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黨的領導愛我中華【第六課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至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公共參與通過學習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認同我國的民族原則和民族政策;全面理解我國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認同我國的宗教政策用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正確理解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自覺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教學目標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我國宗教政策與法律民族格局特點各族人民的貢獻我國的結構形式行政區域類型新型民族關系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方針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妥善處理宗教問題的原因我國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思維導圖1.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及其形成原因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及其關系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含義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內容5、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及意義6、如何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7、怎樣理解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自主學習】教學重難點5重點處理民族問題的方針、政策難點正確區分處理民族問題的三個方針6目錄12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3我國宗教政策與法律0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一)我國的民族格局1.基本國情:我國有56個民族,中華民族是我國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運共同體3.表現:(1)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多元) ;(2)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一體)。(3)三個離不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也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2.最重要特點: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4.要求:牢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原因:民族格局特點: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表現: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多元);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一體)。歷史淵源:①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開拓的;②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族人民共同書寫的;③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④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的。2、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集中1、我國的行政區域類型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民 主(二)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單一制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拓展延伸類型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少數民族聚居區) 特別行政區(港澳臺)目的 國家行政管理 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社會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 保留原資本主義制度自治程度 高度自治權法律依據 憲法、法律 憲法、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等解決民族問題自治權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等/一般行政地方VS民族自治地方VS特別行政區02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14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1.我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1)形成原因①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②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高舉民族平等的旗幟,致力于鏟除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③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2)是什么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提示:在各項原則中,民族平等的核心是政治平等,民族團結的核心是思想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核心是經濟繁榮。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三原則的關系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繁榮政治基礎前提條件物質保證前提條件物質保證2.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注意:民族平等不是消除民族差異。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根本原則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正確區分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民族原則 側重點 關鍵詞民族平等 在各方面地位平等 “無優劣之分”“權利和義務平等”“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人大代表”“尊重少數民族的語言、宗教、風俗習慣”民族團結 民族關系融洽 “和睦”“合作”“共同奮斗”“反對民族分裂”“相互離不開”等各民族共 同繁榮 發展過程中補弱 “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加大財政對民族地區的支持”“對口支援少數民族地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拓展延伸注意:正確理解民族平等方針(1)堅持民族平等,并不意味著各民族之間的發展程度是一樣的。(2)民族平等,不僅指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還包括平等地履行義務。(3)民族平等與民族差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以民族差別的存在否認我國的民族平等,也不能以民族平等掩蓋民族差別。(4)對少數民族地區給予特殊的扶持和照顧,不僅沒有違反民族平等方針,恰恰是實現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3)重要性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什么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既保證了國家團結統一,又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②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②“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③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1)必要性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一個重要制度保障(2)地位①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推動民族自治發展。②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③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怎么辦21(2021·天津·高考真題)新疆南隅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有一支特別的隊伍——天津市大學生和田支教團。自2018年起,天津市每年選派兩批志愿為民族地區教育事業作貢獻的優秀大學生,赴和田地區開展支教工作。他們通過悉心陪伴、言傳身教,讓孩子們深切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之美。這啟示新時代青年學生要( )①把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落到實處 ②保障好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③以實際行動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④以自身努力促進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形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03我國宗教政策與法律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我國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信教公民約2億人。1、重視宗教工作的原因?宗教起源于古時由于人類對世界的未知,在遇到無法解釋的比如地震、日食、極端天氣、夢境等問題時,就認為有某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神、上帝等)在主宰和控制著整個世界。 馬克思主義認為:宗教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我國有多種宗教,妥善處理宗教問題,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2、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①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信與不信)②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信仰類型)③派別: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信仰派別)④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信仰時間)注意:國家實行宗教信仰自由并不代表國家鼓勵信教。國家對宗教不鼓勵、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對)(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努力加強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之間以及信仰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的群眾之間的團結,將他們的力量凝聚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共同目標上來。(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①權利與義務統一: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義務。②遵守法律: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③依法管理: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④堅持原則: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2.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邪教不是宗教邪教本質: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主要特征:教主崇拜、精神控制、編造邪說、斂取錢財、秘密結社、危害社會。國家態度:取締邪教組織、嚴懲邪教犯罪。拓展延伸(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國家主權在宗教政策上的體現①我國憲法規定:“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②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滲透和發展,堅決打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嚴密防范宗教極端行為的發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第八條①外國人在中國境內進行宗教活動,應遵守中國的法律和法規;②不得在中國境內設立宗教組織、宗教辦事機構,宗教活動場所,開辦宗教院校;③不得在中國公民中發展教徒,委任教職人員和進行其他的傳教活動。(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任務:支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進我國宗教的中國化。要求:(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① 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② 要求他們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① 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② 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1.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2.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含義、形成、基本內容、地位、意義)4.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要求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特點、貢獻)2.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主權)1.重視宗教工作的原因2.我國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課堂總結①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發展。②維護國家尊嚴,依法處理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堅決反對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③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進群眾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維 護民族權益打 擊分裂勢力深化團結教育必須補充:(4)還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5)堅持和維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6)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7)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知識歸納:怎樣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2023·廣東·高考真題)某民族自治縣圍繞本省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部署,充分利用各種扶持政策,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使該縣各方面事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各族群眾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斷攀升。由此可見( )①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②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③該縣積極利用相關政策促發展,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④民族地區的繁榮發展狀況取決于黨和國家的政策優惠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2.(2022·全國·高考真題)2021年開始施行的《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條例實施細則》規定,省、州(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民族團結進步五級聯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村)、進鄉鎮(街道)、進學校、進鐵路、進醫院、進部隊、進宗教活動場所、進出入境邊防檢查機構等。上述規定( )①有利于統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機制的建設②構成了邊疆民族地區強邊固防工作的法規基礎③進一步強調全民參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義務和責任④是民族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政策的表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3.(2021·遼寧·高考真題)內蒙古作為“模范自治區”,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各民族守望相助,與黨同心,與國同行。進入新時代,內蒙古自治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社會繁榮穩定,成為我國安全穩定屏障和生態安全屏障。這表明①建設好民族自治區有利于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②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③民族分布特點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政治基礎④愛民族與愛祖國相統一有利于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課件+視頻)(部編版).pptx 新時代民族工作取得偉大成就.mp4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