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內容名稱 《水循環》教學設計學科 地理 課題 水循環 課型 新授課設計者 授課年級 高一 課時 40min選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節《水循環》一、課標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于本節課標的內容要求是:運用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過程及其 地理意義。 課標要求“運用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過程及其地理意義”,學習條件是“運用圖表等資料”,行為動 詞是屬于“理解水平”的“說明”,學習內容是“水循環的過程及其地理意義”。教師應該準備豐富的圖表 資料、補充相關的情境案例,在解讀圖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水循環的過程及地理意義。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從“水的行星”講起,從宏觀層面上來介紹地球上有哪些水體并且其體積占據了多少比例,在 不同類型的水體中人類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又有多少。然后教材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模擬水循環的環節,并給出 了水循環的示意圖,通過文字材料解釋了水循環的過程及三大類型的水循環其次,通過列舉的方式呈現了水 循環的地理意義,此處并沒有過多的案例探究與活動材料。最后,教材中還有一部分洪澇災害防治的內容放 在此,簡述了洪澇災害的類型與防治措施,活動題中還安排了98年長江流域的大洪災問題情境的分析。三、學情分析水循環是學生在高中階段第一次接觸水的知識,因此相關的概念與意義并不清楚,加上學生的要素體系 也并不完善,需要教師在分析情境案例時先提供學生基礎的知識點,為學生分析問題提供支架。學生對于尺 度的概念并不了解,而水循環的尺度變化多樣,應帶領學生從全球尺度、區域尺度去分析水循環問題。四、教學理念采用視頻導入水的變化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建立人地之間的聯系。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 和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習,。教師的角色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學習情境的創設者和共享者, 改變以往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關注學習者在地理學習中的探究過程與實踐體驗,從而充分調動和 維持學習者對地理學習的積極情感過程,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和態度。五、教學目標課標要求:運用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過程及其地理意義 學習目標: 1.運用水循環示意圖,識別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描述水循環的過程,指出水循環的類型。【區域認知】 2.結合實例,分析水循環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體會水量平衡的思想。【綜合思維 地理實踐力】 3.結合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增強珍惜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認同人類活動與水循環的協調 觀。【地理實踐力、人地協調觀】六、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水循環的環節及地理意義 教學難點: 1.水循環的地理意義及分析水循環地理意義背后的水量平衡問題。七、教法講授法、多媒體演示法、案例教學法、問題式教學八、學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學習法九、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堂導入 【講授】展示宇航員從太空拍地球的照片,是美麗的藍色星球, 地球也被泛指為“水的行星”。 自主閱讀 課本探究活 動,故事導入切 入本節課的主 題,認真思考問 題。 故事導 入,一能激發 學生自主學習 的能力,二是 能增強師生互 動。【板書】水循環引出課標要 求和學習目 標 【講授】請同學們齊聲朗讀大屏幕上顯示的課標要求學習目標 【學生】課標要求:運用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過程及其地理 意義 學習目標: 1.運用水循環示意圖,識別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描述水循環的 過程,指出水循環的類型。【區域認知】 2.結合實例,分析水循環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說明水循環的地 理意義,體會水量平衡的思想。【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 3.結合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增強珍惜和保護 水資源的意識,認同人類活動與水循環的協調觀。【地理實踐力 人地協調觀】 齊聲朗讀 本節課的課標 要求和學習目 標。 目標的明確能 夠使學生學習 更加具有針對 性,條理性。承轉過渡 有了目標我們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和方向,接下來請同學們快速的瀏覽課本P46-50頁相關 內容,并完成導學案的自主學習部分。【講授】通過觀察照片和視頻,引發同學們的思考 地球為什 么被稱為水球 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水循環。 【合作探究1】地球上的水能夠占地球體積的71%,通過觀察下 面幾張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那么自然界中的水體都有什么存 在形式呢 【學生】圖1和圖2我們看到水是以液態的形式存在的,圖3 我們看到水是以固態和氣態的形式存在的。 【追問】水的三態又是如何轉化的呢 【學生】略 【教師總結】水循環的過程可以概括為:地球上的各種水體, 在太陽輻射作用下大量蒸發,形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在 一定條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蒸發,或沿地面 流動形成地表徑流,或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兩者匯集成河, 最后又回到海洋。 水循環有三種類型:①海上內循環:循環水量最大,對全 球熱量輸送有重要意義。②海陸間循環:最重要的循環,陸地 水得到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③陸地內循環:循環水量少, 對干旱地區非常重要。 【合作探究2】寧夏中部氣候干旱,人們在耕作的土壤表面鋪 設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蓋層,發展農作物種植,這就是 砂田,砂田作物的產量較高,品質較好。 緊跟教師 思路,通過實驗 思考問題并回 答水循環的環 節及其類型,做 好相應重點的 筆記和勾畫。 通過實例 能夠讓學生看 到影響水循環 的因素。 通過學生 獨立思考并回 答教師問題, 師生互動增強 體現學生主體 地位。 提高學生 的觀察地理事 物的能力。(0日12日3月6月 9月12)1.分析砂石覆蓋層對水的下滲的影響。 2.讀圖,比較砂田和裸田蒸發量的差異,說明砂石覆蓋層對蒸發的影響。 3.讀圖,比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歸納砂田影響的水 循環環節及其作用。 【教師總結】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結合圖表,探究答案。 答案(1.砂石可增加下滲量2.砂田蒸發量小,裸田蒸發量大。 沙石覆蓋可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3.砂田含水量高于裸田,主要 影響蒸發與下滲,減少蒸發,增加下滲。) 【承轉過渡】掌握了水循環的相關知識后,人類又是通過什么 方式影響水循環呢 【合作探究3】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人類影響了水循環的什么 環節造成了城市內澇呢 【學生】略 【教師總結】人類活動對水循環過程的影響: (1)改變地表徑流 人類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填河改陸、圍 湖造田等改變了地表徑流的自然分布狀態。 (2)影響地下徑流 城市化、人類對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等都不可避免地對地下 徑流產生影響。如雨季對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等 (3)影響局部地區大氣降水,如人工降雨、興建水庫等。 (4)影響蒸發,如植樹造林、修建水庫可以增加局部地區的水 汽供應量,城市地面硬化影響蒸發總量。 (5)影響下滲,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壞、植樹造林等措 施都會影響地表水的下滲 【合作探究4】水循環的意義 材料1: 合作探 究,深入掌握人 類活動對水循 環的影響,做好 相應重點的筆 記和勾畫。 通過合作 探究,師生互 動增強體現學 生主體地位, 內容講授與提 問思考相結 合,使學生能 夠更直觀理解 知識點,發揮 同學們的主觀 能動性,培養 學生從文字和 圖片中獲取知 識的能力。材料2: 水體 更新 周期 材料3: 江河 1 6 天 湖泊 17年 深層地下水 高山冰川 1400年 1600年 極地冰川 9700年 海洋 2500 年 知識拓 展,使學生將所 學和日常生活 緊密聯系 培養學生 地理實踐力。【學生】水循環有機聯系四大圈層(物質遷移和能量轉換) 水圈:使水體不斷更新;維持全球水量的平衡; 大氣圈:維持全球的熱量平衡;影響全球氣候; 巖石圈:不斷塑造地表形態; 生物圈:影響全球的生態。 【知識拓展合作探究4】臺灣省干旱災害頻發,2021年臺灣 迎來了56年以來的旱災,民進黨在一座寺廟里求雨,記錄日月 潭水位的疊蛙也都露出了水面。可是臺灣省年降水量可達9百 多億噸,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就只有1000立方米,為什么只用了 177億噸水還缺水呢 材料1:臺灣省地形圖材料2:臺灣省降水圖 材料三:臺灣省城市分布圖(臺灣省政區圖)【學生】河川徑流量有631億噸呀,但是流入海洋的就有509 而且面積小,因此流速快。如果坡度大的話,流速快,下滲的 就少。臺灣人口多、經濟發達。(除了需求還有沒有別的原因呢 降水空間分布不均,東多西少,而人口則是東少西多;降水時 間部分也不均勻,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缺水。臺灣省水庫 數量少,且加上地形崎嶇,庫區面積小,水庫修建時間長,水 庫淤積嚴重。河流水污染也比較多。 【習題】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烏裕爾河原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積等影響, 烏裕爾河下游排水受阻,成為內流河。河水泛濫,最終形成面 積相對穩定的扎龍濕地。扎龍濕地面積廣大,積水較淺。(48°N)124° 126° 6 (嫩裕烏江齊齊哈爾扎龍濕地) (河爾通肯河)o主要城市 ~河流、湖泊 沼澤濕地問:分析從烏裕爾河成為內流河至扎龍濕地面積穩定,烏裕爾 河流域降水量、蒸發量數量關系的變化。 答案:降水量基本不變,蒸發量逐漸增大,(3分) 二者數量關系由降水量大于蒸發量最終變為降水量等于蒸發 量。(3分)課堂小結 咱們本節課的知識點都講到這里,本節課的內容還是很有 體系的,同學們可以根據老師的板書在自己的頭腦中梳理知識 點.最后,希望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可以明白,人與自然只有 和諧共生才能擁有更好的明天! 同學在頭腦中 回憶和梳理本 節課知識,形成 結構框架,同時 梳理人地協調 觀。 引導學生關注 自然環境與人 類社會的密切 關系和發展聯 系,培養地理 核心素養,落 實人地發展觀板書設計 水 循 環 1概念 2 環 節 — — 影 響 因 素 9 類 型 11意義 1 2 水 平 衡 原 理 3 蒸 發 4 水 汽 輸 送 5 降 水 6 地 表 徑 流 7下滲 8地下徑流. 10人類對水循環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