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中數與代數的內容包括:加與減;購物;數一數與乘法;2~5 的乘法口訣;分一分與除法;6~9 的乘法口訣;除法這七個單元,是本冊教材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包括:圖形的變化;測量這兩個單元。實踐活動:數學好玩:主要包括班級舊物市場和尋找身體上的數學“秘密”兩個主題。二、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孩子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但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但是我覺得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熱情還是很高漲的。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更多贏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上,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三、教學目標:(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加與減”。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主要學習100 以內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的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2、 第二單元“購物”。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通過購物活動,結合生活經驗,認識元、角、分及其相互關系,認識各種面額的人民幣;結合購物情境進行簡單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3、 第三單元“數一數與乘法”。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數一數”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4、 第五單元“2~5 的乘法口訣”,第八單元“6~9 的乘法口訣”。在這兩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經歷2~5 和6~9 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5、 第七單元“分一分與乘法”,第九單元“除法”。學生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與除法的互逆關系。(二)空間與圖形:1、第四單元“圖形的變化”,結合實例,感知軸對稱、平移現象;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并能在設計簡單的軸對稱圖形。2、第六單元“測量”,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體會厘米和米的實際意義,了解厘米和米的關系。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 米、1 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 米=100 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三)實踐活動:本冊教材安排了數學好玩:主要包括班級舊物市場和尋找身體上的數學“秘密”兩個活動,貼進學生生活多樣化的應用性問題,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四、教學重點1、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2、學生經歷2~~5 和6~~9 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3、學生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與除法的互逆關系。五、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把數學學習與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的線索,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生活,從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的廣泛應用與實際價值,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六、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一)切實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教學時在使學生掌握數學概念、法則、數量關系的同時,應更重視數學方法的訓練,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和運用數學的意識。處理好基本訓練與創造性思維發展及后繼學習的關系。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在數學學習的"再創造"過程中逐步得到發展的,而 "再創造"的前提是通過必要的基本訓練使學生形成扎實的基本功。(二)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本冊教材設計了適量探索性和開放性的數學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和一個比較充分的思考空間。培養學生肯于鉆研、善于思考、勤于動手的科學態度。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創造精神。對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適時,有效的幫助和引導。(三)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數學教學應體現"從問題情境出發,建立模型,尋求結論,應用與推廣"的基本過程。在日常的數學活動中要注意小課題研究和實習作業等實踐活動,對這方面的內容不但不能隨意刪減,而且要加強這方面內容安排的密度和強度。(四)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教師要善于駕馭教材,把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要求,開展教學活動。要注意在直觀感知廣泛的背景下,通過自身體驗在分析、整理的過程中學習概念,不要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本班同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五、教學進度表時 間 周次 教學內容或活動內容 備 注1 長度單位2 長度單位/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3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4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5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6 角的初步認識7 角的初步認識/表內乘法(一)8 表內乘法(一)9 表內乘法(一)10 表內乘法(一)期中測評11 觀察物體/表內乘法(二)12 表內乘法(二)13 表內乘法(二)14 表內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15 認識時間/數學廣角16 數學廣角/總復習17 總復習18 復習迎接測評19 復習迎接測評20 測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