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地球的自轉【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了解地球自轉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了解地球公轉的軌道、方向、速度和周期。3.使學生能夠看懂“恒星日和太陽日示意圖”,說出兩者的差異及其原因。4.使學生了解晝半球、夜半球、時區、地方時等概念。5.理解晝夜更替產生的原理;并能畫出晨昏線。二、能力目標1.通過觀察地理課件的演示,說出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了解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說出晨昏線的特點并學會判斷晨線、昏線。(地理實踐力)2.結合實際分析晝夜交替現象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3.聯系現實生產和生活,計算不同地點的地方時和區時。(地理實踐力)4.掌握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發生偏轉的規律,并解釋相關地理現象。(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三、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樹立科學的宇宙觀。【教學重點】1.自轉和公轉的運動規律。2.晝半球、夜半球、時區、地方時的計算3.黃赤交角和太陽直射點移動。【教學難點】1.使學生能夠看懂“恒星日和太陽日示意圖”,說出兩者的差異及其原因。2.晨昏線的畫法;3.時間的計算;【自主預習】一、地球自轉1.方向:① 。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呈② 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呈③ 方向旋轉。 2.速度(1)角速度:除極點外,各地均約為④ ,極點無角速度。 (2)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⑤ ,極點無線速度。 3.周期(1)自轉一周需23小時56分4秒,為一個⑥ 。 (2)一晝夜為24小時,為一個⑦ 。 二、晝夜交替1.晝夜現象(1)產生的原因: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2)分界線⑧ :順地球自轉方向,由夜半球進入晝半球。 ⑨ :順地球自轉方向,由晝半球進入夜半球。 2.晝夜交替(1)原因:地球自轉。(2)周期:24小時,即一個太陽日。(3)意義:各地溫度發生⑩ 變化;生物形成晝夜節律,即 現象。 【素養培育】天和核心艙由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搭載發射,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494秒后,天和核心艙與火箭分離,進入預定軌道;12時36分,天和核心艙的太陽能帆板兩翼展開且工作正常,發射任務取得成功 。作為低緯度濱海發射基地,文昌航天發射場不僅可以滿足中國航天發展的新需要,還能借助接近赤道的較大線速度,以及慣性帶來的離心現象等優勢,使火箭燃料消耗大大減少(同型號火箭運載能力可增加10%),亦可通過海運解決巨型火箭的運輸難題,并提升殘骸墜落的安全性。文昌所在發射中心完全對外開放,現已具備發射能力。任務1 我國目前有四大航天發射基地,分別是山西太原、甘肅酒泉、四川西昌、海南文昌,與其他三個基地相比,文昌發射基地選址建設的最突出的優勢條件是什么 任務2 從地球自轉的速度看,我國四大航天發射基地的角速度有何特點 【知識梳理】一、地球自轉的特征1.方向:自西向東。(在下面圖中添上箭頭表示地球自轉方向)2.周期:1恒星日(23時56分4秒)3.速度角速度 除極點外,任何地點都相等,約為15°/小時,極點為零線速度 由赤道向兩極遞減,極點為零[特別提示] (1)赤道的自轉線速度最大,為1 670千米/小時;其它各緯度(φ)的線速度(νφ)與赤道線速度ν0的關系為:νφ=v0cos φ。(2)影響地球自轉線速度的因素:①緯度:緯度越高,線速度越小;②海拔:海拔越高,線速度越大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1.晝夜交替(1)晝夜半球(2)晝夜界線:AB線為晨昏線。(3)交替周期:1個太陽日。[特別提示] 晝夜現象產生是由于“地球不透明、不發光、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造成的。若地球只公轉不自轉,既有晝夜現象,也有晝夜交替現象,只不過晝夜交替的周期為一年2.產生時差(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如上圖,同緯度的甲、乙相比,乙地相對位置偏東,乙地時刻較早。(2)地方時①判斷:圖中甲、乙、丙中,甲、丙位于同一條經線上,地方時相同。②計算:圖中甲與丁經度相隔60°,地方時相差4小時,按“東加西減”原則計算,若丁地地方時為6時,則甲地為2時。(3)時區與區時①時區: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每時區跨經度15°。②區時:每個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即為該時區的區時。(4)日界線[特別提示] (1)北京時間是指120°E的地方時,北京的地方時是指116°E的地方時。(2)國際標準時間,又叫世界時,是指0°經線的地方時3.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方向發生偏轉(1)偏轉原因:地球自轉產生地轉偏向力。(2)偏轉規律北半球:向右偏轉(圖中C處向南運動的物體向西偏)。沿赤道:不偏轉。南半球:向左偏轉(圖中D處向北運動的物體向西偏)。[特別提示] 地轉偏向力只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并不改變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地轉偏向力的方向與物體水平運動的方向相垂直時間計算是高考中的常考點,需要熟練地掌握其基本的計算方法。1.地方時的計算地方時的計算依據:地球自轉,東早西晚,1度4分,東加西減,經經計較,分秒必算。計算時具體可分為四個步驟:一定時,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1)一定時:即確定計算時可作為條件用的已知地方時,光照圖中,特殊經線的地方時的確定,以圖為例:①晝半球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12時,如ND。②夜半球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24時或0時,如NB。③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的經線地方時為6時,如NC。④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的經線地方時為18時,如NA。(2)二定向:即確定所求點與已知時間點的相對東、西方向。如圖中求E點的地方時,以D點作為已知時間點,則E點位于D點以東,應“東加”;若求F點地方時,以B點作為已知時間點,則F點位于B點以西,應“西減”。(3)三定差:即確定所求點與已知時間點的經度差,以確定時差。如E點所在經線與ND經度相差45°,時差為3小時。(4)四定值:即根據前面所確定的條件計算出所求時間。如E點地方時為12:00+=15:00,F點地方時為24:00-=21:00。2.區時的計算計算時可分以下幾個步驟:一定時區,二定區時,三定向,四定差,五定值。(1)定時區:若已知某地經度,確定該地所處的時區,方法是:已知經度÷15°,若余數小于7.5°,所得商即為時區數;若余數大于7.5°,所得商加1后即為時區數。東經度為東時區,西經度為西時區(東經7.5°~西經7.5°為零時區;東經172.5°~西經172.5°為十二時區)。(2)定區時,(3)定向,(4)定差,(5)定值的方法同地方時的計算。[方法指導] 地方時(或區時)計算尺利用技巧:先確定東西經度和要判讀的兩點A和B,然后按照東加西減的方法計算。口訣為:時間計算很簡單,東加西減不繞彎;向東越過180°,減去一天日期變。1.明確兩條日期分界線的區別與聯系日期分界線 兩側日期差異 特征日界線(大致沿180°經線) 東側(西十二區)晚一天西側(東十二區)早一天 人為規定的日期變更線0時所在的經線 東側早一天,西側晚一天 隨時變化的自然日期界線 聯系 ①全球早一天的范圍是從0時所在的經線向東到國際日界線;②全球同一天的條件是兩條日期分界線重合,即180°經線與0時經線重合2.明確日期的變更特點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過0時經線日期要加一天,過國際日界線日期則要減一天。如下圖所示:(1)經線展開圖示(2)極地投影圖示如何確定地球上不同日期范圍?方法一 180°經線的地方時是幾點,進入新的一天的區域所占時間就是幾小時;反過來,全球進入新的一天的區域所占時間是幾小時,180°經線的地方時就是幾點。方法二 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方法是從已知點向東西兩側找日界線,兩條日期線之間屬于同一日期。如圖,與北京屬于同一日期的范圍為60°W向東至180°,跨240個經度,占全球的。晨昏線圖的判讀晨昏線是太陽照射地球表面所形成的晝、夜半球的分界線。它由晨線和昏線組成,故又稱為晨昏線(圈)。晨昏線是太陽光照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隱含的諸多地理信息是我們判讀太陽光照圖的重要突破口。1.晨昏線的特點(1)晨昏線是以地球球心為圓心的大圓,將地球平分為晝半球和夜半球。(2)晨昏線上的各地,太陽高度為0°(如圖中C、D兩點此時刻太陽均位于地平線上)。(3)晨昏線所在平面始終與太陽光線垂直。(4)晨昏線永遠平分赤道。(5)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等于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度(即圖中的θ);晨昏線與赤道的夾角等于與其相切的緯線的緯度(如圖中C、D兩點的緯度值為α和β)。(6)晨昏線在地表的運動方向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2.晨昏線的判斷方法自轉法 順著地球的自轉方向,由夜進入晝的為晨線,由晝進入夜的為昏線方位法 夜半球東側為晨線,西側為昏線;晝半球東側為昏線,西側是晨線[疑誤提醒] 晨昏線被分為晝弧和夜弧兩段圓弧,盡管太陽高度均為0°,但對應的時刻不同,晝弧上對應的是日出時刻,而夜弧上對應的是日落時刻3.晨昏線的應用晨昏線是地球光照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隱含很多地理信息,利用它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解讀光照圖,其主要的應用現總結如下:(1)確定地球的自轉方向(2)確定地方時(3)確定日期和節氣①晨昏線與經線圈重合:時間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節氣是春分日或秋分日。②晨昏線與極圈相切時。極晝極夜分布情況 日期 節氣(北半球)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晝(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夜) 6月22日前后 夏至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夜(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晝) 12月22日前后 冬至(4)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①確定緯度:上圖中Q點為太陽直射點,直射點Q的緯度=90°-AF的緯度=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α。②確定經度:上圖中太陽直射點Q所在的經線就是平分晝半球的經線,其地方時為正午12時,通過時間計算可求出其經度度數。(5)確定晝夜長短(6)確定日出、日落時間日出時間=某地所在緯線與晨線交點的地方時日落時間=某地所在緯線與昏線交點的地方時再如側視圖上七個時間點的“挖掘”:【典型例題】2024年春分日,我國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時間(北京時間)分別為5:20,6:20,7:20,8:20。則四地的經度最接近105°E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結合圖文材料,回答問題。假設一架客機于北京時間6月22日12時從北京(116°E,40°N)起飛,7小時后途經a地(165°W,67°N)上空,14小時后抵達芝加哥(87.5°W,42°N)。客機抵達芝加哥時,屬于6月22日的地區范圍約占全球的( )A.1/4 B.1/3 C.1/2 D.3/4 例題3 下圖是以極點為中心的半球圖,經線MO以東為東半球,以西為西半球,箭頭表示地球自轉方向。完成(1)~(2)題。(1)此時,下列四個城市白晝時間最長的是( )A.海口 B.拉薩 C.合肥 D.北京(2)此時,北京時間最接近( )A.3時20分 B.15時20分C.2時 D.14時參考答案:自主預習:【答案】 ①自西向東 ②逆時針 ③順時針 ④15°/h ⑤遞減 ⑥恒星日 ⑦太陽日 ⑧晨線 ⑨昏線 ⑩晝夜 生物鐘素養培育:【答案】 人類的航天發射需要借助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因此緯度越低、自轉線速度越大,越有利于發射,四大基地中,文昌的緯度最低,是其突出優勢。任務2【答案】 四大航天發射基地的自轉角速度相等,均為15°/h。典型例題:春分日 全球各地日出時間均為當地地方時6:00北京時間 120°E的地方時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時間(北京時間) 當地日出地方時與北京時間的時間差分別為40分鐘、20分鐘、1小時20分鐘、2小時20分鐘根據當地日出地方時與120°E地方時的時間差,可計算出四地與120°E的經度差,進而根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四地的具體經度。[嘗試解答] C依照題意知,北京和芝加哥相差14個時區,飛機起飛時為芝加哥當地時間6月21日22時,飛行14小時后到達芝加哥,為芝加哥當地時間6月22日12時,此時,東十二區為6月23日6時,地球上屬于6月23日的范圍為6個時區,屬于6月22日的范圍為18個時區,約占地球的3/4。[嘗試解答] (1)C例題3答案: (1)D (2)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