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分析與綜合及其辯證關系目標與素養1.了解運用分析的方法認識客觀事物的必要性。 2.理解分析的含義和分析的不同方法。3. 認識辯證唯物主義是最高層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4. 認識分析方法認識事物的缺陷。5.了解運用綜合方法認識事物的必要性。6. 認識綜合的含義、綜合方法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7.理解分析和綜合的辯證關系。情境與問題1. 通過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分析,認識分析方法認識事物的重要性,理解分 析的含義。2. 通過對我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的介紹,認識綜合的含義和作用。3.通過回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系,認識分析 與綜合的辯證關系。過程與方法1. 通過對中國現階段基本矛盾的分析,理解分析的含義。2. 通過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方法的介紹,理解綜合的含義。3. 通過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分析,認識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重點1. 分析與綜合的含義和要求。 2.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難點1. 分析方法、綜合方法認識事物的缺陷。2. 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多媒體出示下面的材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發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從那時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推 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推動我國國際 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 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思考:從辯證思維的角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是哪種認識事物的方法 二、主題探究活動主題探究活動(一)分析與綜合的含義 1.分析的含義多媒體出示下面的材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 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穩定 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 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 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我國社會生產力水 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 素。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 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 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 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 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 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 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 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 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閱讀教材,結合材料,回答問題:(1)在認識客觀事物的時候,為什么要運用分析的方法 (2)分析方法的含義是什么 (3)上述材料從辯證思維的角度,為什么說運用的是分析的方法 (4)在科學研究中,人們怎樣進行分析 (5)在社會生活中,人們怎樣進行分析 (6)上述材料是怎樣體現概括性分析的 (7)辯證思維的分析方法有什么缺陷 交流展示:(1)復雜多樣的客觀事物是以有機整體的方式存在和發展的。為了把握事物的 本質和規律,人們需要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要素暫時地分割開來,把被考察 的部分、要素從對象整體中抽取出來。(2)分析就是把認識對象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或者把認識 對象的復雜的發展過程分解為若干階段,分別加以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社會主義發展的一個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 義發展的一個階段。上述材料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主要矛盾的相關分析。(4)在科學研究中,人們常常運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多種方法,認識被研 究的對象。(5)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需要對社會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進行科學的分析。 辯證唯物主義闡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有利于人們在實踐中抓住重點問題, 認清事物性質。這是最高層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6)材料在矛盾普遍性思想的指導下,科學分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主要矛盾。(7)分析方法將注意力集中在問題的“點”上,力圖把具體的“點”認識透徹, 其優點是精確。但是,如果認識只局限在問題的“點”上,就難免產生“只見樹 木,不見森林”的片面認識。2.綜合的含義多媒體出示下面的材料: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正在全國開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 軍委主席習近平11月2日下午在北京中南海參加人口普查登記。登記完成后,習近平強調,人口工作和人口普查非常重要。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 多的國家,人口問題始終是一個全局性、戰略性問題。人口普查10年一次。今 年是新中國誕生71周年,人口普查也是第七次了。前面6次人口普查獲取了大 量翔實的人口統計數據,為黨和國家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政策、人口政策等發揮了 重要作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新時代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也是黨 和國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習近平指出,近年來,我國人口發展出現了一些顯著變化,既面臨人口眾多的壓 力,又面臨人口結構轉變帶來的挑戰。要通過這次人口普查查清我國人口數量、 結構、分布等方面情況,把握人口變化趨勢性特征,為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 體系、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準確統計信息支持。閱讀教材,結合材料,回答問題:(1)為什么要運用綜合方法認識事物 (2)什么是綜合認識事物 (3)在科學研究中,怎樣運用綜合的方法 (4)在哲學中,運用綜合方法的目的是什么 (5)材料中人口普查運用的方法是什么 (6)用綜合方法認識事物有什么缺陷 交流展示:(1)要形成對事物整體的認識,必須把通過分析得到的對事物的各個部分、各 個要素、各個層次,以及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若干階段的認識,按照對象所固有的聯系重新組合起來,這就需要運用 綜合方法。(2)綜合是一種把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和不同發展階段, 按照其固有的聯系聯結和統一起來進行考察的思維方法。(3)在科學研究中,人們常常運用結構綜合和功能綜合等多種方法,獲得對研 究對象整體結構、所具功能的認識,從整體上把握具體研究對象的性質和規律。(4)哲學中的綜合,旨在把握物質世界的本質和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5)綜合的方法。在獲得我國人口基礎數據的基礎上,對我國的人口國情進行 整體的分析,為我國制定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目標提供科學的依據。(6)綜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上。整體性是綜合方法的重 要特征。但任何一次綜合的結果都只是對認識對象相對完整的認識,只是對現實 原型的近似描述。只有將分析與綜合辯證地統一起來,才能全面而又深刻地把握 認識對象。主題探究活動(二)分析與綜合的辯證關系 多媒體出示下面的材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并指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這表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涵,正式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深刻把握“四個全面” 戰略布局的新內涵,是深入學習和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關鍵所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既是近代 以來中華民族演進的歷史趨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內在邏輯,也是新時代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 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步走”戰略安排,既立足于當前中國發展的實際,也 適應未來中國發展的新趨勢,完整勾畫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時間表、 路線圖。有了近期、中期和長遠目標三者統籌兼顧,我們就不會由于放眼長遠而 放棄腳踏實地,也不會因為注重當下而迷失遠期奮斗方向。閱讀教材,結合材料,回答問題:(1)分析和綜合的辯證關系是怎樣的 (2)為什么要運用分析和綜合的方法認識事物 (3)怎樣運用分析與綜合的方法 (4)在上述材料中,對“四個全面”的認識是怎樣體現分析和綜合關系的 展示交流:(1)從辯證思維角度看,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是分析的先導;分析為綜合 做準備,而綜合的結果又指導人們繼續對事物進行新的分析。在辯證思維中,分 析與綜合是方向相反卻相輔相成的對立統一的關系。(2)辯證的分析與綜合是客觀事物的矛盾在思維中的反映。辯證的分析與綜合 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體現。世界充滿矛盾。事物的各個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兩方 面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構成了事物矛盾的總體,使事物成為多種規定性的統一 體。人們要深刻地認識事物,就必須認識事物矛盾,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轉化,這樣才能把握 事物的本質和規律。(3)辯證地理解和運用分析與綜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礎上揭示事物的整體, 在綜合得到的整體中指導分析。我們要學會在分析與綜合的對立統一中,推動認 識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4)對“四個全面”每個方面的內容和重要性的認識,體現了分析的方法,把 “四個全面”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整體布局中去認識,體現了綜合的方法。三、課時小結分析就是把認識對象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或者把認識對象的 復雜的發展過程分解為若干階段,分別加以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一種把 認識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各個層次和不同發展階段,按照其固有的聯系 聯結和統一起來進行考察的思維方法。在辯證思維中,分析與綜合是方向相反卻 相輔相成的對立統一的關系。本課時的學習內容條理性較強,便于學生理清思路。本課時的知識具有鮮明的兩 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理解分析和綜合的含義,第二個層次是理解分析和綜合的 辯證關系。為幫助學生突破課時學習的難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了兩個策略: 第一個策略是細致研讀教材,把教材內容細化為一些具體的問題,同時組織學生 逐一研討教材輔助欄目的問題,提高了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程度;第二個策略是結 合課外材料處理分析與綜合的相關問題,課時中所選的材料與教材內容密切關聯, 且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政治材料,時效性也較強,利于學生從思維角度進行理解。備課資料分析與綜合互相轉化客觀事軸中由于內部矛盾的統一和斗爭,在一定的外部條件的作用下,事物矛盾 的雙方無不相互轉化。同樣,在人們的思維中,作為對立的雙方的分析和綜合, 也向各自對立的方面轉化的條件是十分重要的,沒有一定的條件,轉化的實現是 不可能的。在實踐中,人們為了對某個對象進行具體的了解,就對它做認真的調查,并在調 查的基礎上,對它的各個部分或方面進行仔細的分析。一旦確實抓住了各部分或 方面的單純規定(即它的基礎的東西)之后,這時我們的思維方向就開始倒轉, 分析開始向綜合轉化。于是人們就從統一物的各個部分或方面的許多規定性出發, 將它們按內在聯果貫穿起來,形成對對象多樣性統一的綜合認識。這就是分析向 綜合的轉化。一旦分析完成了向綜合的轉化,人們就從對事物的局部的認識躍進 到對事物整體的認識,克服了在分析時由于視野的局限所造成的缺陷,這便使人 們對客觀對象的認識發生深刻的變化。由于客觀事物和社會實踐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都是從現象到 本質、從不深刻的本質到更深刻的本質的無限深化的過程。因而分析與綜合的相 互轉化,在認識由淺入深的無限深化過程中,就表現為分析、綜合,再分析、再 綜合 · 如此循環往復的前進運動。例如,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社會各階 級在革命過程中是經常變化的,因此,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經常對它們進行分析 與綜合。比較系統的科學的分析與綜合見于公開發表的至少有三次:1925年12 月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1933年10月的《怎樣分析農村階級》;1939 年12月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其中第二章第四節“中國革命的動力”部 分)??傊?,綜合必須并且能夠向分析轉化。割裂分析和綜合的辯證關系,必然陷于形而上學和唯心主義。近代形而上學的思 維方式,便是古典科學方法的歷史缺陷在哲學上的惡性膨脹。他們夸大分析的作 用,把綜合歸結為機械的、線性的綜合,實質上否定了綜合,把事物變成了各自 孤立、互不聯系的存在。而現代結構主義哲學,則從另一個極端曲解了現代系統 論對綜合方法的重視,把整體結構看作是與其要素完全無關的、純粹由外部強加 的,陷入了把結構神秘化的非理性主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