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科版 六年級上冊 《生態系統》單元 3.保持生態平衡 教學設計單元 《生態系統》 課題 3.保持生態平衡 課時 1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學習內容及要求 5.6生態系統由生物與非生物環境共同組成 5~6年級 ⑤舉例說出常見的棲息地為生物提供光、空氣、 水、適宜的溫度和食物等基本條件。 ⑥說出常見動物和植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鏈狀關系。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對客觀事物的總體認識) 科學思維(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方式) 探究實踐(科學探究能力 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態度責任(科學態度 社會責任)科學觀念 知道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生物與棲息地之間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達成一種動態的平衡,叫作生態平衡。 科學思維 運用觀察、閱讀、分析、推理的方法,對生態系統失衡的原因進行分析。 探究實踐 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動物和植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鏈狀關系。 通過閱讀資料、分析,歸納出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所構成的生態系統。 態度責任 樂于大膽想象,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行合作學習。 2.善于實驗,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愿意合作交流,喜歡大膽想象。教學 重點 本課必須掌握的東西,如:科學原理需要掌握的,動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生物在一定區域內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關系。教學 難點 學生難以掌握的東西,如:難理解什么?難操作什么?在生態平衡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教學 準備 教師:1.愛牛課件優化 教師:2.學生實驗材料一套。學生:學生活動手冊。教學過程教學 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思路 教學備注上課 儀式 教師自我介紹: 同學們好! ……一、聚焦(預設5分鐘) 談話導入[材料準備:PPT] 談話: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生物與棲息地之間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達成一種動態的平衡,叫作生態平衡。在地球上,各種不同的動植物生活在與它們相適應的生態系統中。如果這個生態系統中食物鏈或食物網被破壞后,生態平衡會怎樣呢?二、探索(預設25分鐘) 1.馬里恩島的啟示 [材料準備:PPT] 談話:我們一起來看一個案例,這個案例能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閱讀資料。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提問1:馬里恩島的生態平衡是怎樣被破壞的? 全班交流、分析。(板書:食物鏈) 小結: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種后大量繁殖,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稱為生物入侵。我國已知的外來植物超過600種,動物約40種。危害較大的生物有紫莖澤蘭、水葫蘆、美國白蛾、桉樹等。 談話:人口快速增長使人類的活動日益增多,建造城市、開發能源 等活動改變了生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打破了生態系統的平衡。 提問2:你認為生態平衡的破壞會帶來哪些危害?哪些因素會打破生態平衡呢?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全班交流、分析。 小結: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水災、旱災、地震、臺風等)和人為因素。人為因素是生態平衡失調的主要原因。 提問3:如果生態平衡被破壞了,還能恢復嗎?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全班交流、分析。 小結:找到破壞生態系統的原因,有的放矢,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生態系統。 2.塞罕壩的環境變遷 談話:我們再來看一個案例,從這個案例中又能發現什么? 閱讀資料。 提問1:塞罕壩生態平衡是如何被破壞的? 提問2:人們為了恢復這里的生態平衡做了哪些努力? 提問3:恢復了生態平衡的塞罕壩帶來了哪些好處?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全班交流、分析。 小結:由于人為的破壞美麗的塞罕壩變成了荒漠,又在人為的干預下,塞罕壩又恢復了原來的樣貌。 提問4:要保護生態平衡,我們人類能做些什么呢?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全班交流、分析。 提問5:保護生態平衡,從我做起。我們自己能做些什么呢?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全班交流、分析。 小結: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人類貪婪,無節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打破了生態平衡。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與生態系統密切相關,人類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保護人類與生物共同的家園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三、研討和交流(預設5分鐘) 1.提問:什么是生態平衡? 2.提問:生態平衡被破壞會帶來什么呢? 3.提問:保護生態平衡,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求其說明理由,訓練學生有理有據說明想法的能力,培養學生用證據證明的實證意識。四、練一練 一、選擇題 1.馬里恩島生態平衡破壞的原因是( )。 A.外來物種入侵 B.貓 C.鼠 D.人 2.我國已知的外來植物超過( )種。 A.500 B.600 C.700 D.800 3.生態平衡的破壞會帶來( )危害。 A.沙塵暴 B.鹽堿地 C.沙漠化 D.珊瑚礁“死亡” 4.截至2017年底,我國已經建立各類( )2750多個。 A.自然研究所 B.自然考察點 C.自然監測點 D.自然保護區 5.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全線留有33個( )。 A.野生動物救助區 B.野生動物休息區 C.野生動物專用通道 D.野生動物監測站 二、判斷題 1.粉紅椋鳥專吃蝗蟲,被稱為“草原鐵甲兵”。( ) 2.塞罕壩森林覆蓋率達到80%,建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 ) 3.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只有人為因素。( ) 4.生物與其棲息地環境沒有關系。( ) 5.人口快速增長使人類的活動日益增多,建造城市、開發能源 等活動改變了生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打破了生態系統的平衡。( ) 參考答案: 1.A 2.B 3.C 4.D 5.C 1.√ 2.√ 3.× 4.× 5.√五、整理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整理。 培養學生使用材料的好習慣。六、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