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 重難點梳理01 科學并不神秘一、科學就在我們身邊1.科學以自然界各種現象為研究對象,發現它們產生、發展的原因和規律。2.學習科學,研究各種客觀事實和規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然,并對自然界中各種現象及其變化做出解釋和預測。3.科學研究要善于觀察,勤于實驗。4.科學史實(1)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因好奇研究吊燈擺動,仔細觀察,并通過實驗證明,從而發現了“擺的等時性”;(2)丹麥學家奧斯特發現電流使磁針偏轉,持續研究,最終發現了電流地磁效應;(3)哥白尼、第谷和開普勒通過長期天文觀測和分析,逐漸找到行星運行規律;(4)牛頓在上述觀測和分析地基礎上,發現了萬有引力;(5)道爾頓、阿伏伽德羅等科學認為物質是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6)巴斯德通過實驗證明了肉湯變質是空氣中的細菌引起的,否定了“自然發生說”。二、科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1.科學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2.科學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3.人類在利用科學技術改變生活的同時,必須盡可能地減少濫用科技發明對人類造成的危害。三、科學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1.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科學發展密切相關。2.學好科學,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對我們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3.人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會發現新的問題,因此,科學是無止境的。02 科學測量——長度的測量一、測量的定義1.測量是一個把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的過程。二、長度的測量1.長度的單位及其換算: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m)。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等。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 1微米=1000納米換算關系:1m=103mm=106μm=109nm2.長度的常用測量工具有鋼尺、木尺、三角板、卷尺等。此外,人們還可以利用自己的手、腳等來粗測物體的長度。聲吶、雷達、激光測距等是現代測量中常用的技術。3.刻度尺的使用:(1)會認:認識所用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起始刻度線的位置(如圖);會測:刻度尺與待測物平行,使刻度尺緊貼被測物體,并且使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薄刻度尺 厚刻度尺(3)會看:看刻度時,視線與刻度尺及被測物體垂直(如圖);(4)會讀:讀數時,除要讀出分度值,還要估讀分度值的下一位;(5)會記:記錄的數據后應寫上單位(記錄的數值=準確值+估計值+單位)。注意:①零刻度線已磨損的,可設某一完好的刻度線為“零”點,讀數時要減去“零”點的數字。②刻度尺量程小于被測長度時,可將被測長度進行分段測量。4.單位的使用:成年人身高約1.7m, 步幅約75cm, 手掌寬約10cm, 指甲寬約1cm腳長約25cm; 課桌高度約75cm, 寬約60cm; 一張紙厚度約0.1mm;新的鉛筆長度約19cm.5.誤差與錯誤(1)誤差是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總存在一些差異,產生原因:受測量工具的精密程度不足、測量方法不科學、估讀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誤差是不可避免的。(2)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讀取記錄結果時粗心等造成的差錯,是可以避免的。(3)減小誤差的方法:校正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選用精密度高的測量工具、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等。注意:舍去錯誤值,利用平均值求取最終結果應保留與測量值相同的小數位。三、長度的特殊測量(1)累積法:應用:測紙張的厚度,測金屬絲直徑等。如:要測一張紙的厚度可以測n張相同紙的厚度,再除以n,就可算出一張紙的厚度。要測細銅絲的直徑,可測出緊密繞在鉛筆上n匝細銅絲的長度,再除以n,即可得出細銅絲的直徑。(2)平移(定位)法:應用:測球的直徑,測圓錐的高等。(3)化曲為直法:應用:測地圖上的公路、鐵路、河流長,測硬幣周長等。方法:使一根棉線與待測的曲線重合,然后把棉線拉直,測出棉線上起點和終點間的直線距離即可。(4)化直為曲(滾輪法):用已知周長的輪子,沿著要測量的長度滾過,記下輪子滾過的圈數,則物體的長度就等于輪子的周長乘以輪子轉過的圈數。此法適于測較長的曲線。如測運動場的跑道長度。用已知周長的輪子,沿曲線滾過,記下輪子滾過的圈數曲線的長度=輪子的周長×轉過的圈數四、測量結果偏差分析操作 測量偏差皮卷尺拉的很緊 偏小易熱脹冷縮材料 冬天偏大;夏天偏小累積法測細鐵絲直徑,未排緊 偏大累積法測細鐵絲直徑,多數了一圈 偏小累積法測紙張厚度,用頁數計算 偏小累積法測紙張厚度,紙未壓緊 偏大化曲為直測長度,繩子有彈性 偏大03 科學測量——體積的測量一、體積的定義及單位1.體積是物體占有的空間大小。2.固體體積的常用單位是立方米(m3)。還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等。3.液體體積的常用單位是升(L)和毫升(mL)。4.單位換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1m3=106cm3二、體積的測量工具:量筒和量杯1.認識量筒和量杯:量筒和量杯都沒有零刻度,不同點是量筒中的刻度是均勻的,量杯上的刻度是不均勻的,上密下疏(如圖)。2.量筒(或量杯)的正確使用方法:(1)弄清量筒(或量杯)的量程和分度值(每小格表示多少毫升);(2)量筒精確度:分度值相同時,量筒越細,精確度就越高。(3)測量時要把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量筒不可以加熱、溶液配制、化學反應;亦不可放到天平上使用)(4)讀數時,視線跟凹形液面中央最低處相平:如果液面是凸形的,那么要以凸形液面中央最高處為準。水、酒精、煤油等的液面是凹形的,水銀的液面是凸形的。3.誤差分析:讀數時如果俯視,讀數偏大;仰視,讀數偏小。記作:“俯大仰小”取液體時:俯視,體積偏小;仰視,體積偏大。三、體積的測量1.對形狀規則的固體,如長方體,可用刻度尺測出其長、寬、高,再利用公式計算出其體積。測量液體的體積,一般用量筒或量杯,取定量體積的液體時,最后用膠頭滴管補足。傾倒水:直到液面接近所需刻度。滴加水:用膠頭滴管滴加 ,直至液面達到所需刻度。3.對形狀不規則的小塊固體(該物體不溶于水也不吸水,在科學實驗中用排水法測其體積),可用量筒、水、細線進行特殊法測量。4.特殊法測量體積A.形狀不規則的較小固體(排水法)(1)用燒杯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內,正確讀出水的體積V1 (適量水是指既能浸沒固體小物體,又能使浸沒固體小物體后液面不超過量筒的量程);(2)將小固體用細線拴住,緩緩放入量筒內的水中。當小固體被水完全浸沒時,正確讀出水面上升后總體積V2(緩緩是相對而言,防止打碎量筒或量杯);(3)計算被測固體的體積:V=V2-V1.B.浮在水面的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1)針壓法:用細鋼針把物體按入水中使其浸沒,進行測量;(2)沉墜法:把鐵塊與被測物體用細線拴在一起使其浸沒,進行測量。C.固體溶于水:排沙法:用細沙或面粉代替水進行測量。D.較大固體:溢水法:溢水杯裝滿水,收集固體浸沒時排除的水,V排=V固;若最開始水不滿,會使測量結果偏小。04 科學測量——溫度測量一、溫度的定義及單位1.溫度用來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2.憑感覺來判斷溫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要準確測量溫度,需要使用溫度計。3.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用“℃”表示。4.規定:在標準大氣壓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水沸騰時的溫度規定為100℃。0℃到100℃之間分為100等份,每1等份就表示1℃。5. 0℃以下,應讀作零下多少攝氏度或負多少攝氏度。二、溫度的測量工具:溫度計1.認識溫度計:實驗室中常用的溫度計有酒精溫度計和水銀溫度計等(如圖)。2.原理: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結構(1)液玻璃泡:裝有酒精、水銀、煤油等液體;液泡越大,精確度越高。(2)玻璃管:內部為毛細管,內徑越細,精確度越高。4.使用(1)估測被測物體的溫度,選擇合適量程和分度值的溫度計。(2)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若是測液體,使玻璃泡完全浸沒在液體中,但不要接觸杯壁和杯底。(3)等溫度計液柱穩定后,且不能將溫度計從被測物體中拿出來度數。(4)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液面相平。(5)記錄時數字和單位要寫完整,若低于0℃,不要漏寫負號。三、其他溫度計1.體溫計:測量人體溫度(1)人體的正常體溫為37℃。(2)構造特點:①大的玻璃泡,使溫度的微小變化就能導致水銀柱長度的顯著變化;②玻璃管橫剖面為三角圓錐形,從不同角度觀察都可以做放大鏡,使度數更準確。③玻璃泡與玻璃管之間有一段彎曲的玻璃管(縮口),當體溫計離開人體時,溫度忽然下降,水銀快速收縮,水銀柱在這里斷開,上面的玻璃管內的水銀就退不回來了,所以體溫計能離開人體讀數。(3)優點:①可準確到0.1℃;②可離開人體讀數。(4)測量范圍:35℃~42℃;分度值:0.1℃。(5)注意點:使用前,必須先用力甩幾下,使玻璃柱中的水銀回到玻璃泡中。2.氣體溫度計【原理:氣體的熱脹冷縮;溫度升高時,玻璃管內水柱向左移動。】3.伽利略溫度計【原理:氣體的熱脹冷縮;溫度升高時,液柱h上升。】4.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測量溫度的方法越來越多,技術也越來越先進。電子溫度計、雙金屬溫度計、色帶溫度計、光測高溫計、輻射溫度計,衛星的遙感測溫、光譜分析。5. 歸納總結:對比體溫計和普通水銀溫度計對比 體溫計 普通水銀溫度計量程 35℃~42℃ -10℃~110℃分度值 0.1℃(精確度高) 1℃構造 ①玻璃泡大,玻璃管細 ②有細長彎曲的縮口 ①管徑相對較粗 ②沒有縮口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使用前甩一甩可以離開被測物讀數 不可以離開被測物讀數四、不準確溫度計的計算1.可計算前提:溫度計刻度均勻但示數不準確。2.計算步驟:(1)計算刻度中一格所對應溫度值:分度值(2)數準實際零度到現下溫度刻度格子數。(3)實際溫度=分度值*格子數。05 化學實驗操作一、科學實驗室1.科學研究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2.科學實驗是人們使用一定的儀器、設備,在人為控制的條件下,設計實驗,研究現象產生和變化的原因,從中總結、概括出普遍的規律。3.科學假設需要設計實驗來驗證,科學結論往往需要通過實驗獲取證據來得出。4.實驗儀器和試劑的存放點必須符合環境要求(如溫度、濕度、光線與通風情況等)和安全要求。5.它們存放于實驗室柜內,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擺放,特殊的、具有危險性的試劑或器材必須按其規定要求存放于規定位置。二、實驗室的安全1.實驗室內有一些危險品存放于特別指定的地點。2. 危險品的容器外有相應的警告標志。我們必須在使用這些物品前看清物品上的警告標志,采取相應的防備措施。3.實驗室安全守則:(1)聽從老師的指示,未經老師的允許不能擅自進入實驗室。(2)查看實驗室滅火器、急救箱等應急情況處理器材所在的位置,并牢記在心。(3)不能用濕手接觸實驗室電源,不能將小刀、螺絲刀等物品插入電源插孔,以免發生觸電事故。(4)沒有老師的指令,不得試嗅或直接接觸任何化學試劑。(5)沒有老師的允許,不得隨意改變實驗程序或所用的化學試劑等實驗 材料,以免發生意外。(6)打翻化學試劑或器皿時需立即處理,并及時向教師或實驗室管理員匯報。(7)任何物品在使用前先看說明書或產品提示,揮發性、腐蝕性、有毒溶劑等應在排風柜子里取用,用完后立即封住容器。(8)如果發生燙傷、燒傷、化學試劑灼傷皮膚或眼睛時,應及時用正確方法處理。實驗過程中尤其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 眼睛 。(9)不能將固體垃圾或有害有毒溶劑直接倒入 水槽 ,以免造成管道堵塞 或環境污染。實驗完畢后,將你的實驗區域清理干凈,并清洗雙手。4.儀器使用(1)能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蒸發皿;不能直接加熱的儀器有:燒杯、燒瓶 ;不能加熱的儀器有:量筒、漏斗。(2)試管加熱時用試管夾夾持試管的中上部 ;加熱液體時,液體不超過容積的1/3,加熱時試管外壁不能有水,不能驟冷,防止受熱不均引起炸裂;加熱液體時試管口向上與桌面成45°角;加熱固體時試管口不能對著自己和他人 ;加熱時,先略向下傾斜預熱,后集中加熱。(3)加熱燒杯和燒瓶中液體時,所盛液體不能超過容積的1/2。(4)燒杯、試管等玻璃儀器用畢應立即清洗,洗滌干凈的標準: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5)實驗開始之前,我們需要學習實驗室安全守則,會識別常見的危險警告標志。(6)使用滴管時,膠頭在上,管口在下,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 使用過程中不能平放或倒放,用后應立即沖洗,未經洗滌的滴管嚴禁吸取其他試劑。試劑瓶上的滴管不需要 洗滌,要專管專用。(7)酒精燈中酒精量不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 ,加熱時用酒精燈外焰。要用火柴點燃酒精燈,不可用燃著的酒精燈點燃另一酒精燈,熄滅時要用燈帽蓋滅,切不可用嘴吹滅。5.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1)如果在實驗室發生了意外傷害事故,如皮膚燙傷、被化學試劑灼傷、失火等,應立即報告老師,并保持鎮定。一般情況下可采用如下方法進行處理:①燒傷或燙傷,應用大量冷水沖洗受傷處。酒精及有機物燃燒,小面積著火,應迅速用抹布蓋滅。②被化學試劑灼傷,應用緩緩流水沖洗1分鐘以上。③如果意外傷害較嚴重,則應在老師指導下及時去醫務室或醫院。如果實驗室發生嚴重火災,必須有序撤離并撥打火警電話119。06 實驗探究一、生活中的探究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利用科學探究解決實際問題。在探究問題時,我們一般會先假設幾種可能的原因,再對每一種原因可能產生的結果進一步探究,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發現規律。二、科學家的探究1、科學探究六步驟(1)提出科學問題:發現和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第一步。(2)建立假設:建立猜想或假設是對探究結果出現的可能性的一種設想,即對背景材料的實驗目的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要以陳述句的形式進行表述。(3)設計驗證方案:制訂計劃是科學探究的中心環節,本環節計劃得科學、周密與否,直接影響著探究活動的成敗。(4)收集事實證據:對觀察和測量的結果進行記錄,或用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收集證據,或用圖表的形式將收集到的證據表述出來。(5)檢驗假設:對事實或證據進行歸納、比較、分類、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斷事實、證據是肯定了假設還是否定了假設,并得出正確結論。(6)交流:采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將探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流和討論。2、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1)控制變量法: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影響事物變化規律的因素和條件加以人為控制,只改變某個變量的大小,而保證其他變量不變。(2)類比法:從熟悉事物的屬性中推論出不熟悉事物具有相同屬性的方法。(3)等效替代法:將一些難以觀察測量的量用其他同類型量替換。(4)轉換法:將不易研究測量的量用有因果關系的量來體現。3、現象:事實體現,或實驗中體現出可以直觀觀察、感受到的事實基礎。4、結論:通過對事實或證據進行歸納、比較、分類、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斷事實證據是否肯定了假設,并得出正確結論。5、實驗方案設計(1)實驗設計時需要遵守的原則①對照原則:設置對照,實驗結論更有說服力②等量原則:每次實驗所加試劑量相同③單一變量原則:要研究量為唯一變量,其他量控制相同④平行重復原則:采取多個個體參與實驗,避免偶然因素的發生(2)實驗材料數量應適宜:過多增加實驗難度;過少有較大誤差和偶然性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 重難點梳理01 科學并不神秘一、科學就在我們身邊1.科學以 為研究對象,發現它們 的原因和規律。2.學習科學,研究各種 ,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然,并對自然界中各種現象及其變化做出解釋和預測。3.科學研究要 。4.科學史實(1)意大利科學家 因好奇研究吊燈擺動,仔細觀察,并通過實驗證明,從而發現了“擺的等時性”;(2)丹麥學家 發現電流使磁針偏轉,持續研究,最終發現了電流地磁效應;(3) 通過長期天文觀測和分析,逐漸找到行星運行規律;(4) 在上述觀測和分析地基礎上,發現了萬有引力;(5) 等科學認為物質是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6) 通過實驗證明了肉湯變質是空氣中的細菌引起的,否定了“自然發生說”。二、科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1.科學改變了人們的 。2. 改變了我們的生活。3.人類在利用科學技術改變生活的同時,必須盡可能地減少 科技發明對人類造成的危害。三、科學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1.人類社會的進步與 密切相關。2.學好科學,學會 的方法,對我們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3.人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會發現新的問題,因此,科學是無止境的。02 科學測量——長度的測量一、測量的定義1.測量是一個把待測的量與 進行比較的過程。二、長度的測量1.長度的單位及其換算: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 。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等。1千米= 米 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毫米= 微米 1微米= 納米換算關系:1m=103mm=106μm=109nm2.長度的常用測量工具有 等。此外,人們還可以利用自己的手、腳等來粗測物體的長度。聲吶、雷達、激光測距等是現代測量中常用的技術。3.刻度尺的使用:(1)會認:認識所用刻度尺的 、 和 的位置(如圖);會測:刻度尺與待測物平行,使刻度尺 被測物體,并且使刻度尺的 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薄刻度尺 厚刻度尺(3)會看:看刻度時,視線與刻度尺及被測物體 (如圖);(4)會讀:讀數時,除要讀出分度值,還要估讀 的下一位;(5)會記:記錄的數據后應寫上 (記錄的數值=準確值+ +單位)。注意:①零刻度線已磨損的,可設某一完好的刻度線為“零”點,讀數時要減去“零”點的數字。②刻度尺量程小于被測長度時,可將被測長度進行分段測量。4.單位的使用:成年人身高約1.7 , 步幅約75 , 手掌寬約10 , 指甲寬約1腳長約25 ; 課桌高度約75 一張紙厚約0.1 ;新的鉛筆長度約195.誤差與錯誤(1)誤差是 之間總存在一些差異,產生原因:受測量工具的精密程度不足、測量方法不科學、估讀等因素的影響,因此 是不可避免的。(2)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讀取記錄結果時粗心等造成的差錯,是可以避免的。(3)減小誤差的方法:注意:舍去錯誤值,利用平均值求取最終結果應保留與 相同的小數位。三、長度的特殊測量(1)累積法:應用:測紙張的 ,測金屬絲 等。如:要測一張紙的厚度可以測n張相同紙的厚度,再除以n,就可算出一張紙的厚度。要測細銅絲的直徑,可測出緊密繞在鉛筆上n匝細銅絲的長度,再除以n,即可得出細銅絲的直徑。(2)平移(定位)法:應用:測球的 ,測圓錐的高等。(3)化曲為直法:應用:測地圖上的公路、鐵路、河流長,測硬幣周長等。方法:使一根棉線與待測的曲線重合,然后把 ,測出棉線上起點和終點間的直線距離即可。(4)化直為曲(滾輪法):用已知周長的輪子,沿著要測量的長度滾過,記下輪子滾過的圈數,則物體的長度就等于輪子的周長乘以 。此法適于測較長的曲線。如測運動場的跑道長度。用已知周長的輪子,沿曲線滾過,記下輪子滾過的圈數曲線的長度= ×四、測量結果偏差分析操作 測量偏差皮卷尺拉的很緊易熱脹冷縮材料 冬天 ;夏天累積法測細鐵絲直徑,未排緊累積法測細鐵絲直徑,多數了一圈累積法測紙張厚度,用頁數計算累積法測紙張厚度,紙未壓緊化曲為直測長度,繩子有彈性03 科學測量——體積的測量一、體積的定義及單位1.體積是物體占有的 大小。2.固體體積的常用單位是 。還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等。3.液體體積的常用單位是 和 。4.單位換算:1立方米= 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升= 立方分米1毫升= 立方厘米 1m3= cm3二、體積的測量工具:量筒和量杯1.認識量筒和量杯:量筒和量杯都沒有 ,不同點是量筒中的刻度是 的,量杯上的刻度是不均勻的, (如圖)。2.量筒(或量杯)的正確使用方法:(1)弄清量筒(或量杯)的 (每小格表示多少毫升);(2)量筒精確度:分度值相同時,量筒越 ,精確度就越高。(3)測量時要把量筒(或量杯)放在 桌面上;(量筒不可以加熱、溶液配制、化學反應;亦不可放到天平上使用)(4)讀數時,視線跟 :如果液面是凸形的,那么要以凸形液面中央最高處為準。水、酒精、煤油等的液面是凹形的,水銀的液面是凸形的。3.誤差分析:讀數時如果俯視,讀數 ;仰視,讀數 。記作:“俯大仰小”取液體時:俯視,體積 ;仰視,體積 。三、體積的測量1.對形狀規則的固體,如長方體,可用刻度尺測量,再利用公式計算出其體積。測量液體的體積,一般用 或量杯,取定量體積的液體時,最后用 補足。傾倒水:直到液面接近所需刻度。滴加水:用膠頭滴管滴加 ,直至液面達到所需刻度。3.對 的小塊固體(該物體不溶于水也不吸水,在科學實驗中用排水法測其體積),可用量筒、水、細線進行特殊法測量。4.特殊法測量體積A.形狀不規則的較小固體( 法)(1)用燒杯將 水倒入量筒內,正確讀出 V1 (適量水是指 );(2)將小固體用細線拴住,緩緩放入量筒內的水中。當小固體被水 時,正確讀出水面上升后總體積V2(緩緩是相對而言,防止打碎量筒或量杯);(3)計算被測固體的體積:V= .B.浮在水面的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1) :用細鋼針把物體按入水中使其浸沒,進行測量;(2) :把鐵塊與被測物體用細線拴在一起使其浸沒,進行測量。C.固體溶于水:排沙法:用 代替水進行測量。D.較大固體:溢水法:溢水杯 ,收集固體浸沒時排除的水,V排=V固;若最開始水不滿,會使測量結果 。04 科學測量——溫度測量一、溫度的定義及單位1.溫度用來表示物體的 。2.憑感覺來判斷溫度的高低是 ;要準確測量溫度,需要使用 。3.常用的溫度單位是 ,用“ ”表示。4.規定:在標準大氣壓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 ,水沸騰時的溫度規定為 。0℃到100℃之間分為 等份,每1等份就表示 。5. 0℃以下,應讀作 多少攝氏度或 多少攝氏度。二、溫度的測量工具:溫度計1.認識溫度計:實驗室中常用的溫度計有 溫度計和 溫度計等(如圖)。2.原理:利用 的性質制成的。結構(1)液玻璃泡:裝有酒精、水銀、煤油等液體;液泡越大,精確度 。(2)玻璃管:內部為毛細管,內徑越細,精確度 。4.使用(1)估測被測物體的溫度,選擇合適 和 的溫度計。(2)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若是測液體,使玻璃泡 在液體中,但不要接觸 。(3)等溫度計液柱穩定后,且 將溫度計從被測物體中拿出來度數。(4)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液面 。(5)記錄時數字和單位要寫完整,若低于0℃,不要漏寫 。三、其他溫度計1.體溫計:測量人體溫度(1)人體的正常體溫為37℃。(2)構造特點:①大的玻璃泡,使溫度的微小變化就能導致 長度的顯著變化;②玻璃管橫剖面為三角圓錐形,從不同角度觀察都可以做 ,使度數更準確。③玻璃泡與玻璃管之間有一段 ,當體溫計離開人體時,溫度忽然下降,水銀快速 ,水銀柱在這里斷開,上面的玻璃管內的水銀就退不回來了,所以體溫計 離開人體讀數。(3)優點:①可準確到 ℃;②可 人體讀數。(4)測量范圍:35℃~ ;分度值:0.1℃。(5)注意點:使用前,必須先用力 ,使玻璃柱中的水銀回到玻璃泡中。2.氣體溫度計【原理: ;溫度升高時,玻璃管內水柱向 移動。】3.伽利略溫度計【原理: ;溫度升高時,液柱h 。】4.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測量溫度的方法越來越多,技術也越來越先進。電子溫度計、雙金屬溫度計、色帶溫度計、光測高溫計、輻射溫度計,衛星的遙感測溫、光譜分析。5. 歸納總結:對比體溫計和普通水銀溫度計對比 體溫計 普通水銀溫度計量程分度值構造 ① ② ① ②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四、不準確溫度計的計算1.可計算前提:溫度計刻度 但示數不準確。2.計算步驟:(1)計算刻度中一格所對應 :分度值(2)數準實際零度到現下溫度刻度 。(3)實際溫度= 。05 化學實驗操作一、科學實驗室1.科學研究是以 和 為基礎的。2.科學實驗是人們使用一定的 ,在人為控制的條件下,設計實驗,研究 和 的原因,從中總結、概括出普遍的 。3.科學假設需要設計 來驗證,科學結論往往需要通過 獲取證據來得出。4.實驗儀器和試劑的存放點必須符合環境要求(如 、 、 與 等)和安全要求。5.它們存放于實驗室柜內,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擺放,特殊的、 的試劑或器材必須按其規定要求存放于規定位置。二、實驗室的安全1.實驗室內有一些危險品存放于特別指定的地點。2. 危險品的容器外有相應的 標志。我們必須在使用這些物品前看清物品上的警告標志,采取相應的防備措施。3.實驗室安全守則:1)聽從老師的指示,未經老師的允許 。2)查看實驗室 等應急情況處理器材所在的位置,并牢記在心。3)不能 接觸實驗室電源,不能將小刀、螺絲刀等物品插入電源插孔,以免發生觸電事故。4)沒有老師的指令,不得 任何化學試劑。5)沒有老師的允許,不得 實驗程序或所用的化學試劑等實驗 材料,以免發生意外。6)打翻化學試劑或器皿時需 ,并及時向教師或實驗室管理員匯報。7)任何物品在使用前先看 ,揮發性、腐蝕性、有毒溶劑等應在排風柜子里取用,用完后立即 。8)如果發生燙傷、燒傷、化學試劑灼傷皮膚或眼睛時,應及時用 處理。實驗過程中尤其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 。9)不能將固體垃圾或有害有毒溶劑直接倒入 ,以免造成管道堵塞 或環境污染。實驗完畢后,將你的實驗區域清理干凈,并清洗雙手。4.儀器使用(1)能直接加熱的儀器有: 、 ;不能直接加熱的儀器有: 、 ;不能加熱的儀器有: 、 。(2) 加熱時用試管夾夾持試管的 ;加熱液體時,液體不超過容積的 ,加熱時試管外壁 ,不能 , ;加熱液體時試管口向上與桌面成 角;加熱固體時試管口不 ;加熱時,先 ,后集中加熱。(3)加熱燒杯和燒瓶中液體時,所盛液體不能超過容積的 。(4)燒杯、試管等玻璃儀器用畢應立即清洗,洗滌干凈的標準:既不 ,也不(5)實驗開始之前,我們需要學習實驗室 ,會識別常見的 。(6)使用滴管時,膠頭在 ,管口在 ,滴管口不能伸入 , 使用過程中 平放或倒放,用后應立即 ,未經洗滌的滴管嚴禁 。試劑瓶上的滴管 洗滌,要專管專用。(7)酒精燈中酒精量不超過酒精燈容積的 ,加熱時用酒精燈 。要用 點燃酒精燈, 燃著的酒精燈點燃另一酒精燈,熄滅時要用 蓋滅, 嘴吹滅。5.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1)如果在實驗室發生了意外傷害事故,如皮膚燙傷、被化學試劑灼傷、失火等,應立即報告老師,并保持鎮定。一般情況下可采用如下方法進行處理:①燒傷或燙傷,應用 沖洗受傷處。酒精及有機物燃燒,小面積著火,應迅速用抹布蓋滅。②被化學試劑灼傷,應用 沖洗 分鐘以上。③如果意外傷害較嚴重,則應在老師指導下及時去醫務室或醫院。如果實驗室發生嚴重火災,必須有序撤離并撥打火警電話 。5.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1)如果在實驗室發生了意外傷害事故,如皮膚燙傷、被化學試劑灼傷、失火等,應立即報告老師,并保持鎮定。一般情況下可采用如下方法進行處理:①燒傷或燙傷,應用 沖洗受傷處。酒精及有機物燃燒,小面積著火,應迅速用抹布蓋滅。②被化學試劑灼傷,應用 沖洗 分鐘以上。③如果意外傷害較嚴重,則應在老師指導下及時去醫務室或醫院。(2)如果實驗室發生嚴重火災,必須有序撤離并撥打火警電話 。06 實驗探究一、生活中的探究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利用 解決實際問題。在探究問題時,我們一般會先 幾種可能的原因,再對每一種原因可能產生的結果進一步探究,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發現規律。二、科學家的探究1、科學探究六步驟(1)提出科學問題: 是科學探究的第一步。(2)建立假設:建立 是對探究結果出現的可能性的一種設想,即對背景材料的實驗目的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要以陳述句的形式進行表述。(3)設計驗證方案:制訂計劃是科學探究的 ,本環節計劃得科學、周密與否,直接影響著探究活動的成敗。(4)收集事實證據:對 的結果進行記錄,或用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收集證據,或用圖表的形式將收集到的證據表述出來。(5)檢驗假設:對事實或證據進行歸納、比較、分類、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斷事實、證據是肯定了假設還是否定了假設,并得出正確結論。(6)交流:采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將探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流和討論。2、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1) 法: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影響事物變化規律的因素和條件加以人為控制,只改變某個變量的大小,而保證其他變量不變。(2) 法:從熟悉事物的屬性中推論出不熟悉事物具有相同屬性的方法。(3) 法:將一些難以觀察測量的量用其他同類型量替換。(4) 法:將不易研究測量的量用有因果關系的量來體現。3、現象:事實體現,或實驗中體現出可以直觀觀察、感受到的事實基礎。4、結論:通過對事實或證據進行歸納、比較、分類、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斷事實證據是否肯定了假設,并得出正確結論。5、實驗方案設計(1)實驗設計時需要遵守的原則① 原則:設置對照,實驗結論更有說服力② 原則:每次實驗所加試劑量相同③ 原則:要研究量為唯一變量,其他量控制相同④ 原則:采取多個個體參與實驗,避免偶然因素的發生(2)實驗材料數量應 :過多增加實驗難度;過少有較大誤差和偶然性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學霸題優】(2024新版)浙教版科學七上 第一單元探索自然的科學 知識清單 學生版docx.docx 【學霸題優】(2024新版)浙教版科學七上 第一單元探索自然的科學 知識清單 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