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目標與素養1. 認識同一律的含義、公式表示和要求。 2.認識矛盾律的含義、公式表示和要求。3. 認識排中律的含義、公式表示和要求。情境與問題1. 通過閱讀教材“探究與分享”“示例評析”“相關鏈接”中的事例, 認識同一律對思維的確定性要求。2.通過思考討論教材中三個“探究與分享”中提出的問題,理解矛 盾律對思維的一致性要求。3. 通過閱讀、交流教材中“探究與分享”“示例評析”中的材料,認 識排中律對思維的明確性要求。過程與方法1.通過示例分析法、交流法、研討法,了解同一律的含義、公式表 示和要求。2.通過示例分析法、研討法、交流法,了解矛盾律的含義、公式表 示和要求。3. 通過示例分析法、交流法、研討法,了解排中律的含義、公式表示和要求。重點1. 同一律的含義、公式表示、要求。 2.矛盾律的含義、公式表示、要求。 3.矛盾律的含義、公式表示、要求。 4.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重要作用。難點1. 特定條件下對同一律的理解。2. 自相矛盾與唯物辯證法所講的事物的客觀矛盾之間的區別。一、教學導入多媒體出示以下材料:某報紙曾經登載了這樣一段文字:美術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大自然就像圖畫一樣艷麗、壯美。人們的外表、美的心靈、美的生活、 美的世界也像畫一樣使人心曠神怡,陶醉在優美的情景中。思考: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關和關術有聯系,但美術和生活中的美并不 是一回事。從邏輯的角度講,這犯了什么錯誤 二、主題探究活動主題探究活動(一) 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1. 認識同一律多媒體出示下面的材料:A:“我們今天就一起去書店吧,到明天我們要買的那本書可能被賣掉 了。”B:“不可能被賣掉。”第二天,那本書沒有被賣掉。根據這個情況,B就說:“看到沒有, 你還說它會被賣掉呢!”請問:在這一爭論中,A 和 B有無錯誤 如果有,是什么樣的錯誤 提示:(學生討論后)A 的主張是去不去書店的問題,B 與 A 爭論的 是書是否被賣掉的問題。結合上述材料,思考:(1)合乎邏輯的思維有什么特點 怎樣理解這個特點 (2)同一律可以用怎樣的公式來表示 這個公式的意思是什么 (3)邏輯上的同一律對人們的思維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違反要求會 犯什么錯誤 (4)怎樣理解同一律的特定含義 交流展示:(1)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確定性的思維。要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的事實與規律,必須讓思維確定下來,該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 不定。(2)通常用公式“A 是 A” 來表示同一律的內容。這個公式的意思是 說: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如果 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3)同一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故意違反同一律的要求, 所犯的邏輯錯誤叫作“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4)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 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認認識對象的 復雜多樣性及其變化和發展。它所反對的,只限于在時間、條件不變 的情況下,任意變更概念或判斷。2. 教材問題研討閱讀教材第10頁“探究與分享”,思考:甲與乙的對話中有沒有邏輯 問題 談談你的理由。提示:甲所說的“別人”是指打牌以外的人;乙所說的“別人”是指 除甲以外的沒打牌的人。也就是說甲、乙對話中的“別人”的含義不 同,乙是用“偷換概念”的方式進行狡辯。主題探究活動(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1. 認識矛盾律多媒體出示下面的材料:一位經常劫富濟貧的使客決定打幼一位大財主,但是這位財主雇用了 很多保保,如果硬碰硬的話,俠客沒有成功的把握,于是他想出一個 很好的計策。一天,他借來幾兩黃全,在財主家的空地上篩了起來。 一會兒,財主帶著眾多保保外出,看著佚客的舉動很奇怪,便上前問 道:“喂,你這是干什么呢 ”“先生,我正在種金子呢!”使客回答說。財主聽了十分好奇地說:“快告訴我,種了金子會有收成嗎 ”“當然有啊,過一個星期就可以收割,把長出的金子收回來。”財主一聽分外眼紅,他想:有這么好的事情,我可不能錯過。于是他 笑著與俠客商量:“你種這點金子能發多大財啊,要種就多種點。如 果種子不夠,我可以給你啊,我有的是金子。等你種出來,給我八成 就行了。”“那太好了,先生!”俠客滿口答應。一會兒,俠客便到財主家拿了10千克黃金。一個星期后,他給財主 送去了18千克黃金。財主打開口袋一看,金光閃閃,十分耀眼。他 樂得合不攏嘴,于是立即吩咐手下,把庫里的幾箱金子全部搬出來交 給俠客。俠客找來馬車,將金子運回家后全部分給了當地窮人。一個里期過去后,俠客空著手來到財主家。財主見他愁眉苦臉,著急 地問:“金子呢 需要大車去運嗎 ”俠客忽然哭了起來,說:“真倒霉啊,你不見這幾天一滴雨也沒有下 嗎 咱們的金子都干死了,別說收成,就連種子也賠了!”財主聽了,氣得撲了過來,抓住俠客的衣服高聲罵道:“胡說八道, 我不相信你的鬼話,你想聊誰 金子哪有干死的!”俠客說:“這就奇怪了,你要是不相信金子會干死,怎么會相信金子 種上能長呢 ”財主的嘴巴就像塞了一團棉花,張得大大的卻說不出 話來。思考:你知道財主為什么被俠客問得說不出話來 提示:俠客將財主拉到了自相矛盾的窘境。結合上述材料,思考:(1)為什么在思維活動中要遵循思維的一致性要求 (2)矛盾律可以用怎樣的公式來表示 這個公式的意思是什么 (3)矛盾律對人們的思維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違反要求會犯什么錯 誤 (4)“自相矛盾”和“客觀矛盾”有什么不同 (5)怎樣理解矛盾律的特定含義 交流展示:(1)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要避免思 維出現不融貫一致的邏輯錯誤,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2)通常用公式“A 不是非A” 來表示矛盾律的內容。這個公式的意 思是說: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 “A” 和它的否定論斷“非A” 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3)矛盾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 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違反矛盾律要求的 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4)思維中出現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辯證法所講的事物的客觀矛 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時間、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作的論斷 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論斷是對客觀實際的錯誤反映。(5)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此事物可以變成彼事物。從不同時間、 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論斷,并不是自相矛盾的。2. 教材問題研討(1)閱讀教材第12頁上方的“探究與分享”,思考:該告示牌上的話是否成立,為什么 提示:不成立,因為告示中的“一觸即死”和“違者法辦”自相矛盾, 違反了邏輯思維的一致性要求。(2)閱讀教材第12頁中間的“探究與分享”,思考:請你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提示:第一個是自相矛盾的,“方”和“圓”相矛盾。第二個不是自相矛盾的,“靜”和“幽”是人的心理感受,而“噪” 與“鳴”是環境描寫,二者并不屬于“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不違反 矛盾律。第三個不是自相矛盾的,“有限”和“無限”屬于唯物辯證法所講的 事物的客觀矛盾。第四個是自相矛盾的,“緊張”和后面的“不知不覺”相矛盾,違反 了矛盾律的要求。主題探究活動(三)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1. 認識排中律多媒體出示下面的材料: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的著作《威尼斯商人》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富家 少女鮑西亞集美貌和才能于一身,許多王公貴族紛紛前來求婚,但是 她自己沒有選擇丈夫的自由,她的亡父在遺囑里要她猜匣為婚。鮑西 亞有三只匣子,分別為金匣子、銀匣子、鉛匣子,三只匣子上分別刻 著三句話,在這三個匣子中只有一個放著鮑西亞的肖像。鮑西亞許諾,如果有求婚者能通過這三句話,猜中肖像放在哪個匣子中,她就嫁給 這個人。并且這三句話中只有一句話是真的。金匣子上刻的一句話是:肖像不在此匣中。 銀匣子上刻的一句話是:肖像在金匣子中。 鉛匣子上刻的一句話是:肖像不在此匣中。 思考:(1)合乎邏輯的思維為什么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2)排中律可以用怎樣的公式來表示 這個公式的意思是什么 (3)排中律對人們的思維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違反要求會犯什么錯 誤 (4)你能推斷材料中的肖像在哪個匣子中嗎 (5)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有哪些 遵循這些規律有什么重要作用 交流展示:(1)合平邏輯的思維是具有明確性的思維。邏輯思維既要排除自相 矛盾的邏輯錯誤,也要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 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度。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2)通常用公式“A 或者非A” 來表示排中律的內容。這個公式的意 思是說: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 “A” 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3)排中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 成的論斷“A” 和“非A”, 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也就是說,不能 同時否認“A”,又否認“非A”,對“是”與“非”各打五十大板。違反排中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兩不可”。(4)肖像在鉛匣子里。金匣子上面的話與銀匣子上面的話是互相矛 盾的,不可能都是假話,其中必有一句是真話。根據三句話中只有一 句話是真的提示,真話必然在金匣子或銀匣子上。由此可知鉛匣子上 面的話只能是一句假話,故此可斷定肖像在銀匣子里。(5)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實踐證明, 只有遵循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思維,才有可能成為科學的思維,而違 背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思維,不可能是科學的思維。2.教材問題研討閱讀教材第12頁下方的“探究與分享”,思考:會議主持人的話是否 合乎邏輯,為什么 提示:不合乎邏輯,因為對于該部古典作品是否為優秀的文學作品, 主持人沒有作出明確的表態,不符合思維的明確性要求。三、課時小結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確定性、一致性、明確性的思維。同一律、矛 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實踐證明,只有遵循形式邏輯 基本規律的思維,才有可能成為科學的思維,而違背形式邏輯基本規 律的思維,不可能是科學的思維。教學研討邏輯思維的三大規律是本課時學習的核心內容。由于邏輯思維的三大 規律比較抽象,所以我們在學習每一個規律的過程中,采取了材料啟 發思考、講解幫助理解、討論幫助領悟的策略,通過多種方式和手段 化解學習難點。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注意了三個層次的問題,即三 大規律的內涵問題、公式表示問題、常見的錯誤問題。在本課時教學 設計中,有三個相關問題值得探討:是否借助表格整理邏輯思維三大 規律;是否配備一定的習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是否再次強調邏輯 思維規律和社會實踐的關系。備課資料排中律在法律工作中的應用排中律在法律工作中的應用,具體要求如下:1. 法律用語不容摸棱兩不可案情認定是不容含糊的,或者A, 或者非A, 必須明確,不能既不是 A 又不是非 A。例如,某人死亡,或者是自殺,或者非自殺,二者必 居其一。如果否定是自然死亡,就要肯定是非自然死亡,反之亦然。 起訴意見、審判結果必項明確,不能含糊其詞。例如,某被告的行為 是否觸犯了刑法,構不構成犯罪,相關審判意見必須明確,不容含糊。 此外,再審判決和再審裁定對于原審判決的意見,如定罪是否準確, 量刑是否適當,是撤銷原判或是維持原判,都要作出明確的結論。2.在審訊中,禁止使用不正當的復雜問句不正當的復雜問句包含了一個錯誤的或者是未經證實的預設,對方不 論給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都意味著承認了這個預設。在審訊中,故 意使用不正當的復雜問句是變相誘供或套供。例如,關于犯罪嫌疑人 甲是否參與過某起共同犯罪活動,我們尚未證實,其本人也沒有承認。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審訊人員提問:“你愿意揭發你的犯罪同伙的罪 行嗎 ”如果犯罪嫌疑人甲一時緊張,順口就答:“我愿意。”就等于 承認了自己是犯罪同伙的一員。問題是,被訊問者在緊張不安的情況 下所作的回答,究竟肯定或否定了什么,有時他自己都不是很清楚。 這種審問的結果只會給工作帶來麻煩。當然,如果我們已經掌握了某 人的犯罪事實,那么,在審訊中使用復雜問語不僅是正當的,而且是 有益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一切思維活動都必須遵守的最基本的思 維準則,在傳統邏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們從不同的方面保證思 想的確定性、一致性和明確性。任何違反邏輯基本規律的思想都是無 效的。不確定的、自相矛盾的、模棱兩不可的思想,既不能反映客觀 事實,也無法表達任何思想,更不能指導人的行為,因而是無效的, 應該予以排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