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上課日期 課時 第一課時課題 日本 課型 新授課教學目標 1、在地圖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范圍和主要的組成部分(區域認知)。 2、能夠根據地形圖,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點,并通過地圖、景觀圖以及文字介紹認識 到日本是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 3、通過地圖和文字等資料,能評價日本的氣候、河流、自然資源等自然環境方面的特征(綜 合思維)。教學重、難點 描述日本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環境方面的特征 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教學重難點 突破方式、方 法 剛剛學習完亞洲的相關內容,舉一反三學習日本。引導學生運用地圖分析日本的海陸位置、經 緯度位置; 以學生活動的形式,用學習亞洲自然環境的方法分析日本在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環境方面 的特征 ; 復習板塊構造學生內容,引導學生串聯之前學習的知識來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板書 設 計 多火山 、 地震的島國 第七章第一節日本位置與范圍 島國 半球、海陸、緯度位置 組成:四大島及附近島嶼自然環境:地形、河流、氣候多火山、地震 原因 應對措施教學過程(師生活動內容、方式) 備注一、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引出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提問一提到日本會在 前面加個“小”字的原因,從地理的視角分析,進而導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一)位置與范圍 1、地理位置 學生活動1:根據地圖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 引導學生根據老師給出的半球圖以及課本P14的圖7.1和圖7.2分析 日本的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2、領土組成 引導學生讀“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圖,找到日本,教師介紹日本的 領土:陸地領土37.8萬km ,海洋領土440多萬km 。從陸地領土面 積,推出“小”字的由來。分析其缺少自然資源。 引導學生閱讀圖7.2,找出日本的主要島嶼,自北向南:北海道、本 州、四國、九州,其中最大的島嶼是本州島。 讓學生描畫日本的海岸線,對比分析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海岸線 的曲折程度及其帶來的影響。 (二)自然環境: 剛學習完亞洲的自然環境,引導學生類比學習日本的自然環境。 學生活動2:根據地圖探究日本的自然環境 1、日本地形 日本地形多山地、丘陵,沿海平原狹小。最高山是富士山,最大的平原 關東平原。 2、河流 根據學習亞洲地形對河流產生影響的方法,讓學生畫出36°N,再給 出地形剖面圖,并結合剛才學習的日本地形,推斷對河流產生的影響: 日本的河流短小湍急。 進一步追問,日本河流特征會蘊藏著豐富的什么資源 水能。 3、氣候 給出之前學習的亞洲氣候分布圖,找出日本的主要氣候類型:亞熱帶 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從而得出日本的氣候季風性顯著。 接著給出日本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兩個城市的氣溫降水圖,進一 步得到:日本四季分明,降水較多,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 海洋性季風氣候的特征明顯。山地 (氣溫(℃)30)降水量(mm) 400 (15)300 (0)200 (-15)100 10月 新鴻 東京冬季風 夏季風4、日本的自然災害 學生活動3:討論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給出火山噴發的文字和圖片資料,提問學生火山帶來的利和弊。 以中國國家地震臺網公布的官方數據為依據,提問學生日本地震多發 的原因。 復習板塊構造學說,提示學生從板塊構造學說出發,分析日本地震多 發原因:位于板塊交界處,也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 學習日本應對地震的措施: 木質結構民居;開展防震演習;出臺法律提高建筑物防震等級。 2008年中國汶川地震后,日本施以緊急援助;2011年日本大地震發 生后,中國無條件經濟、資源援助,因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 處一個世界,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課堂小檢測 讀下列材料,找出其中錯誤,試著用學過的知識解釋錯誤的原因。 去年暑假,我們從南京出發乘火車到達日本東京車站。出站后,感覺 東京氣候和南京截然不同。開車行駛在日本寬闊平坦的道路上,兩旁 是一望無際的農田,民居多是木質結構的房屋,我想可能是主要是為 了節省建筑材料吧!下午我們來到位于九州島上的富士山腳下,它是 一座著名的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被視為日本的象征。 三、全課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日本的位置與范圍及其領土組成,通過圖和文字資料, 學會描述日本的自然環境,包括地形、河流、氣候等等,也了解日本 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以及應對地震的相關措施作業設計 備注(易錯內容等)填充圖冊P10頁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