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4)基因工程與細胞工程——2025屆高考生物二輪復習易錯重難提升易混易錯梳理一、獲取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要用人工合成基因的方法若用鳥槍法得到的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中含有內含子原核生物中沒有相應的機制不能切除內含子轉錄的部分所以內含子轉錄的部分要表達結果和供體細胞合成的蛋白質不同二、基因工程的易錯點(1)病毒在生物學中的應用舉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載體,②動物細胞工程中作誘融合劑③在免疫學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預防。(2標記基因(通常選抗性基因)的作用是:用于檢測重組質粒是否被導入受體細胞(不含抗性)洏而選擇性培養基(加抗生素的培養基)的作用是:篩選是否導入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抗生素針對的不是目的基因,而是淘汰不具有抗性的沒有導入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3)動物細胞融合技術的最重要用途是制備單克隆抗體,而不是培養出動物(4)基因工程中導入的目的基因通常考慮整合到核DNA中,形成的生物可看作雜合子(Aa)產生配子時,可能含有目的基因,后代會發生性狀分離。(5)重組質粒即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在細胞外形成,而不是在細胞內。(6)質粒不是細菌的細胞器而是某些基因的載體,質粒存在于細菌細胞內的小型環狀DNA。擬核是大型環狀DNA(7)啟動子、終止子是基因的結構,在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目的基因插入兩者之間;而起始密碼、終止密碼在mRNA上。三、有關蛋白質工程的兩點提醒(1)改造對象是基因:任何一種天然蛋白質都是由基因編碼的,改造了基因即對蛋白質進行了改造,而且改造過的蛋白質可以遺傳下去。(2)基因突變的新基因中含有不編碼蛋白質的序列,而蛋白質工程中的新基因則沒有。四、動物細胞培養技術原理:細胞增殖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原理:細胞全能性(離體、出現新個體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原理:細胞膜流動性(原生質體融合)、細胞全能性(雜種細胞培養)五、植物組織培養與細胞全能性的關系(1)理論上毎個具有細胞核的活細胞都具有全能性,但要實現全能性還濡需要一定的條件。(2)全能性一定由一個細胞(細胞核)發育成完整個體中體現出來,而不是組織、器官等。(3)全能性的原理是細胞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所必需的“全套”基因而不是“全部”基因,因此含一個染色體組的配子中也有全套基因,同樣有全能性六、對動物細胞培養與植物織培養的異同點動物細胞培養與植物組織培養的主要區別有:①培養基不同:植物組織培養通常是固體培養基,動物細胞培養是液體培養基;②培養基的成分不同:動物細胞培養的碳源是葡萄糖必須利用動物血清,植物組組織培養最后一般得到新的植物個體,而動物細胞培養得到的是只細胞群;④原理不同:植物組織培養的原理為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動物細胞培養的原理為細胞的增殖;⑤過程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為脫分化和再分化,動物細胞培養的過程為原代培養和傳代培養;⑥培養基的不同:植物組織培養是為了快速繁殖和獲得無病毒植株,動物細胞培養是獲得生物制相同點有:①都要人工條件下的無菌操作,無菌培養;②都是合成培養基;③都需要七、動物細胞合與植物體細胞雜交的特點動物細胞融合和植物體細胞的主要區別是:植物體細胞雜交 動物細胞融合原理 細胞膜的流動性、細胞的全能性 細胞膜的流功性、細胞的增殖融合方法 去除細胞壁后誘導原生質體融合 使細胞分散后誘導細胞融合使用的酶 纖維素酶和果膠酶 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誘導手段 物理法:離心、電激、振動化學法:聚乙二醇等試劑誘導 除物理法和化學法外,也可用滅活的病毒誘導易混易錯通關1.通過設計引物,運用PCR技術可以實現目的基因的定點誘變。如圖為基因工程中獲取突變基因的過程,其中引物1序列中含有一個堿基T不能與目的基因片段配對,但不影響引物與模板鏈的整體配對,反應體系中引物1和引物2的5'端分別設計增加限制酶a和限制酶b的識別位點。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在PCR反應體系中還需要加入4種游離的脫氧核苷酸、解旋酶Taq、DNA聚合酶等B.第2輪PCR,引物1能與圖中②結合并且形成兩條鏈等長的突變基因C.引物中設計兩種限制酶識別位點有利于目的基因定向插入載體D.第3輪PCR結束后,含突變堿基對且兩條鏈等長的DNA占1/22.圖1表示某種DNA分子上的多種限制酶切割位點,圖2表示EcoRⅠ、BamHⅠ、Sau3AⅠ三種限制酶識別序列和切割位點。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獲取該目的基因可采用EcoRⅠ和BamHⅠ進行酶切B.限制酶能使特定堿基序列的兩個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斷開C.Sau3AⅠ和BamHⅠ酶切該DNA分子,產生不同的黏性末端D.能被Sau3AⅠ切割的序列不一定能被BamHⅠ切割3.如圖是利用基因工程培有抗蟲植物的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①→②利用兩種不同限制酶處理,能避免含抗蟲基因的DNA片段自身環化B.②→③可用氯化鈣處理農桿菌,有助于促進重組Ti質粒轉入農桿菌細胞中C.③→④用農桿菌侵染植物細胞,重組Ti質粒整合到植物細胞的染色體上D.④→⑤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原理是植物細跑的全能性4.研究者從某微生物提取出抗旱基因,將其與載體DNA重組,再借助農桿菌導入玉米中增加玉米的抗旱性,如圖表示該轉基因玉米的培育過程,其中字母a、b表示具體的結構,數字①~④表示具體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從微生物細胞中獲取的基因需要加工后才能作為目的基因導入玉米細胞中B.基因表達載體構建的過程需要DNA聚合酶、DNA連接酶、限制酶C.圖中b是愈傷組織,③與④過程中所需植物激素的含量、比例相同D.用抗原—抗體雜交的方法檢測沒有雜交帶出現,說明目的基因導入不成功5.干擾素是動物體內的一種蛋白質,可以用于治療病毒感染性疾病和癌癥,但在體外保存相當困難。如圖是利用蛋白質工程設計生產干擾素的流程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構建新的于擾素模型的主要依據是預期的蛋白質功能B.圖中新的干擾素基因必須加上啟動子和終止子才能表達C.圖中改造千擾素結構的實質是改造干擾素基因的結構D.圖中各項技術并沒有涉及基因工程技術6.天然胰島素可用于治療糖尿病,但胰島素注射后易在皮下堆積,需較長時間才能進人血液,進入血液后又易被分解,因此治療效果較差。如圖是新的速效胰島素的設計及生產過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新的胰島素的預期功能是設計新胰島素結構的主要依據B.新的胰島素的生產過程不涉及中心法則C.若用大腸桿菌生產新的胰島素,需用Ca2+處理大腸桿菌D.新的胰島素功能的發揮必須依賴于蛋白質正確的高級結構7.研究者通過體細胞雜交技術,探索利用條斑紫菜和擬線紫菜培育雜種紫菜。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從食用紫菜的動物消化道內提取蛋白酶,用于去除細胞壁B. 原生質體需在低滲溶液中長期保存,以防止過度失水而死亡C. 檢測原生質體活力時可用苯酚品紅或甲紫溶液處理,活的原生質體被染色D. 聚乙二醇促進原生質體融合后,以葉綠體顏色等差異為標志可識別雜種細胞8.南方某水果基地為了快速培養甘蔗,擬采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其技術路線為“取材→消毒→愈傷組織培養→出芽→生根→移栽”,下圖是該過程中出現的不同結果。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外植體經消毒后需用無菌水多次沖洗,以避免消毒劑長時間作用而產生毒害作用B.整個培養過程需要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營養條件,不需要光照C.B先通過脫分化得到A,再通過再分化得到CD.生根、生芽時,培養基只需要α-茶乙酸等生長素類調節劑9.玻璃化苗是指在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葉片和嫩梢呈透明或半透明的現象,玻璃化苗存活率低。研究發現細胞分裂素濃度與生長素濃度的比值大、光照時間長、與外界氣體交換不足和礦物質含量及種類異常都會增加玻璃化苗產生的概率。下列關于減少玻璃化苗產生的建議,合理的是( )A.在再分化過程中要保證生長素濃度大于細胞分裂素濃度B.在脫分化與再分化過程中要盡量保證黑暗條件C.使用棉花進行封口及增加外界空氣直接通入培養瓶的量D.可以適當增加固體培養基中鎂離子的比例10.用單克隆抗體治療傳染性疾病獲評為2021年度大科學突破之一。下圖表示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過程①的目的是使小鼠產生能分泌特定抗體的B淋巴細胞B.過程②細胞融合后,培養體系中只有兩兩融合的雜種細胞C.過程③用多孔板培養時,每一個孔盡量只接種一個雜交瘤細胞D.過程①能篩選得到分泌特定抗體的雜交瘤細胞11.EV71是引發手足口病的一種人腸道病毒。為制備抗EV71的單克隆抗體,科研人員用小鼠進行實驗。將EV71滅活病毒、EV71外殼蛋白VP1和VP2作為抗原分別注射到3組小鼠體內,引發小鼠機體的體液免疫,產生相應的抗體。多次免疫后,分別取上述3組小鼠的血清和未免疫小鼠血清,測定抗體與抗原的結合強度,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以結合EV71、VP1和VP2多種抗原B.制備抗EV71單克隆抗體時,選用VP1免疫的小鼠脾臟細胞效果最佳C.測定各組小鼠血清與非EV71蛋白結合強度,目的是排除抗體與其他蛋白的非特異性結合對實驗結果的影響D.取小鼠的體細胞,用滅活的病毒誘導與骨髓瘤細胞融合12.如圖是一種“生物導彈”的作用原理示意圖,沒有與腫瘤細胞結合的“生物導彈”一段時間后會被機體清除。阿霉素是一種抗腫瘤藥,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對正常細胞也有一定毒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單克隆抗體是由雜交瘤細胞合成和分泌的B.活化阿霉素能抑制細胞中的DNA復制和轉錄過程C.在治療中,應先注射非活化磷酸阿霉素,再注射“生物導彈”D.單克降抗體特異性強,能減輕阿霉素對正常細胞的傷害13.在細胞工程的操作過程中,選擇合適的生物材料是成功的關鍵。下列選擇不合理的是( )A.選擇一定大小的植物莖尖進行組織培養,可獲得抗病毒苗B.選擇幼齡動物的組織進行動物細胞培養,有利于獲得大量細胞C.選擇胚胎細胞作為核供體進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動物的成功率D.選擇愈傷組織進行誘發突變,容易獲得基因突變的新品種14.賴氨酸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而人類主要食物中的賴氨酸含量很低,利用生物技術可提高食物中賴氨酸含量。回答下列問題:(1)植物細胞合成的賴氨酸達到一定濃度時,能抑制合成過程中兩種關鍵酶的活性,導致賴氨酸含量維持在一定濃度水平,這種調節方式屬于_______。根據這種調節方式,在培養基中添加_______,用于篩選經人工誘變的植物懸浮細胞,可得到抗賴氨酸類似物的細胞突變體,通過培養獲得再生植株。(2)隨著轉基因技術與動物細胞工程結合和發展,2011年我國首次利用轉基因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培育了高產賴氨酸轉基因克隆奶牛。其基本流程為:①構建乳腺專一表達載體。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為獲取富含賴氨酸的酪蛋白基因(目的基因),可通過檢索_______獲取其編碼序列,用化學合成法制備得到。再將獲得的目的基因與含有乳腺特異性啟動子的相應載體連接,構建出乳腺專一表達載體。②表達載體轉入牛胚胎成纖維細胞(BEF)。將表達載體包裹到磷脂等構成的脂質體內,與BEF膜發生_______,表達載體最終進入細胞核,發生轉化。③核移植。將轉基因的BEF作為核供體細胞,從牛卵巢獲取卵母細胞,經體外培養及去核后作為_______。將兩種細胞進行電融合,電融合的作用除了促進細胞融合,同時起到了_______重組細胞發育的作用。④重組細胞的體外培養及胚胎移植。重組細胞體外培養至_______,植入代孕母牛子宮角,直至小牛出生。⑤檢測。DNA水平檢測:利用PCR技術,以非轉基因牛耳組織細胞作為陰性對照,以_______為陽性對照,檢測到轉基因牛耳組織細胞中存在目的基因。RNA水平檢測:從非轉基因牛乳汁中的脫落細胞、轉基因牛乳汁中的脫落細胞和轉基因牛耳組織細胞,提取總RNA,對總RNA進行_______處理,以去除DNA污染,再經逆轉錄形成cDNA,并以此為_______,利用特定引物擴增目的基因片段。結果顯示目的基因在轉基因牛乳汁中的脫落細胞內表達,而不在牛耳組織細胞內表達,原因是什么?_______。15.草莓果香濃郁,營養豐富。回答下列與草莓栽培有關的問題。(1)野生草莓往往是二倍體,而人工栽培的草莓往往是通過特殊技術育成的多倍體,這利用了多倍體植株的_____特點(答出一點即可);但多倍體草莓的繁殖往往采用無性繁殖,即通過使外植體細胞經歷_____與_____過程成為試管苗。該技術證明了已分化的植物細胞仍具有_____。(2)草莓植株感染病毒后會出現結果減少,品質變劣現象。若要恢復其品質,可選取植物的_____進行植物組織培養,獲得脫毒苗。此外,也可將抗病毒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細胞核中并培養出轉基因抗病毒草莓植株。為了檢測抗病毒基因是否存在于該轉基因植物的所有不同組織細胞中,則需分別提取該轉基因植物的所有不同組織細胞中的_____(填“蛋白質”“總RNA”或“核DNA”)與基因探針雜交;欲從個體生物學水平來鑒定抗病毒基因是否賦予該植物抗病特性的操作是_____。(3)在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由于培養細胞一直處于_____狀態,可以對植物的愈傷組織進行誘變處理,促使其發生突變,再進一步培養篩選獲得草莓新品種。(4)若想利用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培養出馬鈴薯—草莓雜種植物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_____(填“能”或“不能”)把兩物種細胞直接融合,理由是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在PCR反應體系中還需要加入4種游離的脫氧核苷酸、TaqDNA聚合酶等,不需要加入解旋酶,A錯誤;由圖可知,②是第二輪PCR形成的,在第3輪PCR,引物1能與圖中②結合并且形成兩條鏈等長的突變基因,B錯誤;引物中設計兩種限制酶識別位點,經限制酶切割后可以產生兩種不同的黏性末端,幫助目的基因定向定點插入載體,避免發生自身環化和反向連接,C正確;在第3輪PCR結束后,共產生8個DNA分子,含突變堿基對且兩條鏈等長的DNA有2個,所以占比為1/4,D錯誤。2.答案:C解析:EcoRⅠ和BamHⅠ的酶切位點位于目的基因的兩側,EcoRⅠ和BamHⅠ的識別序列不同,用EcoRⅠ和BamHⅠ切割目的基因,產生的黏性末端不同,可防止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目的基因自連,A正確;限制酶能使特定堿基序列的兩個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斷開,B正確;Sau3AⅠ和BamHⅠ識別的堿基序列不同,產生的黏性末端相同,且Sau3AⅠ切割會破壞目的基因,C錯誤;Sau3AⅠ識別的序列與BamHⅠ識別的序列不完全相同,能被BamHⅠ切割的序列一定能被Sau3AⅠ切割,但能被Sau3AⅠ切割的序列不一定能被BamHⅠ切割,D正確。3.答案:C解析:①→②利用兩種不同限制酶處理,能避免含抗蟲基因的DNA片段自身環化,A正確;②→③可用氯化鈣處理農桿菌,使之處于易吸收周圍環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狀態,這樣有助于促進重組質粒轉入農桿菌細胞中, B正確:③→④用農桿菌侵染植物細胞,重組Ti質粒上的T-DNA片段整合到植物細胞的染色體DNA上,C錯誤;④→⑤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原理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D正確。4.答案:A解析:從微生物細胞中獲取基因后,一般需要將目的基因與載體的啟動子等調控組件結合在一起后,再導入玉米細胞,A正確;基因表達載體構建的過程需要DNA連接酶、限制酶,不需要DNA聚合酶,B錯誤;③④分別表示脫分化、再分化過程,這兩個過程中都需要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但二者的含量、比例不相同,C錯誤;用抗原—抗體雜交的方法檢測沒有出現雜交帶,可能是導入的目的基因沒有表達,也可能是目的基因導入不成功,D錯誤。5.答案:D解析:由題干可知,構建新的干擾素模型要利用蛋白質工程,而蛋白質工程的主要依據就是預期的蛋白質功能,A正確;新的干擾素基因合成之后,要在受體細胞中表達,必須構建基因表達載體,基因表達載體的組成包括啟動子和終止子等,B正確;蛋白質工程是以蛋白質分子的結構規律及其與生物功能的關系作為基礎,通過改造或合成基因,來改造現有蛋白質,或制造一種新的蛋白質,因此題圖中改造干擾素結構的實質是改造干擾素基因的結構,C正確;題圖中,合成新的干擾素基因后,要構建基因表達載體,并將其導入受體細胞中才能表達,這屬于基因工程技術,D錯誤。6.答案:B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新的胰島素的預期功能是設計新的胰島素結構的主要依據,A正確;蛋白質的合成過程是按照中心法則進行的,B錯誤;若要利用大腸桿菌生產新的胰島素,常用Ca2+處理大腸桿菌細胞,再將含有新胰島素基因的基因表達載體導入其中,C正確;根據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原理,新的胰島素功能的發揮必須依賴于蛋白質正確的高級結構,D正確。7.答案:D解析:A、去除植物細胞壁需要使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A錯誤; B、原生質體需置于等滲溶液中,置于低滲溶液中,原生質體會吸水漲破,B錯誤;C、檢測原生質體活力時可用苯酚品紅或甲紫溶液處理,死的原生質體被染色,C錯誤; D、聚乙二醇促進原生質體融合后,兩個細胞的葉綠體顏色有差異,可以以葉綠體顏色等差異為標志可識別兩種細胞融合后的雜種細胞, D正確。故選:D。8.答案:A解析:外植體經消毒后需立即用無菌水沖洗,防止消毒劑長時間作用于外植體而產生毒害作用,A正確;植物組織培養過程需要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營養條件,其中脫分化一般不需要光照,再分化需要光照,B錯誤;B(愈傷組織)先通過再分化得到C,再通過再分化得到A,即先誘導生芽、再誘導生根,因為先生芽有利于生根,C錯誤;生根、生芽時,培養基既需要生長素類調節劑又需要細胞分裂素類調節劑,只是不同階段二者的比例不同,D錯誤。9.答案:D解析:在再分化過程中,要依次誘導芽、根的產生,生長素濃度與細胞分裂素濃度的大小關系依次為小于、大于,A錯誤;在脫分化過程中要保證黑暗條件,而在再分化過程中葉綠素的合成需要光照,因此需要在光照條件下進行,B錯誤;外界空氣中含有微生物,植物組織培養要在無菌、無毒的條件下進行,因此外界空氣不能直接通入培養瓶中,C錯誤;鎂元素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而且是大量元素,因此適當增加固體培養基中鎂離子的比例,可以促進葉綠素的合成,減少玻璃化苗的產生,D正確。10.答案:B解析:過程①對小鼠注射特定抗原,刺激其體內發生特異性免疫,產生能分泌相應抗體的B淋巴細胞,A正確;過程②是將已免疫的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進行細胞融合,由于融合是隨機的,培養體系中有未融合的細胞、融合的具有同種核的細胞,以及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融合的雜種細胞,B錯誤;過程③為克隆化培養,每個孔盡量只接種一個雜交瘤細胞,是為了保證繁殖得到的細胞群體來自同一雜交瘤細胞,產生的是同一種抗體,以便后續抗體檢測,C正確;過程④為抗體檢測,加入抗原后,能產生特定抗體的雜交瘤細胞所在的孔會發生陽性反應,篩選得到所需雜交瘤細胞,D正確。11.答案:D解析:據題圖可知,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與EV71、 VP1和VP2三種抗原結合強度都有一定的相對值,說明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可以結合EV71、VP1和VP2多種抗原,A正確;制備抗EV71單克隆抗體時,選用VP1免疫的小鼠脾臟細胞效果最佳,依據是第2組(VP1免疫)血清抗體可以結合EV71病毒和VP1蛋白,而第3組(VP2免疫)血清抗體特異性結合EV71病毒強度的相對值過低,B正確;血清中存在抗體,能與相應的抗原結合,測定各組小鼠血清與非EV71蛋白結合強度,目的是排除抗體與其他蛋白的非特異性結合對實驗結果的影響,C正確;取小鼠的脾臟中相應的B淋巴細胞,用滅活的病毒誘導與骨髓瘤細胞融合,能篩選獲得雜交瘤細胞株,D錯誤。12.答案:C解析:單克隆抗體是由骨髓瘤細胞和B淋巴細胞融合形成的雜交瘤細胞合成和分泌的,A正確;由題意可知,活化阿霉素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即活化阿霉素能抑制細胞中的DNA復制和轉錄過程,B正確;根據題圖信息可知,阿霉素的活化需要“生物導彈”攜帶的堿性磷酸酶,所以在治療中,應先注射“生物導彈”,再注射非活化磷酸阿霉素,但不能間隔太長時間,因為沒有與腫瘤細胞結合的“生物導彈”一段時間后會被機體清除,C錯誤;單克隆抗體特異性強,可與腫瘤細胞特異性結合,所以能減輕阿霉素對正常細胞的傷害,D正確。13.答案:A解析:莖尖等分生區組織幾乎不含病毒,因此選擇一定大小的植物莖尖進行組織培養可獲得脫毒苗,不是抗病毒苗,A錯誤;幼齡動物細胞分化程度低,分裂旺盛,利于培養大量細胞,B正確,還胎細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用它做材料可提高克隆動物的成功率,C正確;愈傷組織分化程度低,分裂旺盛,分裂過程中可產生突變,容易獲得基因突變的新品種,D正確。14.答案:(1)負反饋調節;一定濃度的賴氨酸類似物(2)①生物信息數據庫/遺傳序列數據庫;②融合;③受體細胞;激活;④早期囊胚;⑤轉基因牛耳組織細胞;DNA酶;模板;構建的表達載體含乳腺特異性啟動子,使目的基因僅在乳腺細胞中表達解析:(1)通過抑制或減弱一開始的變化,維持物質含量穩定,這種調節方式屬于負反饋調節。人為添加一定濃度的賴氨酸類似物,使不抗賴氨酸類似物的細胞死亡,而抗賴氨酸類似物的細胞突變體能夠存活。(2)①可通過檢索生物信息數據庫(或遺傳序列數據庫)獲取目的基因的編碼序列。②脂質體由磷脂等構成,脂質體可以與牛胚胎成纖維細胞的細胞膜發生融合,從而使表達載體進入細胞,最終進入細胞核,發生轉化。③卵母細胞去核后作為受體細胞。經核移植的重組細胞需利用電刺激進行胚激活。④將重組細胞體外培養至早期囊胚后,可移植至代孕母牛子宮角。⑤DNA水平檢測的目的是,檢測轉基因牛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分析可知,可以轉基因牛耳組織細胞作為陽性對照。進行RNA水平檢測時,需利用DNA酶(DNA水解酶)處理總RNA,以去除DNA污染。RNA經逆轉錄形成的cDNA可作為PCR擴增的模板,通過PCR技術可獲取大量的目的基因片段。目的基因只在轉基因牛乳腺細胞中表達的原因是在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將目的基因與含有乳腺特異性啟動子的相應載體連接,構建出了乳腺專一表達載體,該表達載體中的特異性啟動子使目的基因僅在乳腺細胞中表達,而不會在其他細胞中表達。15.答案:(1)果實比較大、營養物質含量增加(答出一點即可);脫分化;再分化;(一定的)全能性(或形成完整植株所需的全部基因)(2)分生區(如莖尖);核DNA;進行抗病毒草莓的接種實驗(或用病毒來感染該草莓,觀察其抗病性)(3)分生(分裂)(4)不能;植物細胞外面有一層細胞壁,阻礙了細胞間的雜交(融合)解析:(1)本題考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野生草莓往往是二倍體而人工栽培的草莓往往是通過特殊技術培育成的多倍體,這利用了多倍體植株的果實比較大、營養物質含量增加的特點;但多倍體草莓的繁殖往往是無性繁殖,即使外植體細胞經歷脫分化與再分化過程成為試管苗。該技術證明了已分化的植物細胞仍具有(一定的)全能性。(2)草莓植株感染病毒后會出現結果減少,品質變劣。若要恢復其品質,可選取植物的分生區(如莖尖)部位進行植物組織培養,獲得脫毒苗。為了檢測抗病毒基因是否存在于該轉基因植物的所有組織細胞中,需分別提取該轉基因植物的所有組織細胞中的核DNA與基因探針雜交欲從個體生物學水平來鑒定抗病毒基因是否賦予該植物抗病特性的操作是進行抗病毒草莓的接種實驗。(3)在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由于培養細胞一直處于分生(分裂)狀態,可以對植物的愈傷組織進行誘變處理,促使其發生突變,再進一步培養篩選獲得草莓新品種。(4)若想利用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培養出馬鈴薯—草莓雜種植物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不能把兩物種細胞直接融合,原因是植物細胞外面有一層細胞壁,阻礙細胞間的雜交(融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