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知識點梳理】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1.先秦時期:世官制(血緣)、舉薦制(才能)、軍功制(軍功)2.秦朝:以法為教、以吏為師3.兩漢:察舉制(德才)、積功勞為官、征辟制、打破了世官世卿局面4.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出身門第和德才)、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5.隋唐至兩宋:科舉制(考試成績)(1)科目:制舉與常舉(明經和進士為主)(2)歷程:隋煬帝設進士科、唐太宗以明經和進士為主、兩宋科舉分鄉試、省試、殿試(3)影響: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情形,擴大了官吏來源和統治基礎,標志官僚體系成熟6.元朝:科舉制被破壞7.明清:科舉制新發展、分為鄉試、會試與殿試三級、明朝推行南北分卷制度二、中國古代官員的考核1.秦漢:上計制、各郡國上報中央、御史參與2.魏晉南北朝:官員考核大都流于形式3.隋唐宋:考核權歸吏部4.明清:考核嚴格、明朝分為考滿和考察、清朝分為京察和大計三、中國古代官員的監察朝代 中央監察體系 地方監察體系秦朝 以御史大夫為首 郡設監御史;縣設縣丞漢朝 漢武帝設十三州部刺史隋朝 設御史臺 設司隸臺監察地方唐朝 設道監察地方兩宋 設路監察地方,長官為轉運使元朝 設行御史臺、肅政廉訪司明朝 設都察院和六科(科道) 設按察使司、都察院監察御史代皇帝巡按各省清朝 將六科并入都察院 停止監察御史代皇帝巡按各省;奏折制度【鞏固提升】1.有學者指出,“蓋進士之科雖創于隋代,然當日人民致身通顯之途徑并不必由此。及武后柄政,大崇文章之選,破格用人,于是進士之科成為全國干進者競趨之鵠”。武則天的這一施政措施( )A.體現選官的公平公正 B.降低了選官的標準C.有利于擴大統治基礎 D.使取士標準多樣化2.晉室南遷后,上層士族通過九品官人法不斷掌控朝政,占據高位,寒門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為門閥政治的代表時期。這反映出當時( )A.豪強大族對政治影響大 B.古代政治制度不斷進步C.考試選官制度已經確立 D.選官重視家族經濟基礎3.唐代十道或十五道巡按使在各自的監察區內行使巡察職權,于各道設立治所,實行定期的巡察制度。同時還制定了包括吏治、民生、戶口、治安等多個方面的巡視規范《巡察六條》,并且還規定了巡按使的停留時間。這表明唐代監察制度( )A.具有極強制度創新意義 B.改變了地方的權力結構C.旨在加強君權削弱相權 D.利于提高社會治理水平4.中國歷代對從事監察的官員,有嚴格的親族回避制度。如清朝《欽定臺規》規定:“凡父兄現任三品京堂、外省督撫,子弟不準考選科道。其父兄在籍起文赴補,及后雖升任者,有子弟現任科道,皆令回避,改補各部郎中。”這一規定( )A.擴大了監察官員的權力 B.利于提升監察制度的效能C.保障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D.推動了監察體制的制度化5.漢武帝設置的刺史只相當于一個中下等縣的秩品,他的權力卻很重,監察二千石守相而無所顧忌。但是他對于郡國守相的舉劾必須通過年終回京師向中央匯報,并經三公審核以后才能作出處理。由此可知,刺史的設立( )A.限制了郡國守相的行政權力 B.保障了地方長治久安C.提高了對地方監察的有效性 D.導致了三公權力膨脹6.“今臺閣選舉,涂塞耳目,九品訪人,唯問中正。故據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孫,則當涂之昆弟也。”反映了中國古代某一選官制度的弊端。該選官制度是( )A.軍功爵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7.東漢時,察舉制逐漸形成了由本鄉名士主導的鄉閭品評的傳統;曹魏時由政府委任中正,把私人品評變作官家品評。此變化( )A.受佛教不斷傳播的影響 B.反映世家大族不斷衰落C.是推行科舉考試的結果 D.是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8.隋煬帝時開始設立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有學者稱:“科舉制取代察舉制,是冷冰冰的科場角逐取代儒家貴族政治的過程,是集權國家權威對宗法權威、“法術勢”對溫情主義占優勢的結果。”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察舉制是儒家性善論與宗法倫理的體現B.科舉考試的內容帶有明顯的法家色彩C.察舉制是外儒內法思想下的制度體現D.科舉制忽略實用性學問和創新意識9.曹魏實行九品中正制之初,中正由現任中央職官兼任,須“德充才盛”,經郡國長官推舉,報請司徒確認并予以任命。這表明九品中正制( )A.無法為政府選拔優秀的人才 B.有利于推動官僚政治的形成C.徹底改變了鄉里評議的傳統 D.順應了加強中央集權的趨勢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國古代行政監察制度是適應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而建立起來的。兩漢時期,朝廷設立各級監察機構和監察官員,監察機構開始獨立于行政系統。監察官員的品級比相應行政官員的級別低,但職權較大,如隋朝御史大夫為從三品,但其監察范圍包括公卿宰相和各級官員。唐朝以來,各朝推行“檢舉、控告、采訪調查、深入部門定期檢查、重大政治活動親臨現場督察以及考課督察結合”等方式,以保證監察效能的實現。宋代設立監司、監州,完善地方監察體系。清朝不僅在全國設十五道監察御史,還規定都御史統轄省按察使。——摘編自林志強、張旭日《中國古代行政監察制度特征研究》材料二:相對來說,英國有著一套比較完整、靈活的監察制度。議會監察,是西方現代監察體制的核心,最具權威性與代表性。議會監察,是“民意代表機關”對政府施政、財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項的監督檢查,包括:網意、糾正、糾華、彈劾、審計,以及為完成這些任務所必須的質詢、視察和調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糾正和中止、事后懲戒和教濟等監控規程。在此基礎上,英國各部門、各行業、各地區相繼成立了各種不同的監督機構,構成了一個多行業、多地區、多層次、多渠道的監督網絡,以教育、防范、懲處為手段,以保護和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鞏固政治權力為目標的反腐敗機制。——摘編自張恒《英國監察制度:在漫長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古代監察制度的作用。(2)根據材料二,簡析英國監察制度的特點,結合兩段材料,談談你對古今中外監察體制的認識。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選擇C:據材料可知,雖然進士考試在隋代便有,但并不是人們做官的主要途徑,直至武則天時期大崇文章,破格用人,這有利于擴大封建政府的統治基礎。排除A:材料沒有體現科舉制度的公平公正。排除B:材料體現的是選官范圍的擴大,而非降低標準。排除|D:材料只是一種取士標準,不能體現多樣化。2.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層士族通過九品中正制不斷掌控朝政,占據高位,寒門庶族只能居于下位,由此形成門閥政治”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九品中正的推行,統治階級集團逐漸固化,故A正確。3.答案:D解析:據材料“于各道設立治所,實行定期的巡察制度。同時還制定了包括吏治、民生、戶口、治安等多個方面的巡視規范《巡察六條》,并且還規定了巡按使的停留時間”可知,唐朝的監察制度中定期對地方進行巡查,而且巡查的方面包括吏治、民生、戶口、治安等多個方面,這有利于推動地方吏治、民生、治安的發展,進而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的提高,D項正確;作為一種監察制度,在唐朝之間就已經存在,并不具備極強的創新意義,排除A項;監察制度是對地方官員進行監察,不屬于地方行政機構,沒有改變地方權力結構,排除B項;唐朝分道對地方進行監察的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中央集權,并非削弱相權,排除C項。故選D項。4.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有嚴格的親族回避制度”“凡父兄現任三品京堂、外省督撫,子弟不準考選科道”“有子弟現任科道,皆令回避,改補各部郎中”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實行嚴格的親屬回避制度,這有利于避免監察官之間及其與其他官員之間相互勾結,促進了監察制度效能的發揮,故選B項。A項材料并未體現,故排除;C項說法過于絕對,故排除;“制度化”材料并未體現,故排除D項。5.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但是他對于郡國守相的舉劾必須通過年終回京師向中央匯報,并經三公審核以后才能作出處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刺史雖然地位低下,但是權力很重,其舉劾行為可以上達中央,這提高了對地方監察的有效性,C項正確;刺史主要是監察職能,不會限制郡國守相的行政權力,排除A項;“保障了地方長治久安”夸大了刺史制度的作用,表述也過于絕對,排除B項;刺史是漢朝時期設置在地方的監察官員,不會導致三公權力的膨脹,排除D項。故選C項。6.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中正官依據家世出身對人才的品第進行評定,依此授以相應的官職,這是九品中正制的內容,C項正確;軍功爵制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推行,它以軍功論賞,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察舉制的標準是孝廉,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選官制度,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科舉制的標準是考試成績,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7.答案:D解析:對被選舉者的品評由私人變為官家進行,反映了官員選拔主導權的上移,這有利于削弱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故選D項。材料與佛教無關,排除A項。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反映的是世家大族實力的強大,排除B項。科舉考試始于隋唐,排除C項。8.答案:A解析: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察舉制是儒家貴族政治,體現了宗法權威和溫情主義。儒家講性善論,重視教化的作用,考察人要重視道德。其主要做法就是推薦,因此儒家主張察舉制,故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依據材料信息及相關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度本身是法家傳統的體現,但是科舉考試內容為儒家經典;C選項錯誤,據材料可知科舉制是冷冰冰的科場角逐,體現的是極權國家權威和“法術勢”。因此科舉制才是外儒內法思想下的制度體現;科舉制的局限性并非材料體現的內容,因此D選項錯誤。9.答案:D解析:材料體現的是在九品中正制下,評品定級的中正官員由中央職官兼任,這體現的是選官權力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強調的是中央集權的加強,D正確;A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顯著標志是郡縣制的推行,B排除;C說法過于絕對,排除。故選D。10.答案:(1)作用: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政治的穩定;有利于規范各級官員的執政行為,減少官員的腐敗;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2)特點:政府高度重視,注重立法和機構設置;以議會監察為中心,是分權體系的一部分;構建了多層次立體監察體系;監察力度大、涉及面廣。認識:建立和完善國家監察制度是社會發展所需,有利于提升國家治理水平;獨立、權威的監察權是監察效能發揮的基本前提;監察制度的制定應適應時代形勢發展的需要。解析:(1)根據材料一“我國古代行政監察制度是適應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而建立起來的。”,可以概括其作用是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政治的穩定;根據材料“以保證監察效能的實現。”,可以概括其作用是有利于規范各級官員的執政行為,減少官員的腐敗;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2)不同:從材料“議會監察,是西方現代監察體制的核心……對政府施政、財政,人事等其他法定項的監督檢查,英國各部門、各行業、各地區又相繼成立了各種不同的監督機構,構成了一個多行業、多地區、多層次多渠道的監督網絡”可以總結出政府高度重視,注重立法和機構設置;以議會監察為中心,是分權體系的一部分;構建了多層次立體監察體系;監察力度大、涉及面廣。認識:從英國各部門、各行業、各地區又相繼成立了各種不同的監督機構“以教育、防范、懲處為手段”這些方面看到多部門齊抓共管,建立有效的監督檢查機制;注重加強教育等方式方法來回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