作進行表演。能按照要求隨音樂進行動作模仿、音樂游戲、角色扮演和舞蹈表演等,用身體律動表現音樂的基本要素。能遵守游戲規則,初步建立合作意識。在唱游活動中能夠根據老師或指揮提示,做出正確的反應。2.教材分析《你我都是好朋友》是人音版小學一年級第一單元中音樂游戲的內容。歌曲采用2/4拍的節奏,這種強弱的節拍模式,方便兒童理解與跟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基礎節奏感和音樂感3.學情分析這個階段的孩子的認知和語言能力正在快速發展,他們能夠理解和記憶簡單的旋律和歌詞。但由于一年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教學活動的設計也要更加豐富多樣,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性,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更好地開展音樂課堂的學習。二、學習目標1.能用自然、輕松、愉悅的聲音演唱歌曲《你我都是好朋友》。2.邊唱歌曲邊做動作交朋友,明白要有禮貌的進行人際交往。3.能夠積極參與音樂游戲,大膽表現自己。三、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對歌曲的學習,指導學生指導如何促進人際交往和情感表達。難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游戲,培養學生的主動感。三、教學設計學習目標 學習流程 學習活動 評價要點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激起學習興趣。 導入部分 認真觀看,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朋友) 播放海綿寶寶動畫片。 你知道他們倆的關系是什么嗎?親戚?朋友? 出示課題《你我都是好朋友》 認真觀看,積極回答問題。1.能用自然、輕松、愉悅的聲音演唱歌曲《你我都是好朋友》。 2.邊唱歌曲邊做動作交朋友,明白要有禮貌的進行人際交往。 3.能夠積極參與音樂游戲,大膽表現自己。 新知新學 活動一:學唱歌曲 1.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2.思考回答問題(稍慢) 3.隨老師拍一拍。 4.有節奏的朗讀歌詞。 跟隨老師的琴練習唱一唱。 集體唱,分組唱,分男女生唱 活動二:音樂游戲 1.四名同學到臺上表演,其余同學演唱歌曲。 2.女生表演,男生演唱。 3.男生表演,女生演唱。 活動一:學唱歌曲 1.你的好朋友是誰?可以向我們介紹一下嗎? 2.聆聽音樂 師:這首歌曲的速度如何? 3.跟著老師隨節奏拍一拍: 4.朗讀歌詞 師:同學們,請你們一起來讀一讀。 5.教唱歌曲。 活動二:音樂游戲 游戲要求: 游戲第一步:四名同學站在臺上,面向大家,邊唱歌邊尋找自己的朋友。 游戲第二步: 找到好朋友,拍拍手。 游戲第三步: 交換位置,重復游戲。 聲音自然、情緒愉悅。 學習積極,態度認真。 積極配合,大膽展示。3.能夠積極參與音樂游戲,大膽表現自己。 拓 展 部分 同桌兩個商討。 挑選同學上臺展示。 思考,見到好朋友后除了拍手還有沒有其他親切的表現方式。 積極討論,大膽展示。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你我都是好朋友》,希望課下同學們能夠通過歌聲找到更多的好朋友。板書設計 你我都是好朋友作業設計 用歌聲去尋找你的好朋友吧課后反思: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關注力的時間比較的短,所以課堂上多設計活動,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所以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讓孩子們能夠盡可能的將游戲參與到歌曲的學習過程中,當然歌曲的音準表現力也可以在游戲的過程中通過肢體的變化幫助學生唱準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你的名字叫什么(唱歌).docx 2.音樂是我好朋友(唱歌).docx 3.口哨與小狗(聆聽 情景表演).docx 4快樂進行曲(聆聽).docx 5.你我都是好朋友(音樂游戲).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