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 單元考點大通關 第二單元敬 業 與 樂 業一、知識梳理:文學常識梁啟超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學者。維新派代表人物,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著名的“戊戌變法”。 字音字形【易錯讀音】駢進(pián) 儒門(rú) 禪師(chán) 承蜩(tiáo) 佝僂(gōu lóu) 褻瀆(xièdú) 解剖(pōu) 強聒(guō)不舍【易錯字詞】赦免 秘訣 羨慕 妄想 言不及義 不二法門 理至易明 發憤忘食 誨人不倦 斷章取義 主一無適 心無旁騖理解詞語敬業樂群: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得很融洽。斷章取義:意思是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斷,截取。章,篇章。不二法門:佛教用語,指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常用來比喻最好的或者獨一無二的方法。本題主眼:這題目的重點。主眼:主要的著眼點,意即文章的主要內容、主要觀點。主一無適:專心于一件事,一點也不向別處分心。適,指朝別的路上去。理至易明:道理極容易明白。旁騖:在正業以外有所追求,意指不專心致志,分心。騖,追求。惟其:連詞,表示因果關系,跟“正因為”相近。佝僂:雞胸駝背,一般形容老人。褻瀆:輕慢,不敬。強聒不舍:嘮嘮叨叨說個沒完。聒,喧擾。舍,舍棄,放棄。層累:重重疊疊的層次,指困難和阻力重重。駢進:一同前進,并進。淘神:使人耗費精神。言行相顧:指言行不互相矛盾。征引:1. 引用事實或言論、著作做根據;引用 2.指推薦選拔人才容赦:優容赦免,寬大饒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知道這個道理的人比不上喜愛這個道理的人,喜愛這個道理的人比不上樂意去做的人。名句積累1.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2.今天所講,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主題識記這篇演講針對聽眾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論題,通過對“有業”“敬業”“樂業”的論述,告誡人們要對自己所做的事業生出敬意,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從而去過人類合理的生活。二、重點講解 課文重點句子 賞析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又說:“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沒有什么人不可教誨,獨獨對于這兩種人便搖頭嘆氣說道:“難!難!” 道理論證:引用孔子之言寫出了兩種人難以教誨,最后一句用通俗的語言對孔子的話做了生動而饒有趣味的講解。“難!難!”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突出強調了無業游民的不可教誨。曾文正說:“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莊子說:“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說:“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道理論證,引用名人名言,充分有力地論證了“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就是敬”的觀點,體現“敬業”的重要性,進而更好地論證了中心論點。三、問題釋疑1.思考:講演詞開頭交代題目的來源,其用意是什么? 文章開頭先交代題目的來源,用意在于說明題目雖然來源于古籍《禮記》和《老子》里的兩句話,但跟原文語句的本意不同,是“斷章取義造出來的”。這樣交代既可避免聽者把題目和《禮記》老子》里面語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顯示出論述的科學性,講演的趣味性;同時,提出題目來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論述要點,使聽者對講演的綱目有一個大致的認識2.作者引用孔子言論和百丈禪師的例子有什么作用?引用孔子的言論證明“敬業樂業”的前提是“有業”。引用百丈禪師的例子有效地說明了人要不斷地勞作,從而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3.作者是怎樣闡述什么叫“敬”的? 第六段作者闡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無適便是敬”后,緊配上自己通俗化的解釋:“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然后順理成章地論述凡人類的正當的勞動、正經的事,“其性質都是可敬”的,并舉“當大總統”與“拉黃包車”這兩件事加以證明,側重點在“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4.作者是如何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的?第七段論述怎樣才能做到“敬業”,先引 用《莊子》中的語句并做闡述,再舉木匠做成一張好桌子和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干凈,和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這兩組例子,說明無論做什么都要“絲毫不肯分 心到事外”(即“敬業”)。接著從反面論述“一個人對于自己的職業不敬”的害處,指出“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并引用莊子、孔子的名言,進一步強調“敬業”的重要。舉例和引用論證的自然結合使文章的說理立于不敗之地。5.作者舉了怎樣的例子來論述“樂業”的重要性,又是如何論述“樂業”的道理的?作者在前面剖析了生活中常會遇到的感嘆“做工苦”這個實例,說明要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很自然地點到了“樂業”的“樂”。本段更深入一步,論述“樂業”的道理,分四點說明“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這是作者的經驗之談,令人信服。緊接著又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進一步證明“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即“樂業”),生活才有價值,“這種生活”才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6.第6段中“當大總統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 理的生活”運用了什么論據?有何作用? 事實論據。充分有力地論證了“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和“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兩個觀點,從而證明了為什么要“敬業”的道理,增強了說服力。7.“莊子說:‘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說:‘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運用了什么論據?有何作用 ?道理論據。都是為了證明“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這一觀點的正確,增加了權威性。8.第8段的論點是什么?分析“做工苦”的實例有什么作用?論點是“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說明“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自然地點到樂業上(引出話題)。9.“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中的“如此”指什么 第一,應該有一份正當的職業,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第二,對于所做的事情應該生出敬意,要全神貫注,心無旁騖,積極投入地把它做好;第三,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不能一味叫苦,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五、課文主題這篇講演針對聽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論題,深入地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以及怎樣才能做到“敬業與樂業”,并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去過人類理想的生活。四、素養提升文章引用了很多作品及名家的名言警句,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如儒家的《禮記》、《論語》、孔子、朱熹、曾國藩,道家的《老子》、《莊子》,佛家的百丈禪師等所說的至理名言,都被作者拿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就 英 法 聯 軍 遠 征 中 國 致 巴 特 勒 上 尉 的 信一、知識梳理:文學常識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圓明園被焚毀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回信。寫作背景1856年~1860年,英、法帝國主義發動了侵略我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大門后,看到富麗堂皇的宮殿園林,眼花繚亂的侵略軍馬上開始了瘋狂的劫掠。接著,聯軍司令部下達了可以“自由搶劫”的通知,一萬多名英法官兵爭相入園,個個滿載而歸。連續多天的搶劫之后,英國人額爾金又提出:“只有燒毀圓明園一事,最為可行……此舉能使中國皇帝產生最大的震動。”英國首相巴麥尊對此不僅同意,還說:“如果北京皇宮遭受同樣對待,我將十分高興。”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軍手持火把再度進入圓明園,到處點火。園內300多名太監、宮女和工匠葬身火海,這座巨大宮苑烈焰騰起三天,余煙月余不息。真可謂“一炬毀名園,千古江山留恨跡”。而作為強盜之一的巴特勒上尉,卻想利用雨果的顯赫聲望,讓他為遠征中國的所謂的“勝利”捧場。但是雨果,這位正直的作家,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他以人類的良知,于1861年11月25日寫了這封回信,痛斥了英法聯軍的罪惡,同時對中國遭受的空前劫難寄予了深切同情。 字音字形【易錯讀音】贓物(zāng) 給予(jǐ) 琉璃(liú) 驚駭(hài) 劫掠(jié) 瞥見(piē) 剪影(jiǎn) 晨曦(xī) 箱篋(qiè) 恍若隔世(huǎng) 豐功偉績(jì)【易錯字詞】制裁 琺瑯 贊譽 綴滿 耗費 洗劫 博物館 戰利品 令人驚駭 依稀可見 蕩然無存 富麗堂皇 眼花繚亂理解詞語1.眼花繚亂: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2. 晨曦:晨光。 3. 瞥見:一眼看見.4. 贓物:貪污受賄或盜竊得來的財物。5. 箱篋:箱子。6. 制裁:用強力管束并懲處,使不得胡作非為。7. 蕩然無存: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不存在。8.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形容。名,說出。9. 富麗堂皇:形容建筑物宏偉美麗。10. 豐功偉績:偉大的功績。 11. 箱篋:箱子。12. 制裁:用強力管束并懲處。主題識記本文是一封義正詞嚴、感情強烈的回信。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對“遠征中國”的意見,本想得到雨果的贊譽,而雨果卻從圓明園是怎樣的個世界奇跡說起,運用反語諷刺譴責了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的強盜行為。二、重點講解 課文重點句子 賞析而你根想知道,我對英法的這次勝利會給予多少贊譽。 “贊譽”褒義貶用,用反語表現 了作者對巴特勒觀點的憎惡和諷刺,同時也引出下文作者對以圓明園為代表的東方文明的贊譽和景仰之情。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 所謂“文明”其實是野蠻,是對人類文明的毀滅破壞。而所謂“野蠻”正是人類文明之所在。反語的運用,達到了揭露更深刻、鞭撻更有力的藝術效果。三、問題釋疑1. 文章的開頭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作者在信的開頭并不是開門見山地說明自 己的態度,而是先提出對方錯誤的觀點,具有極濃 的諷刺意味。這樣寫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繼續往下看,更能宣泄作者憤怒的感情。2. 作者極力贊美圓明園的美好秀麗有什么作用?贊美圓明園的美好秀麗,突出圓明園的世界地位和無與倫比的藝術價值,以“美”襯“丑”,突出英法聯軍的罪惡行徑。3.作者把圓明園與希臘巴特農神廟、埃及金字塔、羅馬斗獸場、巴黎圣母院相提并論有何作用? 把圓明園與巴特農神廟、金字塔、斗獸場、圣母院相提并論,突出圓明園在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和價值,也反映了作者對圓明園這一世界奇跡的無比熱愛和對人類文明的熱愛。4. “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獨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本題運用獨句段作用分析法解答。這句話獨立成段,起到突出強調的作用。在內容上和前一段形成強烈的對比,達到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在結構上起到過渡作用。這樣一座神奇秀麗的園林建筑為什么消失了呢?引起讀者的閱讀欲望,從而過渡到對奇跡消失的原因——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敘述上來。5. “豐功偉績!收獲巨大!”這兩句話有什么表達效果? “豐功偉績!收獲巨大!”這兩句話運用反語譏諷英法兩個強盜搶劫了大量財富,干出了歷史上罕見的破壞人類文明的罪惡行徑,蘊含著無比憤慨的情感。6.為什么說這篇文章體現了雨果精神的難能可貴?雨果之所以難能可貴,在于他的立場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而是人類的立場。他能將政府與人民相區別,“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強盜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蘭西人民對中國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圓明園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抗議政府犯下的罪行。他指出,這個強盜政府顛倒黑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厚顏無恥。他公開指斥強盜政府,這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雨果之所以難能可貴,還在于他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的創造者。他指出,“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這種見解,是非常透徹的。圓明園雖然當時是皇家禁園,但歸根到底,是屬于全人類的。正因為珍視人類文明成果,所以對文明創造者非常尊重。他盛贊圓明園的文化藝術價值,盛贊這一世界奇跡的創造者,盛贊中華民族是一個“超人的民族”。這封信不僅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也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敬重。四、素養提升文章用反語來譴責,如“更徹底”“更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等,使用反語的作用是諷刺,是對英法聯軍的罪惡行徑有力的嘲諷。論 教 養一、知識梳理:文學常識利哈喬夫是20世紀俄羅斯著名的知識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藝理論家和基督教活動家。作為文化大師,他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他的祖國,成為20世紀俄羅斯的“知識象征”。字音字形【易錯讀音】貿然(mào) 涵養(hán) 恪守(kè) 自吹自擂(léi) 疲憊不堪(bèi)汲取(jí) 允諾(nuò) 自持(chí) 恕我直言(shù)【易錯字詞】缺陷 習慣 厭煩 實施 漠不關心 習以為常 穩重隨和 彬彬有禮 道德箴言 輕而易舉 矯揉造作 大發雷霆理解詞語:1.貿然:輕率地,不加考慮地。2.疲憊不堪:形容非常疲乏,過度勞累。3.彬彬有禮: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彬彬,原意為文質兼備的樣子,后形容文雅。4.大發雷霆:比喻大發脾氣,大聲斥責。5.漠不關心:態度冷淡,毫不關心。漠,冷淡。6.隨心所欲:隨著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7.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8.賢達:有才能、德行和聲望的人。9.恪守:嚴格遵守。10.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緒。11.矯揉造作: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矯,把彎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彎。12.扭捏作態:具有矯揉造作或夸張的性格;也指不是天然或自然的。13.絮絮叨叨:形容說話啰唆,嘮叨。14.隨機應變:指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名句積累如果你懂得了這一點,再加上幾分隨機應變的智慧,那么風度就會自動來到你的身邊。主題識記本文通過列舉眾多“有教養”及“無教養”的現象,深入淺出地探究“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的本質,啟發我們思考教養的真諦,自覺做一個有教養的人。二、重點講解課文重點句子 賞 析假如一個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見面時彬彬有禮,可是在家里對妻子兒女動不動就大發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個有教養的 人。 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列舉了一個男人對朋友 、熟人和對妻子兒女截然不同的態度的例子,用具體表現強調了“他不是一個有教養的人”,更是為了進一步論證“什么是真正的教養”。無須背誦數以百計的格言信條,只須記住一條: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 重申中心論點“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三、問題釋疑1.從文題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本題運用議論文標題作用分析法。“論”,“論說,議論”,表明了文章的體裁是議論文;“教養”是“論”的內容,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養,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文題表明了文章的體裁和主要內容。2.文章第①自然段有什么作用?本題運用開頭段(句)作用分析法。開門見山,引入論題,指出良好的教養的三個來源——家庭、學校和自身。3.第③自然段中,作者說“我 不敢貿然提供有關教養的‘處方’”, 又說“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讀者交換意見”,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不矛盾。“不敢貿然”是作者謙虛、 謹慎的表現;“愿意交換意見”是作者 的誠懇態度。作者這樣說,既表現了他 謙虛謹慎的文風,又在情感上拉近了與 讀者的距離,易引起讀者的共鳴。4.作者認為教養首先體現在家 里對此,你怎么看?同意作者的觀點。假如一個人在 家里對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的所作 所為都缺乏教養的話,很難相信他能 在其他地方做出有教養的舉動。所以, 作者的觀點是正確的。5.先談“無教養”的例子,再談“有教養”的表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無教養”的行為,是人人痛恨 和鄙視的,“有教養”的行為是大 家敬佩和贊揚的。作者在文中先談 “無教養”的例子,再談“有教養” 的表現,是為了引起讀者的重視和 思考,起強調和突出的作用。這樣 的寫作順序,使作者的觀點更突出、 更鮮明。6.由“教養”轉向“風度”,二 者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風度”指人的言談舉止和儀 態。有教養的人,一定有風度;有 風度的人不一定有教養。“風度” 是“教養”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7.14段第一句中的“可能”一詞,能 否去掉?為什么?本題運用議論文限制性詞語 能否刪除分析法。不能去掉。“可 能”表推測,體現了作者語言的 嚴密性和準確性。去掉后就成了 “優雅風度是外在的”,過于武斷, 與事實不符。所以,不能去掉。8.由此可以看出,“優雅” 與“有教養”是怎樣的關系?“優雅”是“有教養”最重 要的表現形式,是判斷一個人“教 養”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一個 人的教養水平越高,行為舉止越 優雅,反之亦然。四、素養提升文章主要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5—10段、17段中運用舉例論證,這些例子有力的證明了怎樣做才是真正的教養和優雅的風度;5—10段中所舉例子,又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這樣更突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養”。精 神 的 三 間 小 屋一、知識梳理:文學常識畢淑敏從事醫學工作20年后,于1980年開始專業寫作,短篇小說《預約死亡》發表后,這篇作品被譽為“新體驗小說”的代表作。出版短篇小說集《女人之約》,散文集 《素面朝天》、《提醒幸福》等,著有長篇小說《紅處方》。字音字形【易錯讀音】寬宥(yòu) 游弋(yì) 輕覷(qù) 麾下(huī) 要訣(jué) 窗欞(líng) 坍塌(tān) 困厄(è) 積攢(zǎn) 襟懷(jīn) 憎惡(wù) 不知所措(cuò) 贅余(zhuì) 自慚形穢(huì) 俯拾即是(jí)【易錯字詞】效仿 蔑視 鋪陳 飄逝 挾持 濡養 滄桑 生涯 圈畫 飄零 灰燼 銷毀 廣袤 形銷骨立 悄無聲息 間不容發 鳩占鵲巢 李代桃僵 相得益彰理解詞語1.不知所措: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形容遭受困窘或處境為難時心神慌亂。2.林林總總:形容品種繁多。3.鳩占鵲巢:斑鳩占據喜鵲的巢。比喻強者欺凌 弱者,獲得現成的東西。4.李代桃僵: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互 相幫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5.俯拾即是:俯,低頭,彎腰;就。只要低 下頭來撿取,到處都是。形容多而易得。6.廣袤:開闊,廣闊。廣,從東到西的長度。袤, 從南到北的長度。7.馳騁:騎馬奔馳。8.形銷骨立:形容身體極其消瘦。9.間不容發:兩物中間容不下一根頭發,形容 事物之間距離極小。也形容與災難相距極近, 情勢極其危急。主題識記本文是一篇融議論、描寫、抒情于一體的說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間小屋為載體,闡述了精神追求的內涵及其意義、激勵人們關注自我心靈,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華,表現了關注個性、關注自我、關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二、重點講解 課文重點句子 賞析你的一生,經歷過的所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樂器,鋪陳在精神小屋的幾案上,一任歲月飄逝,在某一個金戈鐵馬之夜,它們會無師自通,與天地呼應,錚錚作響。 比喻:將一生的“ 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比作“以木石制作的古老樂器”,生動形象地寫出一生中的愛恨情仇和在某一個偶然的時間一股腦兒地涌現出來的情形。我們可以不美麗,但我們健康。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莊嚴。我們可以不完滿,但我們努力。我們可以不永恒,但我們真誠。 排比:表達了精神的小屋可以讓我們以自己的優勢彌補自身的不足的道理,給人以極大的寬慰、鼓舞。三、問題釋疑1.文中有哪兩句關于人的心靈的描述?為什么說我們面對名言與古話時會自慚形穢、不知所措?文中“人的心靈應該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為博大”和“宰相肚里能撐船”兩句話對人的心靈進行了描述。“自慚形穢”是因為“我們難以擁有那樣雄渾的襟懷。不知累積至那種廣袤,需如何積攢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不知所措”是因為“我們不過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懷有效仿的渴望,也總是可望而不可即,便以位卑寬宥了自己”。2.第一間精神小屋是什么樣的?作者是怎樣描述的?第一間,盛著我們的愛與恨。 作者首先選用兩組帶有對立情感的 排比句,說明這種對比鮮明的愛和恨會將小屋擠得滿滿的。接著又用了幾個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人生愛恨 交織的經歷。接下來用兩個假設句,告訴人們精神的小屋應多裝愛。充分體現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廣的胸懷。3.人的一生工作“七萬個小時。在這個龐大的數字面前”,大多數人會有怎樣的反應?為什么?大多數人“都會始于驚駭,終于沉思”。這是因為要在工作崗位上度過整整35年的時光,假如你所從事的工作,是你的愛好,這七萬個小時,將是怎樣快活和充滿創意的時光!假如你不喜歡它,漫長的七萬個小時,足以讓花容磨損,日月無光,每一天都如同穿著淋濕的襯衣,針芒在身。4.“第二間小屋,盛放我們的事業”,作者是怎樣描述的?作者先列出一組龐大的數字,給人們一個對事業的時間概念。揭示出一個道理:不要小看人們所從事的事業對人產生的深遠影響。并告誡人們適合自己的事業要自己尋找,只有規劃好自己的事業,才能使事業和人生相得益彰。5.為什么說“在我們的小屋里,住著所有我們認識的人,唯獨沒有我們自己”?因為在當今世界里,我們在被世事牽著鼻子走的時候,往往會丟失了自己,把自己的頭腦變成別人思想的跑馬場。6.第三間,安放我們自身”作者是怎樣描述的?作者首先用一個問句引起思考,接著用 了兩個比喻句說明在我們的精神小屋里唯獨 沒有我們自己的悲哀。告誡人們: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7.怎樣理解“三間小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因為相對于人類而言,它涉及的都是個人的喜怒哀樂、事業與生活;相對于個人而 言,它的意義可能比大地、海洋、天空都要 寬廣。8.說一說怎樣才能把我們自己的精神小屋建設得美觀結實、儲物豐富。作者認為只有為自己的精神生活留下 足夠的空間,用獨立的思考來重塑自我, 同時認真地規劃、尋找自己的事業,使事業和人生繽紛和諧、相得益彰,才能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設得美觀結實,并有豐富 的儲物。四、素養提升文章以“三間小屋”為載體,將如何提升精神境界這一主題,用形象的比喻,化抽象為具體,“大中求小”;借房屋雖小,卻盛放著人們的“大心”,寫的具體形象,“小中見大”,三間小屋構成了人們遼闊的精神世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