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3.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預習導學:1、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所圍繞的主題;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4、“四個自信”的內涵、各自地位及其相互關系;5、高舉旗幟,堅定“四個自信”。教學重難點: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2、“四個自信”的內涵、地位,堅定“四個自信”。一、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一)提出主題(1)時間: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開幕式上(2)內容:鄧小平明確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3)意義:從此以后,中國共產黨所有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都是緊緊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4)做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功開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二)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1、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鄧小平理論(1)背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創立了鄧小平理論。(2)內容:①明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②回答什么是怎么建設社會主義;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④社會主義本質;⑤初級階段基本任務;⑥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⑦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3)貢獻: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1)背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主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3)貢獻: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內容: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夸美細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地位:始終做到 “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3、成功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背景:黨的十六大以后。(2)主要內容: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3)解決的問題: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4)貢獻:成功在新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知識拓展: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第一要義:發展核心:以人為本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統籌兼顧4、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 新時代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前景:黨的十八大以來。(2)主要內容:統籌推進“五位- -體”的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對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等。(3)解決的問題:從理論和實踐 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4)貢獻: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政治保證、祖國統一、外交和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 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議學情境:觀看視頻《四個自信》和《自信之基 力量之源》議學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何為“四個自信”,“四個自信”間的關系又是怎樣的?(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①內容: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②地位★:中國特色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適合時代發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確道路。(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①內容: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②意義:從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政治保證、祖國統一、外交和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勇于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集中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③地位★: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足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行動指南)(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①地位★: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②本質:中國特色社會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我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①來源/產生: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創造中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②怎么樣發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③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關系和要求★:(1)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2)要求: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我們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結論: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四個自信”間的關系3、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我們應該怎么做 我們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路上,堅定自信,再創輝煌!(1)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2)我們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易錯易混: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3.“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時毛澤東提出來的。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物質力量。答案:1(x) 2(x) 3(x) 4(x) 5(x)易錯易混:6.改革開放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7.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創立了鄧小平理論。8.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植根于中國大地,具有獨特性和永恒性。1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政治制度保障。答案:6(x) 7(x) 8(x) 9(x) 10(x)本課小結:課后練習:1、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辛亥革命110年來的歷史啟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是最根本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這條道路符合中國實際、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夠走得穩、走得好。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體現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物質力量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2、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歡迎遠道而來的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入駐“天宮”。在當代中國,我們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國載人航天成績舉世矚目,主要得益于( )①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航天發展之路——堅定道路自信②—代代的航天人傳承和弘揚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堅定理論自信③黨的領導和新型舉國體制政治優勢是制度保障——堅定制度自信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文化自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改革開放 40 多年來,我們黨引領人民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 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鄧小平在談到我國改革時曾指出,我們現在所干的事業是一項新事業,馬克思沒有講過,我 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干過,所以,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學。我們只能在干 中學,在實踐中摸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 時代特點相結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 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頂 層設計,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一共推出 1600 多項改革方案,其中許 多是事關全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改革開放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 繁重的事業,必須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中國改革不停 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結合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闡述中國共產黨在實踐探索過程中取得的理論創新成果。參考答案:1.B【詳解】①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符合中國實際、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時代發展要求,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故①②正確。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故③錯誤。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故④錯誤。故本題選B。2.B【詳解】①:我國載人航天的成就彰顯了中國自主創新的實力,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航天發展之路,這體現出堅定道路自信,①符合題意。②:中國載人航天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是中華文化的結晶,傳承和弘揚航天精神屬于堅定文化自信,而不是理論自信,②排除。③:我國載人航天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黨的領導和新型舉國體制政治優勢是制度保障,充分彰顯了堅定制度自信,③符合題意。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屬于堅定理論自信,而不是文化自信,④排除。故本題選B。3.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①鄧小平理論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深刻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②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其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的新的寶貴經驗。③科學發展觀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其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